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3 微解封,重返山林的四個小提醒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沒有名字的步道才安全
全民增肥兩個月後,台灣終於迎來接近解封的時刻,下週二(7/13)後,我們終於有機會出門透透氣、離開房間啦~說真的,這個處理效率放眼國際是非常優秀的,感謝所有為了疫情努力的人們,以及幫助我們的國家!
不過,因為病例還沒清零,為了避免在戶外處於鬆懈狀態的我們,一不小心就從其他縣市的陌生人那邊染上麻煩的疾病,還不知道病原哪來的,所以在這個高度警戒的時刻,享受戶外也要記得把握幾個小原則,才能真正迎來病例清零,重返三個月前「烏托邦」式的島內正常生活唷~
山屋、生態保護區和沙灘一樣持續關閉中,只有管理單位指定的當日往返步道是開放的,不過園區停車場只開放40%容量,林務局與國家公園都是統一標準喔~
讓我們一起加油吧!

1. 躲人潮,避開熱門時區

:

開放當週,如果可以的話,當宅則宅。

因為大家都悶壞了,現在跑去任何「網路上找得到」的山區、海邊景點,尤其熱門的地方,絕對絕對,保證再保證是人潮爆炸。


尤其是那些非國家公園、沒有總量管制的熱門區域,更是不要碰。否則,開車到現場發現根本沒位置停車,或人山人海令人頭皮發麻,風險超高玩得也不盡興,那就真的只有開車兜風而已,消耗了寶貴的時間。



*結論1:

真正清零前,想到戶外走走,各地郊山是你最好的選擇,冷門但步道還算清楚的為最佳。記得,務必與人保持社交距離,口罩一定戴緊緊。


高山、中級山等,因為能走的步道「幾乎都是熱門步道」,所以全部不推薦。依然老話一句:要馬非國家公園的真冷門路線,要馬探勘路線,只要「真的沒有人」的山區都歡迎你。記得一句話就好,你想去,別人也想去呀~


其他聽得到名字的,什麼鳶嘴山啊、北插天山啊、合歡山啊... 不要想了,連停車場都沒位置停的,尤其合歡山。

至於網路標榜「秘境」的地方、任何YouTube找得到破萬點閱影片的景點與步道、尤其是商業團有開團又沒有總量管制的地方,不好意思,全都不是秘境,絕對人山人海,最近千萬不要去喔~那是最可怕的地方...


2. 不停留,尊重在地居民

:

目前台灣病例還沒清零,所以不是真正解封,只要遇的見不認識的人,絕對都是高風險區域,更別忘記那些「無症狀」患者啊!


因此,到所有郊山、深山登山健行,請務必,絕對,不要去打擾在地居民。
看到不認識的人們湧進村莊,不管是誰都會感到巨大的壓力。

況且,台灣所有山村的共同特色,就是居民嚴重高齡化,而高齡者又是染疫後死亡率最高的族群,經不起任何萬一。千萬不要為了自己的享樂,而威脅到他人的日常呀!

*結論2:

到戶外玩耍,請「不要進村、不要逛聚落」,玩自己的就好;要吃東西就快進快出外帶,比照市區餐廳,全程戴口罩、不接觸。

3. 拉距離,保護野生動物

:

因為野生動物已經爽兩個月了,整個步道都當自己家,所以微解封的這一個月內,各地山區步道一定很容易遇到野生動物。請保持距離好好欣賞,不要太靠近,更不要輕易餵食或追逐,為他們帶來不必要的健康影響與心理壓力喔!

*結論3:

離那隻羌/羊/鹿/帝雉/藍腹鷴遠一點!


4. 出外全程戴口罩:


Bj4
以上,是給大家的微解封小提醒,希望我們都能好好享受這得以重返山林的快樂時光,同時努力防疫,邊爬山邊等待真正解封的日子唷~
同島一命,齊心抗疫。
祝大家山行平安、健康快樂啦!
台北的郊山也很美喔~
avatar-img
1.6K會員
262內容數
跟著雪羊的腳步,悠遊山林隨影隨筆,在《共享視界》裡,一起看見山的萬千樣貌,加入以影像與文字探索世界的行列。在文影交流間結識同樣熱愛大自然的同好,輕鬆分享彼此的影像記憶與山林故事,建立山與人最深刻的連結。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清代關門古道,一窺清朝與日本的原住民治理、中央山脈的百年歷史,與布農族丹社群的古往今來。 《重返關門》,一本以古道為主軸,建構出橫跨百年歲月、堆疊數千呎高的台灣史話;讓我們透過作者的雙腳雙眼,了解國家力量是如何深入山區,看見過去的環境樣貌,並挖掘歷史的真實,認識真正的Taki Vatan。
中央山脈深處,唯一的隊友就這樣從我眼前消失,彷彿過了一年,我才被巨大的「碰」驚醒,懸崖下方等待著我的,可能是血肉模糊的肉塊。 幸好不是,但也岌岌可危——開放性骨折。那天,整個山區只有我們兩人,我必須扛下急救、求援與維生的全責,在零下結冰的夜裡,陪他一起撐過去、等待外援,誓言一起平安回家...
以36歲的年紀而言,藝人小鬼真的走得太早、太令人惋惜,但大限之日無論早晚,終究是我們得面對的課題。 人生就是不斷的冒險,我們永遠不曉得終點在哪裡,但我們可以把每一步都走的精彩、走的踏實,並帶著那些提早離開這條路的朋友們的份,堅定而勇敢的走下去
「中之線」,是布農族巒社群與郡社群的離家之路,1940年日本人的集團移住政策,讓郡大溪流域徹底淨空,成為無人之境,相關資料也付之闕如。 80年後的今天,中之線猶在,這一次,它成為了布農族人們回家的路。《消逝的中之線:探尋布農巒郡舊社》一書揭開了此地神秘的面紗,補足了這段空白的古道,指引了回家的路。
關於長榮空服員罷工,這次有不少人高喊「支持資方!」「不爽不要做!」但是,如果這個社會文化真的變成了沒有人想爭取權益,大家不滿意勞動條件都只會默默地「不爽不要做」,那麼,這些來自各科系條件不差的人們,離職之後會去哪裡呢?
人可以有立場,但不能沒有自己的國家。如果要放棄現在這個國家,那麼至少,守護我們獨特的文化,與隨時可以撼動政府、改變現況的民主制度,不要讓它消逝在新政權的手上。中國,是世界上最後一個,我們應該考慮「被統一」的國家。
從清代關門古道,一窺清朝與日本的原住民治理、中央山脈的百年歷史,與布農族丹社群的古往今來。 《重返關門》,一本以古道為主軸,建構出橫跨百年歲月、堆疊數千呎高的台灣史話;讓我們透過作者的雙腳雙眼,了解國家力量是如何深入山區,看見過去的環境樣貌,並挖掘歷史的真實,認識真正的Taki Vatan。
中央山脈深處,唯一的隊友就這樣從我眼前消失,彷彿過了一年,我才被巨大的「碰」驚醒,懸崖下方等待著我的,可能是血肉模糊的肉塊。 幸好不是,但也岌岌可危——開放性骨折。那天,整個山區只有我們兩人,我必須扛下急救、求援與維生的全責,在零下結冰的夜裡,陪他一起撐過去、等待外援,誓言一起平安回家...
以36歲的年紀而言,藝人小鬼真的走得太早、太令人惋惜,但大限之日無論早晚,終究是我們得面對的課題。 人生就是不斷的冒險,我們永遠不曉得終點在哪裡,但我們可以把每一步都走的精彩、走的踏實,並帶著那些提早離開這條路的朋友們的份,堅定而勇敢的走下去
「中之線」,是布農族巒社群與郡社群的離家之路,1940年日本人的集團移住政策,讓郡大溪流域徹底淨空,成為無人之境,相關資料也付之闕如。 80年後的今天,中之線猶在,這一次,它成為了布農族人們回家的路。《消逝的中之線:探尋布農巒郡舊社》一書揭開了此地神秘的面紗,補足了這段空白的古道,指引了回家的路。
關於長榮空服員罷工,這次有不少人高喊「支持資方!」「不爽不要做!」但是,如果這個社會文化真的變成了沒有人想爭取權益,大家不滿意勞動條件都只會默默地「不爽不要做」,那麼,這些來自各科系條件不差的人們,離職之後會去哪裡呢?
人可以有立場,但不能沒有自己的國家。如果要放棄現在這個國家,那麼至少,守護我們獨特的文化,與隨時可以撼動政府、改變現況的民主制度,不要讓它消逝在新政權的手上。中國,是世界上最後一個,我們應該考慮「被統一」的國家。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您寫過登山計畫嗎?留守人欄位都是怎麼填寫的?是家人?親朋好友?還是登山伙伴?留守人知道他應該扮演的角色嗎?最近發生了一起駭人聽聞的山難事件,一隊3人的登山隊伍,於7月20日凱米颱風正式形成前,由台東向陽登山口入山縱走南二段,中途因誤判天氣,導致全隊罹難,原因為何,請待本文細細分曉。
Thumbnail
其實,不知是啥阻擋了我到山林中去? 老實說,在台灣 "沒有那麼難" 把自己置身於樹林之中。 以在台北來說,三峽滿月圓國家森林遊樂區,烏來內洞國家森林遊樂區...都很讚的! 再怎麼不濟~榮星花園、新生公園的樹也挺迷人。
Thumbnail
【文山森林公園_入口】 沒有登山, 只在附近走走, 徐徐微風輕拂臉頰與裙擺, 陽光灑在綠油油的草地上, 飄散著芬芳酸的草酸香氣, 小池塘裡不時有烏龜探頭, 知了蟲鳴鳥叫的旋律入耳。 人,總是要到大自然走走。 盡情享受洗滌塵世的煩憂。 登山,還不敢。 聽在地人說山是有故事
Thumbnail
國境開放,後疫情時代 國旅進入戰國時期 人都飛出國了,前幾年幾乎要被踏平的每條山徑 也成了這副模樣 這是第二次的卯木山 其實,我還挺喜歡的 先爬升陡上(我走大禹嶺車站旁進入),接著陡升陡降拉繩都來 然後會進入一段平坦好步行的松針步道 前有挑戰、後有愜意,歷經辛苦後會有大景 但這次前往 可能因
政府直到2019年解禁之前,對山域活動皆採消極、封閉的態度,山林開放後,伴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讓許多國人開始接觸山林。這讓長期以來一直被漠視及汙名的台灣登山活動,有了再次被重視的轉機。然而,短時間、大量登山者湧入山上,對山域環境造成影響之外,更對登山文化的變化產生了莫大的危機。 而沒有合適的教育課
07/13/2021 微登山   對山是一種敬畏, 有一種默契, 有一種順應。   5月12日下山後,沒有再登過山。 疫情進入三級,既然不要去登山,我就乖乖待在家。 雖然我去的山徑,多是荒無人煙。 無人的山徑去走走,應該也沒關係吧。 但我想就算無人煙,仍有天知,地知,山知,我知
06/28/2020 逆轉西稜 隨遇而樂   今年是台灣脊樑山脈旅遊年。 台灣雖擁有世界級的高山風景,但觀光局推動起來却並不容易。 登山的議題包山包海,登山口開始到下山這期間的各項安排就已經夠複雜了。 更別說如何到達登山口和下山後如何回家的交通問題,每條路線就需要分別去設計。   縱
Thumbnail
春節最後一天還是一樣人山人海,真心建議大家在山下搭乘56號公車可以直接到門口,不用走的很累! 開車的人記得不要從萬壽路-忠烈祠那邊上去,因為封路不能上動物園管制人員會叫你反折下山左轉;要從壽山動物園興隆路這邊上去可以到動物園停車場,再步行10分鐘到門口,步行沿路都有獼猴所以手上不要拿食物,避免被猴
Thumbnail
本文由好好玩授權提供,原文出處在此 快被工作壓力悶壞了嗎?那就逃進山林,享受大自然安靜的時刻吧!提到台灣高山,如果可以輕鬆征服人生中的第一座百岳,一年四季還有高山美景可以欣賞,那當屬合歡山森林遊樂區為首選!不僅鄰近有武嶺、清境農場、中橫山脈等景點,喜愛登山者,合歡山群峰由七座山峰所構成,平均高度為3
Thumbnail
本文由好好玩授權提供,原文出處在此 週末想發懶?不想待在喧囂的都市裡嗎?那麼就出發去郊山一起瘋 露營 吧! 光露營就很忙了?不,露營也可以輕鬆、時尚又好玩!推薦台灣熱門的懶人露營區,免自備裝備、豪華露營車等,精選台北露營區、新北露營區、宜蘭露營區、桃園露營區、新竹露營區、苗栗露營區、台中露營區、南投
Thumbnail
您寫過登山計畫嗎?留守人欄位都是怎麼填寫的?是家人?親朋好友?還是登山伙伴?留守人知道他應該扮演的角色嗎?最近發生了一起駭人聽聞的山難事件,一隊3人的登山隊伍,於7月20日凱米颱風正式形成前,由台東向陽登山口入山縱走南二段,中途因誤判天氣,導致全隊罹難,原因為何,請待本文細細分曉。
Thumbnail
其實,不知是啥阻擋了我到山林中去? 老實說,在台灣 "沒有那麼難" 把自己置身於樹林之中。 以在台北來說,三峽滿月圓國家森林遊樂區,烏來內洞國家森林遊樂區...都很讚的! 再怎麼不濟~榮星花園、新生公園的樹也挺迷人。
Thumbnail
【文山森林公園_入口】 沒有登山, 只在附近走走, 徐徐微風輕拂臉頰與裙擺, 陽光灑在綠油油的草地上, 飄散著芬芳酸的草酸香氣, 小池塘裡不時有烏龜探頭, 知了蟲鳴鳥叫的旋律入耳。 人,總是要到大自然走走。 盡情享受洗滌塵世的煩憂。 登山,還不敢。 聽在地人說山是有故事
Thumbnail
國境開放,後疫情時代 國旅進入戰國時期 人都飛出國了,前幾年幾乎要被踏平的每條山徑 也成了這副模樣 這是第二次的卯木山 其實,我還挺喜歡的 先爬升陡上(我走大禹嶺車站旁進入),接著陡升陡降拉繩都來 然後會進入一段平坦好步行的松針步道 前有挑戰、後有愜意,歷經辛苦後會有大景 但這次前往 可能因
政府直到2019年解禁之前,對山域活動皆採消極、封閉的態度,山林開放後,伴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讓許多國人開始接觸山林。這讓長期以來一直被漠視及汙名的台灣登山活動,有了再次被重視的轉機。然而,短時間、大量登山者湧入山上,對山域環境造成影響之外,更對登山文化的變化產生了莫大的危機。 而沒有合適的教育課
07/13/2021 微登山   對山是一種敬畏, 有一種默契, 有一種順應。   5月12日下山後,沒有再登過山。 疫情進入三級,既然不要去登山,我就乖乖待在家。 雖然我去的山徑,多是荒無人煙。 無人的山徑去走走,應該也沒關係吧。 但我想就算無人煙,仍有天知,地知,山知,我知
06/28/2020 逆轉西稜 隨遇而樂   今年是台灣脊樑山脈旅遊年。 台灣雖擁有世界級的高山風景,但觀光局推動起來却並不容易。 登山的議題包山包海,登山口開始到下山這期間的各項安排就已經夠複雜了。 更別說如何到達登山口和下山後如何回家的交通問題,每條路線就需要分別去設計。   縱
Thumbnail
春節最後一天還是一樣人山人海,真心建議大家在山下搭乘56號公車可以直接到門口,不用走的很累! 開車的人記得不要從萬壽路-忠烈祠那邊上去,因為封路不能上動物園管制人員會叫你反折下山左轉;要從壽山動物園興隆路這邊上去可以到動物園停車場,再步行10分鐘到門口,步行沿路都有獼猴所以手上不要拿食物,避免被猴
Thumbnail
本文由好好玩授權提供,原文出處在此 快被工作壓力悶壞了嗎?那就逃進山林,享受大自然安靜的時刻吧!提到台灣高山,如果可以輕鬆征服人生中的第一座百岳,一年四季還有高山美景可以欣賞,那當屬合歡山森林遊樂區為首選!不僅鄰近有武嶺、清境農場、中橫山脈等景點,喜愛登山者,合歡山群峰由七座山峰所構成,平均高度為3
Thumbnail
本文由好好玩授權提供,原文出處在此 週末想發懶?不想待在喧囂的都市裡嗎?那麼就出發去郊山一起瘋 露營 吧! 光露營就很忙了?不,露營也可以輕鬆、時尚又好玩!推薦台灣熱門的懶人露營區,免自備裝備、豪華露營車等,精選台北露營區、新北露營區、宜蘭露營區、桃園露營區、新竹露營區、苗栗露營區、台中露營區、南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