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國文開外掛》:不一樣的國文課,開啟你的文學新想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不知道大家以前國文課都怎麼度過的呢?我高中時多是拿來惡補,往往國文課本後會藏著數學習題或理化講義。老師也多半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畢竟國文能「幹嘛」呢?
說來,國語文教學爭議一直不少,除了常上新聞版面的文言文比例之爭,有人甚至認為國文無用,乾脆砍掉。不管你對國文的想法是哪種,我都相當推薦看看這本《國文開外掛》,一起重新思考「國文課」是否能有更多的可能。
這書是我參加奇異果版國文課本集資計畫的贈書,由「深掘盟」企劃,楊翠與朱佑勳主編,並邀請各路人士,從不同切角聊聊那些我們熟悉卻又陌生的「課文們」。
如楊翠所言,國文課本幾已成為禁錮、填鴨、無聊的同義詞。徒勞地教著形音義、起承轉合,讓國文課本成為畜養瞌睡蟲的荒惡土地。而這本書就是想探問新的可能。
它不是一本教科書,也不是在質疑「國文課本」存在的價值,相反的,「深掘盟」是想邀請大家,一起思考「國文課本」的各種可能性。
-楊翠
書分兩部分:「細讀」「歪讀」。細讀會從文學角度出發,深探文本肌理,細讀作品說了什麼,又是如何說;歪讀則是從各路作者的獨特視角出發,打開文學新生命。
閱讀本來就是多元的,作品總是會遇上各式各樣的人,從而激盪出不同角度的迴響,這才是現在公民社會的常態。
-朱宥勳
以下就讓我挑個3篇跟大家分享,並在最後聊聊我對國文課的想像。

【長干行:男人的幻想純愛?】

閨怨詩是古詩常見的類型,過去女詩人不多,這些閨怨作品當然多半出自男人之手,如大家熟悉的長干行。因此書中提出一個有趣的思考:男人寫的閨怨真的是閨怨嗎?
古代慣有「以物寄懷」的傳統,假閨怨真抒懷,如白居易的那句「同是天涯淪落人」。不過李白寫此詩時尚年輕,政治路上還未受挫,因此這詩可能真是在寫商婦的怨。
那商婦何以為怨呢?唐朝商業發達,商賈多半妻妾成群。如何在家族生存、爭愛就成了女人在這個時代的課題。假若容顏最盛時,丈夫卻不在身邊,只能「坐愁紅顏老」,那怎能不怨呢?
乍看合理。但有一點值得深思,那就是「男性的缺席」。在詩中,我們摸不清「丈夫」的樣子,這浪漫故事竟只奠基於女子對丈夫的綿純的愛。那這首詩傳遞的,會不會只是李白對一個「深愛夫君的女子」的浪漫幻想呢?
你覺得李白的閨怨想表達什麼呢?(截自《國文開外掛》)

【臺灣通史序:日治、民國都讚揚的奇文?】

此書找來《臺灣史上最有梗的臺灣史》的作者活水來冊房(黃震南)解析連橫的這本《台灣通史》,碰撞出來的火花相當精彩。
其實此書出版時銷售並不理想。如黃震南說的,你願意用一個月的薪水買一部疊起來六公分的台灣史嗎?直到戰後才因連震東「黨國政要」的關係開始暢銷,連橫還因此被捧成抗日英雄。
但黃震南用初版的《台灣通史》打臉,提到書的開頭就有日治時期台灣總督的題字,其後還有三篇日人寫的序文,哪裡像抗日神書?
不過他也提到連橫在書中確實稱得上敢言,除了讚揚清朝政績,也寫了不少抗日志士的英烈。有趣的是,日本人居然讓它出版。大概是種覺得台灣就是我的,講什麼都無所謂的自信吧。
總之,《台灣通史》是在日本官方許可下發行的。如黃震南說的,要說此書有發揚本土、凝聚和文化之心或許不錯,但說抗日可能就延伸多了點。,
當然如黃震南所言,《台灣通史》即便錯誤百出,某些內容甚至有捏造可能,作為「台灣第一本通史」,連橫的這份苦勞依然有可敬之處。可惜現在談及此作品,多半都戴著有色眼鏡而很難有認真討論。
撇開連家對觀感,文章可以有更多想像(截自《國文開外掛》)

【賣油翁:不是你以為的勵志?】

最後聊聊大家應該都很熟的賣油翁。內容就是個老翁用倒油技術教訓年輕人的故事,「惟手熟爾」說得瀟灑爽快。但有趣的是書中附了一段字:
此與莊生所謂解牛斫輪者何異?(此句在許多版本課本都遭刪除)
的確,我還真沒印象之前有讀過有這段,那這幾個字究竟有什麼玄機呢?
如書中說的,過往教科書幾乎都認為此文強調的是「熟能生巧」的重要,同時告誡我們不要因有所成而驕矜自喜。但真的是這樣嗎?讓我們來看看一個不一樣的解讀。
首先是「手熟」。一般會解讀成刻苦訓練,終有所成。但如果是這樣,老翁說「無他」就有點弔詭,畢竟說這樣的苦練沒什麼也太假掰了吧。因此作者認為所謂手熟,更可能是指隨手摸摸,久而久之就無心練成的狀態。
由此書中提出一個假設,歐陽脩是要藉由老翁點出一個不易說明白的道理:真本領往往是無所求的心境下,因為摸久而摸出的門道
而支持這論點的關鍵就在被消失的那句話:此與莊生所謂解牛斫輪者何異?
莊子的解牛,強調所謂「順勢」;斫輪則是強調「真道難以言傳」。兩者都是直扣莊子「自然主義」的概念,而這或許才是歐陽脩的真意。或許他就是擔心後人把這篇文解讀成熟能生巧的勵志文,才在文末補上這句吧。但沒想到居然被刪了……
你覺得這樣的解釋合理嗎?(截自《國文開外掛》)

【後記:國文要不要】

這本書挑了13篇你我多半都「熟悉」的課文,藉由每個作者的詮釋,找出新的玩味方式。此外每篇文末都提供問題討論和延伸文本,讀來趣味,也多了更多想像。
最後想藉機聊聊我對「國文課」的看法。

〔國文教學問題〕

如開頭提到的,以前國文課我上得並不認真。加上從小到大,不管學測指考,國文都是讓我分數暴跌的元凶,因此向來對它沒什好感,甚至覺得有點雞肋。而當我上了大學,發現交大因為沒有文學院而不必修國文時,心理絕對是開心的。
對國語文有了重新認識,要到服替代役的時候了。
由於我在國小當替代役葛格,校園各角落,舉凡佈告欄、牆柱甚至是便斗上方都貼有唐詩、宋詞,與你強迫眼對眼。而此時的我才訝異地發現這些詩詞的用字,居然如此精妙。不禁尋思:我以前在默背唐詩時,除了痛苦怎麼都沒感受到這些。
除了欣賞面,還有遇到實用面的問題。
服役時被雷打到,跑去讀馮友蘭的《中國哲學史》。一讀才發現我對儒家以外的文本(如道、墨家),居然是如此地陌生,讀來相當吃力。
這讓我反思以前學了那麼多之之差異,結果到頭來我讀文言文依然掙扎,這樣的教學是不是不成功呢?
更重要的是,我發現就算撇開字義,單就內容來看,就連我自以為熟悉的儒家,其實都稱不上認識。對儒家的各類學說與流變歷史都搞不清楚。
而讀完我才意識到儒家概念本來就不是一塊鐵板。像是漢朝獨尊儒術,其實儒家皮法家骨,並將眾家融入其下。後來佛教傳入,儒釋道三家融合,問題就更複雜了。
然而這些觀念,在我過往的國文教育都是缺席的。
當然,這不是國文老師的錯。畢竟在短短課堂中,又要賞析文本,又要帶領學生思考這些問題,實在強人所難。而且上面的討論大概要算是哲學範疇,不過我們沒有哲學課而得讓國文課代勞,效果自然不佳。
國文教育與文學教育分離,國文課本是儒家道理雜貨店的變體,知識學問以子曰孟云為標的,文學修辭以成語運用為至高藝術。在這樣的荒惡填土中,教者、學者都奮力耕耘,卻很難長出美好花實。
-楊翠

〔文言白話爭議〕

再來談談文言白話比例之爭。自己覺得學點古文或許還是有些作用,至少在面對文本時不致因陌生而產生懼意。對我來說學古文有點像是學外語的概念。畢竟透過白話翻譯,就像隔了層膜來看文本,即便譯者能力再好,依然與讀原文感受不同。
不過之前曾在沈溺在經典閱讀中的 John Lin文章中提到閱讀古文的難處。他倒是點出古文本來就難讀,學校不可能有時間教,直接找學著的註釋就好。從這層面來說,文言文教學似乎真不那麼必要,畢竟我們翻譯書也看爽爽不是?
原來古文本來就很難讀(引用John的回答)
即便撇開內容單看文字技術,記得也曾聽朱宥勳說過,如果只是要學習某些文學觀念、作文手法,用白話文本也能達到同樣目的。那這樣真的有需要學文言文嗎?

〔國文課價值〕

對我來說,國文課價值應該還是要回到文本解讀上。畢竟生活中無處不是文本。而在這資訊爆炸,假新聞紛飛,大家對資訊的理解極度分眾時代,這樣的能力其實相當重要。
如果老師跟學生能一起探討文本背後的思想與意識,像這本書一樣去發現不同的詮釋可能,透過這樣的訓練,讓大家未來面對資訊時更能一同討論,尋找共識,會不會就是國文課能提供的價值呢?但現行考試制度應該很難就是。
當然我離學生時代已遠,或許現在已經有所不同也不一定。如果有新資訊,歡迎一起討論哦!
喜歡楊翠說的,這本書其實是個邀請,邀請大家一起來翻整惡土荒地,一起對「國文課本」做些什麼,一起思考國文教育可以有怎樣不同的「可能」。
或許有了想像,未來就不遠了。

↓↓也歡迎大家來追蹤〈姆斯的閱讀空間〉的臉書和哀居↓↓
姆斯的閱讀空間 FB
姆斯的閱讀空間 IG
avatar-img
199會員
243內容數
分享讀書所感,期望藉由書寫梳理自己的思考,透過文字與他人產生交流。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姆斯的閱讀空間 的其他內容
你覺得與人交際很難嗎?會不會一到新環境就擔心要怎麼融入?跑社交應酬常不知道要閒聊些什麼?連身邊親密的人也不時摩擦,搞得彼此都很累呢?那今天介紹的這本《和任何人都能愉快相處的科學》會是你的好幫手!
會讀這本《您已登入N號房》,自然是源於對N號房這髮指事件的極大好奇。因此看到這本號稱N號房最初報案人,首位報導者—「追蹤團火花」的第一手調查書出版,便迫不及待地購買。 事情是這樣開始的,兩位大學生:火和煓,因想參加新聞獎而設定了「非法拍攝」這主題,沒想到調查後卻就此踏入N號房深坑中……
當初是在三餘瞄到這本書,覺得書名很逗趣就收編。作者陳夏民是逗點文創結社(Comma Books)創辦人與總編輯,是作家也是個譯者,同時還經營〈閱讀夏LaLa〉Podcast頻道,感覺是個生命戰鬥力超群的人(?)
今天要介紹的這本《世界觀》是我2021年重讀計畫中的第三本書(詳見〈我的年末儀式〉)。是本我非常喜歡且影響我極大的作品。或可這樣說,它改變了我看待真實的角度。
為什麼有人能在自身領域成就頂尖;其他人卻只能在庸庸人世載浮載沉?究竟那些音樂家、西洋棋大師或奧運選手的成功是源於他們天賦異稟,還是刻苦努力呢? 天才要如何煉成是被討論到爛的大哉問,而今天介紹的這本《刻意練習》就是要告訴你,天才的道路不是天注定,而是可被我們這些凡人複製學習的。
《孤獨培養皿》是鄭宜農的第二本散文集,收錄她25篇散文。其實這書已看完一段時間了。挺喜歡,但不大知道要怎麼寫心得,於是就拖著。最近又翻了一遍,感受還是有些模糊,不過就寫寫看吧。偷偷預告一下文末有彩蛋哦。
你覺得與人交際很難嗎?會不會一到新環境就擔心要怎麼融入?跑社交應酬常不知道要閒聊些什麼?連身邊親密的人也不時摩擦,搞得彼此都很累呢?那今天介紹的這本《和任何人都能愉快相處的科學》會是你的好幫手!
會讀這本《您已登入N號房》,自然是源於對N號房這髮指事件的極大好奇。因此看到這本號稱N號房最初報案人,首位報導者—「追蹤團火花」的第一手調查書出版,便迫不及待地購買。 事情是這樣開始的,兩位大學生:火和煓,因想參加新聞獎而設定了「非法拍攝」這主題,沒想到調查後卻就此踏入N號房深坑中……
當初是在三餘瞄到這本書,覺得書名很逗趣就收編。作者陳夏民是逗點文創結社(Comma Books)創辦人與總編輯,是作家也是個譯者,同時還經營〈閱讀夏LaLa〉Podcast頻道,感覺是個生命戰鬥力超群的人(?)
今天要介紹的這本《世界觀》是我2021年重讀計畫中的第三本書(詳見〈我的年末儀式〉)。是本我非常喜歡且影響我極大的作品。或可這樣說,它改變了我看待真實的角度。
為什麼有人能在自身領域成就頂尖;其他人卻只能在庸庸人世載浮載沉?究竟那些音樂家、西洋棋大師或奧運選手的成功是源於他們天賦異稟,還是刻苦努力呢? 天才要如何煉成是被討論到爛的大哉問,而今天介紹的這本《刻意練習》就是要告訴你,天才的道路不是天注定,而是可被我們這些凡人複製學習的。
《孤獨培養皿》是鄭宜農的第二本散文集,收錄她25篇散文。其實這書已看完一段時間了。挺喜歡,但不大知道要怎麼寫心得,於是就拖著。最近又翻了一遍,感受還是有些模糊,不過就寫寫看吧。偷偷預告一下文末有彩蛋哦。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國文老師批評臺灣108課綱刪減文言文的比重,本集許律師將從課綱爭議檢視教育與法律的關係,並從歷史的角度談臺灣課綱的沿革。討論課綱調整是純粹政治問題還是涉及法律問題,並探討課程綱要的發展及對教育問題的全面性考察。
Thumbnail
這是介紹知名大學裡的熱門課程,包括文學、詩歌和傳統文化,張一南以中國古代文學和熱門文學術語扣合,用「巫師」/「麻瓜」的概念來解釋中國古代的貴族士大夫以及寒素的關係。介紹中國文學的主題設定是按照最能和我們產生共鳴的「主題」進行分類,分別是「夫婦(愛情)、父子、情商、文藝、見識」。
Thumbnail
「愛是一種感覺,你難道沒有感覺到?」 「沒有,我只感覺到你把我當作玩物,希望從我這裡得到情欲的滿足。」
提起這句「臨老入花叢」,大家都知道其背後是什麼意思。所謂「花叢」,象徵「女人堆」。嘩!臨老入花叢,玩命咩?! 中唐時期與白居易齊名的元稹,他的詩句就有「花叢」之辭: 曾經滄海難為水   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   半緣修道半緣君 詩句中一個情字、一個愛字也沒有,就已經表達出對所愛慕的女
Thumbnail
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 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西漢.李延年) 大家都知道「傾城傾國」這個成語,來自西漢.李延年進獻的歌曲。原本是警戒執政者勿因女色而誤國,後來大半用在形容女子擁有極為出色的容貌。 這首詩被宋.郭茂倩編入《樂府詩集》之中,歸類為「雜
Thumbnail
《笠翁對韻》究竟是一本什麼性質的書?其實《笠翁對韻》是古代一本「蒙 書」,是村塾教師引領孩童進入詩詞歌賦之前,學習聲律的啟蒙書。由於本書行文之典 雅,見識之宏富,不僅孩童讀來有益,就連專家讀者,都常置案頭。
Thumbnail
學術界對於〔民國詩話〕的研究,向來偏於「個別詩話作者」的單一研究,或者偏向某些「特定議題」的討論;罕見到對於〔民國詩話〕既有微觀精細的研究,又作了宏觀全局的考察。林教授十幾年來,忙碌的教學和學術服務之外,付出巨大的心力,完成這部大著,不僅可以嘉惠後學,而且也是同領域學者不可不讀的最新成果。
Thumbnail
又又又掉線 會去上地表最強國文老師陳茻的課是個意外。想當時我頂著寒風騎到與點堂要參加集會。然而陳茻見到我不見欣喜,他表演了一個眼睛銅鈴化。 :「今天不是集會,要上國文課,妳記錯了。但妳還是可以進來一起上課。」 我:「……」 千辛萬苦地趕來卻記錯了時間。太生氣了,就跟著旁聽去了,哼! 地表最
Thumbnail
子夜吳歌·秋歌 唐代 李白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這首詩通過描寫月夜長安城的景象和婦女們思念丈夫的情感,表現了思婦對遠征丈夫的深切思念和對和平生活的美好願望。 午夜台曲·冬詞 現代 普普 台北無數星,一片車馬龍。冬雪強渡海,何處黑水溝
《文藝春秋》引起共鳴與同感並不意外。而且這種共鳴,所招喚起的情懷,在很大的程度上屬於「同代人」。就算不是標準文青——其中作者展現出一種承襲前代的廢材氣息(例如駱以軍?),卻也正是是這種「廢材」與「偏差」散出的寂寞氣息,形塑起這一代,甚至前溯與後推鄰近世代文青臉譜——,在接觸「漢聲小百科」、「林強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國文老師批評臺灣108課綱刪減文言文的比重,本集許律師將從課綱爭議檢視教育與法律的關係,並從歷史的角度談臺灣課綱的沿革。討論課綱調整是純粹政治問題還是涉及法律問題,並探討課程綱要的發展及對教育問題的全面性考察。
Thumbnail
這是介紹知名大學裡的熱門課程,包括文學、詩歌和傳統文化,張一南以中國古代文學和熱門文學術語扣合,用「巫師」/「麻瓜」的概念來解釋中國古代的貴族士大夫以及寒素的關係。介紹中國文學的主題設定是按照最能和我們產生共鳴的「主題」進行分類,分別是「夫婦(愛情)、父子、情商、文藝、見識」。
Thumbnail
「愛是一種感覺,你難道沒有感覺到?」 「沒有,我只感覺到你把我當作玩物,希望從我這裡得到情欲的滿足。」
提起這句「臨老入花叢」,大家都知道其背後是什麼意思。所謂「花叢」,象徵「女人堆」。嘩!臨老入花叢,玩命咩?! 中唐時期與白居易齊名的元稹,他的詩句就有「花叢」之辭: 曾經滄海難為水   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   半緣修道半緣君 詩句中一個情字、一個愛字也沒有,就已經表達出對所愛慕的女
Thumbnail
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 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西漢.李延年) 大家都知道「傾城傾國」這個成語,來自西漢.李延年進獻的歌曲。原本是警戒執政者勿因女色而誤國,後來大半用在形容女子擁有極為出色的容貌。 這首詩被宋.郭茂倩編入《樂府詩集》之中,歸類為「雜
Thumbnail
《笠翁對韻》究竟是一本什麼性質的書?其實《笠翁對韻》是古代一本「蒙 書」,是村塾教師引領孩童進入詩詞歌賦之前,學習聲律的啟蒙書。由於本書行文之典 雅,見識之宏富,不僅孩童讀來有益,就連專家讀者,都常置案頭。
Thumbnail
學術界對於〔民國詩話〕的研究,向來偏於「個別詩話作者」的單一研究,或者偏向某些「特定議題」的討論;罕見到對於〔民國詩話〕既有微觀精細的研究,又作了宏觀全局的考察。林教授十幾年來,忙碌的教學和學術服務之外,付出巨大的心力,完成這部大著,不僅可以嘉惠後學,而且也是同領域學者不可不讀的最新成果。
Thumbnail
又又又掉線 會去上地表最強國文老師陳茻的課是個意外。想當時我頂著寒風騎到與點堂要參加集會。然而陳茻見到我不見欣喜,他表演了一個眼睛銅鈴化。 :「今天不是集會,要上國文課,妳記錯了。但妳還是可以進來一起上課。」 我:「……」 千辛萬苦地趕來卻記錯了時間。太生氣了,就跟著旁聽去了,哼! 地表最
Thumbnail
子夜吳歌·秋歌 唐代 李白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這首詩通過描寫月夜長安城的景象和婦女們思念丈夫的情感,表現了思婦對遠征丈夫的深切思念和對和平生活的美好願望。 午夜台曲·冬詞 現代 普普 台北無數星,一片車馬龍。冬雪強渡海,何處黑水溝
《文藝春秋》引起共鳴與同感並不意外。而且這種共鳴,所招喚起的情懷,在很大的程度上屬於「同代人」。就算不是標準文青——其中作者展現出一種承襲前代的廢材氣息(例如駱以軍?),卻也正是是這種「廢材」與「偏差」散出的寂寞氣息,形塑起這一代,甚至前溯與後推鄰近世代文青臉譜——,在接觸「漢聲小百科」、「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