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2/06/01閱讀時間約 0 分鐘

當沖降稅是否應延長?以及我對台灣資本市場的建議

在台灣,交易有價證券需要課稅,在賣出時須繳交價金千分之3的證券交易稅,而政府在2016年時決定,如果是股票當沖就降低證交稅到千分之1.5,也就是少了一半的稅率,當時是為了刺激股市交易量回升,拯救每天不到一千億元,甚至常低於七百億元的交易量,在2017年4月實際施行之後的確將每日交易量拉到一千億元以上,於是原本預計實施1年的政策,就一直延長、又延長,目前是將在2021年底到期。
因此最近又重新開始對於當沖降稅的討論,大家都習慣了目前的稅率,而當沖又非常注重所有的成本,增加這千分之1.5都非常可能把當沖原本就很低的勝率降到更低;原本政府傾向不繼續延長,結果讓最近台股的交易量從每日四、五千億,暴跌到每日二、三千億,更讓股價指數一個月內大跌一千點,似乎是投資人表現出對這項決定的充分不滿,也讓政府在近日改口,表示將再研議延長時間與降稅幅度。
我個人對於當沖降稅非常不以為然,我認為當沖降稅只是飲鴆止渴的方法,是把股價指數當成政績的政府才會做的短視近利政策,當沖降稅等於是政府鼓勵民眾參與高風險的投機行為,不僅破壞正確的投資觀念,也不符合租稅的合理性;政府鼓勵民眾炒短線還有另外一樣政策,就是每年領股利超過兩萬元就要繳交二代健保補充費,這個從2013年開始的政策更證明不管誰來執政都一樣不在乎租稅合理性及公平性,究竟當沖為什麼可以減稅?
而長期持有領取股利的投資人除了股利收入要繳所得稅,還要繳健保補充保費,難道長期投資人比較容易生病? 這就是我們政府的短視近利,為了維護他們視為政績的指數,並不在乎用的手段是否治標不治本,只使用立竿見影卻不合理的稅率,卻不改革資本市場的交易制度,例如現在證券都已經採用全面電子交割,卻還維持古早時期的整張買賣制度,直到現在還得跟新進的投資人講解「一張股票代表1000股」這種事情。
對於長期投資人,政府則把股利視為「不勞而獲」的收入,可以恣意剝皮吸血,甚至要求公司都應該要發放股利,以「維護股東權益」之名,行「補健保黑洞」之實,換了那麼多主事者,沒有人願意出來改正這些不正常的制度,也難過台灣資本市場上不了國際舞台,就是因為這種鄉愿跟毫無擔當的政策制定者。
我認為現在是最適合改正這一切的時候,例如調降整體證交稅,千分之三實在太高,很難吸引國外投資人加入、取消二代健保,才能讓投資更有意願長期持有股票,讓資本市場正向健康發展;如果真的那麼害怕稅收不夠,也可以向持有一年以內的短期交易徵收證券交易所得稅,也許有人會說資本市場發達的國家當沖比率也相當高,例如美國,可是他們沒想到的是,美國的當沖大部分不是散戶投資人在炒短線,而是造市商在維持流動性才會有當沖產生,現在台灣才剛試行造市制度,這又是另外一個議題了。
政策有其宣示效果,應該讓民眾知道政府希望社會往什麼方向發展,現今的政策我們只看到政府喜歡大家炒短線、眼光不要放太遠,以及仇視富人,認為領股利、租金、利息的人都不事生產,應該要多繳一點錢給政府;這樣的資本市場能吸引到什麼樣的投資人?這樣的社會能孕育什麼樣的人才?
當沖降稅不可能永遠有效,做對的事情才是。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