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此相遇-ports》:存在即歷史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我們在此相遇》於2021年11月13日於線上首映。
鍾適芳│2021│Taiwan│30min
片名《我們在此相遇》的「我們」或許不只是曾出現在紀錄片中的歷史痕跡,「我們」也包含編導團隊在內。影片中不著墨客觀情節和歷史淵源,反而連串丟給觀眾大量生活痕跡的節制手法,面對難解的歷史、飄零、動盪,「我們」只能低頭撿拾,我們只能謙卑。
這是當代與歷史縱深的錯身,可以被具象呈現的照片、影像、書信、詩文、墓碑,與邦加島的現代生活交錯而過;而身在臺灣的我們,從繁體字、祭拜習俗和鍾玉鳳的父親之中,拼命尋找一點點對話的痕跡,那原非影片本身意圖所強調的,卻必須感謝編導施捨的連結。
要不《我們在此相遇-ports》便不會以拼貼影像的方式呈現這段歷史,它更想呈現的是一種「狀態」,遷徙與離散不代表沒有根,它畢竟是存在過了,而且留下了些不需要被學術框架和定義的「什麼」。影片中的老照片、動態影像、劇場展演、音樂演出,這些媒材如何各自被演繹都需要某種程度的專業,何況還要透過鏡頭二次呈現。使用這些藝術媒介,在鏡頭前必須各自成立,同時被串接在一起時必須製造出新的化學效應,否則很容易便露出破綻與縫隙。擅長製作跨領域藝術的鍾適芳將這些歷史痕跡,處理得毫無違和和突兀之感,那是她長年累積的功力。於是她駕馭了她想訴說的狀態和「什麼」。觀眾看完電影,定會對邦加島產生好奇,那就夠了;歷史需要追尋,但毋須抵達(也無法抵達),就這點來說,《我們在此相遇-ports》算是成功了。
我們在此相遇,即是意義所在,既浪漫又實際,不是嗎?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0會員
19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FlaneuR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在人必須透過口罩傳遞訊息、家被藍色帆布籠罩的時候,唯有純粹的生活能穿透帷幕與隔膜,將彼此緊緊牽連在一起,迎向改變,然後繼續生活。
開頭和結束,電影舞台都上演著除夕夜的生剝鬼節。佑開頭曾在此時跌倒,結束時則在這裡奮起,他不顧家鄉父老反對拿起鬼面具,衝到前妻琴音家裡,與前妻經過一番對峙後,獲得默認得以執行生剝鬼的任務,「有沒有愛哭鬼啊?」佑戴著面具嚇哭了年幼的女兒,雙重完成了他父親和祭典的傳統任務。
2021台北電影節頗具特色的國際新導演競賽,入選的兩部臺灣代表《綠色牢籠》與《徘徊年代》,雖說一為紀錄片、一為劇情片,卻不約而同涉及個人與國家歷史,兩部佳作非常適合對照閱讀,或許這也是台北電影節選片人的巧思?
在人必須透過口罩傳遞訊息、家被藍色帆布籠罩的時候,唯有純粹的生活能穿透帷幕與隔膜,將彼此緊緊牽連在一起,迎向改變,然後繼續生活。
開頭和結束,電影舞台都上演著除夕夜的生剝鬼節。佑開頭曾在此時跌倒,結束時則在這裡奮起,他不顧家鄉父老反對拿起鬼面具,衝到前妻琴音家裡,與前妻經過一番對峙後,獲得默認得以執行生剝鬼的任務,「有沒有愛哭鬼啊?」佑戴著面具嚇哭了年幼的女兒,雙重完成了他父親和祭典的傳統任務。
2021台北電影節頗具特色的國際新導演競賽,入選的兩部臺灣代表《綠色牢籠》與《徘徊年代》,雖說一為紀錄片、一為劇情片,卻不約而同涉及個人與國家歷史,兩部佳作非常適合對照閱讀,或許這也是台北電影節選片人的巧思?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台灣人看香港,曾經像一面鏡子。那一頭是 DNA 相近的人事物,又來自不同的文化涵養。我們的流行娛樂符碼曾經如此靠近,甚至共享某種在無憑、無依的精神家園上,乘著經貿大勢向上飆颺的機緣。這些日常(與非日常)的經驗點滴,透過各自寫實(或不寫實)的方式,被記錄在七〇/八〇/九〇年代的台港電影中。
Thumbnail
「在韓文中有個詞,『因緣』,它的意思是天意或是命運,特別指人和人之間的關係。他應該來自佛教和輪迴的信仰。即使只是在路上擦肩而過的偶遇也是一種因緣,因為他們在前世一定有些關係,他們才會相遇。」
Thumbnail
從《平行世界》、《由島至島》到《一座桃花洞》,私密如母女日記,宏觀至國族史觀,同時關照正發生的現況奇觀──我們在這些紀錄片中宛如多一份視角,使望見的事物更加立體,從中接近真實,也「再見」真實的各異樣貌。
Thumbnail
這本書,就是一場社會運動。 集體合作、世代交棒、以及無數個人意志撐持,並接受沒有所謂完美,才有抵達可能。 每個人都有啟蒙的時刻,於我,紀錄片是一個很重要的路徑,《貢寮,你好嗎》也在我年輕歲月留下了痕跡,而我帶著這些痕跡入了社會,上了班,沒有幾年,台灣發生一連串影響著我輩世代很深很重的事件,至今不
Thumbnail
台北公館有個寶藏巖聚落,1960年代開始出現居民,大多是榮民老兵與家屬,依著山形興建違章建築,漸漸成為聚落,80年代市政府原本想拆除,經歷抗爭,漸漸轉型為藝術村,斷垣殘壁的景象被稱作歷史斷面。差事劇團二十年前便在寶藏巖歷史斷面搭帳篷演出,2024年3/22、
Thumbnail
如同電影《灣生回家》般,當我們試圖理解我們上一輩、上上一輩的經歷與生活時,對我們這些從未經歷過那些年、這些事的年輕人,甚至是一旁觀者而言,既非當事人,也非與當事人有共同利益時,我們為何會會想要理解眼前這位祖父母輩、父母輩等長輩的過往呢?是單純為了填補來不及參與的過去?還是在當事人還活著,甚至
Thumbnail
影劇隨筆,用比較精煉的篇幅講這些影劇在我心中的感受。這次帶來的,是以因緣包裝浪漫詩意又些微哀傷的《之前的我們》、尋求自我認知的童真美麗《怪物》,還有以叔姪為核心的奮力生存日記《殺人者的購物中心》。
Thumbnail
《之前的我們》(Past Lives)描述了一段處處似曾相識的人生。 「如果兩個陌生人在街上走過,他們的衣服不小心擦到了一起,這就是因緣,因爲這意味著他們的前世一定有什麼關係。如果兩個人結婚了,解釋是說在他們八千次生命中,有八千層因緣。」
Thumbnail
本片作為席琳宋的導演初作,展現其獨特的敘事風格與富含詩意的鏡頭語言,沒有戲劇化的對白、亦無蓄意打造的鏡頭感,以最為寡淡的方式,講述複雜又濃厚、人與人之間的「因緣」。前世今生,因緣相織,現實生活並非典型愛情故事,也許故事就該於此戞然而止,也許你是前世非今生之因,或是來世而非今生之緣,都罷。
Thumbnail
台灣人看香港,曾經像一面鏡子。那一頭是 DNA 相近的人事物,又來自不同的文化涵養。我們的流行娛樂符碼曾經如此靠近,甚至共享某種在無憑、無依的精神家園上,乘著經貿大勢向上飆颺的機緣。這些日常(與非日常)的經驗點滴,透過各自寫實(或不寫實)的方式,被記錄在七〇/八〇/九〇年代的台港電影中。
Thumbnail
「在韓文中有個詞,『因緣』,它的意思是天意或是命運,特別指人和人之間的關係。他應該來自佛教和輪迴的信仰。即使只是在路上擦肩而過的偶遇也是一種因緣,因為他們在前世一定有些關係,他們才會相遇。」
Thumbnail
從《平行世界》、《由島至島》到《一座桃花洞》,私密如母女日記,宏觀至國族史觀,同時關照正發生的現況奇觀──我們在這些紀錄片中宛如多一份視角,使望見的事物更加立體,從中接近真實,也「再見」真實的各異樣貌。
Thumbnail
這本書,就是一場社會運動。 集體合作、世代交棒、以及無數個人意志撐持,並接受沒有所謂完美,才有抵達可能。 每個人都有啟蒙的時刻,於我,紀錄片是一個很重要的路徑,《貢寮,你好嗎》也在我年輕歲月留下了痕跡,而我帶著這些痕跡入了社會,上了班,沒有幾年,台灣發生一連串影響著我輩世代很深很重的事件,至今不
Thumbnail
台北公館有個寶藏巖聚落,1960年代開始出現居民,大多是榮民老兵與家屬,依著山形興建違章建築,漸漸成為聚落,80年代市政府原本想拆除,經歷抗爭,漸漸轉型為藝術村,斷垣殘壁的景象被稱作歷史斷面。差事劇團二十年前便在寶藏巖歷史斷面搭帳篷演出,2024年3/22、
Thumbnail
如同電影《灣生回家》般,當我們試圖理解我們上一輩、上上一輩的經歷與生活時,對我們這些從未經歷過那些年、這些事的年輕人,甚至是一旁觀者而言,既非當事人,也非與當事人有共同利益時,我們為何會會想要理解眼前這位祖父母輩、父母輩等長輩的過往呢?是單純為了填補來不及參與的過去?還是在當事人還活著,甚至
Thumbnail
影劇隨筆,用比較精煉的篇幅講這些影劇在我心中的感受。這次帶來的,是以因緣包裝浪漫詩意又些微哀傷的《之前的我們》、尋求自我認知的童真美麗《怪物》,還有以叔姪為核心的奮力生存日記《殺人者的購物中心》。
Thumbnail
《之前的我們》(Past Lives)描述了一段處處似曾相識的人生。 「如果兩個陌生人在街上走過,他們的衣服不小心擦到了一起,這就是因緣,因爲這意味著他們的前世一定有什麼關係。如果兩個人結婚了,解釋是說在他們八千次生命中,有八千層因緣。」
Thumbnail
本片作為席琳宋的導演初作,展現其獨特的敘事風格與富含詩意的鏡頭語言,沒有戲劇化的對白、亦無蓄意打造的鏡頭感,以最為寡淡的方式,講述複雜又濃厚、人與人之間的「因緣」。前世今生,因緣相織,現實生活並非典型愛情故事,也許故事就該於此戞然而止,也許你是前世非今生之因,或是來世而非今生之緣,都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