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知識】
1. 書名: 圖解新制財報選好股《暢銷增訂版》
2. 作者: 羅澤鈺 會計師
3. 作者背景: 誠鈺會計師事務所主持會計師
4. 出版: 商周出版
5. 出版日期: 2015.08
6. ISBN: 978-986-272-848-2
【讀書心得】
會計,真的會快快忘記。
會計並非一個容易學習的學科,很多東西看似簡單,但沒搞清楚其內涵時,很容易有「驚嚇」的感受。再者,在股票交易時,財報也經常被投資人詬病為「事後資訊」,意思是事情都發生了哪來的及做反應。然而,多年的交易經驗告訴我,財報絕對不是沒用,而是大有所用!只是現在越來越難看懂,甚至有投資界的前輩表示現在的財報他已經看不懂了。足以見得現在的財報複雜度已非常人所能及。
在財報不易看懂的前提下,又加上了普遍對財報屬於「落後資訊」的認知,市場上經常看到投資人對財報棄如敝屣,甚至會嘲笑重視財報的投資人績效不佳,此舉令人不勝唏噓。
羅會計師身為專業會計背景,輔以多年的投資經驗,透過本書一一剖析IFRS適用後對財報的影響。老實說這樣的書,要嘛寫的很教科書-生硬難懂,要嘛寫的沒啥新穎內容-雞肋乏味,我承認在書局看到這本書時下意識的想法就是這樣。但我錯了。
這本書,循序漸進的引導投資人進入會計的世界,透過大量的案例支持IFRS公報的內容,但從不放公報的完整內容以避免文字生硬難懂,透過「第3章:IFRS新規定新衝擊」的內容安排,清楚介紹了IFRS適用後投資人更需要留意的事情,尤其是金融資產的大幅變革,直接讓過去習慣GAAP的投資人,有了依循的對象。
當然,這本書已經出版一段時間,部分IFRS制度也有了修訂,尤其羅會計師特別強調的備供出售的會計制度,在IFRS9的適用下也有了新的面貌,在此提醒投資人務必留意。
總而言之,這本是一本讓投資人可以輕鬆進入艱澀難懂的會計世界的書,相信按照這本書的教學,投資人在投資分析上能有更深的體悟,進入另一個戰鬥的層次。
【書摘】
第1章:為何要懂IFRS?
1.IFRS=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porting Standards,中文翻譯就是國際財務報導準則,為國際間(非美國,美國至今仍使用GAAP)廣泛通用的準則,但因為他只是準則,因此是一個通則,而非每個國家都完全一致,仍是要看IFRS採用下,台灣會計公報的設定。
2.IFRS採用下,與過去GAAP的制度有了天翻地覆的改變,主要改變內容將會在後續章節中介紹到,除了可以直觀察覺到的合併報表(涉及到對合併報表的會計處理)外,獲利認列方式(完工比例法、存貨跌價損失/回升利益)、資產認列方式(資產重估、公允價值認列、金融資產、或有資產負債與負債準備)等都有了明顯的區別。
第2章:1+1=2?IFRS主角登場
1.本章節主要是強調IFRS適用下各大表的變化與重點。
相較其他章節內容會較為枯燥,但畢竟財報分析的基礎自然是要對會計有熟悉,自然要知道會計制度的規定。
2.資產負債表:
(1)可透過結構比重初判企業體質,這就是在提負債比,如果兩間公司,A的負債比是0%,B的負債比是50%,我們自然在利率攀升的環境下會認為B受到的影響比較大。
(2)關鍵項目看懂資產負債表,本段重點是觀察不同公司的重大科目情形,例如A公司應收帳款佔資產比重較高,而B公司金融負債佔資產比重較高,則表示A公司須留意應收帳款週轉率、應收帳款收款帳齡明細等是否有異常,B公司則須留意債務清還情況、利息保障倍數、利率環境等內容。
(3)合併報表的資產負債表,絕對不是把子公司資產負債表直接和母公司相加就結束,書中舉的例子較佳,可直接參考書p.60。
(4)須注意合併報表中採用權益法之投資數額佔總資產比重,若很高,則表示其資產負債情況有很高比例沒有在合併報表中揭露,尤其有些公司刻意用49%、49.9%等股比避開50%以上要合併的規定,這表示可能有大規模負債或不利財報的經營情況隱藏在這些權益法公司裡。
3.綜合損益表:
(1)台灣對上市櫃企業有要求每月10日前公告上個月的營業額,此舉確實有效提供了投資人更多可判斷的數據,但也提供了公司可以扭曲經營情況的管道,因為每季財報要等到營收公布後至少45天(第4季會更久)方能得知細項內容,因此結構變化必須留意。
(2)所謂結構變化,包含營收與毛利的關係(毛利率、YOY變化、留意異常變化是否是營業收入有 訴訟賠償「其他營業收入」、營業成本有「存貨跌價損失/回升利益」)、營業費用比重(營業費用合計占營收比重、SG&A個別佔營收比重、YOY變化等)、營業外情況(處分土地、金融資產等一次性收益,權益法認列投資損益,匯兌收益/損失)。
(3)合併報表的損益表,絕對不是把子公司直接和母公司相加就結束,簡單說明是50%以上要納入合併報表者,則是營業淨利之前全數加總,50%以下權益法則是直接將稅後淨利*母公司持股比重,認列在合併報表中的投資收益。書中舉的例子較佳,可直接參考書p.78。
(4)關鍵指標1:合併報中有多少關聯企業(20-50%)的資產負債收入費用未編入合併報表;關鍵指標2:非控制權益佔本期淨利的比重
二個關鍵指標越小,財報資訊透明度越高。
(5)IFRS下,EPS是計算歸屬母公司淨利,而非本期淨利。
(6)IFRS刪除了非常損益與會計原則變動累積數,新增了其他綜合損益OCI。
- 「非常損益」是地震、火災等重大天災,或是國外政府沒收、政府法令規定禁止經營等重大人禍,都屬於此類。在IFRS後,列入「營業外收入支出」中。
- 「會計原則變動」則不是重分類的情況,若進行會計原則變更,則必須重新編製受到影響的相關年度報表,以維持不同期間財報的可比較性。但「固定資產折舊方式變更」則不在此限,「估計變動,不溯既往」,因此折舊方式變動不需要調整過去,只要調整未來即可。
- OCI會帳列備供出售金融資產的價值變動,在IFRS9施行前,備供出售金融資產未實現評價利益是放在「後續可能重分類至損益之項目」,但IFRS9施行後,透過其他綜合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之權益工具投資未實現評價損益則是放在「不重分類至損益之項目」,因此書中提到的問題已不存在。
4.現金流量表:
(1)現流表與其他報表最大的不同點是在於,其他報表的記載是基於應記基礎,而現流表是基於現金基礎,兩者較為明顯的差異是調整在營業活動中的營運資金(working capital),有時稅後淨利是賺錢,把營運資金調整後反而變成現金流出,不可不慎。
(2)三步驟速解現流表內涵
- 檢視期初與期末現金,若期末現金比期初高且差距很大,則不用過分擔心,相反則須認真檢視問題出在哪。
- 檢視金額重大項目,
OCF中,包含折舊費用、投資損益、AR、inv.、AP等;
ICF中,包含增加/處分長期投資、購置/處分固定資產;
FCF中,長短期借/還款、發行/償還公司債、現金增資、支付股利。
- 彙整情況作出判斷
(3)IFRS可讓利息/股利收入認列在OCF與ICF中;可讓利息費用/股利支出認列在OCF與FCF中,因此在做可類比公司比較時(尤其使用ratio時),務必注意。
5.權益變動表:
(1)在GAAP時並沒有揭露diluted EPS,因此會需要透過權益變動表自行計算,但在IFRS下揭露的diluted EPS是假設所有影響股數的權益工具(例如CB、可轉換特別股、員工認股權等)都已轉換,以故無需額外特別再關注。
(2)可能需要關注的地方是,因目前台灣尚未全面要求上市櫃公司需在金融資產的附註揭露中列出成本,因此有部分公司有列就可以輕易求得損益(包含備供出售),而沒有列的,只能從權益變動表找到未實現損益累積數,但假若有多個標的,也不易拆分,但總比沒有好。
第3章:IFRS新規定新衝擊
1.這個章節共包含8個子章節,介紹的內容十分豐富,但基於部分內容在投資上並不是十分重要,因此並不會將全數章節內容摘錄。
2.金融資產/工具衡量,自從IFRS9之後內容已與書中所列有所差異,主要的差異在備供出售的未實現利益與已實現利益部分,未實現是列在OCI中,但不會重分類至損益中,IFRS9要求已實現之利益直接調整資產負債表。
3.顧客忠誠度計畫、完工比例法、商譽都不是太大的重點,頂多顧客忠誠度計畫可以觀察遞延收入(負債科目),如果金額很大則能確保未來營收無虞;商譽無法做攤銷,依公報要求每年要做減損測試,因此會有機會出現大量減損損失。
4.存貨非常關鍵,過去存貨損益都放在損益表的營業外損益表達,按IFRS新規定,存貨損益改放在損益表的營業成本,因此在發生存貨回升利益時,對營業成本是減項,會造成毛利突發性的攀升,而發生存貨跌價損失時,對營業成本是加項,會造成毛利率下滑,但實際上經營都沒有特別的差異,僅因會計制度的改變,造成了毛利率不穩定的情況。
5.存貨可以分成兩個市場觀察,其一是科技業,其二是傳產業。通常傳產業(例如第一銅、榮成等公司)的存貨沒有過期的問題,在價格飆漲時可以受益;科技業就不太容易享有這個好處,主要是存貨分成成本半成品原料,而無論是成品半成品都會有產品被淘汰的問題(現在還會有人買iphone3?),被淘汰則不管有多少都沒有價值,因此科技業的存貨通常打入跌價損失的、重新有回升利益的可能性為乎極為。
6.威剛等DRAM廠則是少數有回升利益的可能的科技業大廠,在DRAM報價快速飛揚的同時,可以同時觀察是否有同時大量備存貨,可能會藉此撈一波,但當觀察到報價明顯反轉時,如果有大量存貨,則是盡早出脫持股以免受傷。
7.當期認列之存貨相關費損,通常會列在附註六,可重點觀察出售存貨成本是否有提升,藉此觀察銷售量是否有相對應的提升,以避免營收增長仍有變數。P*Q,P上升而Q未升,並不代表營收保證能持續增長。
8.資產重估,基本上2012年1月1日開帳後,資產基本上都已享受過重估增值,因此資產重估章節的唯一重點只有「投資性不動產」。按金管會的規定,投資性不動產"可"採用公允價值評價(也可採成本法,但採公允價值後不得重返成本法),為了避免上市櫃公司立即分配增值利益,因此規定其增值利益認列在保留盈餘,在同步提存至「特別盈餘公積」,無法任意發放現金股利。
9.然而,在投資的考慮上,更多的是看對損益表的影響。當投資性不動產按公允價值認列後,後續的公允價值調整,其「調整利益」將認列在損益表的「其他利益及損失」中。台開在103年損益表即有此科目的認列,影響甚大,不得不慎。
10.會計師於書中有特別列出上市櫃公司已採公允價值認列的名單,可以進行後續研究。
第4章:IFRS對財務報表分析的影響
個人認為這段在2013年剛適用IFRS時有其必要性,現在已經不太具備必要性,尤其研究一檔個股時通常會看過去5年的情況,現在已是2021年,過去五年也早已適用IFRS,因此對五力分析不同指標的影響程度已不太重要。
第5章:好股、壞股5分鐘精準揪出
1.台灣上市櫃公司的財報算是比較好讀,感謝台灣的會計師事務所的高強度工作,每間的財報架構大致上不會差異甚遠,只要把握住在IFRS施行後,只有第4季會出母公司個體報表、且只有第4季財報會查核(做比較完整的審計工作),其他都是合併報表、核閱。意思是,只有第4季的財報,會計師才比較能確認數據的真實性,其他的基本上都是公司提供的數據進行核對而已,因此可靠性略低。
2.常見的財務操作手法:
- 調整會計項目
- 延長設備耐用年限,目的是降低折舊費用,產生毛利率上升的假象
- 透過轉投資項目,資金挪移海外。跨國的轉投資項目,查核人員是無法確實查核,此時採用權益法的投資,若無法貢獻現金流,甚至認列轉投資虧損,作者認為是異常。但實際上,一些在大陸的投資項目,其一是為了享有內資的政策優惠因此會用權益法認列,其二是當地習慣不配息,會出現錢挪移海外但未有實際的現金貢獻的情況。此時除了要向發言人詢問外,也要留意公司的償債情況(因海外投資無法貢獻金流),避免打到正常經營的公司。
- 調整現流表,這手法很多,例如AP晚點付(OCF高估)、出售AR(將未來的OCF打折成為現在的FCF)、用融資公司償還AP(以FCF流入來支付OCF流出,未來償還FCF時就可以避免顯示出OCF的流出)之類的方式,會扭曲重視現流表的投資人的觀察。
3. 作者在本書中有計算台灣50與中100成分股中採用權益法之投資與非控制權益比率,得到台灣50平均採用權益法之投資為4.55%、非控制權益2.35%,中100平均採用權益法之投資為4.72%、非控制權益2.52%。因此作者認為,如果採用權益法之投資與非控制權益之佔比>5%,則要十分注意。
最後作者花了一些篇幅提到選股策略。
老實說,我雖然認同作者關於財報的一些觀點與注意事項,但實際上,並不是好公司就是好標的,透過本書的分析,可以找到好公司,但是否是好標的,仍需要看投資人偏好。
實務上的投資策略百百種,作者的選股方式或許較適合存股派的投資方式,但並非所有的投資人都適合存股(尤其所得稅率較高者),因此建議仍是要找到自己較為合適的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