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搭上熱潮的電子書版?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我原本好像不是很看得懂這一篇作者想要表達得,特別是他在說針對於一項趨勢或熱門話題的出版,我會感覺看不懂主要是因為要多趨勢?要多熱門?以及對應到書籍的出版,相較於初級資料、次級資料,到了書籍的出版往往都偏屬於第三級資料了,慢,但也完整具有架構。當然,面對趨勢或者是熱門議題,更有對應的初級資料以及次級資料可以去參考,如果你所求的是資料內容的新創性以及時效性的話。所以,我一開始看不太懂。
photo credit to John Baldessari, ”Noses & Ears Etc.: The Gemini Series: Profile with Ear and Nose (Color)”, 2006
但是今天下午在車上,再把這篇文章拿出來再看過一兩遍,我覺得我似乎有感受到作者所想要的東西,似乎是一種比較偏向於工具書,或議題書的電子書型式,可以即時針對一個問題或一個議題,可能有個大致上的架構,即便是使用到採訪問談的資料,也可以bundle起來,很快的集結成一冊。我感覺上,有類似的,大約很像端傳媒固定一段時間會出版的-新聞電子書 。不知道,這是否貼近了這篇文章作者所書寫的那一種的電子書!
但是,我還是想要說,要找到能夠直接針對你的提問而有解答的書,我認為很難,就算是在Amazon中去尋找,也很像是大海撈針,但主題可能會有,但專門的提問可能還是要經過翻閱之後,才能夠找到對應問題的答案。再者,我想要提出快知識,以及慢知識的提問,書籍對於我來說會屬於慢知識的一環,而如果今天我所追求的是快資訊,自然我在潛在意識當中,不會以書為起始,而是從報章雜誌,媒體平台中去以關鍵字去搜尋,可能比較符合我想要了解這個現正熱門中的議題!而這也還是有問題就是,很多東西都還是很膚淺,很表面,真的想要了解箇中原因以及機制來由的,真的還是屬於domain knowledge,除非你是問到了一個對的source,其實很大一部分的時間,還是會花在找到對應問題的諸多種未定論的解答。
但,我認為本文作者至少也提出了一種能夠更加試驗還有操作的出版方向,而我也相信出版 (任何型式的出版,也不僅限於電子的出版),都也有可能去回應作者所提出的需求,只是它將會是以什麼樣的方式呈現而已。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41會員
171內容數
電子報(newsletter)其實一點都不新,就是一個會自動發信(如果有更新)到你電子郵件信箱的一個電子郵件,就像是每天會投到你家信箱的報紙那般。我會選擇寫電子報,是因為它是一個速度上,算是很合適的一個工具,不會打擾客人太多,只依照我每天所設定的寫作頻率,每一天在晚上八點寄到妳信箱的電子報。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Michelle Lù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photo credit to Kenny Scharf, ”In The Beginning (Pink, Gloss & Glitters Edition)”, 2019
最近五倍卷的事情,好像備受關注,特別是它是在這三級警戒降級之後,準備要發放的消費卷,但我不確定的是這是要用於振興還是紓困,我以為應該是紓困;但之前的三倍卷,說是振興經濟,但顯然好像連要如何評估以及效益都沒有精算好,所以現在五倍卷的發行又掀起來更大一波的討論,問題還是都差不多,但不知道最後又會變成什麼
關鍵評論網(The News Lens) 我印象中應該是從去年吧 (可能有錯),就關閉了文章底下的留言,以前是可以用登入FB的帳號的方式留言,但是現在 (今年開始吧,這一兩個月內的事情) 已經轉型成,要加入付費的會員之後,並且完成基本門檻回應文章還有留言互動之後,即開封網路沙龍功能,可以留言回應,可
我知道這樣很愚蠢,但是一個門禁,不管你是外來客的實聯制的QRcode掃描,還是原始門禁掃卡的人 (還依舊要按原始設定的密碼),可不可以管好你自己就好呢?不管你是怎樣的目的,但是你把門硬拉著,不給進,硬是要跟著身後一公尺的送公文的人,讓門關上,重新要掃過門禁卡的這一件事情,我認為你認真可不用做到這樣,
今天早上,我又再一次的,把原本放在背包當中,的一組手機充電器,給忘在家中,我已經連續幾個星期都這樣忘記,而這件事情讓我焦慮到不行,即便帶來給我這樣多的不方便,我依然還是忘在家中。 photo credit to Jana Schröder, "Kadlites RS21", 2020 如果各位知道,
昨天早上,就是星期二,如果我沒有記錯,星期二和五都是政府和地方政府溝通討論疫情事務協調的會議舉行時間,而往往大約在九點半會有記者會 (當然還是有每天下午兩點鐘的那一場)。 大約在昨天早上十一點多的時候,我姊從LINE傳來訊息,說 https://1922.gov.tw 這一個政府因應大規模新冠肺炎
photo credit to Kenny Scharf, ”In The Beginning (Pink, Gloss & Glitters Edition)”, 2019
最近五倍卷的事情,好像備受關注,特別是它是在這三級警戒降級之後,準備要發放的消費卷,但我不確定的是這是要用於振興還是紓困,我以為應該是紓困;但之前的三倍卷,說是振興經濟,但顯然好像連要如何評估以及效益都沒有精算好,所以現在五倍卷的發行又掀起來更大一波的討論,問題還是都差不多,但不知道最後又會變成什麼
關鍵評論網(The News Lens) 我印象中應該是從去年吧 (可能有錯),就關閉了文章底下的留言,以前是可以用登入FB的帳號的方式留言,但是現在 (今年開始吧,這一兩個月內的事情) 已經轉型成,要加入付費的會員之後,並且完成基本門檻回應文章還有留言互動之後,即開封網路沙龍功能,可以留言回應,可
我知道這樣很愚蠢,但是一個門禁,不管你是外來客的實聯制的QRcode掃描,還是原始門禁掃卡的人 (還依舊要按原始設定的密碼),可不可以管好你自己就好呢?不管你是怎樣的目的,但是你把門硬拉著,不給進,硬是要跟著身後一公尺的送公文的人,讓門關上,重新要掃過門禁卡的這一件事情,我認為你認真可不用做到這樣,
今天早上,我又再一次的,把原本放在背包當中,的一組手機充電器,給忘在家中,我已經連續幾個星期都這樣忘記,而這件事情讓我焦慮到不行,即便帶來給我這樣多的不方便,我依然還是忘在家中。 photo credit to Jana Schröder, "Kadlites RS21", 2020 如果各位知道,
昨天早上,就是星期二,如果我沒有記錯,星期二和五都是政府和地方政府溝通討論疫情事務協調的會議舉行時間,而往往大約在九點半會有記者會 (當然還是有每天下午兩點鐘的那一場)。 大約在昨天早上十一點多的時候,我姊從LINE傳來訊息,說 https://1922.gov.tw 這一個政府因應大規模新冠肺炎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做書不難,嘴砲和抱怨很簡單,把抱怨和嘴砲的時間拿去做更多自己喜歡的事、學更多「把工作變快」的能力,那工作就不會成為一件自己一輩子是該死社畜的罪!把自己變成一個專業的人,並讓人尊重自己的專業,你會更喜歡工作這件事。(對,作者不專業的就不要指手畫腳了。把做書交給專業的人。)
Thumbnail
這個時代確實是一個「人人想做什麼」就有機會完成什麼的時代,但前提是,總是要花一點時間主動去了解吧!不要被動的等人教(還不爽別人給自己意見)這就枉費活在這個時代,也浪費了自己相信自己做得到的意念了!
我經常在想,諸多書友是否和我一樣,每日猛力讀書,仍然跟不上買書的速度,用庫存管理的角度來看,進貨(買書)遠遠大於出貨(出稿),意味著書籍持有者沒有高效善用它,新買的書被最新的書所覆蓋,而重複購書的情況就不足為奇了。   昨日下午,明目書社黃社長給我發了簡訊: 「這本書月初已寄過書,此次訂單
Thumbnail
任何想要寫書的新作者、小作者,都可以嘗試自學做電子書、發行、出版,從編輯開始。文字世界的有趣不亞於任何影音、圖文的創作。若是已經具備影音和圖文創作能力的創作者,再把文字加進自己的創作,肯定是更精采、更多元的作品。
Thumbnail
早期,在我出紙本書的年代,已經開始有人在講電子書的事情了,不過當時的我並沒有很在意。一來,對它不夠熟悉;再來,當時網路還是撥接的年代,誰會在網路上看書?我心底打很大的問號。隔了這麼多年,隨著網路的躍升、軟硬體設備的改善,加上各家平台興起,「電子書」不再只是網路上看的書,還有閱讀器的誕生。
  我想再重新推薦一次實體書。但不是從譬如「讀書可以把短影音時代中過快的節奏放慢下來」、「書籍可以提供對於單一主題更深入的討論與思考」這些過去或多或少提到過的角度。我想說的是一件說了跟沒說一樣的事,我想要提倡讀實體書的原因是:因為讀實體書的時候,你在讀實體書。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對電子閱讀器的選擇心得,包括了閱讀器購買動機和款式選擇,以及封閉系統和開放系統的比較。
Thumbnail
雖然電子書流行已久,但我個人依然偏愛實體書。我喜歡翻閱實體書的感覺,以及書本帶給我的獨特氛圍。儘管如此,我也瞭解到電子書的便利和節省空間的優勢,因此正考慮開始使用電子書。在比較不同品牌和價格後,我將做出我的決定。
Thumbnail
紙本書還是電子書?兩者各有優缺點,紙本書帶來物理感受,獨特氣味,而電子書則輕巧、方便存放。本篇文章提供兩種閱讀方式之利弊與觀點,並分享作者重新發現電子書的日常經驗。
Thumbnail
前幾天,臉書熱議著反對不買書的各方訊息,由於臉書餵給我的評論和我的立場不同,忍不住手癢寫了我的看法。 我的立場就如標題所述,能借書就不買書,能買電子書就不考慮紙本書。 我在多年前就如此想,有舊文如下。 放下紙本書,我開始愛上電子書的三個理由 連想買書的念頭都跟著斷捨離了 以下我針對
Thumbnail
做書不難,嘴砲和抱怨很簡單,把抱怨和嘴砲的時間拿去做更多自己喜歡的事、學更多「把工作變快」的能力,那工作就不會成為一件自己一輩子是該死社畜的罪!把自己變成一個專業的人,並讓人尊重自己的專業,你會更喜歡工作這件事。(對,作者不專業的就不要指手畫腳了。把做書交給專業的人。)
Thumbnail
這個時代確實是一個「人人想做什麼」就有機會完成什麼的時代,但前提是,總是要花一點時間主動去了解吧!不要被動的等人教(還不爽別人給自己意見)這就枉費活在這個時代,也浪費了自己相信自己做得到的意念了!
我經常在想,諸多書友是否和我一樣,每日猛力讀書,仍然跟不上買書的速度,用庫存管理的角度來看,進貨(買書)遠遠大於出貨(出稿),意味著書籍持有者沒有高效善用它,新買的書被最新的書所覆蓋,而重複購書的情況就不足為奇了。   昨日下午,明目書社黃社長給我發了簡訊: 「這本書月初已寄過書,此次訂單
Thumbnail
任何想要寫書的新作者、小作者,都可以嘗試自學做電子書、發行、出版,從編輯開始。文字世界的有趣不亞於任何影音、圖文的創作。若是已經具備影音和圖文創作能力的創作者,再把文字加進自己的創作,肯定是更精采、更多元的作品。
Thumbnail
早期,在我出紙本書的年代,已經開始有人在講電子書的事情了,不過當時的我並沒有很在意。一來,對它不夠熟悉;再來,當時網路還是撥接的年代,誰會在網路上看書?我心底打很大的問號。隔了這麼多年,隨著網路的躍升、軟硬體設備的改善,加上各家平台興起,「電子書」不再只是網路上看的書,還有閱讀器的誕生。
  我想再重新推薦一次實體書。但不是從譬如「讀書可以把短影音時代中過快的節奏放慢下來」、「書籍可以提供對於單一主題更深入的討論與思考」這些過去或多或少提到過的角度。我想說的是一件說了跟沒說一樣的事,我想要提倡讀實體書的原因是:因為讀實體書的時候,你在讀實體書。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對電子閱讀器的選擇心得,包括了閱讀器購買動機和款式選擇,以及封閉系統和開放系統的比較。
Thumbnail
雖然電子書流行已久,但我個人依然偏愛實體書。我喜歡翻閱實體書的感覺,以及書本帶給我的獨特氛圍。儘管如此,我也瞭解到電子書的便利和節省空間的優勢,因此正考慮開始使用電子書。在比較不同品牌和價格後,我將做出我的決定。
Thumbnail
紙本書還是電子書?兩者各有優缺點,紙本書帶來物理感受,獨特氣味,而電子書則輕巧、方便存放。本篇文章提供兩種閱讀方式之利弊與觀點,並分享作者重新發現電子書的日常經驗。
Thumbnail
前幾天,臉書熱議著反對不買書的各方訊息,由於臉書餵給我的評論和我的立場不同,忍不住手癢寫了我的看法。 我的立場就如標題所述,能借書就不買書,能買電子書就不考慮紙本書。 我在多年前就如此想,有舊文如下。 放下紙本書,我開始愛上電子書的三個理由 連想買書的念頭都跟著斷捨離了 以下我針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