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21|閱讀時間 ‧ 約 7 分鐘

我就雷:淺草雷門本人的回憶錄(下)

本篇獲選為方格子「推薦閱讀
延續上篇提到,在1865年因火事燒毀之後,將近百年間,我曾經作為一個並非理所當然存在於淺草寺周邊的地景,並不像現今一樣,大多數人來到淺草寺,很難無視我就站在那邊,而且還有很多觀光客拿著自拍棒左戳右戳,搶著要跟我合照。
1884年,浮世繪師歌川國政出版一幅名為「浅草雷神門再建落成之図」的作品中,呈現了淺草周邊現代化的建物與交通景觀,人力車、軌道馬車與行人熙來攘往,而且你們看,明明畫中就有我阿!但事實永遠不是你看到的這幅畫那麼簡單。
歌川国政,〈浅草雷神門再建落成之図(1884)〉,東京都立図書館デジタルアーカイブ藏
這幅畫在出版的一兩年前,有信眾發起,在取得寺方的共識下展開募金,希望能促成我的重建。 1883年,我的重建工程,似乎越來越明朗,為此,占據我原本位置的流動攤商陸續被取締淨空。或許為了喚起人們的記憶,一座用布料搭建,暫時充當雷門我本人的「偽雷門」,就這樣出現了,此即歌川國政畫中那座雷門的由來。
但是,與此同時,居然出現了詐騙集團,以勸募重建我的名義遂行詐財之實,讓原本的募金發起單位與寺方造成不小的紛擾,我重建的起工時日,又再度延期。
1885年底,仲見世商店街以煉瓦建築之姿,成功都更回歸,但我的重建卻還是沒有下文。後來,東京市政府打算在我原本的門跡位置,為淺草公園建設一座正門,我終於在1901年被排擠掉了。

世紀之交,淺草這一帶作為東京市著名的繁華地區,各家鐵道會社紛紛在這附近設立站點,除了就在我不遠處的馬車鐵道線路之外,成立沒幾年的東武鐵道,也從北千住延伸到這裡,開設了淺草車站。
時序進入1920年代,發生了關東大震災,重創淺草公園敷地內的設施與建物。當年落成之後,跩個很二五八萬的展望高樓凌雲閣被震垮,東武淺草車站也全部燒燬,更別說在現代化建設之下,勉強生存在夾縫間的江戶時期的寺社,也難逃地震的劫難。還好,當時我並非物理性的存在。
而在震後的帝都復興建設中,眾多善男信女又開始為我的重建奔走。金龍山各寺曾召開一次大會,預計要募資七十萬日圓的經費,聘請曾經參與琉球首里城正殿保存工作的伊東忠太博士操刀,將淺草寺的相關建物一併重修復原。
1925年重建中的雷門 via ヨミダス歴史データベース
1925年重建完成的雷門,ジャパンアーカイブズ藏
搭著淺草寺觀音堂、仁王門等重建的順風車,1925年,我終於從1860年代的火災中,正式的浴火重生,重新站在世人眼前。看著照片中的我,當時遊客在周邊摩肩擦踵的盛況,是不是很有既視感呢?

而震災過後,百廢待舉的淺草,陸續迎來了新興的交通與商圈榮景。1927年,第一條地鐵銀座線,開通了上野到淺草的路段,沒多久之後,與地鐵淺草站直通,由地鐵公司直營的食堂開幕,是以我的名字來命名的。
淺草地鐵站直營食堂廣告 via ヨミダス歴史データベース
這棟被稱為「雷門大樓」(雷門ビル)的商場,標榜遊客從地鐵出站,就能享用各式美食,從一樓到五樓,想吃和食洋食,想喝日本酒或啤酒,甚麼都有甚麼都賣甚麼都不奇怪,成為震災後必逛的新名所。
另一方面,東武鐵道也在震後復興中,重新規劃淺草一帶的站點與線路敷設,命名為「淺草雷門」的東武電車車站(戰後的東武淺草車站),在地鐵站不遠處也開業了。
東武鐵道開業廣告 via ヨミダス歴史データベース
東武電鐵當然不能讓地下鐵的直營食堂專美於前,與淺草雷門車站共構的東武大樓(東武ビル),不久之後就進駐了松屋百貨淺草支店,遊客除了吃飯,還能逛街爆買,由此前往前往日光度假避暑也很方便,東武鐵道自然也不會放過向遊客推出優惠交通套票的機會。

只是,我不過以實體的雷門之姿,強勢回歸沒幾年而已,命運的輪盤再度轉動。為了慶祝東京從震災中建設完成,1930年舉辦了盛大的「帝都復興祭」,較之災後現代化建築林立的嶄新東京,我一個木造的雷門,實在無法襯托出帝都復興後的氣派,於是,我在復興祭典的這一年,又再次物理性的消失。
1930年因慶祝帝都復興雷門再度被消失,ジャパンアーカイブズ藏
1931年沒有雷門的仲見世通,ジャパンアーカイブズ藏
沒有雷門我本人的淺草,看看1930年代的仲見世商店街前,一整個光禿禿,這能看嗎?淺草寺社依舊參拜者眾,百貨商圈與娛樂場所依舊熱鬧,唯獨我一個落寞。
我在將近百年的時間裡,曾經短暫的被重建,卻長期物理性的缺席。但是呢,實體不存在的我,除了前面提到有不肖分子打著重建我的名義斂財,淺草這一帶商家,也還是會拿我的名號,當成做生意不可或缺的招牌。
淺草商家廣告 via ヨミダス歴史データベース
二戰結束之前的地鐵食堂與東武車站之外,有些餐廳若要強調他們家的地點很好找,在廣告裡就得提到我;連位於松屋百貨前的旅館,也要借用我的名字。
到了戰後,像是帝國銀行要在淺草開設據點,也要標榜這是他們家的「雷門支店」;淺草觀光聯盟當時也曾經向都議會陳情,希望能將東京路面電車,也就是都電的「淺草站」更名為「雷門站」。
1950年代帝國銀行開業廣告 via ヨミダス歴史データベース
百年間長期並不實存的我,仍持續為淺草創造商機。「雷門」兩個字在這一帶目不暇給,要是對我一路走來的生命經驗缺乏了解,還以為我一直站在那邊,是理所當然的地標呢?
1960年,我在松下電器的創辦人松下幸之助的經費挹注之下獲得重建。落成那天,吸引了三十萬人到場參與慶祝儀式。當然,周邊的商家,也不會放過以我為名的促銷與拍賣,例如松屋百貨就是。
慶祝雷門落成的大拍賣廣告 via ヨミダス歴史データベース
我在戰前從原地跌倒,在戰後從原地爬起,重新站在世人眼前直至現在。也就是在1960年代以後,我才逐漸作為淺草寺周邊不可或缺的地標。白天被川流不息的本國與外國觀光客簇擁、朝聖,當夜幕低垂,遊客散去,打著燈光的我,又與白日意境截然,還有不少遊客特地選半夜來看我哩!
如果你喜歡我的故事,請按讚訂閱分享,還有開啟小鈴鐺喔(?)
本篇最初發表於Matters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