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方格精選

釀投稿|《蚵豐村》:沒落漁村的生活輓歌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文/顏鈺杰
海風如鈴,把玩著綑綁成串的蚵殼發出清脆的聲音。
《蚵豐村》拍攝於嘉義縣東石鄉網寮村,一個僅有一條對外產業道路,靠海,靠養蚵、剖蚵為生,人口約 300 餘戶的小村子。十六釐米底片復古顆粒感像是讓時空重置一般,構建一齣漁村男性的遷移傳記,是一部反映台灣遷徙、家庭關係與男子氣概構建的電影。
離家、返鄉,破敗的成功想像
落日燃燒著生命最後的籌碼,將日漸下沉的蚵豐村染得透紅。擱淺的船,水中的村,磚牆與蚵船錯落其中。在臺灣的西南沿海,你可以看見「天地為逆旅」的村民,因為繳不起房租,讓家園一遍又一遍地由海浪沒收。
年近三十的盛吉回到了漁村,穿著白領襯衫、拉著公事包顯得與此地格格不入。他在婚宴上對著村民吹噓著在台北談生意,忙於應酬、喝著美酒、開著名車的畫面,扮演起叱吒風雲、衣錦還鄉的姿態。
那些成功的想像是狹窄的,在光鮮亮麗的玻璃帷幕之後,娶一個美嬌妻、生的孩子成群、享盡物質歡愉的天倫之樂。阿吉也想追求這樣的美好藍圖,甚至從小就立誓有一天會離開這個鬼地方。或許他曾告誡自己只有離開這裡才能求得高貴的車、名貴的床。不過而立之年的阿吉,卻兩手空空回到了漁村,他只是一個被資本主義所唾棄的孩子,遍體麟傷。
只有父親看穿阿吉謊言背後的荒唐。
養蚵家業,在爺爺那一代是獨自對抗大自然,胼手胝足創業的舉步維艱;在父親那一代是隱忍大半輩子物質的慾望,只為了攢錢讓孩子有一天能夠到台北讀書;那麼阿吉回家又是為了什麼?
極限村落
祖孫三代的命運因緣際會被一條名為「宿命」的線拉扯著。你可曾想過這有多不公平?我們都依稀記得課本上對於西南部地層下陷的描述,下陷區之居民已然是全球氣候變遷中第一批的氣候難民(climate refugees),他們的生活猶如一座孤島,連墓園都被積水淹沒。
台灣人口快速老化,國發會預估 5 年後,2025 年 65 歲以上老年人口將占全人口 20%,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諷刺地,嘉義縣是全臺灣走得最「先進」的縣市,其中的好幾個鄉鎮早已率先步入超高齡社會。「極限村落」是日本社會學家大野晃所創的詞彙,用以描述農村因為人口外流導致產業空洞化,地方組織者多為高齡者無法有效爭取資源,社區共體的機能也走向衰老、滅村。「這三年你未曾聽過新生兒的哭聲」──同樣在嘉義縣的六腳鄉永賢村,十年以來只有 14 名新生兒,其中民國 99 至 102 年新生兒人數為零。可見極限村落、滅村離臺灣並不遙遠。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2706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釀電影:專為影癡而生的媒體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你的見面禮 Premium 閱讀權限 只剩下0 小時 0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蘇州河》將生命訴諸於人與河流,城市正在向前,但河畔的人卻停滯了。朦朧的蘇州河畔,流傳著一個沒有然後的故事:一男一女墜河而亡,一男一女永遠地分離,河畔彷彿坐著一隻人魚,但沒有人看清,每人的雙眼,只凝望著酸臭腐朽的河流。
在魔幻寫實電視劇出現的當代,觀眾也該進⼀步反思⽂學改編劇的未來,「要說什麼故事?」、「如何⽤創新⼿法把⼀個故事說好?」、「希望留給觀眾哪些關於⾃身定位或城市記憶的省思?」都遠比「這個故事是不是真的?是否回應了某些⼈的記憶?」、「某個角⾊、某個物件的意義到底是什麼?」來得迫切與重要。
雖然牽涉到師長是否濫用職權的問題,但若放到女同志的女校敘事脈絡來看,《奧利薇亞》的突破性在於明白揭示女女間的愛慾流動;相較之下,二十年前的《穿制服的女孩》仍需以母愛作為遮掩──喪母的瑪努伊拉,從鐵血教育下唯一溫柔的老師班伯格身上獲得情感補償。可惜的是,《奧》片卻在結尾收回先前的開放態度。
彼爾對基督教的信仰是一直充滿懷疑的,他甚至告訴英格他不相信有神,因為他四處尋找神,最後只找到他自己。但他又不確定沒有神,因而懼怕被神處罰,這也是啓蒙運動以來,西方基督教世界中很多知識份子共有的疑惑和痛苦。
一切之所以懸宕虛無,在於內部的人已無法準確地向周遭提取意義,環繞的傢俱佈置和人為行跡,終究屬於過去紊亂的空景。公寓可以置換為某種困境,象徵著一個人的神智。寓所內發生的種種,其不可解或唯一解,是只能等待下個困境將其推翻。導演在人的失智狀態中窺見了一輪旋渦,旋渦底有無止無盡、生命之於自身建構的能耐與徒勞
他們以血洗共黨贏得掌權的合理性,在戰亂過後的和平年間,即使政府漸漸從爭奪江山的紛亂階段趨向保定江山的管理階段,尚武的風氣仍然雜處並依存。戰士緬懷血洗共黨、強姦共黨女人的日子,坐擁武力和暴力才是王法。政府官員向五戒青年團喊定軍心的口號是:「鎮壓共產黨!」能夠博得掌聲的言論則是:「我們甚至可以更殘忍。」
《蘇州河》將生命訴諸於人與河流,城市正在向前,但河畔的人卻停滯了。朦朧的蘇州河畔,流傳著一個沒有然後的故事:一男一女墜河而亡,一男一女永遠地分離,河畔彷彿坐著一隻人魚,但沒有人看清,每人的雙眼,只凝望著酸臭腐朽的河流。
在魔幻寫實電視劇出現的當代,觀眾也該進⼀步反思⽂學改編劇的未來,「要說什麼故事?」、「如何⽤創新⼿法把⼀個故事說好?」、「希望留給觀眾哪些關於⾃身定位或城市記憶的省思?」都遠比「這個故事是不是真的?是否回應了某些⼈的記憶?」、「某個角⾊、某個物件的意義到底是什麼?」來得迫切與重要。
雖然牽涉到師長是否濫用職權的問題,但若放到女同志的女校敘事脈絡來看,《奧利薇亞》的突破性在於明白揭示女女間的愛慾流動;相較之下,二十年前的《穿制服的女孩》仍需以母愛作為遮掩──喪母的瑪努伊拉,從鐵血教育下唯一溫柔的老師班伯格身上獲得情感補償。可惜的是,《奧》片卻在結尾收回先前的開放態度。
彼爾對基督教的信仰是一直充滿懷疑的,他甚至告訴英格他不相信有神,因為他四處尋找神,最後只找到他自己。但他又不確定沒有神,因而懼怕被神處罰,這也是啓蒙運動以來,西方基督教世界中很多知識份子共有的疑惑和痛苦。
一切之所以懸宕虛無,在於內部的人已無法準確地向周遭提取意義,環繞的傢俱佈置和人為行跡,終究屬於過去紊亂的空景。公寓可以置換為某種困境,象徵著一個人的神智。寓所內發生的種種,其不可解或唯一解,是只能等待下個困境將其推翻。導演在人的失智狀態中窺見了一輪旋渦,旋渦底有無止無盡、生命之於自身建構的能耐與徒勞
他們以血洗共黨贏得掌權的合理性,在戰亂過後的和平年間,即使政府漸漸從爭奪江山的紛亂階段趨向保定江山的管理階段,尚武的風氣仍然雜處並依存。戰士緬懷血洗共黨、強姦共黨女人的日子,坐擁武力和暴力才是王法。政府官員向五戒青年團喊定軍心的口號是:「鎮壓共產黨!」能夠博得掌聲的言論則是:「我們甚至可以更殘忍。」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熟悉又親切 嘉義布袋漁村是一個充滿濃厚生活氣息的小村莊,這裡的景象總是讓人感到既熟悉又親切。當你走進這個漁村,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排排看起來非常純樸的簡陋房子,這些房子大多數已經有些年歲,顯得略為破舊。屋頂上用磚塊壓住,以防風吹雨打,這種設計在這裡是非常常見的。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旁邊的小洋樓
Thumbnail
嬰兒潮,戰後年輕人數量激增,冷戰壁壘分明到高牆頹圮,無論是對體制的反抗或享受全球化過程的經濟紅利,如今這一代逐漸退休。 童年時經歷貧窮,青少年時看到富裕,成年創業機會很多。他們親身經歷台灣經濟的快速成長,卻也在壯年要跨進中年時,又必須面對台灣經濟進入高原期,體驗產業結構快速變遷。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琵琶湖中的沖島,是日本淡水湖中唯一的有人島。文章介紹了沖島的地理資訊、島上的居民生活方式和主要產業,以及當地簡餐店的介紹。另外也探討了沖島高齡化的問題,以及日本村落消失和合併的現象,呼籲社會共同思考維持這些村落的文化和生活方式的重要性。
Thumbnail
在椿津村裡,油燈枯盡之時,村人紛紛傳言,經常聽到村落盡頭的蘆葦屋,傳來一陣又一陣的哀泣,那聲音之悲涼,好似要把面東的內海都凝凍成冰。儘管那抽噎已擾動村民,卻沒人敢踏進蘆葦屋一步。原先裡頭住了一對母女,寡婦名叫若賢,是個勤奮的海女,以捕撈海膽鮑魚維生。然而,三個月前一個天候不佳的傍晚,海女們...
比早晨還要猛烈的海風自遙遠的海平面吹襲而來,暈紅的雲層間浮現斗大金黃的夕陽,自外海歸來的漁船正一一歸港,沉寂寂寥的漁村迎來難得的熱鬧時刻。下村區湧入大量人潮,平時空無一物的街邊忽然冒出一間又一間烤魚攤,向著剛下工的工人和漁民兜售廉價啤酒、烤餅還有烤魚。 提德從朗寧大道的岔路前往下村區,熟門熟路地找
Thumbnail
住在高雄市的大林蒲居民,從任一個建築頂樓放眼望去,總能看到附近眾多的工業廠房、煙囪以及排放而出的氣體,但其實早期的大林蒲,只是個單純靠海、擁有大片沙灘的小村落,究竟是甚麼原因,變成現在工廠林立的景象?以及目前正在進行的萬人遷村計畫是什麼?
Thumbnail
蚵寮漁村小搖滾舉辦在高雄市梓官區的蚵仔寮,這裡雖然稱作蚵仔寮,卻不以養蚵維生,而是一艘艘漁船捕魚上岸,在附近集成一個蚵仔寮觀光魚市場。 之前來到蚵仔寮主要有兩個目的,首要是體驗漁港的海鮮文化,現流上岸或是代客料理,這裡的海鮮離餐桌很近,吃法多元;另外則是跟著生物或海資背景友人,陪他們來觀察
Thumbnail
台灣西南沿海的彰化、雲林與嘉義有許多泡在水中的房屋、電線桿與土地公廟等景色,神秘與有趣的光環讓其成為景點,卻也無法掩蓋其悲哀的歷史脈絡:因超醜地下水形成海水倒灌,土壤鹽化、無法耕種或漁業,影響了當地生技,也潛伏著生存危機。 在攝影的背後,我們應當了解這些原因與故事,並且作為警訊。
Thumbnail
大部分的人選擇奉公守法、安穩過一生,有些人則鋌而走險,盤旋於利益和良知間;出於選擇,有的則出於無奈。而於2023年上映的韓國電影《神鬼海底撈》便講述了一段為生存而被迫從事非法事業的故事,故事背景發生於1970年代的韓國小漁村,隨著經濟發展,工業廢水的排放,海中生物出現痛痛病而逐漸死去,那些仰賴漁獲而
Thumbnail
都市生活的擁擠空間和緊湊步調,讓我們一家六口在2015年底,像逃難似的逃到台東海岸偏鄉,打算永久定居在此。有太多人質疑,在缺乏各樣資源的偏鄉,如何能謀生、孩子如何受到良好的教育、醫療需要如何顧及......習慣都市生活的人,對鄉居生活有種種疑慮和不安。對這些疑問,我沒有標準答案,只有親身體驗的歷程。
Thumbnail
熟悉又親切 嘉義布袋漁村是一個充滿濃厚生活氣息的小村莊,這裡的景象總是讓人感到既熟悉又親切。當你走進這個漁村,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排排看起來非常純樸的簡陋房子,這些房子大多數已經有些年歲,顯得略為破舊。屋頂上用磚塊壓住,以防風吹雨打,這種設計在這裡是非常常見的。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旁邊的小洋樓
Thumbnail
嬰兒潮,戰後年輕人數量激增,冷戰壁壘分明到高牆頹圮,無論是對體制的反抗或享受全球化過程的經濟紅利,如今這一代逐漸退休。 童年時經歷貧窮,青少年時看到富裕,成年創業機會很多。他們親身經歷台灣經濟的快速成長,卻也在壯年要跨進中年時,又必須面對台灣經濟進入高原期,體驗產業結構快速變遷。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琵琶湖中的沖島,是日本淡水湖中唯一的有人島。文章介紹了沖島的地理資訊、島上的居民生活方式和主要產業,以及當地簡餐店的介紹。另外也探討了沖島高齡化的問題,以及日本村落消失和合併的現象,呼籲社會共同思考維持這些村落的文化和生活方式的重要性。
Thumbnail
在椿津村裡,油燈枯盡之時,村人紛紛傳言,經常聽到村落盡頭的蘆葦屋,傳來一陣又一陣的哀泣,那聲音之悲涼,好似要把面東的內海都凝凍成冰。儘管那抽噎已擾動村民,卻沒人敢踏進蘆葦屋一步。原先裡頭住了一對母女,寡婦名叫若賢,是個勤奮的海女,以捕撈海膽鮑魚維生。然而,三個月前一個天候不佳的傍晚,海女們...
比早晨還要猛烈的海風自遙遠的海平面吹襲而來,暈紅的雲層間浮現斗大金黃的夕陽,自外海歸來的漁船正一一歸港,沉寂寂寥的漁村迎來難得的熱鬧時刻。下村區湧入大量人潮,平時空無一物的街邊忽然冒出一間又一間烤魚攤,向著剛下工的工人和漁民兜售廉價啤酒、烤餅還有烤魚。 提德從朗寧大道的岔路前往下村區,熟門熟路地找
Thumbnail
住在高雄市的大林蒲居民,從任一個建築頂樓放眼望去,總能看到附近眾多的工業廠房、煙囪以及排放而出的氣體,但其實早期的大林蒲,只是個單純靠海、擁有大片沙灘的小村落,究竟是甚麼原因,變成現在工廠林立的景象?以及目前正在進行的萬人遷村計畫是什麼?
Thumbnail
蚵寮漁村小搖滾舉辦在高雄市梓官區的蚵仔寮,這裡雖然稱作蚵仔寮,卻不以養蚵維生,而是一艘艘漁船捕魚上岸,在附近集成一個蚵仔寮觀光魚市場。 之前來到蚵仔寮主要有兩個目的,首要是體驗漁港的海鮮文化,現流上岸或是代客料理,這裡的海鮮離餐桌很近,吃法多元;另外則是跟著生物或海資背景友人,陪他們來觀察
Thumbnail
台灣西南沿海的彰化、雲林與嘉義有許多泡在水中的房屋、電線桿與土地公廟等景色,神秘與有趣的光環讓其成為景點,卻也無法掩蓋其悲哀的歷史脈絡:因超醜地下水形成海水倒灌,土壤鹽化、無法耕種或漁業,影響了當地生技,也潛伏著生存危機。 在攝影的背後,我們應當了解這些原因與故事,並且作為警訊。
Thumbnail
大部分的人選擇奉公守法、安穩過一生,有些人則鋌而走險,盤旋於利益和良知間;出於選擇,有的則出於無奈。而於2023年上映的韓國電影《神鬼海底撈》便講述了一段為生存而被迫從事非法事業的故事,故事背景發生於1970年代的韓國小漁村,隨著經濟發展,工業廢水的排放,海中生物出現痛痛病而逐漸死去,那些仰賴漁獲而
Thumbnail
都市生活的擁擠空間和緊湊步調,讓我們一家六口在2015年底,像逃難似的逃到台東海岸偏鄉,打算永久定居在此。有太多人質疑,在缺乏各樣資源的偏鄉,如何能謀生、孩子如何受到良好的教育、醫療需要如何顧及......習慣都市生活的人,對鄉居生活有種種疑慮和不安。對這些疑問,我沒有標準答案,只有親身體驗的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