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血淚塑成的名字/身分:電影《波斯語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又是一部觸碰二戰時期德國納粹為背景的作品。由烏克蘭裔美國導演瓦迪姆・佩爾曼(Vadim Perelman)執導的電影《波斯語課》,卻從不同的視角,為我們講述了另外一則同樣讓人心傷的故事。​
圖片來源:《波斯語課》劇照
《波斯語課》講述的是一名猶太青年吉爾斯(比斯卡亞Nahuel Perez Biscayar 飾),為了逃過納粹的處決,因此謊稱自己是波斯人而逃過一劫。另一方面,集中營裡一位為了夢想在二戰結束後,前往伊朗首都德黑蘭開餐廳的德國軍官克勞斯(拉斯・艾丁格Lars Eidinger 飾),則希望能盡快學會波斯語。因此,他便命令吉爾斯在每日工作結束後,接著教他波斯語。​
圖片來源:《波斯語課》劇照
完全不懂波斯語的吉爾斯,在情急之下,便開始創造新的語言假裝成波斯語。沒想到原本還半信半疑地的克勞斯,竟也逐漸地相信了吉爾斯,並認真的學習。兩人在集中營日夜地相處之下,更發展出一段「特別」的情誼⋯⋯。​​
假裝是波斯人的吉爾斯,化名作瑞札・朱恩。以這個名字度過了在集中營的日子。平時除了教克勞斯波斯語外,更因為高效率的謄寫速度和工整的字跡,讓他得到了抄寫集中營難民基本資料的工作。而他創造的假波斯語,便是根據難民的名字,改造而來的。​
圖片來源:《波斯語課》劇照
「名字」是這部電影最重要的主題。電影裡,名字之所以能夠輕易改動,那是因為對吉爾斯而言,改變名字,等於換了身分。而換了身分,則是為了要活下去。記得吉爾斯曾對克勞斯說,那些難民「不是無名氏,只是你不知道他們的名字而已。」名字之於個人,是一張融入現代社會體制的名片。名字代表了個人形象,同時指向了一個人的身分、職業、位階與價值等等。若非為了「生存」如此重大的困境,誰願意輕易改名換姓,苟且偷生?​
二戰結束之後,吉爾斯被問到,是否還記得起集中營裡那些受難難民的名字。吉爾斯回答:「我能提拱你2840個名字。」這2840個名字,也許世間再無人能一一記得,但是他們的名字不僅讓一個人死裡逃生,改變了一個人一生的命運;更成為這段血淚歷史的見證。以此為藉,再加上前些時候的「鮭魚之亂」事件。或許我們可以再重新思考,名字之於個人,其意義何在?價值何在?​
圖片來源:《波斯語課》劇照
此外,《波斯語課》還觸及了同性戀身分的議題。納粹時期,不僅屠殺猶太人,也屠殺同性戀者。電影亦將此埋藏在故事之中,安排得極為巧妙。我們在許多細節處,都能隱隱約約地感覺到克勞斯的「男同志身分」。尤其是當吉爾斯告訴克勞斯自己因為天天活在恐懼中而心累時,克勞斯原本想伸去撫摸吉爾斯頭髮,卻又中途收回的那隻手,就充滿了暗示。還有克勞斯到最後都執意要拯救吉爾斯免受撲殺的動機,更令人不免揣想,難道真的只是為了不輸掉先前因打賭而下注的幾罐肉罐頭嗎?​
那個克勞斯聲稱的,原本住在希臘,後來搬去德黑蘭的「弟弟」,也同樣讓人充滿想像空間。電影選擇不正面闡明,而是幽微地通過人物之間的肢體和言語來展現,並傳達了對同性戀身分的呈述與再現。如此隱而不彰的表現手法,反而愈加耐人尋味。​
圖片來源:《波斯語課》劇照
最後,從電影回溯歷史,《波斯語課》所展現的正是一連串對於名字、國族身分,乃至性/別身分,「認同」生成的過程;還有提醒了我們必須明白「以史為鑒」的重要性;以及要我們反觀現今政治與社會,想想這個世界是否依舊存在許多無情與冷漠,正扼殺著人和人之間的純粹、善良與真實?!​
此篇文章會顯示動態置底廣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本專題以分享「NFT」和區塊鏈相關之觀察筆記與創作心得分享。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當初注意到《山河令》時,因片名太有《陳情令》的即視感,因此一開始便有些興致缺缺。直到前幾日,《山河令》播出大結局後,才決定點開觀賞。意想不到的是,《山河令》竟讓平時甚少因看耽改劇而流淚的我,濕了眼眶。
政治隱喻,是楊雅喆導演在《天橋上的魔術師》原作以外,特意加入的。將戒嚴時期的肅穆和警戒,透過影像再次重現。在第四集〈石獅子〉的後半,大珮小珮的父親柴先生與學校老師,在書店裡的一段對話,著實耐人尋味。​ ​ ​
相信大家應該都還記得,這集當中點爸和點媽跑到電影院買票,想要進場看電影裡的小不點那一段。但是,不知道大家是否也和我一樣,都注意到了這時出現在畫面中,售票窗口上貼著的那三幅電影海報?後來細想,那三部電影或許便是被「刻意織進去的」,留給觀眾的一記暗號。
很開心,周美玲導演又推出了最新力作《愛・殺》。《愛・殺》在內容上,挑戰道德、叩問宗教、大談性慾,並探索性別的種種可能。視角之多、牽涉議題甚廣,絕對是一部既大膽,又極具思考、耐人尋味的作品。
我記得,當Nori的母親(孫淑媚 飾)最後在如夢似幻的場景中,看見鋼管上裝扮成觀世音菩薩形象的兒子時,Nori笑得好燦爛,彷彿他已經作回真實的自己,找到真正的快樂。至於那個自己是否能夠被接受,便只能留待他的母親,以及世間之人自行思索了。或許,是男是女並不是重要的,良善與否、真實與否,才是更重要的。
1979年,日本三重縣津市誕生了一位名為淺田政志的男孩。他在2009年以攝影集「淺田家」獲得了有攝影界芥川賞美譽的「木村伊兵衛攝影大獎」,從此他便成為了全日本「最會拍全家福」的男人。中田量太導演正是根據淺田政志的真人真事改編,而拍成了電影《淺田家!》。
當初注意到《山河令》時,因片名太有《陳情令》的即視感,因此一開始便有些興致缺缺。直到前幾日,《山河令》播出大結局後,才決定點開觀賞。意想不到的是,《山河令》竟讓平時甚少因看耽改劇而流淚的我,濕了眼眶。
政治隱喻,是楊雅喆導演在《天橋上的魔術師》原作以外,特意加入的。將戒嚴時期的肅穆和警戒,透過影像再次重現。在第四集〈石獅子〉的後半,大珮小珮的父親柴先生與學校老師,在書店裡的一段對話,著實耐人尋味。​ ​ ​
相信大家應該都還記得,這集當中點爸和點媽跑到電影院買票,想要進場看電影裡的小不點那一段。但是,不知道大家是否也和我一樣,都注意到了這時出現在畫面中,售票窗口上貼著的那三幅電影海報?後來細想,那三部電影或許便是被「刻意織進去的」,留給觀眾的一記暗號。
很開心,周美玲導演又推出了最新力作《愛・殺》。《愛・殺》在內容上,挑戰道德、叩問宗教、大談性慾,並探索性別的種種可能。視角之多、牽涉議題甚廣,絕對是一部既大膽,又極具思考、耐人尋味的作品。
我記得,當Nori的母親(孫淑媚 飾)最後在如夢似幻的場景中,看見鋼管上裝扮成觀世音菩薩形象的兒子時,Nori笑得好燦爛,彷彿他已經作回真實的自己,找到真正的快樂。至於那個自己是否能夠被接受,便只能留待他的母親,以及世間之人自行思索了。或許,是男是女並不是重要的,良善與否、真實與否,才是更重要的。
1979年,日本三重縣津市誕生了一位名為淺田政志的男孩。他在2009年以攝影集「淺田家」獲得了有攝影界芥川賞美譽的「木村伊兵衛攝影大獎」,從此他便成為了全日本「最會拍全家福」的男人。中田量太導演正是根據淺田政志的真人真事改編,而拍成了電影《淺田家!》。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這...}派克有點... {難道你嫌棄我?}哥布林說到。 {也不是嫌棄,只是...} {哥布林和人類能有後代!} {不世後代,只是...} 哥布林深情款款的看著派克,派克屈服了。 {那幫我取名字吧!}哥布林說到。 {小花!} {好好想!} {麗麗絲˙那提!} {契約成立!}
Thumbnail
作者──威托德.皮雷茨基在1940年時,故意被納粹士兵抓獲並冒用波蘭地下軍事司令官托馬什.塞拉芬斯基之名,進入位於奥許維茲集中營,希望以此蒐集營內的情報、組織營內其他被捕人士,在必要時與在外的波蘭軍隊裡應外合,對抗納粹。
Thumbnail
《Call Me By Your Name以你的名字呼喚我》是一部2017年的義大利電影,以美好的1980年代為時代背景,講述了一段同志愛情故事。導演盧卡格達戈尼諾運用了提摩西夏勒梅跟艾米漢默的魅力與演技,讓影迷感受到了心靈的療癒。影片中的演員在訪談中透露,電影中的親熱戲只有一次排練,讓人印象深刻。
Thumbnail
《夢想集中營》是一部以納粹加害者視角呈現德軍在奧斯威辛集中營所進行暴行的電影。影片透過指揮官和家人的日常生活,引起觀眾對納粹心理歷程的深入反思。儘管電影並未呈現血腥場景,卻通過這種平靜的描寫讓觀眾感受到窒息的恐怖。此外,影片處理了視覺和聲音之間的不同感官刺激,進一步引起觀眾對暴力和創傷的思考。
Thumbnail
  《波斯語課》(Persischstunden)描述1942年二戰期間,被德軍載往野外,即將槍斃的猶太人Gilles(比斯卡亞Nahuel Pérez Biscayart 飾),在德軍開槍的一瞬間,原想裝死躲過一劫(膝蓋太早軟),但卻被德軍識破,於是急中生智,拿著手上剛用麵包跟旁人交換的波
Thumbnail
《活出意義來》Man’s Search for Meaning作者是心理學家、精神科醫生維克多·弗蘭克,他在此書分享自己在納粹集中營的經歷;並分析集中營倖存者的心理特徵。 整本書以敘事性的方式講述作者在集中營看到的故事,讓讀者透過這些故事及心理分析的內容去尋找「自己人生的意義」。   書中一段
Thumbnail
《活出意義來》這本書的作者維克多·弗蘭克,曾經在二戰納粹集中營中,經歷了如同地獄般的生活,但是在那極度惡劣的環境中,他因為心裡強大而活下來 這本書是他在倖存後的回憶,第一部分書寫在集中營中的經歷和想法;第二部分則是談到意義療法 以下列出書中部分的內容,以及我的一些想法
Thumbnail
失去希望與溫度的人,都是戰爭中的俘虜。「聖誕快樂」,文化差異反而彰顯了文化之上,更貼近人心所共同渴望的,對「放下仇恨」的嚮往。戰事讓稀鬆平常的祝福成了禁忌,再沒人記得可以提起。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這...}派克有點... {難道你嫌棄我?}哥布林說到。 {也不是嫌棄,只是...} {哥布林和人類能有後代!} {不世後代,只是...} 哥布林深情款款的看著派克,派克屈服了。 {那幫我取名字吧!}哥布林說到。 {小花!} {好好想!} {麗麗絲˙那提!} {契約成立!}
Thumbnail
作者──威托德.皮雷茨基在1940年時,故意被納粹士兵抓獲並冒用波蘭地下軍事司令官托馬什.塞拉芬斯基之名,進入位於奥許維茲集中營,希望以此蒐集營內的情報、組織營內其他被捕人士,在必要時與在外的波蘭軍隊裡應外合,對抗納粹。
Thumbnail
《Call Me By Your Name以你的名字呼喚我》是一部2017年的義大利電影,以美好的1980年代為時代背景,講述了一段同志愛情故事。導演盧卡格達戈尼諾運用了提摩西夏勒梅跟艾米漢默的魅力與演技,讓影迷感受到了心靈的療癒。影片中的演員在訪談中透露,電影中的親熱戲只有一次排練,讓人印象深刻。
Thumbnail
《夢想集中營》是一部以納粹加害者視角呈現德軍在奧斯威辛集中營所進行暴行的電影。影片透過指揮官和家人的日常生活,引起觀眾對納粹心理歷程的深入反思。儘管電影並未呈現血腥場景,卻通過這種平靜的描寫讓觀眾感受到窒息的恐怖。此外,影片處理了視覺和聲音之間的不同感官刺激,進一步引起觀眾對暴力和創傷的思考。
Thumbnail
  《波斯語課》(Persischstunden)描述1942年二戰期間,被德軍載往野外,即將槍斃的猶太人Gilles(比斯卡亞Nahuel Pérez Biscayart 飾),在德軍開槍的一瞬間,原想裝死躲過一劫(膝蓋太早軟),但卻被德軍識破,於是急中生智,拿著手上剛用麵包跟旁人交換的波
Thumbnail
《活出意義來》Man’s Search for Meaning作者是心理學家、精神科醫生維克多·弗蘭克,他在此書分享自己在納粹集中營的經歷;並分析集中營倖存者的心理特徵。 整本書以敘事性的方式講述作者在集中營看到的故事,讓讀者透過這些故事及心理分析的內容去尋找「自己人生的意義」。   書中一段
Thumbnail
《活出意義來》這本書的作者維克多·弗蘭克,曾經在二戰納粹集中營中,經歷了如同地獄般的生活,但是在那極度惡劣的環境中,他因為心裡強大而活下來 這本書是他在倖存後的回憶,第一部分書寫在集中營中的經歷和想法;第二部分則是談到意義療法 以下列出書中部分的內容,以及我的一些想法
Thumbnail
失去希望與溫度的人,都是戰爭中的俘虜。「聖誕快樂」,文化差異反而彰顯了文化之上,更貼近人心所共同渴望的,對「放下仇恨」的嚮往。戰事讓稀鬆平常的祝福成了禁忌,再沒人記得可以提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