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07|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循環經濟之便便換代幣

    我們生活中使用的任何東西,在生產製造運送乃至用完後變成垃圾到離開我們的視線,每個環節都會消耗能源,而且這幾十年因為化學工業的進步,我們開採原料,從工廠創造出地球上原本不存在的東西後,大部分很難在使用後再回歸成大自然得以循環的天然元素。
    不用太高深的數學或知識,只要想到地球上有那麼多人口,每天使用那麼多工廠大量製造出來的商品,地球經幾十億年才形成的各種礦產,很快就會在我們有生之年用完,所以在來得及的時候,轉型成循環型的永續社會,是當務之急。
    這些年世界各國的確開始投入資源研發,也將循環經濟列為施政重點。最近看到一篇有趣的,來自韓國的另類循環經濟。
    韓國蔚山科學技術院的環境工程教授趙在元,發明了一個獨特的廁所,在人們上大便之後,便便被馬桶真空汞吸到地下室的一個「糞塔」,裡頭的微生物將便便分解為甲烷,然後燃燒發電,供應給這間廁所在的整棟建築。
    一般人每天排便量約五00公克,轉換成甲烷後,能夠產生0.5度的電力,或者供應汽車開一公里多。其實用便便發電不是新科技,而是很早以前就在利用的的沼氣,屬於生質能的來源之一。
    的確,循環經濟裡有很多概念與做法要向老祖先取法,畢竟一百多年前沒有垃圾的概念,我們使用的任何東西都是可以回歸大自然,在整個地球這個大封閉系統裡循環再利用。
    但是趙在元教授這個裝置比較特別的地方是將循環經濟融入小區域的日常生活中,不必額外花力氣收集運用。同時,他也想藉此扭轉大家的觀念,為這人人避之惟恐不及的廢物創造出立即的金錢價值。
    比如只要學生每使用一次這個廁所將便便貢獻出來,用手機掃描門口的QR Code之後,可以賺到十個虛擬幣,大約等同新台幣十二元,學生可以用這些虛擬幣在學校裡的商店購買咖啡、泡麵、水果和書籍,也可以在學校附設的中醫診所看診,最近更與校外的商店合作,可以購買咖啡。
    只要各行各業肯動腦筋,相信進步的科技與發明能夠讓循環經濟的運用擴展到生活每個領域,讓垃圾這個概念逐漸從我們生活中消失。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