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替代性創傷
昨天城中城新聞一報出來,相信很多坐在電視機前面,或看著手機新聞的人,都不免跟著畫面難過了起來。雖然事件的起因還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但有許多人傷亡的事實,已經相當令人震撼。
除了這起事件以外,像是四月份的台鐵事件、其他重大地震災害,透過新聞媒體不斷的報導,都容易讓那些即使沒有經歷過創傷,也沒有親朋好友在現場的人,在看到事件後也跟著覺得沉重、難過,這種出自於「同理」他人而受的傷,我們在心理學上稱為「替代性創傷」。
看到重大新聞難過是腦補嗎
曾經看過知名作家寫說:他以前覺得替代性創傷的人很莫名其妙,明明就不關他的事情,到底是在腦補什麼傷痛?聽到這句話時,真的是不免嘆了一口氣,即便對方已經是知名作家,平常還做著心靈療癒相關的工作,但對於基礎的心理類知識,怎麼還是這麼薄弱?
那就更不用說一般民眾了,肯定有很多人不知道什麼叫做替代性創傷,所以今天看到新聞後,我就決定立刻來寫一篇文章,讓大家知道「自己究竟為何會在看到新聞後感到難過?難道真的是腦補?」
同理使我們感受他人的傷痛
「替代性創傷」較常發生在「因為工作,而時常需要暴露在高壓且災難性事件中的人」身上,即使沒有直接受到傷害,卻因為間接接觸壓力事件,而造成心理上可大可小的狀況,舉凡像是心理師、社工、警察、消防員等等,都是容易有替代性創傷的職業。
不過,並非只有從事這些工作的人才會遇到。一般人在看到相關的災難性新聞時,即使沒有直接受到傷害,但在不知不覺中透過運用「同理心」,而間接地感受他人在事件中的壓力或情緒時,也可能會產生某程度上類似的心理傷害,亦可稱為「替代性創傷」。
覺察替代性創傷的方法
對一般人來說,我們可以用一些簡單的覺察方式,看看自己是否有可能潛在的「替代性創傷」:
平常感覺還好,但發生重大事件時
1.是否看著新聞越看越難過? 2.是否邊看新聞邊覺得自己憑什麼這麼幸運,可以好好坐在這裡? 3.是否該陣子變得難以入睡? 4.是否發現平常規律的生活,但最近日常作息變得很不一樣? 5.是否在談論到某個議題時,特別想要逃避? 6.是否情緒有明顯的改變和波動?
上述的這些問句,都可以拿來觀察自己,當然這些並不是唯一標準,只不過有許多人在發生替代性創傷時,容易有上述的情況。
一般人調適與減緩替代性創傷的方法
假如你是一般人,然後發現自己有以上的某些狀況時,可以怎麼做:
1.覺察自己的狀態:
在事件發生後,觀察自己的日常行為或情緒狀態是否有些許不同。
2.減少相關資訊刺激:
每當想看這些新聞時,就提醒自己把相關的訊息屏蔽掉,以減少反覆的刺激。
3.與朋友家人連結:
盡量去和朋友、家人互動,即使只是簡單的關心和問候,都比自己單獨一個人還要好。
4.分散注意力去做其他事情:
例如畫畫、彈琴、吃美食等等。
專業人士調適與減緩替代性創傷的方法
那如果是因為工作而避免不掉的專業人士,像警察、消防員、醫護人員等等可以怎麼做:
1.請求組織成立團體,讓成員互相支持:
有共感的人互相照顧、鼓勵,除了可以減少歧視的狀況,也更能理解彼此的處境。
2.尋求機構中的專業督導:
有些機構本身會有專業的協助資源,像是督導、心理師等,不妨多利用這一類的專業力量來幫助自己。
3.心理治療:
若自身機構沒有相關資源,也可以向外到診所、醫療體系,尋求專業的心理治療來幫助自己。
給予替代性創傷的家人溫暖
一邊寫著這篇文章,一邊回想起幾年前澎湖復興空難時,身為警察的父親在當時有被派往現場救災,雖然跟一般人一樣感到有些難過,但當下並沒有產生過大的情緒反應,因此就沒有特別注意到他的身心狀況。
一直到聽聞父親說後來睡得很不好,才發覺他可能有點「替代性創傷」,儘管嘴上都說沒什麼,但因為他以前是相當好入睡的人,所以我開始覺得這件事情該被重視。
但要一個父親這樣和女兒對談,肯定是滿困難的,所以我能做的,反而是繞開話題,選擇用關心日常、陪伴的方式,去讓他感受溫暖、支持,加上後來母親都會使用薰衣草精油,或其他可以幫助入眠的東西(不具療效只是輔助而已喔),到後來睡眠的情況就漸漸有改善。
無論如何請先照顧好自己
從上述列舉的問題和後半段的故事,相信大家看完以後,應該已經比較了解什麼是替代性創傷,而即使自己不是相關工作的人員,也要盡量多保護自我,不要長期暴露在負面新聞裡。
下次在看到類似新聞時,不妨試試看這樣告訴自己:
「我已經知道發生什麼事情了,所以為了先照顧好自身的心情,而盡量選擇少看相關的新聞,但我在內心中為這些受傷的人祈禱。」
我是溫曉風,持續在撰寫「心理學與人生經驗」的專題中!
努力將U質好文分享給大家,請大家也不吝嗇地給予我一些回饋,下面的手手拍十下,讓我有更多的動力維持寫作!
如果你還心有餘力的話,也歡迎各位乾爹乾媽給我一杯咖啡的打賞,讓我在困難的疫情時代,可以靠著寫作多些生活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