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第四公民》:最可怕的是人民不以為然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我還記得被監控之前網絡是什麼樣子。」
史諾登在紀錄片中講這句話的時候,與現在差距還不到十年,當時他與《衛報》記者葛倫.格林華德、紀錄片導演蘿拉.柏翠絲在香港首次會面。他之所以選擇公開這些資訊,是為了公民意識到自己的權利正在被剝奪,亦同時對於自身工作成為這些膨脹的權力感到的拒絕。紀錄片冷靜而理性,沒有為了懸疑或是故意增加張力而產生的鏡頭,同時紀錄片不只在揭密內容的本身,亦涵蓋了史諾登作為揭密者,與媒體如何報導的討論。這些為了聚焦在議題上,在每一個環節的小心,和資訊量的逐步釋出,這些在真實世界的部署,才是帶領紀錄片節奏的源頭。然而,時至今日,大數據年代早已高速的運行,同時疫情當前,在閱讀《第四公民》背後的脈絡時,討論早已溢出了紀錄片的本身。在六年後的今日,到底史諾登連帶的事件帶給我們的討論空間和引發的價值判斷,還剩下多少?
《第四公民》劇照
數碼時代自身獨有的規則,當美國國安網絡背後的暗手伸至全世界,同樣地,史諾登當時只能同時使用國家之間的角力作為周旋的工具,離開美國,尋求政治庇護,在一個相對地安全的地方進行會面,而這地點並不能受到自身主權國家的控制。當時他們選擇落腳在香港,紀錄片當中提及香港在一國兩制的制度下,加上在國際上的能見度和合法地位,包括聯合國難民署的存在,香港處於的真空感,都成為了香港作為選擇的原因。然而,事件揭露後他在香港亦並不安全,同樣地揭開了一點屬於香港的幻象。而在《第四公民》中對香港人而言最為諷刺的,2014年所有還能發生的事情,在此刻的香港已經變得不可能:一國兩制的支離破碎、國際組織的默不作聲、國安法的實行,與當時的情形相比,成為了一種強烈的對比。海底隧道外的景象和燈光如同星光的夜景依舊,但香港的酒店不再成為避風港,《第四公民》紀錄下的歷史,已經轉換成另一個模樣。
Photo: HKFP/Sissi Bonvini
史諾登揭密的時候,大家對此的嘩然和震驚是絕對的。過去從智能手機進入生活,到通訊軟件在生活的泛用,其後因為國安問題,對公民進行秘密監控的狀況,與這幾年的社會走向依然咬合。雖然在史諾登曾說過他對公民的覺醒抱有樂觀的態度,但他在其後也曾討論過他對越來越進步的人工智能表示憂心,包括人臉辨識的技術。而紀錄片中佔領華爾街的安全培訓出現的雅各阿貝爾鮑姆,講述到個人資料的互通讓資訊擁有者能一鍵到位的得到個人生活的紀錄,包括是交通卡、信用卡、購物紀錄和手機的定位,日常的方便事實上就建立於這些資料的聯結性,所有的行為成為了足跡,也成為了難以反抗的武器。這些或許在過去只是遙遠、存在在國際新聞的社會事件,但在這些年在我們身處卻越發顯性。
那到底是遺忘,還只是我們選擇性的把這些事情輕輕放下?電子支付早已泛用,與金融卡、信用卡的聯動,比起過往只有信用卡或是交通卡,使我們的購物、移動足跡更為清晰可見。甚至可見中國把電子支付劃分了信用評級,與個人社交媒體的信用評級作進一步的資訊串連,數據更為立體的反映個人生活。而通訊軟件也可能配合政府執法單位的調查,提供註冊信息、IP、Email或是電話號碼等資料,成為了另一個個人資訊的缺口。慣性的使用和與生活的緊密關係,使這些暗暗運作的潛規則,更加難以捨棄。如同Facebook作為平台的巨頭,雖然早已老人化,亦有曾經洩漏使用者資料的往蹟,卻憑藉收購Instagram和Whatsapp,依然佔據著生活的重心。
這些意識並不是沒有抬頭,至少在香港的社會運動中,因為當時緊張的社會氛圍,在街頭運動的日子,的確出現了抗爭者避免使用交通卡的情況出現,以免被分析出當日的行走路徑,繼而警察被捕。因為車上安裝了攝影機,抗爭者亦為免人臉辨識出他們的模樣,同樣亦戴上口罩和帽子以混淆視聽,以免被指證在場。其後VPN和Signal的泛用,也是證明這些一再而再被忽視的資安問題,在面臨國家機器的改變時,當國家機器/政府能夠動用權力去限制公民自由之際,成為了彼此的攻防重點。但是問題如同過去史諾登的擔心一樣,無力感會令人變得消極,同時也會失去持續行動的能動性。在迫切的人身安全威脅過後,在溫水煮蛙的社會環境裡,這些警覺心要如何繼續存在,才不致於成為過眼雲煙或是一時熱話,仍是難題。
因此,史諾登真正揭開的恐懼,是美國作為民主建國、當時總統口中擁戴公民權利的國家,卻出現了與憲法相違背的秘密操控。民主國家背後背書的自由,成為了主權國家的一個謊話。作為世界警察的美國,在收集非美國公民的資訊時連法院都不用通過,而為收集美國公民資料把關的卻如同「Yes Man」。溫水煮蛙的不只是大家公認的非民主國家,還是高舉自由旗幟的美國,以及其他協助或是作同樣事情的民主制度國家,甚至用更亮麗的外表掩蓋這些被蠶食的公民權利。諷刺的是,史諾登在其後尋求庇護的卻是總統擁有極大權力,易於形成極權統治的俄羅斯。與我們過去一般理解到歐美的政治庇護相反,當中的矛盾感,更加使觀眾認識到大眾必須用力思考的,是常理解的常規背後操作的邏輯。大眾認知的民主與極權,往往不是對立,而是互相牽引。我們未能耽於一切以往對於「常理」的判斷和被教導的基準,如果沒有公民的監督和推動,可能往往直到事件爆發時,才會發現局面經已難以收拾。
2013年《衛報》的報導
然而,肺炎蔓延至全世界,縱然在資訊科技時代隱私與自由之間有著明顯的掛勾,公民對此的關切和在意亦可能變得笈笈可危。大數據分析和掌控成為了控制疫症的基礎,大規模爆發的地區可能還未能嚐出味道,但在控制得宜的地方,特別能觀察到人民對高壓的防疫政策的推崇,或是對掌控人們行蹤的工具的接受程度。「我還記得被監控之前網絡是什麼樣子。」同時變得已成歷史。疫症時代的持續,各地政府的政策方向的不同,同樣會慢慢改變大家對政權的想像和理想的模樣,對於公權力對隱私、個人資訊的探查,畫出的界線亦因而浮動。「我們會因而變得幸福或是安全。」在日本動畫《PSYCHO-PASS心靈判官》出現的希貝兒先知系統,已經不再是什麼天方夜譚,而是有可能實現的現實。
每個時代確實有當刻的焦慮和待解決的難題。《第四公民》裡探查的不只是單一事件,而是人們失去對這些生活枝節背後運作機制的警覺心。最可怕的是公民為了某種安全,自願雙手把自由交給公權力,或是對於公權力的正當性深信不疑。當手機驗證成為了日常;當自我審查成為了生活中的眉頭眼額;當冷戰結束民主勝利,民主自由作為歷史終結的想像,在此刻受到動搖的世界浪潮;當監視社會與知識經濟成功地並存,舉報機制和疫症期間出現的獵巫,這些同樣地都是數碼時代存在的辯論。我們需要的並不是要全盤的肯定,反之亦然。
在時代裡保用思辨的彈性,檢視行為背後的框條,或是分析自我的抉擇,或許才能不枉費每一個挺身而出的平凡人。
avatar-img
12會員
18內容數
「當我們在談論BL,我們在談論什麼?」— by cyrisiswriting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cyrisiswriting 的其他內容
「可以證明到香港仍然可以,不要想這裡只是一個小城市,很難和國家相比,只要盡力、盡力都一定可以做到,不要放棄。」張家朗此刻的「世一」,在香港人心中,是證明城市有多壞,都有更多的可能性。二十五年前的奧運金牌,正值面對香港的1997主權移交,而今天,香港正值面對更巨大的時代風浪。
《大叔的愛》在我看來雖有許多想暗殺生啤的地方,但是這些價值觀依然存在,依然亮眼。這些話語能在電視上出現、表演,並不是想像中那麼容易,BL作品、同志作品都一起經歷了許多風浪和催化,才慢慢成為大眾接受的話題。
「可以證明到香港仍然可以,不要想這裡只是一個小城市,很難和國家相比,只要盡力、盡力都一定可以做到,不要放棄。」張家朗此刻的「世一」,在香港人心中,是證明城市有多壞,都有更多的可能性。二十五年前的奧運金牌,正值面對香港的1997主權移交,而今天,香港正值面對更巨大的時代風浪。
《大叔的愛》在我看來雖有許多想暗殺生啤的地方,但是這些價值觀依然存在,依然亮眼。這些話語能在電視上出現、表演,並不是想像中那麼容易,BL作品、同志作品都一起經歷了許多風浪和催化,才慢慢成為大眾接受的話題。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最近剛通過的「打詐新四法」就包含「數中法」的部分內容。我們都活在集權、封建的「數位封建帝國」之中。從歷史脈絡檢視「網路為何從自由天地變成集權監獄」,以致如今各國都開始「立法著手治理網路空間」。當然,必須特別關心「數中法草案爭議」之後,台灣如何處理這項議題——方向為何?進度、成效如何?有什麼漏洞?
  好日子不是自然而然存在的,那些看起來最最基本的權利,有時會需要我們一次又一次地重新爭取。為了讓這些仗勢作惡的人明白人民不是只有在投票的時候才有力量,我們需要再一次做好準備,準備在必要的時候回到街上。
Thumbnail
這本書,就是一場社會運動。 集體合作、世代交棒、以及無數個人意志撐持,並接受沒有所謂完美,才有抵達可能。 每個人都有啟蒙的時刻,於我,紀錄片是一個很重要的路徑,《貢寮,你好嗎》也在我年輕歲月留下了痕跡,而我帶著這些痕跡入了社會,上了班,沒有幾年,台灣發生一連串影響著我輩世代很深很重的事件,至今不
Thumbnail
高科技的迷湯「一切都是為你好」 今天,要跟各位來談談行動自由的重要性,以及世界深層政府如何利用各種「高科技」來迷惑人民,讓他們自願放棄難能可貴的自由人權。
Thumbnail
時間回到2001年,震驚全球的客機恐攻事件爆發後,美國開始積極在全球各地尋找潛在的國安威脅,本書的作者「穆罕默德・撒拉希」也遭到逮捕,並且開啟超過十年的牢獄生涯,《失控的審判:我在關塔那摩的日子》正是源自他在獄中撰寫的日記。
Thumbnail
為了讀書會開始認真讀起買了但是放在書架上很久的中國研究相關書籍,挑上這一本就是看上大數據監控的部分。全書談的是中國的監控,而有別於單談新疆的大監控與再教育營,但實際上讀來,就是密度、強度的差異,手法類似,也恐怖莫名。 先從中共政權的槍桿子、筆桿子談起,先是集權的暴力壓迫,少數的族裔還有聲音消音在世
Thumbnail
你是否也察覺到資訊碎片化、變造的謠言與社群媒體的演算法正在不同群體間創造資訊屏障,透過擴大人與人之間的分歧慢慢地撕裂我們所處的民主社會,面對科技與集權主義交織形成的威脅,作為人民是否有自主的草根力量捍衛我們的生活
Thumbnail
百姓總是對時局不滿,而公民做出積極的行動。 昨晚的自訓團,來了英法兩國的媒體採訪,團長說明了我們的運作以及面對中共威脅的自我防衛意志,讓外媒知道台灣有這樣的聲音與行動很重要。結束後夥伴們在寒夜中站了一會兒,相互取暖心頭卻仍難掩不安,再三天,台灣的命運又將再次被自己或被別的我們所決定。
隨著美國國家安全局的愛德華·斯諾登透露 政府監控數據公民和互聯網用戶的 在線活動.五眼聯盟之後,這一篇將會介紹九眼聯盟。 九眼聯盟是一組相互共享情報的國家。 九眼聯盟的組成國有 法國 荷蘭 挪威 紐西蘭 澳大利亞 加拿大 英國 美國 丹麥 再次由原五眼成員國組成,九眼還包括 
Thumbnail
我們在不知不覺間,淪為大數據的載體,卻未曾得到過這些數據,甚至在資料的刷洗下,我們誤會自己在思考。退化的腦袋成了乘載他人記憶的容器 — — 最終,我們和強尼一樣,面對海豚的邀請,竟說不出自己是誰,在千千萬萬的數據海中,找不到一份歸屬於自己的記憶。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最近剛通過的「打詐新四法」就包含「數中法」的部分內容。我們都活在集權、封建的「數位封建帝國」之中。從歷史脈絡檢視「網路為何從自由天地變成集權監獄」,以致如今各國都開始「立法著手治理網路空間」。當然,必須特別關心「數中法草案爭議」之後,台灣如何處理這項議題——方向為何?進度、成效如何?有什麼漏洞?
  好日子不是自然而然存在的,那些看起來最最基本的權利,有時會需要我們一次又一次地重新爭取。為了讓這些仗勢作惡的人明白人民不是只有在投票的時候才有力量,我們需要再一次做好準備,準備在必要的時候回到街上。
Thumbnail
這本書,就是一場社會運動。 集體合作、世代交棒、以及無數個人意志撐持,並接受沒有所謂完美,才有抵達可能。 每個人都有啟蒙的時刻,於我,紀錄片是一個很重要的路徑,《貢寮,你好嗎》也在我年輕歲月留下了痕跡,而我帶著這些痕跡入了社會,上了班,沒有幾年,台灣發生一連串影響著我輩世代很深很重的事件,至今不
Thumbnail
高科技的迷湯「一切都是為你好」 今天,要跟各位來談談行動自由的重要性,以及世界深層政府如何利用各種「高科技」來迷惑人民,讓他們自願放棄難能可貴的自由人權。
Thumbnail
時間回到2001年,震驚全球的客機恐攻事件爆發後,美國開始積極在全球各地尋找潛在的國安威脅,本書的作者「穆罕默德・撒拉希」也遭到逮捕,並且開啟超過十年的牢獄生涯,《失控的審判:我在關塔那摩的日子》正是源自他在獄中撰寫的日記。
Thumbnail
為了讀書會開始認真讀起買了但是放在書架上很久的中國研究相關書籍,挑上這一本就是看上大數據監控的部分。全書談的是中國的監控,而有別於單談新疆的大監控與再教育營,但實際上讀來,就是密度、強度的差異,手法類似,也恐怖莫名。 先從中共政權的槍桿子、筆桿子談起,先是集權的暴力壓迫,少數的族裔還有聲音消音在世
Thumbnail
你是否也察覺到資訊碎片化、變造的謠言與社群媒體的演算法正在不同群體間創造資訊屏障,透過擴大人與人之間的分歧慢慢地撕裂我們所處的民主社會,面對科技與集權主義交織形成的威脅,作為人民是否有自主的草根力量捍衛我們的生活
Thumbnail
百姓總是對時局不滿,而公民做出積極的行動。 昨晚的自訓團,來了英法兩國的媒體採訪,團長說明了我們的運作以及面對中共威脅的自我防衛意志,讓外媒知道台灣有這樣的聲音與行動很重要。結束後夥伴們在寒夜中站了一會兒,相互取暖心頭卻仍難掩不安,再三天,台灣的命運又將再次被自己或被別的我們所決定。
隨著美國國家安全局的愛德華·斯諾登透露 政府監控數據公民和互聯網用戶的 在線活動.五眼聯盟之後,這一篇將會介紹九眼聯盟。 九眼聯盟是一組相互共享情報的國家。 九眼聯盟的組成國有 法國 荷蘭 挪威 紐西蘭 澳大利亞 加拿大 英國 美國 丹麥 再次由原五眼成員國組成,九眼還包括 
Thumbnail
我們在不知不覺間,淪為大數據的載體,卻未曾得到過這些數據,甚至在資料的刷洗下,我們誤會自己在思考。退化的腦袋成了乘載他人記憶的容器 — — 最終,我們和強尼一樣,面對海豚的邀請,竟說不出自己是誰,在千千萬萬的數據海中,找不到一份歸屬於自己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