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種離開至少都有最後一次的回來。
推薦指數:★★★★★
易讀指數:★★★★☆
趣味指數:★★★★☆
新鮮指數:★★★★☆
作者: 王定國
出版社:印刻
出版日期:2021/11
前言
大概在我研究所的時候,無意間從圖書館看到王定國作家的作品,那時讀得比較倉促,但隱約給我留下一個深刻印象的是他的文字。王定國作家的文字讀起來有股淡淡的春天清香,這樣說好像有點模糊,但就是這種輕輕的、飄飄的,如同春天柔軟的文字讓我難忘。
後來,在博客來上看到這本書,沒有考慮太久就將它收進了待讀清單中,這本書共收錄了王定國的9篇經典短篇文章,每一篇都代表著他創作的不同階段,看著他將日常生活描繪得如此細緻與溫柔,幸運一睹大師的文字功力,這本書值得珍藏。
帶往治癒與救贖之路
9篇短篇小說,幾乎每一篇都帶有死亡與孤寂的狀態。看完故事之後大多的感觸是落寞、空虛甚至有點難過。裡面大約只有〈訪友未遇〉這篇結局看上去是比較快樂的。
先來說說這篇短篇小說鋪陳的極為細膩,從一封信帶到一個過往的故事,再從一段過往的故事帶到一對新婚夫妻的故事,最後再從尋信中主人的過程裡,找尋自我與和解之道。這樣一步步推續下去,原本在各自故事裡受傷的兩個人,最後都得到了救贖。這篇作品讓我印象很是深刻,特別是故事裡那個暗喻著傷痛與不堪的「襪子」,驗證了作者寫下的「人生的苦難往往就是留下最小的象徵而成為永遠的傷痕。」
襪子也好,其他配飾也好。日常中最微小的東西都很有可能在經歷過磨難之後,久久地成為內心中難以拔除的一根刺。
驕傲的孤寂感
再來想要說說這整本小說集給我最大的感觸,就是故事中無所不在的「既驕傲又孤寂的感覺」。這種感覺有點微妙,就是故事中的主角明明每個都傷痕累累,可是除了自己以外的其他人,即便是深愛的人,也不輕易展露自己的脆弱。
寧願自己在深夜裡療傷,也不願打開心房與人共享孤寂。〈生之半途〉是這樣,〈厭世半小時〉也是這樣。都受了傷,都渴望被愛,但這種想愛又不敢愛的心境更讓人孤寂。
王定國很擅長將日常平凡的小事寫成精彩絕倫的故事,他也很擅長將幽微的情感藉由具象的物體呈現出來。如同我剛剛說的代表心中傷痛的「襪子」,和〈厭世半小時〉中女主角表露心中情感的「頭髮」。當然還有很多隱藏在故事中的「暗喻」都等著我們繼續去挖掘。
閱讀反饋
這本書我讀的其實蠻慢的,最主要是因為太享受在王定國的文字中。我喜歡他溫柔細緻的描繪手法,更喜歡他能將日常種種小事化作故事的題材。
書中王定國也坦承自己深受眼疾之苦,真心希望他能好好康復,為華文創作帶來更多優質的作品。都說小說家最讓人佩服的地方是看事物的視角總會與常人不同,我想這也是因為每一位小說家都有著上帝眷顧的雙眸吧!
期許所有創作者或是渴望從事創作的人都能永遠這樣不同尋常的雙眸,為世界帶來更多解讀的可能。
以上,就是這本書的精華講解以及我閱讀完後的反饋,如果你也有看過這本書,歡迎留言與我交流喔。
我們下週再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