方格精選

來自非洲奈及利亞的作家阿迪契,如何躍升成全世界的女權領袖?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raw-image

假若你尚未聽過全球知名、獲獎無數的奈及利亞作家奇瑪曼達.恩歌茲.阿迪契女士(Chimamanda Ngozi Adichie)在 YouTube上的任何一場演說,那我在此向你鄭重推薦她的演講。不論是她 2015 年在衛斯理學院、2018 年在哈佛大學、2019 年在耶魯大學畢業典禮上的談話,或是擁有千萬點閱率的TED演說,都非常精彩、引人入勝,值得聆聽。

我深刻認為,阿迪契是一位極出色的演說家,一位非常會說故事的人。身為作家,阿迪契一直深信「故事是有力量的」。她認為,故事可以改變或形塑一個刻板印象,可以讓人自信自尊,不會妄自菲薄,更能使人深化對自我的認同。

為女權發聲,感動千萬人的演講

2009年,她的首場TED演說〈故事單一化的危險性〉 (The Danger of A Single Story),就造成了轟動。她在演說中直指白人社會如何看待非洲環境,講述擁有權勢者、或具有文明優勢的一方,如何帶著偏見看待弱勢族群與世界其他角落,並提到自己也曾因別人的貧窮,而錯估了他們的潛能與生活技巧。阿迪契的這場演說,至今在TED的網站上已累計達近2,700萬點閱,在 TED 的 Youtube 平台也有近850萬的觀看次數,成為點閱率最高的講座之一。

阿迪契點閱人數總計3千多萬的TED演說〈故事單一化的危險性〉 (The Danger of A Single Story)。

3年後,阿迪契應親友之邀,再度為TED講述了〈我們都該成為女性主義者〉 (We Should All Be Feminists)。這場演說再次引起熱烈討論與廣大迴響,創下千萬次的高點閱(TED官網近470萬次、Youtube上超過 670萬次)。隔年(2013年),美國超級巨星、熱門歌手碧昂絲(Beyoncé)將阿迪契有關女性主義的部分演說內容放入年度出版專輯歌曲〈完美無缺〉 (Flawless) 中;爾後法國時尚品牌奧克麗絲汀.迪奧(Christian Dior)的義大利籍設計總監瑪莉亞.嘉西亞.基烏理(Maria Grazia Chiuri)也將這場演說的講題「We Should All Be Feminists」設計印製在迪奧的T恤服飾上。

讓阿迪契躍升成為女性主義代表的演說〈我們都應該成為女性主義者〉(We Should All Be Feminists),觀看人數總計破千萬人次。

高點閱數以及深具啟發性的演講影片,促使阿迪契將演說內容編寫成集,於2014年出版,讓一向被視為女性平權先鋒的北歐瑞典,選擇將這本《我們都該是女性主義者》(We Should All Be Feminists,木馬文化將於2021年出版)贈送給當時所有16歲的瑞典學生。

阿迪契在2015年被美國《時代雜誌》(Time)評列為全球百大影響力人物,並在2013、2019年兩度被《新非洲人雜誌》(New African)評介為非洲百大影響力人物。何以這樣一位來自非洲大陸的奈及利亞作家、19歲之前都在西非受教育成長的女性,能在過往20年內躍升成為全球講述女性平權的意見領袖?成為今日女性平權觀念推廣的最佳發言人與代表人物?

從小看見性別不合理,她將質疑與挑戰帶向世界

阿迪契出生於奈及利亞埃努古州(Enugu),在屬於奈及利亞三大部族之一的依博族(Igbo)傳統文化裡成長到19歲。若說北歐國家與紐西蘭是全球性別平權的最佳落實區,那非洲、亞洲等地的許多國家,則對性別平權的概念仍有著極大的排斥與衝擊。長久以來的古老文明並未將「平權」視為其文化內涵,在古老傳統的包袱下,性別有著世世代代的差別待遇。

依博族傳統對女性的壓迫與不重視,就讓阿迪契在成長時期對於很多事情感到不合情理。包括社會對於女孩的期待、賦予男孩的責任與期許,以及對於女孩的教養方式等等。傳統文化裡有眾多身為女性無法承擔的角色,以及不能被賦予的職責期待,這種種差距,都讓阿迪契自小就充滿質疑並亟欲挑戰。

在非洲跟亞洲,女性往往僅被期待結婚生子,認為這就是她們人生的全部目的。阿迪契在著作《親愛的伊傑亞維萊》(Dear Ijeawele, Or A Feminist Manifesto in Fifteen Suggestions)一書中就提到,一回教會嬰兒受洗日,有位賓客寫下對 3個月大女嬰的祝福竟是「希望妳能擁有好丈夫」,似乎女孩一出生,最好的命運就是擁有一個好歸宿。阿迪契質疑,如果今天是男嬰,這位賓客一定不會祝福他「擁有一個好的太太」吧!

她同樣質疑,為什麼我們從沒教養兒子要嚮往婚姻,卻自小教育女兒要了解婚姻的重要性?為什麼我們要女兒做家事,卻不告訴兒子這些家事對他也很重要?為什麼我們總是要女兒不要野心太大,以免日後會造成她身邊男性的壓力?為什麼我們一直教育女孩要被喜愛,卻要男孩壓抑他的情緒?為什麼男性一定是資金的來源者,為什麼有些角色只有男性可以擔任?

成長環境的性別衝突與差距,歷經國家軍事衝突與政變,身處至今仍由男性主導、女性地位多來自婚姻關係的奈國社會,阿迪契自小在和諧愉悅的知識份子家庭環境下長大,因此擁有更廣闊的教育、自信與愛,形塑出她所具備的能力。經歷過不同文化衝擊的她,在 19 歲前往所謂「進步」的美國留學,卻赫然發現美國社會對非洲大陸與人民的偏見,並也發覺美國擁有許多性別平權和種族上的問題。

2003年,阿迪契以 26 歲的年輕作家之姿,出版了第一本備受矚目、獲得與入圍多項文學獎的小說《紫木槿》(Purple Hibiscus)。小說裡深切關注後殖民時期奈及利亞婦女所受到的不同形式生活壓迫、排斥與苦難。故事最後顛覆了男性壓迫下的性別統治,重新喚醒、展開新的生命發展,被譽為非洲女性主義的身影。阿迪契隨後又出版了數本不同故事情節、時代背景的作品,已被翻譯成30多種語言出版。對照與反思、親身經驗與自省,讓阿迪契日後能夠屢次為女權與弱勢發聲,更以作家身份,透過不同平台與網路傳播,成為一位出色的演說家與倡議者。

raw-image

溫和、實際的女性主義者

我以為,阿迪契之所以能成為女性平權的重要推動者,無疑是她重新再為所謂的女性平權下了新定義,讓它更符合人性,更溫和、實際,並更與時俱進的跟上時代的步伐。

她的表達,修正了大家對於女性平權的刻板印象,改變人們眼中女性平權就是激進份子、不能擁有女性特質,不准裝扮、化妝、結婚,甚至必須討厭男性而獨尊女性,以維護自身的女性保障等等形象。她的發聲,讓大家重新去思考,我們該如何去教養男孩與女孩,重新去定義不同性別應該擁有的力量,並強調透過教育,我們才有機會改變文化,並進而改變觀念與思維。

所謂女性主義者,當然是快樂健康、忠於自我的幸福族群;而女性主義也絕非僅是現今產物,而是自古以來任何生命在追求自我價值時,所必然會追尋的目標與意義。來自非洲的阿迪契,在21世紀的今天,為女性主義作了溫和而堅定的演繹。

本文發表於作者 陳之華 在「獨立評論@天下」新專欄:站在世界的不同角落 【本文正式取得「獨立評論@天下」授權刊登】文章原始來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陳之華的沙龍
79會員
36內容數
朋友笑稱,我家是酷熱極冷地都待過,搬遷澳洲前,又有朋友說,你們五大洲都去了。最初想以澳洲為專題,以為南北半球就在轉角處;去年再度重返非洲,遷移旅居、東瞧西看、多元多樣已然是我一直以來的日常。專題暫以橫跨世界不同角落的各類觀察、行旅生活、藝術文化、在地研究、跨洲觀點等為主,也包括生活的其他面向與各式札記。
陳之華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4/06
在索馬利亞待上一天,就會有人跟你提起詩歌。無論是百年來宗族間的循環吟唱歌曲,還是20世紀迄今的反抗殖民詩歌,甚至是當今年輕詩人、歌手和饒舌歌手等探索的新21世紀愛情、戰爭與政治主題詩歌,皆可稱為索馬利族裔的文學表達傳統。獨特優美的索馬利詩歌文化,為促使散布各地索馬利人和諧共存、團結一起的美好事物。
Thumbnail
2023/04/06
在索馬利亞待上一天,就會有人跟你提起詩歌。無論是百年來宗族間的循環吟唱歌曲,還是20世紀迄今的反抗殖民詩歌,甚至是當今年輕詩人、歌手和饒舌歌手等探索的新21世紀愛情、戰爭與政治主題詩歌,皆可稱為索馬利族裔的文學表達傳統。獨特優美的索馬利詩歌文化,為促使散布各地索馬利人和諧共存、團結一起的美好事物。
Thumbnail
2023/04/06
在索馬利亞待上一天,就會有人跟你提起詩歌。無論是百年來宗族間的循環吟唱歌曲,還是20世紀迄今的反抗殖民詩歌,甚至是當今年輕詩人、歌手和饒舌歌手等探索的新21世紀愛情、戰爭與政治主題詩歌,皆可稱為索馬利族裔的文學表達傳統。獨特優美的索馬利詩歌文化,為促使散布各地索馬利人和諧共存、團結一起的美好事物。
Thumbnail
2023/04/06
在索馬利亞待上一天,就會有人跟你提起詩歌。無論是百年來宗族間的循環吟唱歌曲,還是20世紀迄今的反抗殖民詩歌,甚至是當今年輕詩人、歌手和饒舌歌手等探索的新21世紀愛情、戰爭與政治主題詩歌,皆可稱為索馬利族裔的文學表達傳統。獨特優美的索馬利詩歌文化,為促使散布各地索馬利人和諧共存、團結一起的美好事物。
Thumbnail
2022/08/03
2050年,西非奈及利亞人口預計將翻倍並超越美國,來到4億之數,成為繼印度、中國之後的全球人口第三大國,2100 世紀末,更可望達到8億人口。餐敘時,我脫口而出的「未來在非洲」,意指2050年,也就是28年後的今天,全球總人口預計將有四分之一是非洲人。而本世紀末,全球每3個人就將有1位是非洲人。
Thumbnail
2022/08/03
2050年,西非奈及利亞人口預計將翻倍並超越美國,來到4億之數,成為繼印度、中國之後的全球人口第三大國,2100 世紀末,更可望達到8億人口。餐敘時,我脫口而出的「未來在非洲」,意指2050年,也就是28年後的今天,全球總人口預計將有四分之一是非洲人。而本世紀末,全球每3個人就將有1位是非洲人。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艾諾在書中一開始就表達了在父親過世後想著手寫關於父親的生平,以前不敢寫是怕別人覺得「我們不夠好」,我讀到這裡時被刺痛了一下,相同的陳述在《那不勒斯故事》中也有,她們花了幾十年的努力才離開原來的階級,如今又要把自己成長背景寫出來,但對於每個寫作者而言想逃避的不全是「階級」
Thumbnail
艾諾在書中一開始就表達了在父親過世後想著手寫關於父親的生平,以前不敢寫是怕別人覺得「我們不夠好」,我讀到這裡時被刺痛了一下,相同的陳述在《那不勒斯故事》中也有,她們花了幾十年的努力才離開原來的階級,如今又要把自己成長背景寫出來,但對於每個寫作者而言想逃避的不全是「階級」
Thumbnail
2023年了,想到女性主義作品,還是只想到《82年生的金智英》嗎?今天讓我們跨出亞洲,走入非洲、美洲,你會訝異,原來女性的共同經歷,能夠跨文化的共感,讓我們聊聊奈及利亞女性主義作者阿迪契,感受一下,來自遙遠地球的另一端女性朋友們! 🔸奇瑪曼達.恩格茲.阿迪契 Chimamanda Ngozi A
Thumbnail
2023年了,想到女性主義作品,還是只想到《82年生的金智英》嗎?今天讓我們跨出亞洲,走入非洲、美洲,你會訝異,原來女性的共同經歷,能夠跨文化的共感,讓我們聊聊奈及利亞女性主義作者阿迪契,感受一下,來自遙遠地球的另一端女性朋友們! 🔸奇瑪曼達.恩格茲.阿迪契 Chimamanda Ngozi A
Thumbnail
為了創建一塊女性不需要被強迫完成生子責任的樂土,看似是眾人要拿起槍來反抗箝制,冒險故事的確精彩,但艾妲最後的選擇,讓我發現捍衛自己的辦法不是只有一種。能幫助他人的知識,也是另一種不可取代的力量。
Thumbnail
為了創建一塊女性不需要被強迫完成生子責任的樂土,看似是眾人要拿起槍來反抗箝制,冒險故事的確精彩,但艾妲最後的選擇,讓我發現捍衛自己的辦法不是只有一種。能幫助他人的知識,也是另一種不可取代的力量。
Thumbnail
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法國女作家安妮·艾諾(Annie Ernaux),獲得2022年諾貝爾文學獎,剛剛於十二月七日,於瑞典發表得獎演說。82歲的安妮·艾諾不改其女性主義的火力,於衣香鬢影的場合,提出「我為報復我的階級寫作。」我們可以發現,整場演講圍繞著女作家不斷發展的三個主題:階級、性別、解放。
Thumbnail
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法國女作家安妮·艾諾(Annie Ernaux),獲得2022年諾貝爾文學獎,剛剛於十二月七日,於瑞典發表得獎演說。82歲的安妮·艾諾不改其女性主義的火力,於衣香鬢影的場合,提出「我為報復我的階級寫作。」我們可以發現,整場演講圍繞著女作家不斷發展的三個主題:階級、性別、解放。
Thumbnail
繼諾貝爾文學獎頒給以「平白書寫」描寫女性日常如何「造成醜聞」的安妮·艾諾,法國鞏固爾文學獎也頒發給一位專寫私密生活的女作家,布里姬·基霍,成為去年頒給黑非洲塞內加爾31歲作家-穆罕默德.姆布加爾.薩爾之後,再次引發文壇議題,也成為鞏固爾文學獎成立一百多年來,第十三位得獎的女作家。
Thumbnail
繼諾貝爾文學獎頒給以「平白書寫」描寫女性日常如何「造成醜聞」的安妮·艾諾,法國鞏固爾文學獎也頒發給一位專寫私密生活的女作家,布里姬·基霍,成為去年頒給黑非洲塞內加爾31歲作家-穆罕默德.姆布加爾.薩爾之後,再次引發文壇議題,也成為鞏固爾文學獎成立一百多年來,第十三位得獎的女作家。
Thumbnail
安妮·艾諾發崛自傳體寫作可能性,寫母親、初戀、墮胎、結婚、偷情、失智、死亡等生命時間,以獨創的「平實書寫」(écriture plate),拒絕「華麗詞藻」與「理論化」,就如她說:「對我來說,真實,就是我們一直尋找而不斷顯現的。」
Thumbnail
安妮·艾諾發崛自傳體寫作可能性,寫母親、初戀、墮胎、結婚、偷情、失智、死亡等生命時間,以獨創的「平實書寫」(écriture plate),拒絕「華麗詞藻」與「理論化」,就如她說:「對我來說,真實,就是我們一直尋找而不斷顯現的。」
Thumbnail
安妮·艾諾發崛自傳體寫作可能性,寫母親、初戀、墮胎、結婚、偷情、失智、死亡等生命時間,以獨創的「平實書寫」(écriture plate),拒絕「華麗詞藻」與「理論化」,就如她說:「對我來說,真實,就是我們一直尋找而不斷顯現的。」
Thumbnail
安妮·艾諾發崛自傳體寫作可能性,寫母親、初戀、墮胎、結婚、偷情、失智、死亡等生命時間,以獨創的「平實書寫」(écriture plate),拒絕「華麗詞藻」與「理論化」,就如她說:「對我來說,真實,就是我們一直尋找而不斷顯現的。」
Thumbnail
如果你平常有在追劇的話,應該不難發現近年來很風行「大女主」戲劇,當中劇情發展會著重在女性的「成長」、「蛻變」。社會大眾可以透過影視作品來同理女性兼顧多種身分的不易,讓根深蒂固的性別刻板印象有所鬆動;不過我想,除了「找到愛情的幸福」這個結局,女主角如何憑藉自身的優勢,扭轉局勢,也是一大看點。
Thumbnail
如果你平常有在追劇的話,應該不難發現近年來很風行「大女主」戲劇,當中劇情發展會著重在女性的「成長」、「蛻變」。社會大眾可以透過影視作品來同理女性兼顧多種身分的不易,讓根深蒂固的性別刻板印象有所鬆動;不過我想,除了「找到愛情的幸福」這個結局,女主角如何憑藉自身的優勢,扭轉局勢,也是一大看點。
Thumbnail
愛特伍自少女時代,就已是位特立獨行、無畏與眾不同的女俠,不僅行事有自己獨到的作風,也很樂意為弱勢發言(包括大自然與環保)。她無法認同女性的歸宿是家庭,也完全無視當時的社會主流,不認同女人只能家庭或事業二選一。愛特伍從事寫作,寫詩寫小說,而不是擔任一般女性被歸類的秘書、教師、空姐等工作。
Thumbnail
愛特伍自少女時代,就已是位特立獨行、無畏與眾不同的女俠,不僅行事有自己獨到的作風,也很樂意為弱勢發言(包括大自然與環保)。她無法認同女性的歸宿是家庭,也完全無視當時的社會主流,不認同女人只能家庭或事業二選一。愛特伍從事寫作,寫詩寫小說,而不是擔任一般女性被歸類的秘書、教師、空姐等工作。
Thumbnail
「切記,在這本書中我所用的所有細節都是曾經在歷史上發生過的,換句話說,它不是科幻小說。」 寫作《使女的故事》之前,愛特伍花了很多時間田野調查,她蒐集了來自世界各地受壓迫卻無法發聲女性的故事,將她們的生命歷程雜揉進她的小說中。無外乎,《使女的故事》中的女性角色如此有血有肉。
Thumbnail
「切記,在這本書中我所用的所有細節都是曾經在歷史上發生過的,換句話說,它不是科幻小說。」 寫作《使女的故事》之前,愛特伍花了很多時間田野調查,她蒐集了來自世界各地受壓迫卻無法發聲女性的故事,將她們的生命歷程雜揉進她的小說中。無外乎,《使女的故事》中的女性角色如此有血有肉。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