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大興國小|走過桃芝,一肩擔起社區教育與避難所的小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大興國小創校於民國 46 年,民國 57 年因應九年國教而正名為大興國民小學。
大興國小校門。(繪圖:Amo)

大興國小校門。(繪圖:Amo)

光復鄉位於花蓮正中央,北面鳳林鎮、南接瑞穗鄉、東鄰豐濱鄉、西靠萬榮鄉。日治時期以製糖業為主,1899 年便設立的光復糖廠(花蓮觀光工廠),依然是當地最著名的觀光勝地之一。光復鄉主要三大聚落,分別有歷史悠久之原住民聚集地馬太鞍與太巴塱(更多關於太巴塱的背景脈絡,可參考太巴塱國小篇唷!),以及日治時代建立的大和聚落,而我們今天要逛的大興國小,便是位於大和地區之四村落之一(大全村、大富村、大豐村、大興村,大興村甚至是整個光復鄉轄區最小的村落!)

「烏卡蓋」背後的多元故事

「烏卡蓋」為大興村舊稱,日據時期稱為「岡界」。相傳早期中央山脈兩側常有布農族人與太魯閣族人,為打獵起衝突、互相械鬥留下許多屍骨,後來搬遷至此的阿美族人看見地上滿是骨骸,便稱此地為 Okakai ,表「很多骨頭」之意;另有一說則指布農族因害怕遭太魯閣族侵擾而遷移至富源,僅剩一戶名為「澳卡蓋」(’Okakay)的人住在此地,故當阿美族搬來時,便以此名建社。

有趣的是,烏卡蓋的由來,並非全與原住民古戰場有關。據說在日治初期,有一位名為「剛介」的日本人在附近養雞賣給日軍,當地原住民便以「烏卡介」稱呼他,某日剛介先生上山採蘭花就沒有回來,久而久之「烏卡蓋」變成為部落的名稱了(一個莫名);也有一說是指在日治初期,部落裡有一位具名望的老者「烏卡蓋桑」,平時照顧居民、建設部落不遺餘力,為了紀念他的影響力,便在他去世後將部落取名為「烏卡蓋」。

大興國小校內逗趣的彩繪石頭。(攝影:Amo)

大興國小校內逗趣的彩繪石頭。(攝影:Amo)

擔起避難重任

初次踏入大興國小的教室時,該班班導便迫不及待和我介紹學校教室最特別的地方:廁所與淋浴間。沒錯!每間教室都有專屬的廁所和淋浴間,而且認真可以沖澡!但,看似高規格的待遇,背後卻有著極為悲痛的故事。

民國 90 年(2001)夏天,中度颱風桃芝在秀姑巒溪口登陸花蓮,造成山區大雨。強大的雨勢促使嘉濃溪(清水溪上游)爆發土石流,下游大興村首當其衝,上百戶民房遭土石掩埋、險遭滅村,造成多人傷亡。失去家園的居民,便被安置在大興國小教室與活動中心。同年,政府規劃大興村土石流緊急避難路線,將大興國小及基督教信望愛少年學園設為避難處所,作為因應突發災難的短期收容安置所,教室內建廁所與衛浴,便是為了提供居民於避難時使用。

事發隔年,花東縱谷國家風景區規劃興建「大興瀑布土石流紀念公園」(後改名「大興瀑布紀念公園」),以銅構拱門為天,花崗石及洗石子地面為地,花崗石雕為人,三者一體的設計理念,表達天地人需和諧共存,互為尊重。如今,這起災難已過 20 年,前陣子(八月初)全台雨勢炸裂,就有各界學者呼籲催生「桃芝教育園區」,重新檢視氣候變遷下的避災與減災方針,強調社區自主防災之重要。

夥伴回想暑假入校時,教室課桌椅都堆疊在牆邊,並拉起封鎖線為界,以騰出避難空間。直至今日,大興國小依舊擔起避難之重責大任,守護著社區。

教室專屬的廁所與淋浴間。(攝影:Amo)

教室專屬的廁所與淋浴間。(攝影:Amo)

以石砌牆,兩中對望

有別於其他小學,大興國小校門沒有直接正對馬路,像是被往內摺了九十度角,與對面的房舍對望。不只校門拐彎,主要校舍亦不與校門平行,而是面向遠山,使校門與校舍之間相差約四十五度角,增加作畫的難度。對於透視感薄弱的我來說,首圖已是盡了最大的努力。

校舍為沈穩的灰石色,具以偏鄉小學來說算高的三層樓,在川堂處可見兩尊頭像望向操場,主角不疑有他就是孫中山與蔣中正,在這裡看見兩位先人同台也是難能可貴,不與他們合照幾張實在說不過去!至今我仍好奇放置銅像在出入口的用意,心中隱約想起《1984》那句「老大哥在看著你」(Big Brother is Watching You.),但這些都只是我的幻想,也許最初的想法只是希望兩賢能守護校園吧。

大興門神。(攝影:Amo)

大興門神。(攝影:Amo)

大興門神。(攝影:Amo)

大興門神。(攝影:Amo)

校舍座標倚西望東,此時位於身後高山則是嘉羅蘭山。因此從三樓往遠處眺望,便能清楚看見海岸山脈群。三層樓校舍主要為行政區、圖書室與資源教室等共同教室,從校舍往東向外延伸的單層小平房則是學生教室,格局十分特別。

沿著長廊往教學區探索,原以為再往樹叢聚集處只會撞見倉庫或回收場,沒想到竟是體育室與自然教室等專科教室,以獨棟小平房隱身在教室後方!一間間繽紛建物就這麼映入眼簾,稍不留神還以為踏入世外桃源了呢!(經過體育室時看見校方同仁在打羽球,心裡又驚又喜!畢竟在偏鄉小學,並不是每間學校都能有羽球場呀!)

ˋ從三樓望去的海岸山脈與教室。(攝影:Amo)

ˋ從三樓望去的海岸山脈與教室。(攝影:Amo)

孓然一身的自然教室。(攝影:Amo)

孓然一身的自然教室。(攝影:Amo)

謝謝夥伴,讓我有機會踏訪大興國小,從套房規模的教室配置空間,認識這塊土地曾被風雨無情摧殘後所留下的傷。教育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當現實的碰撞一次次扭曲理想的畫面,難免會受傷、受氣,但或許這麼跌跌撞撞的走著,即便搖晃,仍是走在自己想要的道路上吧!新的學期因年級或身份的轉變,感覺有更多挑戰了!不過我想,教室外那片操場、那只籃筐,都是紓壓與釋放的場域呀!

跑起來!(攝影:Amo)

跑起來!(攝影:Amo)

夥伴的愛心早餐。以馬內利意為「上帝與我們同在」(攝影:Amo)

夥伴的愛心早餐。以馬內利意為「上帝與我們同在」(攝影:Amo)


參考資料:
1. 大興國小網頁
2. 光復鄉 wiki、大興村土石流掩埋事件 wiki
3. 光復鄉公所網頁
4. 原住民族資訊資源網-烏卡蓋部落網頁
5. 典藏臺灣-烏卡蓋部落聚會所網頁
6. 花蓮縣光復鄉大興社區發展協會-街坊佈告欄
7. 聯合新聞網-重創南投桃芝颱風20周年 各界催生桃芝教育園區報導
8. 花蓮在地文化記憶庫-光復大興瀑布吊橋景觀網頁
9. 跨年級教學-遇見最美的風景_花蓮縣大興國小大興國小影片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AmoLin的沙龍
30會員
43內容數
國小是正規教育的起點,也是連結地區的重要媒介。 或許是因為最純粹的情感、喜惡都發生在學生時期,因此學校一直是我很喜歡的場域。 愈遠離都市,愈能看見獨具特色的校園景色,結合在地元素,打造出獨樹一幟的面貌。 在這裡,我記錄了踏訪過的那些小學,那些故事。
AmoLin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8/06
噶媽教育所創立於 1910 年,為土坂國小之前身。民 35 年達仁設鄉,學校改名為「臺東縣達仁鄉中心國民學校」,次(民 36)年再改名為「土坂國民學校」。民 57 年改制為土坂國民小學,並於民 106 年轉型為土坂vusam文化實驗小學。
Thumbnail
2023/08/06
噶媽教育所創立於 1910 年,為土坂國小之前身。民 35 年達仁設鄉,學校改名為「臺東縣達仁鄉中心國民學校」,次(民 36)年再改名為「土坂國民學校」。民 57 年改制為土坂國民小學,並於民 106 年轉型為土坂vusam文化實驗小學。
Thumbnail
2022/07/30
民國 10(1921)年,港口公學校設立,民國 34 (1945)年光復後則改名為港口國民學校,至民國 57 年改制為港口國民小學。
Thumbnail
2022/07/30
民國 10(1921)年,港口公學校設立,民國 34 (1945)年光復後則改名為港口國民學校,至民國 57 年改制為港口國民小學。
Thumbnail
2022/02/23
創校於民國 37 年,前身為富里國民學校永豐分班,民國 42 年升格為分校,於民國 45 年獨立為永豐國民學校、民國 57 年改制為永豐國民小學。民國 110 年正式轉型為「吉拉米代阿美族實驗小學」,為花蓮第三所阿美族實驗小學。
Thumbnail
2022/02/23
創校於民國 37 年,前身為富里國民學校永豐分班,民國 42 年升格為分校,於民國 45 年獨立為永豐國民學校、民國 57 年改制為永豐國民小學。民國 110 年正式轉型為「吉拉米代阿美族實驗小學」,為花蓮第三所阿美族實驗小學。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放了個卡努颱風假,雨勢大小呼來,遂想到「雨」字學校。 馬上想到雨聲國小、雨農國小,還有就是金瓜石的時雨中學,可是這不是國小。 .. 雨聲、雨農都跟民國史上的傳奇人物--戴笠將軍有關,特別是「雨農」就是他的字。雨聲小原來是1940成立於大陸重慶,戴笠為校長的保密
Thumbnail
放了個卡努颱風假,雨勢大小呼來,遂想到「雨」字學校。 馬上想到雨聲國小、雨農國小,還有就是金瓜石的時雨中學,可是這不是國小。 .. 雨聲、雨農都跟民國史上的傳奇人物--戴笠將軍有關,特別是「雨農」就是他的字。雨聲小原來是1940成立於大陸重慶,戴笠為校長的保密
Thumbnail
清水,古稱「牛罵頭」,從荷蘭據台始因平埔族一支頭目叫GOUMACH,因稱此地為牛罵社而起,又稱「寓鰲頭」。日人據台後嫌不雅乃取東邊鰲峰山麓清泉改名「清水」。 清水區挺大的,東到大肚台地鄰神岡,西邊是網美夕陽照的高美溼地,北鄰大甲溪、南接梧棲,幅員廣闊,有11所小
Thumbnail
清水,古稱「牛罵頭」,從荷蘭據台始因平埔族一支頭目叫GOUMACH,因稱此地為牛罵社而起,又稱「寓鰲頭」。日人據台後嫌不雅乃取東邊鰲峰山麓清泉改名「清水」。 清水區挺大的,東到大肚台地鄰神岡,西邊是網美夕陽照的高美溼地,北鄰大甲溪、南接梧棲,幅員廣闊,有11所小
Thumbnail
#059 銘傳國小 1954 .. 是日我們租了遊拜客,輕車往台大農場,這日是要拜訪農場裡的臺大舊高等農林學校作業室,就是「磯永吉小屋」。 原先只是看到這日據時期留下的建築很像我小學時候的教室,一條龍的木牆瓦屋、長廊通道,直柱走廊,雖然規模小了點,但跟我記憶中的小學教室渾然相似,遂帶他前去。
Thumbnail
#059 銘傳國小 1954 .. 是日我們租了遊拜客,輕車往台大農場,這日是要拜訪農場裡的臺大舊高等農林學校作業室,就是「磯永吉小屋」。 原先只是看到這日據時期留下的建築很像我小學時候的教室,一條龍的木牆瓦屋、長廊通道,直柱走廊,雖然規模小了點,但跟我記憶中的小學教室渾然相似,遂帶他前去。
Thumbnail
民國 10(1921)年,港口公學校設立,民國 34 (1945)年光復後則改名為港口國民學校,至民國 57 年改制為港口國民小學。
Thumbnail
民國 10(1921)年,港口公學校設立,民國 34 (1945)年光復後則改名為港口國民學校,至民國 57 年改制為港口國民小學。
Thumbnail
民國前 3(1909)年,內埔公學校「頓物分校」成立,為竹田國小之前身,於民國 5 年獨立為頓物公學校、民國 10 年改為竹田公學校、民國 30 年改稱竹田國民學校,並在民國 57 年改制為竹田國民小學。
Thumbnail
民國前 3(1909)年,內埔公學校「頓物分校」成立,為竹田國小之前身,於民國 5 年獨立為頓物公學校、民國 10 年改為竹田公學校、民國 30 年改稱竹田國民學校,並在民國 57 年改制為竹田國民小學。
Thumbnail
大成國小創校於民國 49 年。面對少子化、人口流失帶來的招生壓力,大成國小一度傳出廢校危機。今年年初,學校早已做好 110 學年度裁併入新埤國小的準備,突然在四月出現轉機,在八月轉型為屏東縣第三所公辦民營小學、全台第一所藝術實驗小學。
Thumbnail
大成國小創校於民國 49 年。面對少子化、人口流失帶來的招生壓力,大成國小一度傳出廢校危機。今年年初,學校早已做好 110 學年度裁併入新埤國小的準備,突然在四月出現轉機,在八月轉型為屏東縣第三所公辦民營小學、全台第一所藝術實驗小學。
Thumbnail
大興國小創校於民國 46 年,民國 57 年因應九年國教而正名為大興國民小學。
Thumbnail
大興國小創校於民國 46 年,民國 57 年因應九年國教而正名為大興國民小學。
Thumbnail
於 1900 年(民國前 12 年)建立之「台東國語傳習所太巴塱分教場」,歷經多次重要更名,如「太巴塱公學校」、「富田公學校」、「富田國民學校」、「北富國民學校」、「北富國民小學」,直至 1994 年(民 83 年)奉准以原住民傳統地名 Tafalong 為校名,還名為現今的「太巴塱國小」。
Thumbnail
於 1900 年(民國前 12 年)建立之「台東國語傳習所太巴塱分教場」,歷經多次重要更名,如「太巴塱公學校」、「富田公學校」、「富田國民學校」、「北富國民學校」、「北富國民小學」,直至 1994 年(民 83 年)奉准以原住民傳統地名 Tafalong 為校名,還名為現今的「太巴塱國小」。
Thumbnail
民國 40 年春,瑞穗國民學校成立舞鶴分班,於同年秋天改為舞鶴分校。民國 43 年獨立為舞鶴國民學校,並於民國 57 年奉命改制為「舞鶴國民小學」。
Thumbnail
民國 40 年春,瑞穗國民學校成立舞鶴分班,於同年秋天改為舞鶴分校。民國 43 年獨立為舞鶴國民學校,並於民國 57 年奉命改制為「舞鶴國民小學」。
Thumbnail
擺渡人@你這輩子(到目前為止),有沒有為別人(夥伴)拼過命(義無反顧的認真一次),也許或落空,也許會普通,也許這庸庸碌碌的黑白世界我們不懂,但時間一直走...沒有盡頭(那一天是否自己可以沒有遺憾的離開)...只有路口(端看自己如何選擇)...
Thumbnail
擺渡人@你這輩子(到目前為止),有沒有為別人(夥伴)拼過命(義無反顧的認真一次),也許或落空,也許會普通,也許這庸庸碌碌的黑白世界我們不懂,但時間一直走...沒有盡頭(那一天是否自己可以沒有遺憾的離開)...只有路口(端看自己如何選擇)...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