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臺文天文臺】林廷璋:1917 桌來賓點唱,平澤平七精選《臺灣歌謠與名著物語》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藏品/龍瑛宗捐贈,圖/國立臺灣文學館)

(藏品/龍瑛宗捐贈,圖/國立臺灣文學館)

【我們為什麼挑選這個藏品】

  遠在百年之前,島上的居民都還按著過去的步調生活著,日常作息中所哼唱的歌謠旋律,卻早已將當時的風景人文給收納進去,或是那些口耳相傳的民間傳說,不只成為人們閒暇時的娛樂記憶,同時也刻印著地方曾有過的軼事趣聞。

  當象徵日治的前奏旋律響起,一位將這些視為瑰寶的前驅者,踏上名為「臺灣」的南國島嶼,他以自身的母語文字,將聽聞的歌謠與民間故事一一採集並收錄下來,編輯整理後,出版了一本像是精選專輯的歌謠專書,要是沒有「他」的貢獻付出,或許我們都還無法忠實地重現當時臺灣的地景與風土。

  他的名字是——


精通四種語言,首位採編臺灣歌謠和民間故事的日人

  若要說起臺灣的往昔之美,每個第一次踏上這座小島的「外人」,總會為她那如「南國美人」般的姿態、韻味所傾倒。除了適宜栽種各種花卉植物、水果農作的氣候之外,這座華麗的島嶼,還收錄了多樣的語種聲腔、物質符號,或來自異國的建築工法與服裝樣式,但最終那些外來的文化軌跡,又與臺灣自身的土地人文相融合,匯流而成一條自成格局且獨特的滔滔川河。

(藏品/龍瑛宗捐贈,圖/國立臺灣文學館)

(藏品/龍瑛宗捐贈,圖/國立臺灣文學館)

  1900 年(明治 33 年),初來臺時先是擔任法院通譯,之後曾任職於臺灣總督府編修課的語言學家 — 平澤平七(丁東),他精通漢文、客語、臺灣話,再加上本身的母語,總共能使用四種不同的語言。在現代,要找到能像他一樣,精通或熟稔三種以上,不同語言、文字的人,更是極少數。

上山看山勢,入門看人意

  來臺之後,他對於臺灣的季節更迭,以及各色景象所渲染出的無窮變化,深深地感到著迷,甚至是在《臺灣歌謠與名著物語》的自序中寫到,此地的驟雨夕陽、皎潔月色或樹下晚風,都是在內地完全感受不到的體驗。

  為配合自 1896 年開始施行的臺灣風俗、舊慣與私法調查,平澤平七興起採集紀錄臺灣歌謠與民間故事的念頭。那些看似輕鬆的曲調,或平凡無奇的詞彙,在一個充滿浪漫情懷的語言學家眼中,或許就是帶著那麼一點奇異的光芒,然後折射出彷彿是來自另一個世界的奇幻光景。

以假名拼音標註,以優雅日文翻譯「臺灣之聲」

  早在李獻璋的《臺灣民間文學集》之前,1917 年,由平澤平七負責編輯,臺北晃文堂出版的《臺灣歌謠與名著物語》,被認為是臺灣最早的歌謠專書,裡頭所收集的歌謠與民間故事,主要採錄自當時的北臺灣,包括艋舺、大稻埕、劍潭、淡水、新莊、板橋,和基隆、三貂等。

含笑開花香過山 水仙開花好排壇
神魂與嫂迷一半 克虧哥仔要按怎

  精選收錄的內容分為三個篇章:「臺灣的歌謠」,「臺灣的昔譚」,以及「臺灣的小說」。他首先將採錄到的臺灣歌謠,細分成 — 「俗謠」和「童謠」,共計257首。俗謠,大多為七言四句的「閒仔歌」,依照每一首前兩句的文字內容,又可再區分成植物、天象、地物、動物、植物、人物等五類;而臺灣的童謠,在形式上與一般童謠雖相差不遠,曲調較高,速度也較為輕快,但與日本童謠邊玩邊唱的方式又不太相同。

月光光秀才郎 騎白馬過南唐
南唐沒得過 掠貓仔來接貨 接沒著

  當平澤平七重新「演繹」這些臺灣歌謠時,特別在每個漢字旁邊,以日文假名標音,並將歌謠中的意涵翻譯成日文的文句。雖說,他還無法百分之百地將歌謠文字背後的韻味給標註出來,卻已是最接近原文的一次詮釋。

嘗試從聽聞的傳說中,找出臺灣獨有的故事

  在臺灣昔譚中,平澤平七挑選收錄了〈神ぞ識る 〉、〈豚の番人〉、〈白賊七〉、〈山奥の坊主〉、〈林本源的前生〉、〈十人の 授かり兒〉、〈李五〉、〈祝英台梁山伯〉等八篇臺灣的民間傳說,這些民間文學的主題,多半是帶有道德勸意圖的警世故事,抑或是以智取來化險為夷的鄉里傳奇。

(藏品/龍瑛宗捐贈,圖/國立臺灣文學館)

(藏品/龍瑛宗捐贈,圖/國立臺灣文學館)

  他自己特別提到,在內地母國比較常聽到像是山的起源,或是地藏王菩薩的傳說,但像是講述臺灣知名林家如何從平凡人崛起後富有的奇聞,是非常有趣的例子,便一併收錄其中。而在最後一篇臺灣的小說中,收錄作家創作的內容,分為「緒說」、「佳人才子物」、「史傳物」、「神怪物」、「裁判物」、「凌閒瑣談物」、「淫靡物」,光這樣的類別取向就已能想像內容的精采多樣。

(藏品/龍瑛宗捐贈,圖/國立臺灣文學館)

(藏品/龍瑛宗捐贈,圖/國立臺灣文學館)

  百年過去,網路為我們帶來的便利,卻也帶走了一些記憶與真實。

  人類若不繼續繁衍,或許就走向滅亡;「語言」若不被傳承或使用,終會有消失的危機。倘若「歌謠」和「民間故事」不再被傳唱,那我們所生存的這個世界,又將會失去多少色彩?我們是否還能再聽見,記憶中母親哄睡幼子的搖籃曲調,或是鄰里村鎮中的耆老長輩,曾經說過的俚語傳說。

  下一個百年來臨之前,請讓我們循著前人的歌譜,再唱一段往昔的歌謠。


★作家小傳

平澤平七 因擅長漢文、臺灣話和客語,1900年(明治33年)來臺擔任法院通譯,後任職於臺灣總督府編修課。為配合1896年開始的臺灣風俗、舊慣與私法調查,以及1901年後該調查的制度化,平澤投入調查,更推動日籍警察以臺灣話、客語與臺灣居民溝通的訓練。1917年(大正6年),平澤將其蒐集的臺灣歌謠、故事及其相關研究稿件集結出版,成為首位研究臺灣歌謠並發表相關研究論文、專書者。

★延伸閱讀

臺灣歌謠與民間故事 - 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

★觀測員簡介

林廷璋 Ryan Lin 私人圖書館「櫞椛文庫」館長;獨立刊物《圈外》總編|熱愛各種形式的閱讀,偶爾寫詩,偶爾寫文。相信文字的力量,同時也懷疑所有的真理與事實。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臺文館/轉譯研發團的沙龍
414會員
165內容數
2024/09/27
你的高中時期參加的是什麼社團呢,是揮散汗水的運動性社團,還是熱情活動的康樂性社團,或者學有專精的學術型社團? 無論參與什麼性質,社團活動必定是青春回憶重要的一頁。但你知道嗎?遠在日治時期時台灣的高中,就有豐富的社團活動。其中很特別的是有考古社團——「博物研究會」……
Thumbnail
2024/09/27
你的高中時期參加的是什麼社團呢,是揮散汗水的運動性社團,還是熱情活動的康樂性社團,或者學有專精的學術型社團? 無論參與什麼性質,社團活動必定是青春回憶重要的一頁。但你知道嗎?遠在日治時期時台灣的高中,就有豐富的社團活動。其中很特別的是有考古社團——「博物研究會」……
Thumbnail
2024/09/13
1960年代的知識分子是什麼樣子呢?劉大任(在此我們先暫不稱他為作家)在小說《浮游群落》之中,描摹了一群有志青年的模樣,他們滿懷理想,渴望改變社會,卻也同時提心吊膽,深怕一不小心就身陷囹圄。 因為他們最青春活躍的時候,正是白色恐怖仍烏雲罩頂的年代。
Thumbnail
2024/09/13
1960年代的知識分子是什麼樣子呢?劉大任(在此我們先暫不稱他為作家)在小說《浮游群落》之中,描摹了一群有志青年的模樣,他們滿懷理想,渴望改變社會,卻也同時提心吊膽,深怕一不小心就身陷囹圄。 因為他們最青春活躍的時候,正是白色恐怖仍烏雲罩頂的年代。
Thumbnail
2024/08/27
【派克是一同奮鬥的好夥伴】 王育德年僅25歲時便流亡日本,用美國的派克51鋼筆替臺灣戰鬥。這名臺語專家與臺獨運動者究竟寫了些什麼?
Thumbnail
2024/08/27
【派克是一同奮鬥的好夥伴】 王育德年僅25歲時便流亡日本,用美國的派克51鋼筆替臺灣戰鬥。這名臺語專家與臺獨運動者究竟寫了些什麼?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桃園有文學?」 「有的。」 早在漢人來到桃園開墾之前,居住在桃園地區的原住民族,就已用語言創作祭歌、神話、俗語、民間故事等作品,並以口耳相傳的方式流傳。之後,文學在桃園逐漸發展,並且漸趨多元……本文旨在簡介日治時期之前桃園地區的文學發展。
Thumbnail
「桃園有文學?」 「有的。」 早在漢人來到桃園開墾之前,居住在桃園地區的原住民族,就已用語言創作祭歌、神話、俗語、民間故事等作品,並以口耳相傳的方式流傳。之後,文學在桃園逐漸發展,並且漸趨多元……本文旨在簡介日治時期之前桃園地區的文學發展。
Thumbnail
在台灣出生卻被日本統治的台灣人、在日本出生卻在台灣生活的日本人、台灣人與日本人結合生下的孩子——在日治時期,每個人都要面對的選擇題:中國人?日本人?台灣人?
Thumbnail
在台灣出生卻被日本統治的台灣人、在日本出生卻在台灣生活的日本人、台灣人與日本人結合生下的孩子——在日治時期,每個人都要面對的選擇題:中國人?日本人?台灣人?
Thumbnail
歷史上短短幾筆紀錄,卻是無數有血有肉的人生 而那些無名的小人物們,正是堆疊出一整個時代的關鍵 現在,他們將帶你走進,那些你從不知道卻真實存在的臺灣歷史
Thumbnail
歷史上短短幾筆紀錄,卻是無數有血有肉的人生 而那些無名的小人物們,正是堆疊出一整個時代的關鍵 現在,他們將帶你走進,那些你從不知道卻真實存在的臺灣歷史
Thumbnail
雖然無法定義「臺灣人」,但若限縮「臺灣」的地理範圍中,講述這塊土地上曾經發生過的事情,或許是個解套,而《臺灣歷史圖說》正是這樣的一部作品。包含最初南島語族定居於臺灣,一直到二戰時期,或者增訂版中新增的民主化之路,身為歷史學者的作者周婉窈,以淺顯易懂的文字,搭配豐富的圖片,訴說了這塊土地上所發生的
Thumbnail
雖然無法定義「臺灣人」,但若限縮「臺灣」的地理範圍中,講述這塊土地上曾經發生過的事情,或許是個解套,而《臺灣歷史圖說》正是這樣的一部作品。包含最初南島語族定居於臺灣,一直到二戰時期,或者增訂版中新增的民主化之路,身為歷史學者的作者周婉窈,以淺顯易懂的文字,搭配豐富的圖片,訴說了這塊土地上所發生的
Thumbnail
然而1947年這個改變臺灣命運的變故之年,造成了這股傳承之火慘遭熄滅,進而造就我們臺灣人至今都在尋找「屬於我們的樣貌、屬於我們的風格」卻屢屢迷惘、迷失的後果。不過,也正因為我們無法從歷史接取傳承的火薪,或許身為臺灣人的我們,才能擁有不侷限於特定形式的創意發想吧。
Thumbnail
然而1947年這個改變臺灣命運的變故之年,造成了這股傳承之火慘遭熄滅,進而造就我們臺灣人至今都在尋找「屬於我們的樣貌、屬於我們的風格」卻屢屢迷惘、迷失的後果。不過,也正因為我們無法從歷史接取傳承的火薪,或許身為臺灣人的我們,才能擁有不侷限於特定形式的創意發想吧。
Thumbnail
大病初癒,一早醒來昏昏沉沉。突兀的感受到今日的氣溫格外怡人,打開窗戶一盼,是下過雨的好日子。 遠處,還時不時的響起陣陣悶雷來。原先熙熙攘攘的街上,如今蒙上了一點小鬱沉。 『落大雨彼一日』所描述的場景之一,或許正是這樣的天氣,也說不定。 1921年的台灣,大正十年,也是台灣許多地方人士開始向大日本帝國
Thumbnail
大病初癒,一早醒來昏昏沉沉。突兀的感受到今日的氣溫格外怡人,打開窗戶一盼,是下過雨的好日子。 遠處,還時不時的響起陣陣悶雷來。原先熙熙攘攘的街上,如今蒙上了一點小鬱沉。 『落大雨彼一日』所描述的場景之一,或許正是這樣的天氣,也說不定。 1921年的台灣,大正十年,也是台灣許多地方人士開始向大日本帝國
Thumbnail
20191112陳醫師訪談劉仲敬第62集整理文稿 主持人:臺灣陳易宏醫師 發佈時間:2019年11月12日 整理者:三馬兄 [00:10]主持人:目前有很多關於南島語系的研究,根據語言分家的年代來判斷,有一個說法叫“出臺灣假說”,認為大概在五千多年前的臺灣是南島語系大部分現存語言的起源地。南島語系有
Thumbnail
20191112陳醫師訪談劉仲敬第62集整理文稿 主持人:臺灣陳易宏醫師 發佈時間:2019年11月12日 整理者:三馬兄 [00:10]主持人:目前有很多關於南島語系的研究,根據語言分家的年代來判斷,有一個說法叫“出臺灣假說”,認為大概在五千多年前的臺灣是南島語系大部分現存語言的起源地。南島語系有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