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IKEA餐廳食物很好吃,或者品項有多特別倒也都還好,但確實是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想去吃一餐,尤其輕軌通車後,從哈瑪星到在前鎮的分店比以往方便許多,直接在軟體園區站下車即可,不用轉捷運到獅甲。
可能到這年紀處在不上不下的情境,同時也日漸接納「一個人」的心境,那外食最看重的,不會是高檔、價格或CP值,而是身在其中是否自在,可否讓無時無刻不在的壓力,暫時得到一些舒緩。
對我而言,IKEA餐廳是這般的存在。
之前疫情稍微解封時,同事們曾來這用餐,不僅大排長龍,得照服務人員安排的座位入座,也封閉自由取用的飲料機。這便是為何我等到十月中,上述措施確定調整後才來用餐。
刻意選在國慶連假後第一天來,也是預想人潮會比較少。
無論點了什麼,我都喜歡坐在單人面窗的吧台位,能清楚看到窗外的八五大樓、總圖等建築。仔細回想,跟朋友逛過IKEA商場數回,可餐廳用餐這麼多次,竟只有一次是跟別人一起。
很多時候,點個主餐加上沙拉,及薯餅、香腸、鱈魚條之類的小食,就是很常態的固定組成。層點過鰻魚炒飯、漢堡排,甚至價格比擬上面組合的紐約客牛排,但最終都回到基本搭配。
這樣一餐吃下來其實三百多跑不掉,想省錢時會把沙拉換成水煮青菜,好讓自己不會有蔬菜攝取不足的罪惡感。
相隔多月後再入座,一樣薯餅及水煮蔬菜,主菜倒是點了第一次看到,一盤共有15顆計三種肉丸的「大三元吉利丸」-烤肉丸、雞肉丸、植物素肉丸各五顆。
我從沒點過烤肉丸以外的兩種,所以期待自己能否辨別其中差異。
理想跟現實總有落差,藉由被醬汁掩埋還能大概看出的外觀差異,及實際吃起來的味道,確實能知道盤裡有三種東西,但根本搞不懂哪個味道是對應哪種肉丸,頂多排出從「好吃」到「普通」的差別而已,
下次還是單獨點烤肉丸好了,顆數一樣,還比這個「大雜燴」組合便宜20元。
窗外的風景依舊老樣子,雖然是在高雄市區有IKEA、家樂福、Costco等知名企業設點的新興區域,卻還有幾片未開發的綠地夾雜其中。或許很多年後,這一帶就會被大量的新建案給佔滿。
窗外顯眼的最高建物,來自遠雄在中華及新光路口的建案「THE ONE」
說到綠地,自己在IKEA商場除了買日用品,也買過幾個小盆活植物,從滯銷品的9元到一般的29元都有,為的是打破「無法養活植物」的詛咒。我常跟別人說,這輩子最沒有緣分的東西,就是植物。
這趟我買了印象中的第四盆,至於這代表之前成果好到種出成就感,還是慘到要買第四盆來挑戰,就大家自己臆測了。
對了,還有每月會換一種新口味的霜淇淋!至今吃過芒果、紅豆、花生、哈密瓜等額外口味,即使10元價格代表材料不會精緻到哪,但走來這很難避免想買一支吃的慾望,吃過很多次的原味也無妨。
其實說到底,高雄IKEA也像這系列前一篇提到的「清晨麥當勞」一樣,是能享受「獨處」的場所,差別在IKEA的人潮比麥當勞多上數十倍,還得搭輕軌才能到。
IKEA餐廳很好吃嗎?不好說,就很符合我的胃口這樣,不過光味道跟品項穩定,再加上一個人也不尷尬的用餐環境,就已經足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