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12|閱讀時間 ‧ 約 8 分鐘

再聊本多終勝:我們喜歡事情有答案 (網友留言閒聊)

喜歡這種VLOG。隨口說出的觀念表示深植在影片者心中,不是靠剪接出來的,更值得參考。
Hi, Woo:
感謝你的留言。特別是針對這支那麼少人看,拍得有點隨性的影片。利用這個機會,我剛好可以再聊一下......^^||。(狠愛講)
再聊本多終勝
如果是兩個同類型的企業體或新創公司在比拼,在技術與產品都大同小異的情況下,當然「本多」贏面大些;或是一些需要資本(capital sensitive) 的行業,例如:超大型製造商、代理商、盤商,那本多有優勢,因為可以取得更低的平均單價。
科技業和一般企業也常常保留許多現金,有時可以用來擴張新事業,或直接把競爭公司、或能上下游整合的公司買下來。我們可以在商業世界中,找到數也數不清的案例。(所以散戶只需投資大公司,大公司會自然地、慢慢地,整合一些有潛力的中、小型公司。)
但「本多」畢竟只是個優勢,並不代表它一定會勝。如果一定勝,那些高度資本密集的產業,像以前的DRAM記憶體、面板、太陽能,就不會一路走來如此慘烈,讓那麼多的投資人血本無歸。(所以散戶只需等到新興產業成熟、穩定,獨大公司出現後再去買它即可。以台股為例,此時它們通常已進入台灣50了。)
更別說...強調破壞性創新的新創企業(startup)...若這間新創企業技術領先,你本再多...人家才不理你哩...因為有一大堆人排隊要投資...(資金雖然有價capital comes at a cost,但時常無用,對那些不缺錢的人來說。)
為什麼人們(甚或股市老師),喜歡把事情歸因於「本多終勝」呢? 有沒有可能是:人的天性需要找到一個答案
人的天性需要找到一個答案
現實社會中,許多事情幾乎都是「多重因素」的複雜過程,例如:人生、股市投資/漲跌、企業發展、孩童成長、運動選手的挑選,甚至球賽的下注,不可能只有一個影響因素。但問題是...人的天性就是要「找到一個答案」,沒有答案或結論的東西,會令人覺得難以忍受。所以即使股市下跌沒有特別的原因,也要找出一個來。
保持簡單,這樣就能成功。
保持簡單,這樣就能成功。
伏爾泰:即使沒有上帝,也要造一個出來。
一如人生許多的終極問題一樣:「為什麼會有人?為什麼會有時間與空間?為什麼我會來到這世界?為什麼會有宇宙?」這些問題對許多人來說,沒有答案會很痛苦...^^"
假設今天股市上漲(看似是結果),不管是報導者,或是訊息接收者(讀者或觀眾),就會想找到一個答案(看似是原因)。於是...大家就開始去找答案,某篇新聞報導/部落客/YouTuber可能會說「今日股市上漲(),因為外資預期疫情影響()...」,另外一篇報導卻可能是「今日股市上漲(),因為投資人擔憂美國大選()...」。即使......每天股市的漲跌,其實只是多重因素(原因)造成的一個個有相關但非因果的獨立事件,是隨機的,找不到特定答案的。
我們甚至可以這麼說:人們找答案(以及找到的原因)這件事,其實是個結果。股市漲跌才是因,驅使人們去找答案才是果。我們有沒有可能時常倒果為因?(我想我一定把你搞昏頭了...?!)
我們需要一個答案來做決策
人們時常需要「找到一個答案」來做「最後的決策因素」。比如說,當一個人要做一個「稍微重大一點的」決定時,常會陷入一種困難的情境,我們以買車子和房子為例好了。買車子時,你會考量的是:品牌、功能、外觀/內裝、油耗、價格...;買房子時,你會考量城市、地段、交通、格局、售價...。聽起來很容易分析,但當有兩個、三個,甚或四個你可能會選擇的標的同時出現時,你會難以做決定,到頭來你只能依靠一個或二個考量因素,來協助你做最後的決定。
買房子時,你可能這邊看,那邊看,到處看,因為考量因素眾多,非常難做決定。最後......可能只因為一個因素,例如:買在娘家附近、學校旁邊(地點),或只是因為售價,而選擇住在郊區。買車子也是...你可能只因那輛車比較帥氣(外觀),車格適合你,就這樣。太多考慮因素,會讓你覺得困擾,會讓你決策困難。你只想趕快下決定,做完決定後...嗯,你就會鬆一口氣了...
我們時常因為一個因素,就為一件事下決定。
像這樣的心理障礙與決策困難,在股市投資時,也是一樣的。假設你擁有10檔個別公司的股票,當你要減持股票數量,增加現金部位時,你可能必須在這10檔股票中選擇減持標的,這時就會遇到同樣的選擇難題。(所以一般投資人,台灣50就好。)
如果一個投資人沒有能力評估股票約略的(內在)價值,他就會開始到處找一些看得到的「因素」,因為那是唯一一些外顯且隨手可得的評量標準,像是殖利率、營收、每股盈餘(EPS)、短期的本益比(PE)、毛利率,即使他根本完全無法看透並解讀這些數字。甚或更糟糕的,單靠閱讀一些新聞,便以產業趨勢和前景來判斷該不該買、賣某檔股票。
因為根本無從掌握投資標的簡單的本質(質化分析),例如產業屬性、本業競爭力、SWOT、客戶結構、品牌忠誠度、訂價能力、經理人素質...等等,所以只能研究財報上看得見的東西(量化分析)。有沒有可能...?量化分析出來的東西,並不是投資決策的原因,而是因為無從找到原因的結果...?(我想我一定又把你搞昏頭了...?!)
人們總想在不需要有答案的地方...「找到一個答案」。一個看似簡單合理的答案。當一個問題很難有答案時,問題很重要,但答案相對顯得不重要。
例如:以下的問題都很難有答案(p.s. 但這類影片最多人看,所以要流量賺廣告費,就要拍這種的...^^"):
  • 如何成為富人的10大密訣
  • 正確投資的5大關鍵
  • 選擇好股票的8大指標
  • 學好游泳的3大密技
  • ...etc.
答案相對不重要的意思是:它可能被過度簡化、因人而異,或沒有「可執行性」。感覺好像可以照著做,但卻沒有執行方法,或根本做不來。否則......大家都會變成富人,或都學會游泳了...。
永遠的1/2法
至於「本多終勝」,套用在股市投資上,則完完全全稱不上是個因素...^^|| 同樣的報酬率,本多只是「獲利數字」大,或「虧損數字」大,並不代表勝利。10萬元獲利5萬,是完勝擁有100萬資金卻只賺5萬的人。會覺得本多終勝的人,大多數是因為股市下跌之前就「把錢花光了」,這是資金(產)配置的問題。
在還未具備足夠的投資知識前,最簡單且通用的是採用永遠1/2的方法。例如:擁有一間500萬的房子和500萬的約當現金;500萬的約當現金中,有1/2的指數型ETF(或一群績優股)和1/2的現金,且其總合又有1/2是台幣資產,1/2是美元資產。如此,你就完全不需要擔心外在世界會如何變化(事實上也不用擔心)。只需簡單過好你的生活。
如何讀懂媒體與股市訊息?
事實上,我80%的影片都是在沒有寫稿,甚至沒有大綱的情況下,從我腦袋裡直接產出。因為,我「原本」比較想做的事,是像聊天般分享自己的經驗,提供網友一個思考的方向,而非精心策劃來提供一個特定的答案。所以...我並沒有商業化地先設定頻道的TA(Target Audience; 即目標閱讀眾),或以網路流量為導向設定內容。不過...後來想想太隨性可能會浪費網友的觀看時間,畢竟大多數YouTube使用者是上網想來獲取一個知識,或如上述....咳...咳...「需要找到一個答案」...。
ㄣ...但是...假設我們把外在訊號,分為「資料」、「資訊」、「知識」和「智慧」...
啊...這個議題留待下次有機會時,我再來碎唸好了...(再講下去...打字會打不完...^^")
以上,若有任何錯誤,那...就算了...^^"
謝謝你的留言。我是查理。(原文發佈於探路客 2020/10/22)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