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1/08/07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你的「不要什麼」,不代表「要什麼」

    在我們家給孩子看電視的時間,孩子對於要看什麼節目非常有自己的主見!當孩子看到某個不喜歡的節目,第一個反應會說「我不想看這個」,這句話聽在我的耳朵裡面,我心裡想的是「那你想看什麼?」
    是的!你發現了嗎?當孩子說「不要什麼」的時候,並不代表孩子表達「要什麼」。「不要什麼」代表是剔除某個選項,但這並不是個是非題,選擇的數量是超過三種以上的時候,我們無法知道孩子「要什麼」
    你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同樣的概念換到我們的生活上,你會不會常常說「我不要什麼」,但是卻沒想到「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我們生活中最常聽到的,大概就是某些人在工作上的抱怨,內容是什麼,可能是工作時間太長、同事間的相處、主管刁難、薪資太低等等,這些可能都是「不要什麼」。
    但是這些的表述,都沒有真正表達出「要什麼」。假設抱怨薪資太低,不想要這份低薪的工作,也許背後真正想要的是能給家庭更好的生活品質、想買個理想中的房子等等。
    不要什麼的背後,往往都會有個「真正想要的什麼?」,但是曾經何時我們腦袋中的念頭,都把焦點放在「不要什麼」,但是卻忽略「要什麼」。
    如果沒說出真正想要的,那會怎麼樣?
    當我們不知道要什麼的時候,就會「容易迷路」。如果不滿意某份低薪的工作,毅然決然就離職後,但是又沒注意到要什麼,這時候會發生什麼事情呢?
    也許找了一份薪資較高,但是工時更長甚至壓力更大的工作,忙碌在工作,卻大幅減少在家庭的陪伴,這樣真的是當初認為更好的生活品質嗎?然後再經過一段時間,發現儘管薪資變高了,但是並沒有滿足真正想要的,也許過段時間後又會再離職,然後一在重複同樣的過程。
    這是不是很像在人生當中迷路,沒有清楚明訂出「要什麼」,就像在一片漆黑的大海上航行,卻沒有燈塔的指引,也許要拐好幾個彎,浪費許多心力,甚至可能還是無法靠岸。
    當內心有「不要什麼」的念頭
    如果你常常在內心會一直不斷重複著「不要什麼」的時候,就應該反過來想想「自己到底要什麼?」,而且甚至回答完要問自己「為什麼?」,這個為什麼甚至要問到五次。
    這個方式也是Toyata在新人教育訓的第一課,也就是讓我們能夠「追根究底尋找原因」,同時這也是「自我探尋」的一種方式。
    也許一開始要問到五次為什麼會有點難度,所以我也提出兩種方式,可以先開始做練習,讓自己慢慢可以精進到五次
    1. 先從二至三次為什麼開始:如果五次太困難,那不妨就降低難度吧!這也是在「完成」這本書教會我的。通常我們都會設定出太過遠大的目標,又因為完美主義的作祟,讓我們遲遲無法達成。
    2. 使用自由書寫術:自由書寫術是種非常好用,可以「挖掘內心想法」的方式,詳細可見之前的文章「閱讀筆記-自由書寫術」
    我們很擅長知道「不要什麼」,但是卻很少馬上想到「要什麼」,知道「要什麼」其實是一種「反直覺」的思考方式,但也正因為知道「要什麼」才能夠讓我們探究自己內心更深處的想法與渴望,之後再做出相對應的行動,才能更接近自己的理想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