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在社群軟體po文的頻率越來越少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不論你發什麼,我都不相信你是真的過得好。
  臉書大概是我國中時期流行的,那時候大家互相「戳」來「戳」去,半夜偷菜、玩Tetris Battle也是常有之事。到了高中,近似修圖軟體圖示的Instagram,開闊了大家的社群新視界,那時候的我為了裝酷,還特地不開帳號,一個上學放學、隨著晨考段考安排行事曆的普通高中生,著實不明白要記錄什麼。(高三還是開了,為了記錄最後一次社課吃雞排+珍奶,還有吃太多月餅,臉變得跟月亮一樣圓的自己)
  大學應該是社群軟體玩最凶的時候了吧,火力全面攻向了Instagram,認識一個人最快的方式,就是看Instagram了,相信我。
  限時動態推出後,更是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你和對方的生活圈八竿子打不著,但透過這些動態的日常,都還能夠略知一二。期中、期末周肯定是被熬夜讀書,錄音聽不完了、文本背不起來等等的動態洗版。說真的,我不是跟大家一起討論、讀書派的,是自己窩在書桌前讀的那種,但那時候就算讀得很苦,也不見得跟那些同學多熟,但真的會有body body的感覺。
  對啊,日常,這些日常到了後來都銷聲匿跡了,大家起初說社群軟體是造成憂 鬱的媒介,焦慮、忌妒都寄託在上面,網路竄起十種討人喜歡的發文風格教學,你開始意識到怎樣的照片、敘事文字會被接受;社群軟體的一舉一動不再只是要吸引別人的目光而已,而是如何融合大家的思維,說出自己的想法又得以被接受。滑開動態好像居多是主流訊息或是無關痛癢的內容,關於自己好像也只剩重大事件,如:結婚生子、錄取了哪間研究所哪間公司等等,甚至到後期選擇什麼不說了,在社群裡安身立命最好的方式是潛水,是沉默。

  對社群軟體越來越厭倦,不過是把人與人關係裡的討厭複製到了社群軟體上。沉默當然不是今晚的康橋了,是我們現實中的關係,關係的起初我們總會期待被理解被看見,但隨著生活圈各自越活越遠,嘗試站在客觀同理的角度交換近況,還是擋著巨大的透明隔板,能對著彼此露出表情、說些話,卻都是些表層無所謂的事物。甚至到了後來和大家的連結程度,都比不過坐你附近一天只講三句話的同事。最後,別人活得如何是真的沒那麼在乎了,因為沒有共識,平時生活壓力已經夠大,哪還有心情和力氣去談論差異,去解釋自身的所作所為,去面對自己如猛獸般無法安定的內心,好像剩下的力氣只夠下班後一邊滑著別人的動態,一邊嗤之以鼻。
好像也越來越無法以純粹的眼光看待別人的動態。
漸漸是用一種:「反正不論你發什麼,我都不相信你是真的過得好。」的心態在看每一篇文。
  因此不再開誠佈公地打上文字,不只是無心於此,也是因為感受到曾在你生活圈附近的大家,都漸漸向外移動了,更在不經意間成了圍觀的角色,不論你在社群軟體上說了些什麼,都有人在螢幕後面以看熱鬧的姿態揶揄、笑鬧,彷彿這才是滑社群軟體真正的用意,作為生活紓壓的出口。
人與人之間的疏離,就是從圍觀者開始的。
  想到這樣的層面,每每點開發文的功能想說些什麼,最終還是按下刪除鍵,退回瀏覽的畫面。真正惆悵的並不是無法寫下什麼,而是無論寫了些什麼,總會有人戴上有色眼光觀看,而那些人可能是你曾經很靠近很靠近的人。
一直讓我想起陳繁齊的《親愛的這不是你的錯》那首詩
「有時候惡意是水
就算我們已經
讓自己單薄得 像張面紙」

  我記得我大學教授說過一段話:「你在社群軟體上的所言所行,就是代表你。錯不了的。」現實中擅於偽裝的同事、朋友,最終也還是能知道他的本質;隔著螢幕的社群世界,也還是能的,最終還是能看見對方真正面貌。 如同社群上的沉默,就和我們長大後的現實關係是一樣的。
  但說真的,我很懷念在社群軟體上,不帶有任何評判的角度看待彼此生活的時候。那時候剛升上大學,同學一個也不認識,但看著他們Instagram的同時,好像也和他們一起走過了高中生活的精華與深刻;青春期才會有的思想叛逆,好喜歡每一個人的高中時代,都像一部電影、一本書般的珍貴,發自內心的喜歡這樣的純粹和誠實。
我仍舊相信那些曾在經社群軟體上掏心掏肺的時刻,
隔著螢幕看著彼此的動態、文字,仍能感受到是連結在一起的;
只是現在比較少見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是關於學生時期的回憶和趣事,描述了與同學之間的有趣對話和社團活動的隨筆故事。
雖然剛開始也是有互相傳LINE聊天,但隨著課業加重,我也得和班上同學、補習班同學打好關係,不同的交友圈和生活,能聊的話題少了,我們漸漸疏遠了。 主要是我發現對妳有了不一樣的情感,心裡清楚不是友誼,算是愛情嗎?我也不知道該怎麼做,於是乾脆什麼都不做,也不要讓妳發現,忘了妳可能比較好。 填志願時
Thumbnail
過去曾有一段時間拒絕使用社群軟體,理由為:上面全都只是一些好的、開心的、明亮的事情而已。
在網路、社群媒體如此發達,讓我們越來越不會與人面對面交談、相處,我們反而面對電腦、手機時更為自在,也更為熟悉。網路的發展本是要讓大家的距離更加靠近,可以不受空間的限制來與人接流,但反而我們和彼此的關係卻在倒退,網路的速度這麼快、社會的步調如此匆忙讓我們的情誼在快速中無法累積、無法更靠近,甚至更疏離。
許多人常說電腦手機發展,使人與人之間的彼此的感情變得冷漠,但事實上人們從網路千禧年爆發以來,就有不少熱門的社群軟體,主軸仍然是社交。例如:PTT、奇摩即時通、台灣論壇、無名小站等,直到現在大家熟知的FB、IG、推特,甚至最新的抖音和小紅書短影片為首的社群。這些經過好幾十年,仍然是3C發展不可或缺的一
Thumbnail
返鄉投票的我,見到睽違已久高中同學,平時除了時空、工作忙碌的關係,兩人分隔兩地,總難見上一面,大家不免感到好奇:「現在不是有社群通訊軟體嗎?可以使用視訊,在空中聊天呀!」很神奇的是,我的高中同學不使用智慧型手機,只用傳統一般手機,要找到她我得土法煉鋼,直接打手機、或傳簡訊留言説:「我在神不知
Thumbnail
我很想念那段在學校裡的日子:有你,有我,有人們,有朋友,許多人坐下來一起討論事情。
Thumbnail
以前會為了朋友不跟自己好而難過,長大了會覺得本來都到大學了,都有了自己的生活圈,別說他人,我自己都不一定能把大學朋友放很重,這件事就順其自然的下去了。 當然好不好很看緣分。許多人說大學朋友都是看表面,這或許是其中某些人,不代表就不能交到真誠和善的朋友。 自己是什麼樣的人,就會交到什麼樣的朋友。
本來相處得好好地,突然有一天我覺得我們之間好像哪裡變了,有些生疏,明明就很常見面和線上聊天,但有些事情妳好像不會跟我說了。 是因為不同校了的關係嗎? 我知道畢業了,隨著交友圈不同,疏遠到沒什麼聯絡的情況也是有,但我們還是有在聯絡,只是我說的多,妳回的少,是課業忙碌嗎?感覺高中真的好競爭,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是關於學生時期的回憶和趣事,描述了與同學之間的有趣對話和社團活動的隨筆故事。
雖然剛開始也是有互相傳LINE聊天,但隨著課業加重,我也得和班上同學、補習班同學打好關係,不同的交友圈和生活,能聊的話題少了,我們漸漸疏遠了。 主要是我發現對妳有了不一樣的情感,心裡清楚不是友誼,算是愛情嗎?我也不知道該怎麼做,於是乾脆什麼都不做,也不要讓妳發現,忘了妳可能比較好。 填志願時
Thumbnail
過去曾有一段時間拒絕使用社群軟體,理由為:上面全都只是一些好的、開心的、明亮的事情而已。
在網路、社群媒體如此發達,讓我們越來越不會與人面對面交談、相處,我們反而面對電腦、手機時更為自在,也更為熟悉。網路的發展本是要讓大家的距離更加靠近,可以不受空間的限制來與人接流,但反而我們和彼此的關係卻在倒退,網路的速度這麼快、社會的步調如此匆忙讓我們的情誼在快速中無法累積、無法更靠近,甚至更疏離。
許多人常說電腦手機發展,使人與人之間的彼此的感情變得冷漠,但事實上人們從網路千禧年爆發以來,就有不少熱門的社群軟體,主軸仍然是社交。例如:PTT、奇摩即時通、台灣論壇、無名小站等,直到現在大家熟知的FB、IG、推特,甚至最新的抖音和小紅書短影片為首的社群。這些經過好幾十年,仍然是3C發展不可或缺的一
Thumbnail
返鄉投票的我,見到睽違已久高中同學,平時除了時空、工作忙碌的關係,兩人分隔兩地,總難見上一面,大家不免感到好奇:「現在不是有社群通訊軟體嗎?可以使用視訊,在空中聊天呀!」很神奇的是,我的高中同學不使用智慧型手機,只用傳統一般手機,要找到她我得土法煉鋼,直接打手機、或傳簡訊留言説:「我在神不知
Thumbnail
我很想念那段在學校裡的日子:有你,有我,有人們,有朋友,許多人坐下來一起討論事情。
Thumbnail
以前會為了朋友不跟自己好而難過,長大了會覺得本來都到大學了,都有了自己的生活圈,別說他人,我自己都不一定能把大學朋友放很重,這件事就順其自然的下去了。 當然好不好很看緣分。許多人說大學朋友都是看表面,這或許是其中某些人,不代表就不能交到真誠和善的朋友。 自己是什麼樣的人,就會交到什麼樣的朋友。
本來相處得好好地,突然有一天我覺得我們之間好像哪裡變了,有些生疏,明明就很常見面和線上聊天,但有些事情妳好像不會跟我說了。 是因為不同校了的關係嗎? 我知道畢業了,隨著交友圈不同,疏遠到沒什麼聯絡的情況也是有,但我們還是有在聯絡,只是我說的多,妳回的少,是課業忙碌嗎?感覺高中真的好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