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我是聽覺系演員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這段音樂反而是幫助到我的角色情緒,並在後半段「打亂」對手演員的節奏
#我是演員意云|原來我是聽覺系演員
還記得在之前某篇貼文,我分享過自己在做角色功課的時候,會為這個角色找一首歌嗎?(IG:chuuangie)
在那時自己一直都還沒有意識到,原來這代表「聽覺」是開啟我進入角色情境的一個重要開關。(有關演員如何為自己「暖機」進入角色情境,一樣可以到去看上劇團藝文工坊 #演員卡卡 第三篇)
直到九月時我參加一場演員自我能力評估的工作坊(十月也有辦,有興趣的人在文末我會附上連結)
其中有與現場參與者對戲的實作橋段,當時對手演員為了更好入戲,在開始走戲時她從自己手機裡找了一段悲傷的純旋律音樂,並且播出來。結果很有趣的是,這段音樂反而是幫助到我的角色情緒,並在後半段「打亂」對手演員的節奏
(此打亂非彼打亂學苑的演員教練曰~一場戲不能一直只有被其中一個人的節奏帶著走)
在工作坊尾聲,演員教練會針對每個人的呈現給出分析,而依據那場實作,教練給了我「聽覺系」演員的評估!
當天回家後,我很認真的回想:
過去在創作,不管是畫畫還是文字上,其實我都還滿仰賴聆聽歌曲時所帶給我的意境,甚至大學時被朋友推坑asmr(一種聽覺上的療癒體驗啦)後就一直維持固定會聽的習慣到現在。
還有一次的呈現,飾演南京大屠殺時代下的一位女學生,為了補足「情境素材」,我去尋找相關歷史事件的電影來看(#五月八月),而電影中的軍靴踩地聲、砲火聲、槍聲、破門而入的咒罵與尖叫聲,其實真給了我後來在進入角色情境時莫大的幫助!
嗯!原來我是一位「聽覺系」演員啊。
不過這也不一定會是永久的,也許隨著其他的學習或生活體驗,會逐漸有所轉移或增加也不一定~
至於也想要被評估的演員朋友,十月份還有工作坊哦!
附上連結跟大家分享如果你們有去參加,到時候請一定也要與我分享你們的心得
演員自我能力評估工作坊:https://reurl.cc/DZdEpE
-I’m Angie-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我是演員,意云。我思故我寫,於意云何? 分享自己在學戲、表演路上的點點滴滴。戲劇即生活,以演員的視角看待世界,書寫戲劇路上的生活風景☁️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演員/角色共存」的生活,要如何維持一個平衡? #我是演員意云 |角色之於我,我之於角色
    「演員/角色共存」的生活,要如何維持一個平衡? #我是演員意云 |角色之於我,我之於角色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最近閱讀幾篇都是以有音樂相關經驗,以神經影像探究他們的大腦變化。有些研究者認為音樂訓練牽涉到多感官的運用,很適合做為觀察神經可塑性的模式。 我一直覺得如果〔能力〕是可以因為練習而獲得,是一件好事。 前提是要考慮個體本身的生心狀態與喜愛外,也要注意個體喜歡音樂卻不代表一定要立刻學習特定樂器。
    Thumbnail
    每次課程之間相隔六天,這段時間對學員來說既是挑戰也是機遇。我們的學員來自各行各業,每個人都在忙碌的生活中掙扎求存。我必須充分理解並同理每位學員的狀態。在每次課程開始前,我都會仔細分析學員在過去幾天中的吸收和變化情況。畢竟,這四小時的課程是他們唯一能夠全身心投入表演、面對真實自我的寶貴時刻。
    Thumbnail
    回想起我幼年學習京劇的歲月,東方的身體訓練方法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我們被教導如何通過站立丹田提氣,尋找身體的支點和核心。訓練著重於運用氣息增強穩定性,非單純依賴肌肉力量。更注重陰柔與施力的平衡,一種與西方訓練迥然不同的理念。
    這句話是2009年我去學發聲,老師聽完我唱個長音後的評價,很毒、很兇狠。 我講話的聲音還頂好聽的呀!怎麼唱起來被評的這麼糟糕呢?但像這種經驗從小經歷相似的不少,小學五年級同窗好友是合唱團團員,他現在是個導演,叫"程孝澤",小學後就沒聯絡了,但那時還頂要好的。他知道我很想進合唱團,在合唱團甄選時,還
    Thumbnail
    表演,如同一面魔鏡,映照出人性的真實與虛假。而"本能",則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原始程式,是喚醒直覺力量的鑰匙。在我多年的表演教學生涯中,我深深體會到,真正的學習不僅僅是老師站在講台上滔滔不絕地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與學員的互動和觀察。
    Thumbnail
    當代社會下音樂給予的多巴胺 「音樂」讓我心動始於國小音樂老師的課程。記得當時音樂老師帶著我們欣賞《弄臣》和《茶花女》等音樂劇,或許正是這些經歷開啟了我對「藝文」的熱愛。不過,我真正開始進入國家戲劇院或國家音樂廳,則是在大學期間。我記得當時看了《鐘樓怪人》,甚至後來還到雪梨歌
    Thumbnail
    本文人際關係和自我認知之間的矛盾。對於自己唱歌能力的恐懼、對於指揮的渴望、以及對自己能力和身份的困惑。對於自我認同的掙扎和尋找自我的過程。
    基本上,說是有理解,其實就是在聽嗓音,就能聽出個性。 只是,星星兒的聽覺放大,更準。 因為我只是在進行,未來的能力。 我想,主給我的聲音做媒介,必然有用。 三分鐘熱度的嗓音 其實我所感到的嗓音,具有不耐煩的感覺。 因此,阿謄的嗓音,就有三分鐘熱度的感覺。 短暫的進步,又鬆懈了,反而,沒
    Thumbnail
    當初踏上聲音療癒學習之旅的原因,主要只是因為我很喜歡發出奇怪的聲音,還有唱歌。 打從我會說話開始,我就喜歡發出聲音和哼調子,小時候常被同學老師嫌大嗓門很吵,大笑起來連隔了一面牆的鄰居都很像坐在我旁邊聽我笑,興致來了就隨著心情大聲唱歌,那時候覺得發出聲音、說話、唱歌就是給予我動力和能量的源頭。
    其實,星星兒的〝感官過敏〞不是沒有好處。 有嗅覺過敏星星兒聞到家人的濁氣,就建議到中醫調理體質。 而像我,聽覺過敏,不只是從踢踏鐵片聲聽出身心狀況和個性,今天,因為我是主兒女,就有聽出,生命河靈糧堂,具有〝焦急〞的肉體軟弱。 而在約書亞樂團,是以〝喜樂的心歡迎三位一體主降臨〞的曲風為主。 可
    最近閱讀幾篇都是以有音樂相關經驗,以神經影像探究他們的大腦變化。有些研究者認為音樂訓練牽涉到多感官的運用,很適合做為觀察神經可塑性的模式。 我一直覺得如果〔能力〕是可以因為練習而獲得,是一件好事。 前提是要考慮個體本身的生心狀態與喜愛外,也要注意個體喜歡音樂卻不代表一定要立刻學習特定樂器。
    Thumbnail
    每次課程之間相隔六天,這段時間對學員來說既是挑戰也是機遇。我們的學員來自各行各業,每個人都在忙碌的生活中掙扎求存。我必須充分理解並同理每位學員的狀態。在每次課程開始前,我都會仔細分析學員在過去幾天中的吸收和變化情況。畢竟,這四小時的課程是他們唯一能夠全身心投入表演、面對真實自我的寶貴時刻。
    Thumbnail
    回想起我幼年學習京劇的歲月,東方的身體訓練方法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我們被教導如何通過站立丹田提氣,尋找身體的支點和核心。訓練著重於運用氣息增強穩定性,非單純依賴肌肉力量。更注重陰柔與施力的平衡,一種與西方訓練迥然不同的理念。
    這句話是2009年我去學發聲,老師聽完我唱個長音後的評價,很毒、很兇狠。 我講話的聲音還頂好聽的呀!怎麼唱起來被評的這麼糟糕呢?但像這種經驗從小經歷相似的不少,小學五年級同窗好友是合唱團團員,他現在是個導演,叫"程孝澤",小學後就沒聯絡了,但那時還頂要好的。他知道我很想進合唱團,在合唱團甄選時,還
    Thumbnail
    表演,如同一面魔鏡,映照出人性的真實與虛假。而"本能",則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原始程式,是喚醒直覺力量的鑰匙。在我多年的表演教學生涯中,我深深體會到,真正的學習不僅僅是老師站在講台上滔滔不絕地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與學員的互動和觀察。
    Thumbnail
    當代社會下音樂給予的多巴胺 「音樂」讓我心動始於國小音樂老師的課程。記得當時音樂老師帶著我們欣賞《弄臣》和《茶花女》等音樂劇,或許正是這些經歷開啟了我對「藝文」的熱愛。不過,我真正開始進入國家戲劇院或國家音樂廳,則是在大學期間。我記得當時看了《鐘樓怪人》,甚至後來還到雪梨歌
    Thumbnail
    本文人際關係和自我認知之間的矛盾。對於自己唱歌能力的恐懼、對於指揮的渴望、以及對自己能力和身份的困惑。對於自我認同的掙扎和尋找自我的過程。
    基本上,說是有理解,其實就是在聽嗓音,就能聽出個性。 只是,星星兒的聽覺放大,更準。 因為我只是在進行,未來的能力。 我想,主給我的聲音做媒介,必然有用。 三分鐘熱度的嗓音 其實我所感到的嗓音,具有不耐煩的感覺。 因此,阿謄的嗓音,就有三分鐘熱度的感覺。 短暫的進步,又鬆懈了,反而,沒
    Thumbnail
    當初踏上聲音療癒學習之旅的原因,主要只是因為我很喜歡發出奇怪的聲音,還有唱歌。 打從我會說話開始,我就喜歡發出聲音和哼調子,小時候常被同學老師嫌大嗓門很吵,大笑起來連隔了一面牆的鄰居都很像坐在我旁邊聽我笑,興致來了就隨著心情大聲唱歌,那時候覺得發出聲音、說話、唱歌就是給予我動力和能量的源頭。
    其實,星星兒的〝感官過敏〞不是沒有好處。 有嗅覺過敏星星兒聞到家人的濁氣,就建議到中醫調理體質。 而像我,聽覺過敏,不只是從踢踏鐵片聲聽出身心狀況和個性,今天,因為我是主兒女,就有聽出,生命河靈糧堂,具有〝焦急〞的肉體軟弱。 而在約書亞樂團,是以〝喜樂的心歡迎三位一體主降臨〞的曲風為主。 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