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漢演義-尚書變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raw-image

漢順帝是一個依靠政變上位的廢太子。
當時,他只有十歲。

這是東漢政治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往常,皇帝駕崩,新帝年幼,背後總有一個太后。

不管太后執政是好是壞,國家總是有一個成年人元首在。
但漢順帝,沒有。

這次政變要打倒的對象,正是太后。
而順帝年號始建,太傅三公盡免……是誰,在操作這一切?

很自然會想,是政變發起人,宦官孫程吧。
孫程確實在當時相當跋扈,但也不過就是個騎都尉。

就在同一年,漢順帝廢了他的官。

找不到任何人能幫漢順帝撐腰的情況下,我只能想到一個答案。
內朝已經有足夠成熟的功能運作了。

孫程發起叛變後,跟過去最大的不同,就是他找上了尚書台。
這是一個只有二十人知道的計劃,不包含尚書台任何人員。

但尚書令很快擬好了詔令,對召集而來的官員宣布劉保即位,請大家立刻動起來安排禮儀。
並且讓尚書郎郭鎮前去調動羽林軍,對抗衛尉閻景帶入皇宮的軍隊。

從這兩個動作,可以看出東漢尚書台在這個時候,有非常大的「政權」。
它已經是一個決策機關,而非過去的執行部門。

根據後人所補的《後漢書‧百官志》,也可以看出,尚書台作為一個決策機關的獨特性。
尚書:掌凡選署及奏下尚書曹文書眾事。
尚書僕射:署尚書事,令不在則奏下眾事。
尚書六人,分掌六曹。
每曹有左右丞各一,侍郎六人,令史三人。
各曹職務不同。

其實看主官跟副官就可以了。
當主官尚書令不能履行職務時,尚書僕射是可以代理的。

在先秦兩漢,這並不是一個常識--我們現在是。

通俗點說,為什麼古代戰爭只要打倒主將,底下就會失控?
一個將軍是有許多副將的,他們都不能代替主將去對其他部隊下令。

過去一般的官署設置,比較像尚書曹:主管下有丞為副手。
他們跟副將一樣,都是「分工」體系的產物。
而不具備代理人的性質。

西漢尚書也沒有僕射這個有代理性質的副官。
兩漢原本有這種可行代理的副官,一是皇帝的太后,二是丞相的御史。

國不可一日無君。
蛇無頭不行。

需要有代理人的職務,對當時來說的重要性非常之高。

另一方面,太后跟御史同時肩負著「監察」主官的任務。
既是代理人,更有分權制衡的意味在。

尚書台的制度,其實已經是一個很大的進步。
同樣也反應出,這個機關是相當於皇帝跟宰相的重要性。

東漢不設丞相,太后掌權的情況又日趨嚴重。
真正在制衡著太后政權不越線的,不是太傅三公。

而是這個尚書台。

這邊順便提一下,為什麼太尉楊震對於當時的政局有很大穩定性。
軍權早就被大將軍分走了。

但自漢章帝開始,就有以太尉錄尚書事的習慣。
簡單說,東漢的太尉,經常也是尚書台的主管。

有趣的點就在這裡:當漢順帝劉保等人發動政變時,太尉劉熹兼管尚書台。
可是尚書令劉光自己站了出來,挺劉保上大位。

尚書台的獨立性,跟最終成為東漢宰相,凌駕三公的起點,很可能就是這次事變。

漢順帝永建元年,大鴻臚朱寵為太尉,參錄尚書事。
劉光並沒有就此飛黃騰達,或許,是他自己婉拒。

這個在史冊上幾乎是籍籍無名的人,所在乎的也許只是政府的公正性。

但接下來有個詔令,也許能證實我們的猜想。
「九月辛亥,初令三公、尚書入奏事。」

奏事,可以看成報告。

西漢原本的機制,是由百官公卿向御史台報告,御史大夫呈報皇帝,皇帝再派由丞相處理。
入奏事就是親自,當面向皇帝報告。
西漢的丞相有這個權利。
東漢前半則無相關記錄。

但尚書原本是只能對光祿勳奏事的。

所以,不論東漢三公是不是本來就有「入奏事」的權利,尚書這時絕對是被漢順帝大大抬了一把。
這也讓長久以來隱居在兩漢政治幕後的尚書令,走上了舞台前。

漢順帝陽嘉年間,更有尚書令左雄登台,主持了一場變法改制。

左雄是南郡人,漢安帝時科舉孝廉,被任命為冀州刺史。
東漢末年分三國,刺史州牧獨霸一方的情況很明顯。
不過國小課本也都說過,那是劉焉建議造成的。

刺史的薪水少,員額也少。
其實本身是一個直屬於御史台的外部監察官。
在兩漢大多數的時間,年薪六百石。

只有西漢末年曾經立州牧,提高到二千石……這邊大致可以看出來,州牧也是王莽的手筆。
他在台上就有,下台則沒有。
關於刺史就是州牧這件事,也是不正確的。
東漢末年甚至有並存的現象。

太守治理的範圍比刺史小,但行政權跟軍權完整,是兩千石的官。
在外部擔任太守,回朝廷就有機會擔任九卿。

左雄面對的冀州,在東漢可說是「天下第一州」。

這不需要分析什麼地理課,新莽大亂,延燒全中國超過二十年。
冀州最早穩定下來:這裡是劉秀的發家地。

奇妙的是,冀州大族也是各種風向雞。

災損的情況最小,又是支持著劉秀的地方大族集團,冀州的實力不言而喻。
即使到了末年,袁紹據此稱雄,曹操憑此稱霸……冀州的經濟力量,更是曹魏一國的命脈。
再一次幫助北方政權,吞下了神州大陸。

天下第一州,當之無愧。

而左雄來到這裡當刺史,麻煩也比其他地方多更多。
冀州人深明有關係就沒關係的道理,紛紛前來「打點」新任刺史。

左雄不勝其煩,乾脆關起門來辦公。
該檢舉的,左雄一條也少不了。

論政績,左雄很棒。
可朝廷升官從來不能只看成績。

要再早一些,在鄧后執政時當官,認真幹活可能還有升遷機會--就像楊震。

但左雄面對的卻是王聖與宦官外戚屬之亂。
所幸,尚書台的領導人很公正。

左雄雖然未能在漢安帝年間升官,但他公正無私的態度,卻被記錄了下來。
等到漢順帝即位,朝廷徵辟了左雄回朝,擔任議郎。

一樣是六百石的職位,但左雄的表現,開始能夠直接為核心高官所見。
尚書僕射認為,左雄敢言,且言之有物,乃不可多得的直諫良臣,遂上書薦舉,延攬左雄入尚書台。

不久,左雄當上了尚書令。
如前所述,尚書令此時已是可比三公的政務官。

左雄一上任,就針對監察官員又上了一筆,從這邊,展開了漢順帝的中興……
好吧,並沒有。

宦官孫程雖然得罪了漢順帝,但順帝乳母宋娥枝連出去,仍然有許許多多的宦官,把持著權力中央。
記得嗎?孫程當初可是有十九個夥伴。

左雄上書之時,剛好漢順帝又想念起孫程的功勳,徵召他回京任官,再次恢復了二十英傑的權力。
小孩子這麼反覆是很正常的。
更別說這又是一個沒爹沒娘,乳母又當起了假太后的年代。

左雄在萬眾期盼中上台,卻馬上又被宦官壓制。
但他並不氣餒,繼續尋找著「宦官不會擋,皇帝能允許」的人才選拔之策。

左雄找到了:太學。

重新整修太學,擴大招生,對於宦官們並沒有立即的威脅。
再加上孫程年老重病……宦官們要如何畫下一個完美的退休句點?
同時,漢順帝也在這年冊立了梁皇后。

新的外戚梁商,才是宦官們面前最大的威脅。

打蛇隨棍上,左雄抓準良機切入了。

年滿四十,方可舉孝廉。
「舉者先詣公府,諸生試家法,文吏課牋奏,副之端門,練其虛實,以觀異能。」

左雄設定了年齡限制,以及考試察核辦法。
其實考察機制行之有年,主要是「不能落實」。
所以最重要的,還是加上了「治罪條例」。

漢順帝支持了這次辦法,並且在隔年選舉中,讓左雄親自審核,廢黜了選舉不實的太守與相關人等。

一時間,錄取了許多名儒之士,學風大盛。
同年,張衡也展開了侯風地動儀的製作。

前司徒之子李固也上書,表示近臣不宜為孝廉察舉把關……糟了個糕。

李固的用意,自然是很好很好的。
但卻在士人勢力未成之際,觸動了宦官們的敏感神經。

正好,孫程過世。
原本孫程是跟漢順帝請求,讓自己的弟弟能繼承封爵。
但大家再推了一把:孫程的封地一分為二,一半給弟弟,另一半,則給了養子。

有此前例,宦官養子繼爵,堂而皇之入大漢法。
宦官們再無後顧之憂,預備出手。

漢順帝最親者有三。
一是乳母宋娥。
二是皇后梁妠。

但隨著國家體制更趨「架空」皇帝,順帝仍是免不了需要一些「自己人」。

漢順帝更親信的,則是自己當太子時的宦官們。

其中,漢順帝最親信有愛的,乃是沛國譙人。
中常侍,曹騰。

這就是亂世梟雄曹操的「養」祖父了。

前面說到,新外戚梁商,此時位高權重,但性格優柔寡斷。

梁商連結了另一派曹騰等宦官,對於乳母派宦官而言,也是礙眼。
無巧不巧,漢順帝打算封梁商之子梁冀為侯……

士人與兩派宦官的交錯爆點,就在這個陽嘉四年了。

左雄不管三七二十一,兩邊一起砲。
乳母派則趁機誣告親帝派宦官。

照這個局面看來,梁商一派岌岌可危。
但比起父親的柔弱難斷,梁冀卻是個精明果敢之人。

梁冀立刻自辭封爵,讓左雄的砲火,一下子只能集中在乳母派身上。
趁著雙方狗咬狗之際,梁冀就任河南尹,更與曹騰收集證據翻案。

隔年,被宋派宦官鬥垮的張衡回京,曹騰絕地反攻,不但反檢舉扶順帝一眾宦官,更讓宋娥失卻爵土。
也就此奠定了接下來,梁冀專政的時代。

東漢的派系鬥爭,很久沒走這個模式了。
權力的核心,彷彿再次回到皇帝的本身。

一切都是因著漢順帝跟尚書台的緊密關係。
不然其實之前就外戚屬跟宦官混戰那一套。

尚書台的雄起,也正式宣告東漢士人擁有了一戰之力。
即使我們知道,等在這些知識分子前方的,只是不可逆的悲劇……

附帶報告一下,四世三公的袁家現在是空窗期,他們從鄧氏后朝就退出了政治舞台。
不願阿諛奉承鄧家的高尚情操,讓袁安的兒子走上了自殺之路。

自然,漢安帝覺得袁家好棒棒。

當你認為鄧氏后朝,是東漢破敗的轉折點,你會覺得袁家很好很高尚。
但你若認為,漢安帝親政才是壞滅的開始。

那避開大難的袁家,跟在敗局中努力求存的楊震與左雄相比之後,或許才是他們在史書中的真實面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阿前的沙龍
302會員
954內容數
一個業餘歷史讀者。讀各種史書並且寫下心得。 大目標是遍讀二十四史,不過最近正在被其他古書內容吸引。
阿前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2/07
《太平經》。 基本上就是大賢良師張角,組織黃巾起義所依恃的《太平清領道》。 對,這是一本真實存在的書,到今天仍然留有不少篇幅。讓我們一起來看張角的使用的理論吧。
Thumbnail
2025/02/07
《太平經》。 基本上就是大賢良師張角,組織黃巾起義所依恃的《太平清領道》。 對,這是一本真實存在的書,到今天仍然留有不少篇幅。讓我們一起來看張角的使用的理論吧。
Thumbnail
2024/12/06
三讓徐州的事主,陶謙,字恭祖。單純演義的戲份,衍生出的形象都是一個愛護百姓,對抗屠城惡魔曹操,並且認為只有劉備才能繼承這個事業的好人。 事實上,陶謙做了很多對於「官方」來說都是不好的事,比方說自立聯盟啦,擁護假天子叛亂啦…… 所以陶謙是個壞人嗎?我們又被演義騙了嗎?
Thumbnail
2024/12/06
三讓徐州的事主,陶謙,字恭祖。單純演義的戲份,衍生出的形象都是一個愛護百姓,對抗屠城惡魔曹操,並且認為只有劉備才能繼承這個事業的好人。 事實上,陶謙做了很多對於「官方」來說都是不好的事,比方說自立聯盟啦,擁護假天子叛亂啦…… 所以陶謙是個壞人嗎?我們又被演義騙了嗎?
Thumbnail
2024/07/05
2024/07/05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通典》,由唐朝後期宰相杜佑所做。 這是一部「典章制度大全集」,主要摘錄過去的史書而成。對於了解時代背景與局勢沒有幫助,但利於橫向比對不同時代的類似制度。 也開創了新的史學著作體裁:政書。 隋唐結束了中國超過三百年的紛亂期,期間超過三十個政體,不同的文化、制度,讓這種典章整理成為了一門顯學。
Thumbnail
《通典》,由唐朝後期宰相杜佑所做。 這是一部「典章制度大全集」,主要摘錄過去的史書而成。對於了解時代背景與局勢沒有幫助,但利於橫向比對不同時代的類似制度。 也開創了新的史學著作體裁:政書。 隋唐結束了中國超過三百年的紛亂期,期間超過三十個政體,不同的文化、制度,讓這種典章整理成為了一門顯學。
Thumbnail
一個人一旦掌握了權力,就相信自己具備了改天換地的能量。權力是一副春藥,對有些人來講,吃了這副春藥就可以幹世界了。
Thumbnail
一個人一旦掌握了權力,就相信自己具備了改天換地的能量。權力是一副春藥,對有些人來講,吃了這副春藥就可以幹世界了。
Thumbnail
隋朝只有兩個正式皇帝,隋文帝楊堅更是出名專情,只立一后。難道楊廣敢改這「舊例」嗎?沒錯,隋朝也只有兩個皇后。 但史書上的事情,從來不像我們「常理推斷」那麼單純。 趁著這個皇后不多的時期,有些事情都是可以好好來說一說。 后,本意並非「帝王的配偶」。
Thumbnail
隋朝只有兩個正式皇帝,隋文帝楊堅更是出名專情,只立一后。難道楊廣敢改這「舊例」嗎?沒錯,隋朝也只有兩個皇后。 但史書上的事情,從來不像我們「常理推斷」那麼單純。 趁著這個皇后不多的時期,有些事情都是可以好好來說一說。 后,本意並非「帝王的配偶」。
Thumbnail
西元549年,來自北方的降將侯景,攻破了南京城。在南梁宗室與大將的包圍下,侯景進入了皇宮,控制住八十六歲的梁武帝蕭衍。 這是一次真真正正的「挾天子以令諸侯」。 南梁的包圍網解除,該回家的回家,該入宮聽候分派的入宮。發號施令的,自是手持蕭衍諭令的大丞相侯景。
Thumbnail
西元549年,來自北方的降將侯景,攻破了南京城。在南梁宗室與大將的包圍下,侯景進入了皇宮,控制住八十六歲的梁武帝蕭衍。 這是一次真真正正的「挾天子以令諸侯」。 南梁的包圍網解除,該回家的回家,該入宮聽候分派的入宮。發號施令的,自是手持蕭衍諭令的大丞相侯景。
Thumbnail
尚書令。 過去非屬三公,不是丞相,由漢武帝特設的政令處理機構首長。 為什麼到了東漢末年,被視為實質上的宰相,能跟三公一樣「獨坐」? 在歷史的洪流中,尚書台有著什麼樣的變化? 東漢順帝,或許就是幫助我們找到答案的關鍵。
Thumbnail
尚書令。 過去非屬三公,不是丞相,由漢武帝特設的政令處理機構首長。 為什麼到了東漢末年,被視為實質上的宰相,能跟三公一樣「獨坐」? 在歷史的洪流中,尚書台有著什麼樣的變化? 東漢順帝,或許就是幫助我們找到答案的關鍵。
Thumbnail
中書令,堪稱漢代最神秘的官職之一。 在司馬遷的《史記》中,完全沒有提過這個職務。 是漢武帝之前都不曾建立這個職務嗎? 又或者是司馬遷故意不記? 畢竟,按班固的史料收集,最早可考的中書令,就是司馬遷本人,也是司馬遷受宮刑之後,在宮廷擔任的職缺。 中書令這個職責的變化,牽動著兩漢,甚至「魏」的滅亡…
Thumbnail
中書令,堪稱漢代最神秘的官職之一。 在司馬遷的《史記》中,完全沒有提過這個職務。 是漢武帝之前都不曾建立這個職務嗎? 又或者是司馬遷故意不記? 畢竟,按班固的史料收集,最早可考的中書令,就是司馬遷本人,也是司馬遷受宮刑之後,在宮廷擔任的職缺。 中書令這個職責的變化,牽動著兩漢,甚至「魏」的滅亡…
Thumbnail
在漢代獨尊儒術之後,儒士隨著時間的演變,慢慢的變成「手無縛雞之力」的讀書人。 即使在三國時代,領有將軍職跟行政官位也經常不會出現在同一個人身上。 不過在先秦年代,出將入相幾乎是基本款了。 楚漢相爭時,大將軍兼丞相的第一人,其實就是鼎鼎有名的韓信。 原則上,曹參只是給韓信打下手的……
Thumbnail
在漢代獨尊儒術之後,儒士隨著時間的演變,慢慢的變成「手無縛雞之力」的讀書人。 即使在三國時代,領有將軍職跟行政官位也經常不會出現在同一個人身上。 不過在先秦年代,出將入相幾乎是基本款了。 楚漢相爭時,大將軍兼丞相的第一人,其實就是鼎鼎有名的韓信。 原則上,曹參只是給韓信打下手的……
Thumbnail
1.收攬民心,實現文治 2.杯酒釋兵權 3.先憂後樂
Thumbnail
1.收攬民心,實現文治 2.杯酒釋兵權 3.先憂後樂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