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05|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奇妙的休息方式-職場篇

Photo by Erik Odiin on Unsplash
Photo by Erik Odiin on Unsplash
我常覺得,最愉快的休假就是特休,有種世界繼續運轉著,可是我暫時離開軌道,先休息一下,待下一圈再加入的小確幸。
其實,生活中這樣的小快樂並不難找。
舉例,期貨業有兩年一次的在職訓練,而且嚴格計算出席率,不能缺席或遲到累計超過三小時。這周下午的期貨在職,我有點喜歡。
總是因為忙碌,匆匆從工作堆掙扎,狼狽拔腿狂奔朝教室衝去。但是我更喜歡來個大反差,確定擠進捷運後,開啟我的休息模式,鼓勵自己「善用這三小時」,悠閒的走到教室,遇到優質的講師就專心上課,遇到沒有準備的講師就睡到翻桌(抱歉了隔壁正在看劇的同學),或者什麼都不想不做,只是坐在那。
只是坐著,什麼都不做,整間教室的人,包括講師,都在進行一個名義以上課為目的的行為,實則在休息的活動。我可以選擇,透過講師的業界實務分享而鵜鶘灌頂,也可以在平行時空各自精采,一個下午的時間讓我神清氣爽,心思平靜,焦慮不再縈繞。釋放內在那個想~脫~序的自我。
現代人步調快事情多;又或者,我們已經太習慣,上班八小時都要被填滿,生怕公司支付的薪水不划算,生怕老闆覺得我們在偷懶,把安全感建立在自己以為的「充實感」上;習慣忙碌,不要停下來,也可以告訴自己是因為太忙,而沒有時間去思考一些很重要但還不想面對的事。
你可以什麼都不做,簡而言之就是「無為」,其實並不會落後,看看周圍的人,有些已經養成搭手扶梯、電梯 、公車上、捷運裡都忍不住的不停划手機,不自覺的動作又增加了多少知識含量?伴隨而來的潛在安全疑慮是否真心評估過?
不時給自己一點"什麼都不做"的時刻吧,也許就緩和了自己與環境的關係,也發現了一直都存在,可是沒看過的,自己的另一面。
獻給做甚麼事都很認真,每項任務都全力以赴,追求工作成就感,但是暫時還沒有看到曙光,曾經考慮過是否要離職的你,快樂是種態度,休息也是擠出來的!
2020.11.07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