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徒》讀書心得:人性比劇情還懸疑

《門徒》讀書心得:人性比劇情還懸疑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比起說它是一本推理懸疑小說,我更覺得作者-泰絲‧格里森,在試圖窺探人性骯髒、充滿隱密噁心慾望的一面。同時講述女性在性跟身理上面的先天弱勢。讓我不禁一直想起大學英文系講師說的一句話:

女性在生理構造上,就是被侵入的那個。而這也讓女性成為註定的弱勢。

雞皮疙瘩、噁心反胃、想抗爭辯解的心情,在那當下溢滿我的腦袋。可是又能怎樣,上帝造女人,性器就是內凹的,而男人是外凸的,加上雄性激素天生帶來的雄性特徵:容易練成的壯碩肌肉、寬厚的骨架結構。讓「力量」成為男性的武器,「暴力」是其中的顯化。不難理解在早期文化落後的社會裡,暴力可以控制一個部族。而男性控制一個女性,最直接快速的方式,大概就是「性暴力」了。

就像裡面的主犯荷伊說的,在每個戰爭裡面,都有大家不想提起的,女性做為戰利品的那段歷史。


女主角-警探瑞卓利,總是想證明「身為女性的自己」也可以做警探,也可以硬起來不需要別人照顧。其實看的過程覺得挺令人煩躁的,身為女性又怎麼了嗎?女性也是有所謂的柔性的力量的吧?但越看到後面發現,瑞卓利面對的都是最骯髒的那群男人,把女性視為物品的兇殺案,包括自己也是受過傷害的其中一員,要她不硬起來,真的也是強人所難。但也不難看出,她潛意識中對於自己是個女性的自卑。女性必須證明自己,好蓋過身為女性,生理上先天弱勢帶來的恐懼。

瑞卓利描述男性警探們即使道貌岸然,但看到性侵殺害案件時,還是會瞳孔放大、興奮、對於私處的傷痕不自覺地盯很久。還有在監獄裡的兩個男性囚犯,看到她時停止打乒乓球,在腦中不知道腦補了哪些畫面,讓她不自在。這些段落,都隱隱的讓我身為女性的我,也感到不安。

還有荷伊總是能嗅出那些心理醫生,以想剖析他的心裡為由,想聽清每個噁心犯案細節的同時,不自覺從眼神溢出的興奮情緒。這些都讓我感到驚恐,對人性的再次理解,也懷疑,這都是真的嗎?人類真的會對這樣殘忍噁心的東西感到興奮嗎?

還記得網路剛興起,沒有網站管控時,孩子們都在看什麼網站嗎?

我印象很深刻。大家都在看色情、血腥、自殺的網站。蘋果日報怎麼紅的?不打碼的血腥意外事件照片。人的DNA裡,似乎真的刻著對獵奇事物的好奇。

以下才是針對這本書懸疑的部分總結 XDD

書中有非常多醫學、鑑定等相關知識,有種跟著他們一起辦案的感受,但可能連續殺人狂的影集看太多,都大概可以猜到這個犯人的心理狀態,可能是什麼身份了。但最關鍵的謎題,也是等到了最後才真的看出來!劇情的編排也是很神!

懸疑解謎的部分,我只能打七分,略嫌倉促的結局讓我有點失落。不過整體來說,故事節奏緊湊,會不自覺地一頁接著一頁看下去。這本書是《外科醫生》的續集,建議可以先看過《外科醫生》再看《門徒》喔!總得來說,這還是一本很值得一看的小說,認真看的話,應該一天就可以看完了!


avatar-img
Mei 的自由人生筆記的沙龍
16會員
16內容數
給自己的新目標: 平均一個月看本書,寫下書摘,分享出去。 希望可以達成這個目標,直接用方格子來督促自己。 歡迎分享自己喜歡的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I讓科技加速發展,生活發生質變,但或許更多的不一定是期待,而是被淘汰的恐慌。當我們能做的事情,AI都能做的時候,我們該何去何從?我們還會被就業市場需要嗎?這本比爾蓋茲推薦的書或許可以看到一些曙光。
人,所在的世界,充滿著掠奪、被掠奪,標籤、被標籤。各種形式的暴力無所不在。故事中的女主角-英惠,她在故事裡面幾乎沒有講一句話,一直過得平凡的人生。但在某一天,做了個夢之後,突然再也不吃肉,罹患了嚴重的精神疾病。故事就是這樣突然地展開了,但裡頭不突然的是故事裡許多人都感受過的暴力。
習慣,就像人生的自動導航程式,操控了我們生活中超過六成的行動跟思維,是我們生性愛偷懶的大腦的愛將。 那如果習慣有所謂的「富習慣」,不就等於我們大多時間都自動導航自己成富人了嗎?這本書讓你擁有富大腦!
鄉村的美,除了稻田的風景、山跟海的美景之外,還有沒有其他能讓旅人停留的呢?如何才能為地方帶來創生呢?本書作者協助多個鄉村成功推廣特色,他不只教我們如何成為一個好的風土設計師,更是讓我們學會看到故鄉的美。
獻給,總覺得自己不夠好,害怕時代的潮流會將自己洗劫一空的人們。似乎一直很難達成社會期望,一直努力嘗試卻總差強人意的人們。現在的人生道路不是自己想要,想提起勇氣改變的人們。 在講究儘早成功的年代,成功的形象變得單一。在框架外的人們辛苦跟上。不過,真的要跟上嗎?還是有別的路可以走呢?
松果體又被稱為「第三隻眼」有很多神奇的功能,不管是科學已經發現的還是尚未被證實的。在古印度吠陀經裡面,先人相信松果體可以連接人類跟宇宙的智慧,在許多古文明也都將松果體視為無上智慧的象徵。看完這本書之後,我看待人生的方式大大改變,也越來越順利,似乎阻力變少了,或是能更正向面對不順遂。松果體有什麼魔力?
AI讓科技加速發展,生活發生質變,但或許更多的不一定是期待,而是被淘汰的恐慌。當我們能做的事情,AI都能做的時候,我們該何去何從?我們還會被就業市場需要嗎?這本比爾蓋茲推薦的書或許可以看到一些曙光。
人,所在的世界,充滿著掠奪、被掠奪,標籤、被標籤。各種形式的暴力無所不在。故事中的女主角-英惠,她在故事裡面幾乎沒有講一句話,一直過得平凡的人生。但在某一天,做了個夢之後,突然再也不吃肉,罹患了嚴重的精神疾病。故事就是這樣突然地展開了,但裡頭不突然的是故事裡許多人都感受過的暴力。
習慣,就像人生的自動導航程式,操控了我們生活中超過六成的行動跟思維,是我們生性愛偷懶的大腦的愛將。 那如果習慣有所謂的「富習慣」,不就等於我們大多時間都自動導航自己成富人了嗎?這本書讓你擁有富大腦!
鄉村的美,除了稻田的風景、山跟海的美景之外,還有沒有其他能讓旅人停留的呢?如何才能為地方帶來創生呢?本書作者協助多個鄉村成功推廣特色,他不只教我們如何成為一個好的風土設計師,更是讓我們學會看到故鄉的美。
獻給,總覺得自己不夠好,害怕時代的潮流會將自己洗劫一空的人們。似乎一直很難達成社會期望,一直努力嘗試卻總差強人意的人們。現在的人生道路不是自己想要,想提起勇氣改變的人們。 在講究儘早成功的年代,成功的形象變得單一。在框架外的人們辛苦跟上。不過,真的要跟上嗎?還是有別的路可以走呢?
松果體又被稱為「第三隻眼」有很多神奇的功能,不管是科學已經發現的還是尚未被證實的。在古印度吠陀經裡面,先人相信松果體可以連接人類跟宇宙的智慧,在許多古文明也都將松果體視為無上智慧的象徵。看完這本書之後,我看待人生的方式大大改變,也越來越順利,似乎阻力變少了,或是能更正向面對不順遂。松果體有什麼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