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0/08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新漢演義-佛法東來】

漢桓帝時代,有一個專屬於他,獨一無二的記錄。 「天竺國來獻。」 一共出現了兩次。 這個國家的進獻,當真是中國史上前所未見。 首次發生在大將軍梁冀伏誅的那一年年底。 延熹二年。 為什麼中國史上前所未見呢? 因為漢桓帝,是史上第一個信奉佛教的皇帝。 ……我要是這樣寫就真的農場了。 真正的原因,很多人都知道的。 因為這個國家,在過去的中國歷史上,叫做「身毒」啊。 (不要打我) 張騫通西域的時候,就有聽說過身毒,也聽說從中國西南方可以通過去。 回來跟漢武帝說了,司馬遷就領了兵來個太史公通雲南。 結果通失敗了,方丈為人很小心眼的,所以張騫在《史記》裡頭的評價也不太高明。 不管叫身毒還是天竺,其實指的就是現代印度。 印度這塊土地上的人們,對史料不太上心,更關注神話與哲學……中國的史前時代差不多也是這樣啦。 神話跟哲學本身是一體的兩面。 那個「體」叫作文化。 一直到伊斯蘭教進入印度之後,這個地方的記錄才比較具有可考的價值。 而之所以能夠判斷,天竺就是古印度,跟「佛教」有絕對的關係。 唐代玄奘大師就是去了天竺取經回中國的嘛。 關於佛教如何傳入中土,很多人都聽說過。 就是漢明帝夢見了頭上發光的大金人,問大臣們知不知道這是何方神聖? 有人就說:「西方有神,名曰佛,其形長丈六尺而黃金色。」 於是漢明帝就派遣使者去天竺求取佛法,為佛像繪圖帶回中土。 按宗教界的說法,也就在這個時候,建立了中國第一的白馬寺,並進行《四十二章經》的翻譯。 這邊要說明的是,《後漢書》作者范曄老師表示:「世傳明帝夢見金人……」 啥意思?意思是關於漢明帝引進佛法一事,但屬傳言。 范老師手上的東漢史料,是沒有這個官方記載的。 真正可靠的官方記錄則顯示,最早開始接觸佛教的東漢權貴,其實是楚王劉英。 劉英也是劉秀的兒子,但他的母親並不得寵。 這導致當光武帝劉秀開始分封諸子的時候,小英得到的領地就特別小。 小英也算是聰明聰明啦,他看到老爸後來換了太子,就特別去巴結劉莊這個兄弟。 隨著太子劉莊年紀漸長,開始可以涉入國政的劉秀晚年,小楚國就巴啦巴啦的多了兩縣領地。 劉英小時候就交遊廣闊,年紀大了之後,喜歡黃老之術,又開始學習「浮屠齋戒祭祀」。 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 浮屠就是塔嘛。 這麼說也對也不對。 浮屠也寫作浮圖,其實原本是「佛陀」的音譯。 只是你知道,先秦兩漢的中國人很喜歡蓋房子。 咱們拜拜不是拜偶像,是拜房子來著。 蓋宗廟,立祠堂,起墳墓,這是中式信仰的根本所在。 浮圖教進入中國以後,阿英自然也要中國化一下「尚浮屠之仁祠」。 於是就把印度的墳墓改成了中式塔樓,稱之為浮屠。 也就是浮屠教,拜浮屠的意思。 至於阿英這種信奉異教的行為,跟他後來被告發意圖反漢明帝而死有沒有關係,也是很難說的。 按東漢文書記載來看,當時中國跟天竺是沒有官方往來關係的。 而當時的天竺是不是印度,當然不是啦。 春秋時代的秦國是中國嗎?當然不是。 當時的天竺了不起就今天的北方邦這樣……有國際觀的朋友就會知道,北方邦在今天的印度是多麼嘖嘖嘖的一個存在。 幾乎出現在社會版國際新聞的印度消息都是北方邦的故事這樣。 這個前面東亞模組的時候就聊過了,每個地區都是經歷自己的內部鬥爭反覆變遷,才逐漸形成今日的區域觀。 形成之後不表示就沒事啦,秦始皇統一天下,秦朝是維持兩千年逆? 分分合合,一路走到今天,也是有各式各樣的發展。 大約在西漢末年,張騫千里迢迢去找的大月氏,吞併了原本的大夏國,形成了五翕侯共治的合眾國。 也就在差不多東漢明帝的時候,其中的貴霜翕侯崛起,打敗了其他幾個,建立了傳說中的貴霜帝國。 後來,約莫漢章帝年間,貴霜帝國南征,打下了印度北方。 身毒的數十個附屬小國,當時都以身毒為名,也被貴霜帝國占領。 「從月氏、高附國以西,南至西海,東至磐起國,皆身毒之地。」 從《後漢書》的這段描述看起來,貴霜帝國打進來之前,身毒應該是印度地區的大一統王朝。 對照已知的印度時代,當時應該就是阿育王的孔雀王朝。 孔雀王朝在印度史上非常著名的部分,就是大力推廣佛教。 有個特別的記載是:「和帝時,數遣使貢獻,後西域反畔,乃絕。」 這時候的身毒遣使東漢,怕也多少想要找個盟友,來對抗入侵的貴霜。 而貴霜帝國也一度跟西域霸主班超發生衝突無誤。 但隨著漢和帝辭世,班超的西域霸業被後繼者搞砸,天竺使者不再能透過陸上絲路前往漢朝。 海上絲路,也就此因著陸路的斷絕,開始慢慢興盛起來。 西元159年,漢桓帝誅殺梁冀的延熹二年,從海上登陸中南半島,自越南進入大漢領地的天竺使者,再次來到了洛陽城。 此行既成,兩年後天竺又來一次。再過五年,跟天竺有往來的大秦國,也循著這條海路抵達了洛陽。 雖然是題外話還是聊一下,由於大秦國的人長得跟當時的中國人很像,所以才稱呼他們為大秦。 羅馬人如果長得像中國人,那還真天方夜譚了。 時間點上是有些奧妙的。 漢和帝永元九年,班超遣使往大秦,於地中海東岸放棄折返。 這是西元97年。 應該是羅馬第十二位皇帝,涅爾瓦在位的「末年」。 中國方的記錄相當表示出,當時羅馬帝國的統治力未達地中海東岸。 但隔年接任的第十三位羅馬皇帝圖拉真,就在他的任期內對東岸的安息帝國發起戰爭。 這兩位就是所謂羅馬五賢帝的起始。 也開啟了東至兩河流域的羅馬帝國。 所以當羅馬跟中國發生外交正式往來的時候,他們的成員是包括中東西亞民族的。 呃,貌似就是《羅馬浴場》的那個年代。 按一般的認知,即使到這個區域,應該都還是所謂的「高加索人種」。 不過其實以色列人跟中國西邊的人大就有87%像了。 這其實不用拉這麼長一段,問題在於大秦人來到中國的三十年前,羅馬帝國內的猶太人建立了以色列國。 為期兩年,遭到羅馬帝國大屠殺後廢除。 而且,「大秦使者」抵達中國的時候,羅馬帝國的皇帝已經不是安敦了。 「桓帝延熹九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徼外獻象牙、犀角、玳瑁,始乃一通焉。」 「其所表貢,並無珍異,疑傳者過焉。」 西元166年抵達的大秦人,真的是羅馬帝國使者嗎? 或許只是以色列革命團體,像當年張騫一樣試圖尋找萬里外的盟友? 畢竟他們是透過印度來的,而印度貌似真有從漢朝手上得到一些幫助。 這邊看看笑笑就好。 重點是,西元159年天竺國使者來到中國後,漢桓帝相當買單。 如果可以問問范曄老師,我想他可能認為,白馬寺的齊雲塔在這個時間始建應該是比較靠譜的。 而也就從皇帝買單之後,民間也慢慢開始接受,浮圖跟老子一樣是可以拜的。 「漢自楚英始盛齋戒之祀,桓帝又修華蓋之飾。將微義未譯,而但神明之邪?」 這邊應該這麼說,范曄其實有點無神論。 他認為翻譯那些佛經故事多了很多餘。 故事裡面確實有很多重要的道理跟意義。 但比起莊子的卡唬爛,佛經根本是神怪小說了。 讀那麼多設定,在虛構的世界中追尋人世的真理,對於一個寫史書的人而言,完全就是本末倒置的行為,也是很合情合理的結論了。 最後,順帶一提,《四十二章經序》作取經者張騫,其實不是什麼大問題。 史記之張騫通西域已經提過,漢代後來出使西域的使者,基本上都對外自稱博望侯張騫。 對外國人來講,「博望侯張騫」這個字眼,大概就是外交大使的意思吧。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