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17|閱讀時間 ‧ 約 13 分鐘

【新漢演義-外戚之亂的開展】

每一個讀過東漢歷史的人,應該都會同意「外戚跟宦官毀了這個王朝」。 外戚的問題,從春秋戰國以來,就已經在中國地區存在了。 嚴格來說,宦官則是到東漢後期才真正浮上檯面。 而宦官得權,是因為皇帝已經被外戚逼到無路可走。 前期的東漢宦官,可是以忠臣之姿登場的。 西漢在漢武帝之後,外戚帶來跟首席執政官結合為一體,摧毀了西漢。 劉秀作為人人稱道的「聖君」,對這件事自然也有所防備。 一邊依靠開國功臣們建立起統治政體,一邊撤換掉原本的皇后與太子。 原本的皇后郭聖通,出自河北大族。 光武帝劉秀在河北建立起爭霸天下的基礎,郭聖通背後所帶來的能量,自是非常重要。 把皇后換成陰麗華,不能說劉秀沒有私心。 但這份私心,也確實對於東漢初年的穩固,有所幫助。 在不更動傳統與律法的情況下,防治外戚最好的手段,莫過於選一個沒有野心的皇后與家族。 陰麗華不只沒有野心,更把管理後宮這件事看得非常重。 她的兒子漢明帝,也在她的指示下選后。 既不是因為個人喜好,也不是因為太子所出。 若太子未冠,這件事情從先秦到西漢都很正常。 問題是,漢明帝當時已經三十歲。 劉莊不但沒有任何反對,後來還多次試探自己的馬皇后,對於權力的慾望。 一直到死,劉莊未曾換后。 你看到什麼呢? 我看到劉秀的「家教」。 「明帝聿遵先旨,宮教頗修,登建嬪后,必先令德,內無出閫之言,權無私溺之授,可謂矯其敝矣。」 東漢初年,明顯演繹了「家天下」的優點。 不管哪種制度都有優有劣啦……獨裁可以出明章,投票也有希特勒。 等到漢明帝駕崩,馬皇后成了馬太后,大臣們紛紛上書,建請太后封爵外戚。 馬太后斷然拒絕,更詔曰:「先帝防慎舅氏,不令在樞機之位。諸子之封,裁令半楚、淮陽諸國,常謂『我子不當與先帝子等』。」 所以說,外戚勢力的管理,並不是完全依靠皇后們的品德。 她們,是被劉氏父子皇帝「選」出來的。 劉秀為什麼不改「法」?甚或立法? 范曄老師也感嘆:「向使因設外戚之禁,編著甲令,改正后妃之制,貽厥方來,豈不休哉!雖御己有度,而防閒未篤,故孝章以下,漸用色授,恩隆好合,遂忘淄蠹。」 我認為,那是因為劉秀並不是一個「規矩」的信徒。 兩百年前,劉邦立下「非有功不侯,非劉氏不王」的規則,其實就是在對付外戚了。 結果呢? 結果就是兩百年的西漢,不斷有人在挑戰這個規矩。 甚至劉邦雙腿一伸,他老婆呂氏馬上就要越線了。 百多年後,東漢滅亡,魏明帝曹丕下詔:「夫婦人與政,亂之本也。自今以後,羣臣不得奏事太后,后族之家不得當輔政之任,又不得橫受茅土之爵;以此詔傳後世,若有背違,天下共誅之。」 這根本劉邦白馬之盟的白話版了。 結果呢? 結果27年後,有一個名叫司馬懿的人,拿著太后詔令滅了曹氏宗室。 說真的,劉秀靠著家教,讓兩后在位合計約五十年的安定效益,就沒有比劉邦之盟與曹丕之詔差到哪去。 (嚴格說起來,是效果更佳) 而且陰馬二后不只是「自主規制」(笑),就連她們的兄弟,也被管得牢牢的。 可世界上沒有只會生甜美果實的樹。 有法必有破,當大家都看清楚了,皇帝跟皇太后成為緊密組合,沒辦法從皇帝這邊下手進貢美人時…… 送上有德行的女孩兒,好好巴結皇太后就成了破口。 君不見,當年馬某也是如此繼承了陰麗華的衣缽? 漢明帝受父親言教身教,又聽老媽的話。 在三十而立的情況下當上皇帝,真可說是理想皇帝型態。 而漢章帝登基一十八。 事實上,馬太后的年紀也沒有很大。 十三歲進宮,這時候大約是三十八歲。 以至於這對皇帝與皇太后,都被騙了。 也進而開啟了東漢的「竇梁」時代。 除了最後的何太后,東漢太后絕大多數的時間,都落在陰鄧竇梁四家手裡。 陰者,陰麗華。 鄧,鄧禹一系。 竇,竇融一系。 梁,梁松是也。 梁松是劉秀的女婿,他的父親是竇融統領河西時的武威太守。 同時也是推行劉秀晚年法律的重要人物之一。 如果還記得《光武傳奇》,陰鄧兩家在劉秀河北起義之前就聯合了。 比起西漢的皇帝選妃,東漢的皇后,非常明顯是從一開始就建立起來的政治角力。 持續在圈子裡面鬥爭。 雖然我看得還不夠深,但完全可以猜。 這個現象絕對持續影響漢明帝所謂的「選舉不實」。 意即東漢大部分的政治權力,在至少一百年間,都集中在某些小團體的手上。 這超級無敵像另一個封建時代。 被劉邦跟劉徹打垮的「血統論」,在劉秀「家天下」的概念下,再次復活了。 上一個封建,帶來了春秋戰國。 這一次封建,催生了三國南北朝。 毫不意外,情理之中。 《後漢書》的皇后紀很有趣,都會寫每個「后」在位多少年。 這都是從她們當上皇后,到成為皇太后死去的時間。 之前在【大漢天威】就推論過,「后」不僅僅是皇帝的妻子,太子的老母。 東漢甚至越來越多太子不是皇后親生。 皇后,皇太后作為第二元首的現象,也越來越明顯--臣子們不再能透過更換太子,來撤換這第二元首。 《後漢書》是這麼描述的:「東京皇統屢絕,權歸女主,外立者四帝,臨朝者六后。」 皇統屢絕就是指皇帝沒兒子。 第一個臨朝的,就是漢章帝的皇后竇氏。 當然,得等她成為竇太后。 東漢竇氏,始自竇融。 竇家在西漢時,就有人成為了漢文帝的皇后。 竇后在文帝過世後,掌握了景帝到武帝初期的大權。 所謂的文景盛世,背後其實就是竇后所扶持。 這讓雄才大略的漢武帝不太愉快。 於是隨著竇太皇太后的過世,竇家也被逐出了朝廷核心。 更遷往河西世居。 西漢末年,竇融為王莽所提拔,竇家再次光榮。 王莽的權勢沒有持續太久,但機靈的竇融,憑著自己手上一支新朝兵力,與更始政權達成協議,成為河西地區的張掖屬國都尉。 所謂的屬國,是西漢用來安置外邦移民的行政區。 竇融在這裡收服了河西諸郡,形成了一個中外雜處區,與中原群雄抗衡。 最終,竇融決定降於劉秀,並且在劉秀一統天下之後,入朝為官。 這大約是一個孫權投降曹操的等級。 即使孫仲謀未曾入朝,曹孟德也封其為東漢三大之一的驃騎將軍。 竇融的真心臣服,則從漢光武帝手中得到了三公之一的大司空。 那一年,竇融五十三歲。長子竇穆只有十五歲。 數年後,竇融因受牽連遭免,但劉秀仍是待竇家不薄。 把自己的兩個女兒,分別嫁給了竇穆,以及竇融弟子竇固。 當劉秀過世之時,竇家可說是開國功臣中最顯要的一支。 漢明帝繼續任用竇家管治西羌,但當時負責的竇林因為查驗不實,向朝廷推舉了同一個部族的兩個人為領袖。 劉莊最恨的就是「選舉不實」,不只免了竇林的官,更下詔怪責竇融。 老竇融戰戰兢兢認罪辭官,但他的子姪們就不開心了。 論輩分,劉莊不過和他們平齊,居然敢絲毫不給他們老爸面子? 但鬧得贏嗎?鬧不贏。 竇穆這才明白,原來不是劉莊好大的膽子,而是陰麗華太后在主掌大權。 我們這樣說是輕巧,時人要了解這些政治背後的運作,豈是容易? 得知朝廷秘密的竇穆,想要擴張自己的勢力,就假造了陰太后的詔令,命鄰國六安的列侯劉盱休妻,改娶自己的女兒。 劉盱也是宗室,不敢有違。 但劉盱的妻子娘家不知道啊。 他們一怒之下,前往洛陽上告御狀。 若詔書真是陰麗華所出,那肯定石沉大海。 但這個情況下,只是讓真相大了一個白。 漢明帝當然是震怒,哪次不震怒的。 除了竇融本人外,竇家連坐盡皆被廢。 不過竇融也過世了,時年七十八。 幾年後,漢明帝又派使者查訪,發現竇家經常在說朝廷的壞話,更有賄賂官吏,就將竇穆等人逮捕治罪。 到這裡,竇家全部覆滅了嗎? 還好,嫁給竇固的公主跟漢明帝的感情還算不差。 第二次入罪時,竇固一家得免。 而漢明帝本人也在母親陰太后過世後,想要來個「武帝故事」。 平四方蠻夷啦。 西涼方向,平羌馬家有一套,但馬援的經歷僅限於關內。 真的要西出玉門,朝廷一致仍是推薦竇固。 竇固應召至隴西徵兵,出塞痛擊匈奴,居功厥偉。 竇家,又起來了。 另一邊,竇穆跟他的兒子竇勳雖死於獄中,但竇勳當年也是娶了光武原太子劉彊的女兒。 生下的長女從小用心栽培,飽讀詩書……那是要搏取富貴來著。 這也是東漢一個奇特的現象。 凡居洛陽者,女子姿色端麗,年十三至二十者,均可選入後宮審查。 查什麼?查德行。 純屬放屁。 女子不同男子,鄉里傳聞難知其人。 詢問家屬?問了等於沒問。 這些正值青春年華的美少女們,都是入宮考試去的。 西漢時,女子除了美貌,便是藉由歌舞訓練來飛黃騰達。 到了劉秀之後,那叫做「好好讀書,將來當皇后」。 這不是天下公開的祕密,而是掌握在少數貴族手裡的關鍵密碼。 才色兼備的竇小姐,就這麼走上了成功之路。 經過漢章帝的鑑定,以及馬太后的蓋章認可,竇姬一進宮就壓倒群雌,隔年封后。 但竇后生不出蛋來。 當年趙飛燕也生不出。 不過,對東漢朝廷來講,問題不大。 如今在位的馬太后,也生不出來。漢章帝更是從別的貴人手裡過繼來的。 馬后早就準備了親戚宋楊的兩個女兒,嚴加「訓練」,為漢章帝誕下太子。 說時遲那時快(不知道為什麼要寫這句),馬太后駕崩了。 請稍稍為往上看一下,竇后的親娘何許人也? 光武原太子劉彊的女兒。 被漢明帝劉莊與陰麗華逼掉的郭聖通血脈。 本應皇家身,今卻為外家的沘陽公主,要求女兒動手。 讓漢章帝不再寵愛宋貴人,換掉太子。 不是,你就算鬥掉人家也不算贏啊? 想贏,至少手上要有奇貨。(不是期貨) 是華陽夫人的異人。 是明德馬皇后的前母姊女子。 是的,竇后在下手之前,就已經過繼了乾兒子。 這孩子為梁貴人所出。 梁貴人是梁統的孫女。 梁統當年跟竇融共居河西,當更始政權覆滅,河西推選領導人時,梁統實為正選。 但梁統拒絕了,才推給竇融。 待到竇融入朝,梁統也一塊去了。 梁老爺子的專長,是刑名之法。 當光武帝劉秀有感寬政不足以御下時,梁統站出來力排眾議,提倡了光武變法。 但梁統的建議太激進,劉秀終是沒有採用。 沒有採用不表示劉秀認為施以嚴刑峻法就是錯的。 從光武帝紀中,我們可以看到劉秀的政治傾向,隨著晚年加大重法的趨勢。 梁統的兒子梁松,更是受到劉秀寵愛。 娶了公主,誣陷了馬援,光武帝臨終時,還頒布遺詔,命梁松輔政。 梁家尊貴大發? 可劉秀究竟是死了。 而陰太后幫兒子選了馬家女兒當皇后。 這是個后宮當道的年代。 無巧不巧,梁松被拔官到叛死的罪名跟流程,和竇穆一模沒有兩樣。 是誰有意識的在消滅竇梁兩家於朝廷核心的權力? 或者我們不說竇梁兩家,說河西派吧。 更加一模一樣的是,竇家竇固一線被放過了。 梁松的弟弟梁竦,也被放過了。 梁竦是個文人,當時頗有雅舉佳作,連《漢書》作者班固也是讚譽有加。 竇家汲汲營營於重回皇宮,梁竦自然也不放鬆。 梁竦的女兒雖然沒有得到馬太后的青睞……這邊套用馬梁世仇來看就可以了。 但卻誕下了皇子。 竇梁再次戰術聯盟,竇家出皇后,梁家出兒子。 梁竦表示開心,私下辦了慶功宴。 可沘陽公主覺得不妙啦。 為什麼不妙?因為他們並不是像馬皇后認乾兒子……竇梁二家是偷龍轉鳳,貍貓換太子啊。 竇后謊稱有孕,瞞過章帝。 待到小梁貴人產子,後宮記為死胎,反倒是竇后那裡出了龍種。 梁竦確認這是個男孩,計策完成了大半自然開心。 可你應該要哀傷啊! 竇后母女登時發現,梁竦此人不能共成大事。 便聯手弄死梁貴人姊妹,又陷罪梁竦。 梁竦連發生甚麼事情都還沒弄明白,就枉死在獄中。 這一段滿滿抄襲西漢風格的故事,還沒結束。 漢章帝在位十二三年過世,竇后的假兒子名正言順繼承了皇帝位置。 竇太后成為東漢最有實權的執政者後……她的哥哥,大將軍竇憲打算篡位。 竇憲之亂五年後,竇太后過世。 梁貴人親族上書求正名,才踢爆了竇太后過去的種種醜事。 大臣們紛紛上書,認為應該廢其后位,逐出宗廟。 但漢和帝表示:「她或許是個不守法的妃子,卻無愧於后職……以前上官太后也沒有被廢黜,大家就不要再提了。」 上官太后何許人也? 就是漢昭帝的皇后。 漢宣帝時代的太后。 霍光的外孫女。 上官太后牽扯到自己的父兄的叛亂,這部分跟竇太后很像沒錯。 可竇氏反亂之案,早在五年前結了。 這個時候的討論,要是拿趙飛燕趙太后出來說嘴還容易懂。 漢和帝為何提及上官太后? 是不是上官太后也跟竇氏一樣,隱瞞了繼承皇帝的真正出身呢? 稍做檢查,應該不是指從路邊撿回來的皇曾孫劉病已。 由趙婕妤懷胎十四個月才誕下的漢昭帝,才是滿滿的可疑……很可能是「父親並非漢武帝」。 這就天大的醜聞了。 這在【大漢天威】也說過,霍光很可能就知道這件事,故而不讓漢昭帝有任何「生小孩」的機會。 當時也推論,應該是上官家告訴霍光的。 題外話就說到這。 竇氏這一次的內鬥敗亡,要到漢桓帝時才會捲土重來。 但竇氏的陰謀,在此時被公諸天下,必然也影響了接下來數十年的幼帝太后大戲……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王莽崛起的西漢滅亡篇,打開新莽亂世,東漢的建立到衰敗。 並以演義形式描繪東漢光武帝劉秀爭霸天下的過程。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