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學會聽音流行音樂的時候,正正是香港樂壇蹦出許多不同組合的年代。想當然爾,我也是被大眾文化所推動而入坑的其中一位。還記得當年零用錢不夠,但為了能夠買到那隊女子組合的第一張發行的唱片,我還央求媽媽可不可以給我買。
最後唱片很順利的到手,她們的歌曲,也陪伴了我好些上學的日子。
直至升上高中,才開始沒那麼「排外」,稍為開放去認識一下外國的音樂跟文化。那段時間,常常會聽到某隊組合的歌曲,他們的曲風和節奏讓我覺得很對味,是聽著聽著可以給我隨節拍輕輕搖擺或點頭的那種。
於是我要求當時的那個他送我一張他們的唱片當作是生日禮物。最後唱片留了下來,只是那個人卻沒有。
從畢業到上班的日子裡,有很好久的時間再沒有聽過音樂。因為那時只忙著工作,忙著跟別人打交道,那音樂呢?沒有空就別碰,反正它只是消閒的工具。
突然有一天,在某個加班的夜晚,偶爾跟同僚說起音樂,才猛然想起,生活中已經不經不覺沒有了配樂,只要上班下班的片段。然後他跟我分享了他喜歡的音樂......不是流行音樂,而是上世紀中期的爵士樂。
那晚我回到家裡搜尋後一聽,才發覺原來沒有音樂的生活,就像硬生生地啃著乾面包那樣,有點什麼配一配還是比較好。
而去年,因為疫情的關係,在家的時間變多了,空閒之下找了本書去閱讀,而書的名字叫《百年孤寂》。我花了大半年的時間去看去理解,除了訝異於書中疑幻似真的情節,更萌起了我對南美文化的興趣,包括歷史,還有音樂。
於是,我找到了他們。
歌曲中的力量,我都感受到了。
音樂就是如此讓我一路走來,而且還會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