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方格精選

【讀書筆記】地誌與自然書寫。選讀:吳明益、心岱、陳列、楊翠、廖玉蕙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一、選讀

  • 吳明益〈沒有旁觀者的年代〉
  • 心岱〈大地反撲〉
  • 陳列〈我的大魯閣〉
  • 楊翠〈借暮色溫一壺老人茶〉
  • 廖玉蕙〈當火車走過〉

1-1.〈沒有旁觀者的年代〉摘要

「海終有一天會將它無法消化的物事,重現在我們的餐桌上。」這本書的每個短句,都含有對島嶼未來的想像,作者用這篇文章告知大眾許多社會問題,終將回歸於自私的我們身上,終究還是得面對它,人類越理解自身所居住的地球是一個複雜的運作體系,就越證明此刻是一個沒有旁觀者的時代。

1-2.〈大地反撲〉摘要

由智慧與經驗的累績,文明提供了一切所需,人類儼然成了宇宙的主宰,按照己意處理周遭的環境,忘了自己也是從自然環境生長出來的。在某些移民的眼裡,宗教已不是信仰的問題,而是一種奢侈品,對世代務農的農民來說,土地才是他們精神盤據、信仰依持的地方,而失去耆老的村落,記憶像是被割斷了,他們沒了遷徒的故事。

1-3.〈我的大魯閣〉摘要

「那激越的水,那清澄的水,等我五年後再來時,似乎沒什麼改變,青山也是。但我騷動的青春卻好像已隨著當年的流水會入大海了。」用自己與大自然作對比,顯現大自然的活力、純淨,崇拜著大魯閣的滂薄與靈秀,然而,荒謬的是,竟有台電這樣的公家機構在處心積慮地要截斷立霧溪上游的各條水流,想以整個峽谷的億萬年美麗生命來換取占全島百分之零點四五的發電量。

1-4.〈借暮色溫一壺老人茶〉摘要

小時的爛漫天真將通車解釋為時間上的享受,然而在閱歷了半個人生之後,在回家的那刻,才感受到時間的流逝。味道是強化我們記憶深度的重要關鍵,不論是有著防腐漆味的書局,或是第一市場的蜜豆冰,糖熬的豆子加上傳統市場的五味雜陳,對作者來說都有一股特別溫情。

1-5.〈當火車走過〉摘要

從年幼到青春,再到有了自己的家庭,火車成了作者一解鄉愁的途徑,它傳送著思念、盼望、不捨,在諸多矛盾的情感裡趕往著。有了自己的車子後,當火車走過,她仍然駐足凝眸,只為溫習一下那段永不褪色的童年往事。

二、總結心得感想

把生命交給窗外的風光,想像自己向大自然一樣無窮無盡

每個人處理記憶的方式都不同,每個人對於大地關心的領域也不盡相同,有的人特別容易念舊,有的人對於腳踏的這片土地有一份責任感。那座大山、這片大海,在這個島嶼上實屬一線之隔,很多時候我們都忘了,人類有如此輝煌的文明發展、一切便利,換來的是少數人的黯淡,我們失去的可能只是假日的風景,而那些「少數人」,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342 字、5 則留言,僅發佈於糖漬檸檬片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予晞🌸的沙龍
219會員
237內容數
關於影像的省思,也關於在生活裡浮沉的方舟
予晞🌸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2/01
這本書紀錄了許多葉海洋與女兒相處的時刻,展現出處處都可以是家庭教育的瞬間與範本,這本書叫《盡興》,然而華人社會中的家庭,最大的殺傷力便是「掃興」。
Thumbnail
2025/02/01
這本書紀錄了許多葉海洋與女兒相處的時刻,展現出處處都可以是家庭教育的瞬間與範本,這本書叫《盡興》,然而華人社會中的家庭,最大的殺傷力便是「掃興」。
Thumbnail
2024/02/17
永遠不要有計劃,要有的是願景和藍圖。學習是一種無限賽局,本來就不是「成功、失敗」二分法。而是要努力地、持續地待在遊戲裡,就像人生一樣。
Thumbnail
2024/02/17
永遠不要有計劃,要有的是願景和藍圖。學習是一種無限賽局,本來就不是「成功、失敗」二分法。而是要努力地、持續地待在遊戲裡,就像人生一樣。
Thumbnail
2023/12/12
我覺得透過隨筆、寫日記的方式來簡單、沒有負擔的紀錄閱讀過的書籍,是一件很棒的事情!因為作為一位很需要寫的人,首先必須得先重「量」而不重質。
Thumbnail
2023/12/12
我覺得透過隨筆、寫日記的方式來簡單、沒有負擔的紀錄閱讀過的書籍,是一件很棒的事情!因為作為一位很需要寫的人,首先必須得先重「量」而不重質。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有些事註定成為故事,有些人註定成為故人,有些路註定要一個人走。一些人,一些事,闖進生活,得到了,失去的,昨日的悲傷,今日的快樂,喜怒哀樂都要記得。當這一切都成了回憶,在我們記憶中又會留下了什麼?很多事,過去了,很多人,離開了,經歷的多了,心就堅強了,路就踏實了。然而困境遇多了就會累積一些歷練,這些歷
Thumbnail
有些事註定成為故事,有些人註定成為故人,有些路註定要一個人走。一些人,一些事,闖進生活,得到了,失去的,昨日的悲傷,今日的快樂,喜怒哀樂都要記得。當這一切都成了回憶,在我們記憶中又會留下了什麼?很多事,過去了,很多人,離開了,經歷的多了,心就堅強了,路就踏實了。然而困境遇多了就會累積一些歷練,這些歷
Thumbnail
我喜歡旅行,也喜愛文學。而二者相結合,也是這幾年很流行的旅行文學。 有人說,旅行會使人上癮,在踏上異國土地的瞬間,人們轉換了一種心情、變了一個靈魂,它怎能不讓人上癮?
Thumbnail
我喜歡旅行,也喜愛文學。而二者相結合,也是這幾年很流行的旅行文學。 有人說,旅行會使人上癮,在踏上異國土地的瞬間,人們轉換了一種心情、變了一個靈魂,它怎能不讓人上癮?
Thumbnail
前一陣子從屏東潮州回台北後,重新拿起龍應台老師的「大武山下」翻閱,看到書中重要的楔子,也是引領全書進展的一段話,於是慎重地拿出紙筆,謄寫一次: 「這世界的所有,四十六億年前的星光激冷和四十六分鐘前的冰山崩塌,五十年前的纏綿懸念和此時此刻的牽掛離捨,無非塵埃,一一走向灰冷,燈滅、念斷、塵絕。 可是,在
Thumbnail
前一陣子從屏東潮州回台北後,重新拿起龍應台老師的「大武山下」翻閱,看到書中重要的楔子,也是引領全書進展的一段話,於是慎重地拿出紙筆,謄寫一次: 「這世界的所有,四十六億年前的星光激冷和四十六分鐘前的冰山崩塌,五十年前的纏綿懸念和此時此刻的牽掛離捨,無非塵埃,一一走向灰冷,燈滅、念斷、塵絕。 可是,在
Thumbnail
龍應台出了一本走路的書,這是她2017年移居屏東潮州鎮,行走在鄉間的自然思索。 我喜歡書名――走路,獨處的實踐。 很多時候,我們以為是獨處,其實並沒。那些宅在家中深居簡出的人,也許他永遠在「連線中」或「正在鍵入……」,不管是深山獨處或孤島離索,若是網路隨身,那就是與滾滾紅塵一同上路了。 走路的隨想
Thumbnail
龍應台出了一本走路的書,這是她2017年移居屏東潮州鎮,行走在鄉間的自然思索。 我喜歡書名――走路,獨處的實踐。 很多時候,我們以為是獨處,其實並沒。那些宅在家中深居簡出的人,也許他永遠在「連線中」或「正在鍵入……」,不管是深山獨處或孤島離索,若是網路隨身,那就是與滾滾紅塵一同上路了。 走路的隨想
Thumbnail
20年前的一個週末曾在鹽寮淨土。 當時仍是青澀學生,背包上肩,搭火車轉客運打著盹,搖搖晃晃地被搖醒,在太平洋的那一側下車。砂石車在旁呼嘯而過,荒蕪大路塵土飛揚,日頭正焰喉頭乾渴,我低頭尾隨夥伴行列,失魂般踏步前行。一個右轉是一條通往草寮般矮房舍的小徑,荒煙蔓草。
Thumbnail
20年前的一個週末曾在鹽寮淨土。 當時仍是青澀學生,背包上肩,搭火車轉客運打著盹,搖搖晃晃地被搖醒,在太平洋的那一側下車。砂石車在旁呼嘯而過,荒蕪大路塵土飛揚,日頭正焰喉頭乾渴,我低頭尾隨夥伴行列,失魂般踏步前行。一個右轉是一條通往草寮般矮房舍的小徑,荒煙蔓草。
Thumbnail
今天收到靜宜大學課程研發中心寄來的「在世界的每一天」,這是他們為108課綱實施後第一批進大學的學生所編選的國文教科書,書裡收錄了我的一篇文章「我不敢做個熱愛大自然的人」,選自2019年11月,九歌出版社幫我出版的「走在山海河間的沉思」書中。 我不敢做個「熱愛大自然的人」 這是一個失落的年代。
Thumbnail
今天收到靜宜大學課程研發中心寄來的「在世界的每一天」,這是他們為108課綱實施後第一批進大學的學生所編選的國文教科書,書裡收錄了我的一篇文章「我不敢做個熱愛大自然的人」,選自2019年11月,九歌出版社幫我出版的「走在山海河間的沉思」書中。 我不敢做個「熱愛大自然的人」 這是一個失落的年代。
Thumbnail
《撲進畫框》-韓少功 我一眼就看上了這片湖水。 米狗子,骨架子,虱婆子,小豬,高麗……這些讀者所陌生的綽號不用我記憶就能脫口而出。他們是我知青時代的朋友,是深深水底的一隻只故事,足以讓我思緒暗涌。三十年前飛鳥各投林,彈指之間已不覺老之將至——他們此刻的睡夢裡是否正有一線突突突的聲音飄過? 不行嗎?
Thumbnail
《撲進畫框》-韓少功 我一眼就看上了這片湖水。 米狗子,骨架子,虱婆子,小豬,高麗……這些讀者所陌生的綽號不用我記憶就能脫口而出。他們是我知青時代的朋友,是深深水底的一隻只故事,足以讓我思緒暗涌。三十年前飛鳥各投林,彈指之間已不覺老之將至——他們此刻的睡夢裡是否正有一線突突突的聲音飄過? 不行嗎?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