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22|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小兒班上跑第一有感

    小兒子在班上分組賽(故未能算是班上第一)跑最快,我下班後他第一件分享的校園故事,想起自己在國小(和2個兒子同一所國小)時是班上跑最快或有時落居第二。關於誰會坐在跑最快寶座,根本不是讓老師分組有規章的比賽或每人跑秒計時,是田野淘汰法則來決定。
    端看當天某節下課他是否約我到操場當時還是赭紅砂土的跑道單挑,且現場須有同學目擊認證,回到班上訊息凝聚至全班跑最快的是賴虹宇這樣的共識,才算榜單已更新。他是陳朝銓,可敬的對手,他不多話,我也是,我們幾乎不交談,只有草原上兩頭最快的公獵豹凝望對峙可資形容。
    當我跑輸那一天,回到教室接下來的一天課程,形在上課,神在模擬對策,下次要怎麼贏?是我的布鞋底磨損過度嗎?鞋帶緊度?褲子太繃?起跑伏低重心偏高?加速的起步、中段和尾部配速要再優化,我的跨張開的角度可能要再大;我應該在單挑前一堂下課躲去活動中心陰處先拉筋暖身,一連串縝密推演後進行第二階段問題演練,他是怎麼跑的?他還略矮我3公分,他的跑鞋需找機會偷看一下底部的顆粒型態,他的跨部角度、擺腿頻率、雙臂甩動模式,這些推演,計較諸點差之毫釐的差異,足以影響今天寶座上坐誰,足以影響當全校運動會或校外賽事時老師同學會推舉誰出賽。
    還有一位同學蔡其宏,他不是跑最快的,而每次下課玩「林家電」或「警察抓小偷」怎老是觸不到他的肩、背與臂,我和陳朝銓是獵豹,蔡其宏則是蹬羚,他沒有憨直一路跑直線的模式,總快觸及他身體僅半寸的一刻,手突然就落空了,他的視角餘光時時觀察跑者,追逐他的敵方有時還不只一個,他也能脫逃,成功之道在於他的竄逃時常不在獵人的預期路徑。蝙蝠的主食是昆蟲,其中大部分是蛾類,經過數萬年獵與被獵的演化力量,蝙蝠的皮膜雙翅演化出飛行時可進行急遽的加速度變化,意指可瞬間轉彎超過九十度且改變速率,當中有幾種天蛾亦同步演化降低被捕食的技巧,牠那對張開如羽的觸角能接收蝙蝠的超音波聲納,在蝙蝠那半寸又半寸張口即將捕獲的那一瞬間,牠雙翅一闔收,重力接手,自由落體僅需上演幾秒便成功逃逸,那隻蝙蝠因已一段功率輸出需充電重啟另覓下一隻獵物。蔡其宏就是這隻蛾,他跑步的膝蓋與腿觸地的偏斜角異於常人,以發展出急遽轉向的本領,缺點是,他O型腿了。
    大自然各處充滿有趣的攻-防細節,不容易顯而易見,且需時間洪流的大變量,才得以淬鍊看似差之毫釐的差異,足以左右存亡的差異。
    本來只是小兒跑第一有感而已。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地鐵魚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