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17|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電影】《波斯密語》│平庸之惡

  1. 雖然這套電影聲稱受歷史事件啟發,但還是令人匪夷所思;主角用猶太人的名字去自創語言不是易事,所以他其實是個超乎常人的記憶和語言天才(雖戲中沒有明說他淪為階下囚前的職業)!
  2. 《波斯密語》中展現猶太人主角(囚犯)跟德國軍官的權力轉變細膩而有趣 最初他們的坐位是上對下,建立關係後變為平起平坐,主角甚至可以優閒地(?)在軍官眼前一邊吃飯、一邊工作 在語言方面,由最初上對下的命令語句,逐漸他們很自然地用假波斯語對答,主角甚至會大膽詢問軍官的家事、後來軍官更希望主角以名字相稱……可以稱得上是十分工整的關係展現描寫手法(?)
  3. 可能是我腐眼看人基,但我覺得這套有暗示軍官單方面對和主角之間的同性情誼lol 綜觀全戲,軍官對主角的著緊程度已超越對一般老師(至少在我心目中),尤其那一幕在夜晚無人時份,軍官叫主角用假波斯語教他說「我愛你」和詢問對方應如何回應時,我真的嚇了一大跳──他不會是在跟主角調情吧?lol 不過正經地說,導演利用這一幕開始帶出軍官人性化的一面;在軍官眼中,主角更可能是在整個冰冷的軍營裡,是唯一代表著希望(a.k.a 學會波斯語後逃往德黑蘭找弟弟)的「朋友」 (然而對主角來說,他們絕對沒可能建立友誼)
  4. 軍官是「平庸之惡」的典型代表 他出身基層;他擁有平凡的夢想;他對主角(大部分時間)以禮相待;他只是集中營的主廚、沒親手殺過任何人──但他對納粹的極惡本質視而不見,平常與德軍一起行惡、但出事時卻逃離德軍一心遠走高飛 ……這種人,香港人都非常熟悉吧?比起戲中盲信納粹的無知年輕士兵,這種人更令人心寒
  5. 軍官最初強調主角欺騙他沒好下場,我本以為是為了增加緊張感 + 為主角之後的遭遇埋下伏線;及後看了其他影評後,我才想到一個可能性──其實這可否解讀為軍官在虛張聲勢? 主角顯然是個天資聰慧的讀書人,相反軍官是個出身基層的廚師,因此其知識水平/才智也許不高,所以才能被主角的假波斯語成功矇騙?他們的命運和身份的對比,亦相當矛盾而有趣
  6. 雖然《波斯密語》以殘酷的二戰歷史為題材,但部分情節很dramatic,其中男女軍官針對主角和感情戲,真是狗血又意義不明(也許唯一用途是增加笑點www) ,而且主角遇到的不同危機,設計感也略嫌有點重
  7. 比起最後主角誤打誤撞記下數千名犧牲同胞的名字,更打動我是是主角一句「厭倦了害怕」 不過我希望大家不要會像主角一樣決定跟其他營友交換身份去送死,而是走另一條路
  8. 戲中的假波斯語由俄羅斯語言學家發明,我很好奇主角作為德國生活的猶太人 + 以名字創造語言系統的思路,可惜linguistics不是這套的重點,不會著墨太多(笑)
P. S. 這套戲令我想起深綠野分的著作《戰場上的廚師》,小說的主角跟這套的軍官身份有點類近,是二戰時期的美國前線食勤兵;而這是一部溫情與殘酷交織的戰場日常輕推理小說(?),私心推薦一下xdd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