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網路會造成心靈課程越來越盛行?我們的內心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為什麼網路會造成心靈課程越來越盛行?我們的內心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溫柚榕-avatar-img
發佈於成長說故事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網紅分享為什麼上心靈課程

最近因為知名YT而帶起心靈課程的議題,引起許多人對於此類課程的關注,有一些知名的YTR也都紛紛跳出來分享自己的經驗。

其中一支影片,是反骨男孩的老闆酷炫分享對此議題的想法,提到因為創作者的工作總是不斷在輸出,很容易榨乾內心的資源,而且輸出後成效還會隨著環境與數據的演變,使得流量上上下下,心情也因此跟著受到影響。

他還提到:「也許很多人會認為,大家不是已經賺得很多了嗎?可是大家試問自己,真的會有賺夠的那一天嗎?原本以為這樣就夠了,可是隨著我們達到目標,又會開始想下一個目標,永遠沒有人覺得足夠,而且當生活孤單寂寞時,往往也因為過度專注在創作中,缺乏長期的人際陪伴與社交,更容易導致匱乏感,最後轉往心靈課程,想尋求完整的自己。」

他人是不是比較幸福

不知道大家怎麼看待這些一個月幾十萬、幾百萬的網紅,但我自己在聽完影片之後,內心浮現了一個想法—網路放大了他人比較幸福的假象

過去農業社會中,能夠比較的對象,頂多就是村裡最有錢的幾戶人家,但就算再怎麼富裕,差距依然不至於遙不可及,而且和自己一樣辛辛苦苦在賺錢的人比比皆是。可是當網路世代來臨,我們能走出生活圈,發現原來外面的世界別有洞天時,就會因為比較心態而開始忿忿不平,最後變成內心的匱乏與內耗。

不管什麼世代,人都是會產生比較心。但問題在於,我們比較的對象,變得更加多元。尤其少了村里三姑六婆的小道消息,就無法得知那些光鮮亮麗的人,背後可能隱藏不為人知的黑暗面,我們就更容易以為,別人的生活裡全都是好事。但其實對方只不過沒有把壞事公諸於世而已。

心靈團體利用的弱點是什麼

我們容易放大別人的幸福感,總覺得別人就是過得比我好,也容易因為那些網紅光環,產生「月暈效應」--因為這個人的某一個好的特質、優點,或者某件事做得很好,就自動概括對方所有的面向都是好的、正向的。

但事情往往不是如此完美,我們只是沒有全面的去看見自己與他人的差別,例如有許多人,也許賺了很多錢,可是家庭關係破裂;也許有人社會地位高,但其實沒有能支持與鼓勵他的人際關係;也許獲得了很多資源,但是犧牲了身體健康。

正是利用了這種報喜不報憂的弱點,讓我們越來越不敢向他人說出自己內心的孤單、負面情緒,只能選擇不斷壓抑,才讓心靈課程有了許多賣點。這些說不出口的黑暗面,能夠在心靈課程中,安心的說出口,因為每個人都會分享,所以自己的黑暗面就變得比較不奇怪。

另外,因為在這些課程中,還能讓我們同時看見他人的黑暗面,就更容易在小群體中找到「共感」,進而覺得自己被愛、得到支持、完整自我。因此深信這個團體能夠解救自己、脫離生命的苦海。最後因為這些黑暗面(也是團體中的秘密),就會讓彼此變得更緊密,再加上課程規定不能分享,封閉的團體性,正好是這些團體得以持續維持下去的原因。

最後我想說的話

我們每個人,內心深處都會有一個渴望被全面接納、包容的焦慮,這也正是為什麼許多人總是在追求心靈伴侶,都與這個很深層的議題有關,因此我在此並不想撻伐任何一個參加過心靈課程的人,他們也只是想找到歸屬感而已。我更想說的是,當這個世界對於身邊的人不夠關心,就成了這些心靈課程最大的滋養,因為被愛這件事情,不管科技多麼發達,永遠不會改變,利用這項人性弱點,他們就能繼續大把的賺進更多錢。

科技使我們的物理距離變近,可以視訊、可以體驗、可以有更多機會接觸到不同的世界,卻也讓人與人之間的心理距離更加遙遠。不只如此,城市化、工業化、獨居等等,也都是其中一大推力,把我們在追求名利、成功、地位的同時,因為生活過於忙碌,而將他人推的越來越遠,所以心靈課程就越來越盛行。

因此,假如我們不想讓這些心靈課程再繼續賺取暴利,最好的方法就是放下手機,多多關心身邊的人吧!

avatar-img
溫柚榕聊聊天
93會員
159內容數
覺得這個社會上有好多值得討論的議題,卻礙於文章發文無法即時討論的受限,而讓這個平台一直比較像是「我說你聽」的狀態。但是,其實比起單方面輸出,一直以來我更喜歡和別人討論想法,把自己當成一塊海綿,不斷吸收不同觀點以後,最後淬鍊成自身獨有的價值觀,我想這是創辦此處最大的意義,所以各位親愛的朋友們,請友善地留下寶貴的想法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溫柚榕聊聊天 的其他內容
《荒野機器人》,一部改編自同名小說的電影,在我介紹它以前,先看一下得獎紀錄: ★ 美國《紐約時報》排行榜暢銷書 ★ 美國亞馬遜網路書店年度選書 ★ 美國獨立書商聯盟排行榜暢銷書 ★ 美國《柯克思書評》中年級年度最佳童書 這部電影不僅適合成人觀賞,亦推薦與孩子共同探討相關主題,提供更深刻的思考與感受。
5/5荒野機器人
連續兩次錯過的面試 在今年六月的時候,我開始規劃要離開原本的機構,去找其他同領域的單位。 在我持續面試的過程中,我找到了現在的單位,好不容易約好面試時間,卻因為… 本文描述了作者在求職過程中經歷的連續面試失敗,並探討了面試與緣分之間的關係。作者反思了緣分的影響,並強調了在職場中善待他人的重要性。
每天都在追求成長,造成你很大的壓力嗎? 你覺得自己是每天都在追求成長的人嗎?如果是的話,你是快樂地成長嗎? 我相信活在亞洲高壓教育底下的大多數人,應該都對自己有很高的期許。 就算本身不想,也會被同儕壓力、社會輿論、自我內在焦慮等因素推著前進。 因此,我相信大多數在看這篇文章的你,一定……
前言 不知道大家在搭大眾運輸時,更偏好哪一種選擇呢? 繞路但可以一班車抵達,還是直線前進但中間需要換車呢? 假如今天把「目的地」換成我們設定的「目標」,你會選擇前者還是後者呢?
你通常在什麼時候感到孤單呢? 孤單這種感覺,我想每個人在生命的長河裡,應該或多或少都有經歷過。 在社交網絡時代,孤單感成為日趨關注的議題。作者分享了自己如何從孤單中走出來,並提出主動與他人聯繫的建議。
你為了什麼而願意活著? 明明人生有這麼多苦難,為什麼還是有這麼多人願意排除困難,就只是為了活著呢? 這篇文章探討人們究竟是為了什麼原因,願意克服生活中的困難,選擇活著。透過作者的個人體悟和觀察,提出了一些可能的原因,並呼籲讀者一起思考自己的少數理由。
《荒野機器人》,一部改編自同名小說的電影,在我介紹它以前,先看一下得獎紀錄: ★ 美國《紐約時報》排行榜暢銷書 ★ 美國亞馬遜網路書店年度選書 ★ 美國獨立書商聯盟排行榜暢銷書 ★ 美國《柯克思書評》中年級年度最佳童書 這部電影不僅適合成人觀賞,亦推薦與孩子共同探討相關主題,提供更深刻的思考與感受。
5/5荒野機器人
連續兩次錯過的面試 在今年六月的時候,我開始規劃要離開原本的機構,去找其他同領域的單位。 在我持續面試的過程中,我找到了現在的單位,好不容易約好面試時間,卻因為… 本文描述了作者在求職過程中經歷的連續面試失敗,並探討了面試與緣分之間的關係。作者反思了緣分的影響,並強調了在職場中善待他人的重要性。
每天都在追求成長,造成你很大的壓力嗎? 你覺得自己是每天都在追求成長的人嗎?如果是的話,你是快樂地成長嗎? 我相信活在亞洲高壓教育底下的大多數人,應該都對自己有很高的期許。 就算本身不想,也會被同儕壓力、社會輿論、自我內在焦慮等因素推著前進。 因此,我相信大多數在看這篇文章的你,一定……
前言 不知道大家在搭大眾運輸時,更偏好哪一種選擇呢? 繞路但可以一班車抵達,還是直線前進但中間需要換車呢? 假如今天把「目的地」換成我們設定的「目標」,你會選擇前者還是後者呢?
你通常在什麼時候感到孤單呢? 孤單這種感覺,我想每個人在生命的長河裡,應該或多或少都有經歷過。 在社交網絡時代,孤單感成為日趨關注的議題。作者分享了自己如何從孤單中走出來,並提出主動與他人聯繫的建議。
你為了什麼而願意活著? 明明人生有這麼多苦難,為什麼還是有這麼多人願意排除困難,就只是為了活著呢? 這篇文章探討人們究竟是為了什麼原因,願意克服生活中的困難,選擇活著。透過作者的個人體悟和觀察,提出了一些可能的原因,並呼籲讀者一起思考自己的少數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