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用字,大部分可能已經淡出文字舞台,但,某些卻是「有意義,有價值」的用字,只是被其他通用字所取代,年輕人不認識,不足為奇,但,可悲哀的是,他們竟然不知道,這些字還留存在父母的舌頭上(母語)!
讓我們娓娓道來:
四兩鈗仔無除。
林振福先生貼文:四兩鈗仔無除。中的「鈗」字:
<教閩典>用【鈗】; 康熙<唐韻>余準切<集韻/韻會>庾準切,𠀤音尹ǔn53。<說文>侍臣所執兵也(林按)音義攏乖。請教各位專家:【䩩/𩌑】較合,抑是<教閩典>鈗,抑是周長楫用的【箢】;《康熙》<集韻>委遠切,音宛。竹器。 又<字彙>竹名。
竹+宛=「箢」uan2, 竹器。金+宛=「秤鋺也。」uan2.
《台日典》:ng2: 用竹編ê手提籃。例句:吊∼; 臭鮭無除ńg; 四兩∼無除。
看來,應以【箢】字為佳,金字旁宛,應該是類義衍生字!
【四兩鈗仔無除】形容就【只會批評,卻不會自我反省,表示嚴以待人、寬以律己、自不量力的意思】。「鈗仔」秤東西時所用的容器,「四兩鈗仔」表示這個容器有四兩重; 「無除」沒有扣除掉。
因為古時候利用吊秤秤重量,通常用個吊籃裝東西,這個吊籃就是「鈗仔」。 古時候沒有塑膠袋,也沒有金屬器皿,漁民都用有縫隙的竹籃或竹簍,方便放入水中清洗,蚵農也是用竹籃盛裝剝開以後的鮮蚵,順便把蚵肉所含的水分濾掉,一般都是用細竹皮編織成一個好像盤狀的器皿,既方便手提又可以當秤鉤吊掛。一般盛裝海鮮魚貨的器皿都製作成四兩重,所以秤東西得扣除四兩,也就是凡事要先扣除四兩才是真正的重量,「四兩鈗仔無除」比喻凡事都要量力而為,要先衡量自已的斤兩。
另外一種說法:「
漚鮭(au3-kue5)無除鈗」(鮭(kue5/ke5 應該是【
膎】字:《說文》脯也。一曰吳人謂腌魚爲
膎脼。【膎】,應該是【
醢】的又音字) 日譯:
腐(臭)った塩魚を売って尚その上に籠の目方を差し引かない。自分の事を棚に上げて他人の事をいふなど。
進入正題,來看另一句俗諺:
會算未曉除,糶米糴蕃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