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經第9章】功成身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經文:
王弼本: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梲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帛書(校):
㨁而盈之,不若其已;揣而兌之,不可長葆; 金玉盈室,莫之能守也;貴富而驕,自遺咎也。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楚簡:
持而浧之,不不若已。湍而羣之,不可長保也。金玉浧室,莫能守也。貴福驕,自遺咎也。攻述身退,天之道也。
注釋:
梲:應通“銳”。
㨁:疑通“殖”,貨利積藏。亦可能為“持”。
揣:ㄓㄨㄟˉ 捶擊 / ㄔㄨㄞˇ 估量。
兌:本意有積聚之意。另解為“銳”。
湍:因讀音,疑為“摶”,收聚之意。
古本有時音近、形近通假,或異體,或誤植,或殘缺,需要借鑒許多古書來推測該字的涵義,不同的學者也有不同的結論,導致釋文有所差異。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梲之,不可長保。
持有到滿出,不如中止;捶擊(利器)到鋒銳,不可能永久保存。楚簡內容:持有貨物到溢出,不如停止持有,收聚貨物而聚集之,不可能長期保有。王弼版有兩種意象,楚簡似乎單指貨物、商業行為,而帛書兩邊都可解釋。
無論如何,它們都在指涉同一個道理,即是「物極必反」。
日中則斜,月盈則虧,這是自然規律,它有一個固定的時間,達到一定的狀態,便會轉向;萬物的新生與消亡,亦僅是循環不已的自然現象,對自然界來說,物極必反只是一種反應過程,到了極端則回返,不斷流動而已。然而,對人來說,通常是一種警惕,人往往直到「物極」,才知「必反」的後果
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
金銀財寶堆滿了整屋,無法看守;富貴而驕縱,會使自己招來災害。
財貨多到超出自己能運用的限度,定會有所流失;富貴讓人有自信,也容易因而傲慢,滿則招損,到了極致不節制,情勢定會反向發展。
功遂身退,天之道。
范蠡、張良懂得退,因為他們深謀遠慮,然而,功遂身退,是為更深層地理解到「事功」與自身的關係。在天之道中,事的功成有其定數,自身盡了力,功成的效果會回饋,這之間有適當的「度」,拿取過多、驕傲自大都是超出了「度」,唯有體悟到「適度」,才是真正的身退
功成如何身退?
其實問題不在如何「身退」,而在什麼才是「功成」,功成代表目標達成,已獲取所追求的,且所追求的達到預期水準,俗話說:滿足了,既已滿足,便不覺得有什麼可留戀,自然而然就「身退」了。
難就難在於怎樣才會滿足,別人有的,自己也想要,自己沒有就覺得跟不上別人,或者要比別人更多,要爭最好,前者是害怕落後,怕被社會淘汰,後者想爭在前面,搏取讚賞,兩者都是缺乏自信、內心空虛,所以以他人的標準為標準,依此當做奮鬥的目標,然後努力,直到「物極」,卻還是不滿足。
滿不滿足還是得回到最初的動機,究竟是為了什麼而動,為了他人的眼光、自己的私欲、還是為了天?為了個人,就會落入計較,為了整體,心就變寬了。
此篇文章會顯示動態置底廣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72會員
47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Peace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人看水,水處於低下,而水本身卻無此心,只有順應,上天給它什麼任務它便執行,因為無心,所以海納,能納則廣,加上以柔為本、韌為質及衍生的特性,因此幾近於「道」。
天地之所以能長久,是因其不為己而生,所以能長生。 聖人以外在事物為優先,把自己放在最後,反而先收到正向回饋;將自己置之度外,反而成就其身。
「谷」形成空間上的「虛」,虛能納,納則聚,聚精而凝「神」,這是自然生成的精氣,似乎是造就萬物的能量來源。
天地「不仁」並非沒有仁心,而是不以仁心的角度來看待世界,天道循環,萬物自有用處與歸處,天地都知道,看似任其發展,其實是順應自然。
道,往細看如微塵,往大看如寰宇,可宏觀可聚焦,它亦是一種力量,讓看不到、甚至無法得知的「質」,形成「物」,並讓「物」動起來,組成世界。
「不見可欲,使民不亂。 」 聖人之治是愚民還是助民? 無知無欲, 是強調清心寡慾?
人看水,水處於低下,而水本身卻無此心,只有順應,上天給它什麼任務它便執行,因為無心,所以海納,能納則廣,加上以柔為本、韌為質及衍生的特性,因此幾近於「道」。
天地之所以能長久,是因其不為己而生,所以能長生。 聖人以外在事物為優先,把自己放在最後,反而先收到正向回饋;將自己置之度外,反而成就其身。
「谷」形成空間上的「虛」,虛能納,納則聚,聚精而凝「神」,這是自然生成的精氣,似乎是造就萬物的能量來源。
天地「不仁」並非沒有仁心,而是不以仁心的角度來看待世界,天道循環,萬物自有用處與歸處,天地都知道,看似任其發展,其實是順應自然。
道,往細看如微塵,往大看如寰宇,可宏觀可聚焦,它亦是一種力量,讓看不到、甚至無法得知的「質」,形成「物」,並讓「物」動起來,組成世界。
「不見可欲,使民不亂。 」 聖人之治是愚民還是助民? 無知無欲, 是強調清心寡慾?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成功者應適時引退,避免鋒芒畢露和驕傲自滿。文章以店長及幹部選拔情況為例,著重強調業績成長不僅僅是店長的功勞,並呼籲高層應公平對待所有員工。並指出富貴驕人將自食其果。最後建議開店的重要性和為其維持的審慎,員工對於好的誘因自然會選擇留下來。
Thumbnail
天道酬勤、地道酬德、人道酬誠、商道酬信 筆者分享兩個有效率的心得 1. 簡單的事趕快做 2. 複雜的事立刻開始做 不論是簡單的事情,還是複雜的事情,只有一原則:趕緊做!凡事別拖,立刻動手。 訂定目標後,頭也不回的往前走。沿途中切記天道酬勤,你的付出不會白費的,甜美的果實總在辛苦的耕耘下結果。
捨是付出,也是放棄;得,就在於付出後所獲得的收穫,每種付出,都會有某種程度的獲得。
Thumbnail
「你所擁有的,就是你所能有的」。 在今天早上的限時動態中,我們聊到了命理當中的「負荷」概念。 這裡我們從負荷概念中稍微再往前推一步,真正進入命理的領域中,看看所謂「天道惡盈」、「滿招損」的道,在實際應用上的術裏頭,是怎麼說的? 「財多身弱,反為富屋貧人。」
Thumbnail
安住好自己的心,如天地般無私的愛養萬物,如水般不爭的來行”善”的真諦,如此才能真正親近萬物,成為萬物之所需,善助對方的同時成就自己的價值。而其中”不爭”的意涵,則是道裡最關鍵的特性之一。如何做到不爭呢?老子在本章以負面表述的方式,說明人在求道、學習、處事的過程,人心容易掉入”爭”的情境。
Thumbnail
人們通常養成以知、欲過生活的習慣,但在道裡,使民無知無欲,是要放下知、欲的,要放下個人的想法、習性、個性等。在知道如何走入道後,第四章則是說明我們要如何真正在道裡,而能體驗到道帶給我們什麼力量。
Thumbnail
這段話是《道德經》最末一章,藴涵了三層辯證關係:一是得與失。二是公與私。三是人與己。且聽我道來。
Thumbnail
老子說:「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但,不爭不是躺平啃老,是精進自己,不再與人爭論是非對錯。 不論是家庭工作,很多時候事緩則圓,不決定也是一種決定。當下若有情緒,任何決定都是錯。 經典中一段記載,引人深思。 「世尊,你如何渡過(輪迴的)暴流呢? 「朋友,不滯留也不掙扎,我便渡過暴流。
Thumbnail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裡仁第四)。  惡,怎麼;終食之間,一頓飯的時間。造次,倉促危急時。『不以其道』應當是『不處也』和『
當用「道可道,非常道」來解《道德經》第十九章,就會發現文章中不如不要有絕聖棄智、絕仁棄義、絕巧棄利,如果人民就會這麼好,又何必多寫出來描述,可見這章是在說明循環與進程的終點,只要鍥而不捨,就會終於捨得。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成功者應適時引退,避免鋒芒畢露和驕傲自滿。文章以店長及幹部選拔情況為例,著重強調業績成長不僅僅是店長的功勞,並呼籲高層應公平對待所有員工。並指出富貴驕人將自食其果。最後建議開店的重要性和為其維持的審慎,員工對於好的誘因自然會選擇留下來。
Thumbnail
天道酬勤、地道酬德、人道酬誠、商道酬信 筆者分享兩個有效率的心得 1. 簡單的事趕快做 2. 複雜的事立刻開始做 不論是簡單的事情,還是複雜的事情,只有一原則:趕緊做!凡事別拖,立刻動手。 訂定目標後,頭也不回的往前走。沿途中切記天道酬勤,你的付出不會白費的,甜美的果實總在辛苦的耕耘下結果。
捨是付出,也是放棄;得,就在於付出後所獲得的收穫,每種付出,都會有某種程度的獲得。
Thumbnail
「你所擁有的,就是你所能有的」。 在今天早上的限時動態中,我們聊到了命理當中的「負荷」概念。 這裡我們從負荷概念中稍微再往前推一步,真正進入命理的領域中,看看所謂「天道惡盈」、「滿招損」的道,在實際應用上的術裏頭,是怎麼說的? 「財多身弱,反為富屋貧人。」
Thumbnail
安住好自己的心,如天地般無私的愛養萬物,如水般不爭的來行”善”的真諦,如此才能真正親近萬物,成為萬物之所需,善助對方的同時成就自己的價值。而其中”不爭”的意涵,則是道裡最關鍵的特性之一。如何做到不爭呢?老子在本章以負面表述的方式,說明人在求道、學習、處事的過程,人心容易掉入”爭”的情境。
Thumbnail
人們通常養成以知、欲過生活的習慣,但在道裡,使民無知無欲,是要放下知、欲的,要放下個人的想法、習性、個性等。在知道如何走入道後,第四章則是說明我們要如何真正在道裡,而能體驗到道帶給我們什麼力量。
Thumbnail
這段話是《道德經》最末一章,藴涵了三層辯證關係:一是得與失。二是公與私。三是人與己。且聽我道來。
Thumbnail
老子說:「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但,不爭不是躺平啃老,是精進自己,不再與人爭論是非對錯。 不論是家庭工作,很多時候事緩則圓,不決定也是一種決定。當下若有情緒,任何決定都是錯。 經典中一段記載,引人深思。 「世尊,你如何渡過(輪迴的)暴流呢? 「朋友,不滯留也不掙扎,我便渡過暴流。
Thumbnail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裡仁第四)。  惡,怎麼;終食之間,一頓飯的時間。造次,倉促危急時。『不以其道』應當是『不處也』和『
當用「道可道,非常道」來解《道德經》第十九章,就會發現文章中不如不要有絕聖棄智、絕仁棄義、絕巧棄利,如果人民就會這麼好,又何必多寫出來描述,可見這章是在說明循環與進程的終點,只要鍥而不捨,就會終於捨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