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稱的「柑仔店」是四五年級生的童年記憶,是一生的感受! 更是電影的好題材,
用九柑仔店。上圖中右邊中間深色螺旋狀的「
螺仔餅」,比較有印象!吃起來味道很香,咬起來硬梆梆,卡喫卡喫的,確實是記憶的聲音。
漁夫記憶中的吃食,比我還多,台北都市畢竟不是莊腳鄉下可堪比擬的! 另一種比較偏向民生食品販賣的雜貨店,就如下文所描述的景況:
因為該社團改作私密性質,所以只好全文引用:
2021/8/5 「一𥴊仔(kám-á)魚脯全全頭」,即馬(即目)多數人攏講「一盤魚脯全全頭」。
【𥴊】(上竹下敢)這字佇古漢語揣無,𥴊kám台語發音(敢kám),所以創造新字竹+敢=𥴊。閣再講,𥴊仔佮篩仔有啥無共ne(呢)?
較早台灣用竹篾(bi5)仔編的竹器(見下圖),有空的叫篩仔(譬如米篩目),無空的叫𥴊仔,用籘仔編的叫「籐𥴊仔tîn kám-á」,用薄竹片仔編的叫「篾𥴊仔 bi̍h-kám-á」;𥴊仔做較深底的叫做「𥴊壼kám-ô͘」,古早人桌頂囥飯菜驚蠓蟲來tsam,就kah𥴊仔倒反崁(蓋)飯菜叫做「桌𥴊仔」(toh-kám-á)又叫桌罩tàu=桌崁(蓋)khàm。
若講起𥴊仔店通人知,就是農村時代的雜貨仔店,為啥物雜貨仔店叫做𥴊仔店ne?早前的雜貨店攏用𥴊仔或者是𥴊壼囥金針、木耳、米粉、冬粉、豆簽、番薯粉、魚脯、針線等生活雜貨來賣,所以咱就kah叫做「𥴊仔店」。後來從事日用雜貨(南北貨)的貿易商的組合(同業公會)就叫做「𥴊郊」,闢如鹿港就有八郊:泉郊金長順、廈郊金振順、南郊金進益、布郊金振萬、糖郊金永興、𥴊郊金長興、油郊金洪福、染郊金合順。
這個kam2, 找不到漢字嗎?首先,要先有一個觀念,語言與文字,不是相等的關係,語言先於文字,故,有音不一定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