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文化問.診》 9月場講座側記

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文化問.診》 9月場講座側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9月的《文化問.診》,我們走入百年前的人們家中,聆聽透過留聲機放送的旋律。本月的講者──知名曲盤收藏家陳明章,以珍藏的第一手史料「蟲膠唱片」,帶領民眾穿越時空,體驗那些年人們一起聽的歌。

原來,那些年人們留聲機裡的曲盤,不只有受明治維新影響的西洋古典樂,更有許多深植於土壤,充滿在地氣息的南管、北管、二簧、歌仔戲、採茶歌等。豐富的面貌一舉打破你我想像。

實際上,從臺灣史上第一批商業錄音的曲盤誕生起,曲盤及留聲機便成為當時中產階級的嗜好之一,其錄製的內容,也反映了時人的日常。比如鶴標唱片出品的「魚水相逢」,便是由鹿港的藝旦阿梅演唱,也成為臺灣南部南管館閣興盛的側面佐證。

歌仔戲作為日治時期發展出來的新樂種,則可以從其曲盤發行數量推斷受歡迎的程度。音樂不但積極與「思想枝」、「牛犁歌」等民間曲調結合,古倫比亞唱片行甚至嘗試用爵士管絃樂團當伴奏,遠赴日本錄製《陳三磨鏡》。

悠遊的音樂可以傳唱久遠。日治時期創作的流行歌約有500首,不少作品在戰後仍經常被翻唱。除了鄧雨賢先生的創作,歌手文夏也曾翻唱過由勝利曲盤發行的樂曲〈黃昏城〉,亦深受歡迎。可惜的是,有許多作品散佚在歷史洪流,有待後人逐步探索,發覺,找回那些充滿歷史韻味的歌謠。

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https://www.facebook.com/TNCMMM

avatar-img
鼎珅國際的沙龍
0會員
8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鼎珅國際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如果提到「日治.大稻埕.醫生」,首先聯想到的是哪位歷史人物?多數人應該會回答蔣渭水吧?不過,如果參與由臺灣藝術大學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殷寶寧所長主講的《文化問.診》8月場講座,或許會浮現出另一個答案──蔡阿信。
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主辦,2021年帶狀講座《文化問.診》,首場邀請以《老派少女購物日記》一書橫空出世,拿下多項文壇大獎的作者洪愛珠,並以「大稻埕飲食百年滋味」為題,述說富有歷史的在地小吃、糕點。
如果提到「日治.大稻埕.醫生」,首先聯想到的是哪位歷史人物?多數人應該會回答蔣渭水吧?不過,如果參與由臺灣藝術大學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殷寶寧所長主講的《文化問.診》8月場講座,或許會浮現出另一個答案──蔡阿信。
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主辦,2021年帶狀講座《文化問.診》,首場邀請以《老派少女購物日記》一書橫空出世,拿下多項文壇大獎的作者洪愛珠,並以「大稻埕飲食百年滋味」為題,述說富有歷史的在地小吃、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