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方格精選

科技產業 2021 五大事件回顧,以及我對他們的額外想法 | 科技巨頭解碼#92

閱讀時間約 16 分鐘
轉眼之間,從 2020 年中正式推出科技巨頭解碼專欄以來,也過了一年半了。在這過去一年半中,科技巨頭解碼,總共交出了 92 篇文章,相當於每個月平均有五篇左右的產出,比我們專題的承諾每月至少四篇,可以說是超標的圓滿達成任務。
而在這九十多篇文章中,有大約五十篇是分析科技巨頭與獨角獸公司的財報,有另外四十篇則是針對於科技產業趨勢與議題發表想法。會有這樣的分布,是因為科技巨頭基本上引領著這個時代的科技發展,而從其財報與相關的資訊,我們可以更加看清楚這每家公司到底腦中在想什麼,而手中又在做什麼。這對於形塑我們對於整個科技產業發展方向的理解,是有巨大的幫助的。而另一方面,也有一些重要的科技趨勢,是獨立於科技巨頭之外的,所以我們的專題,希望兼顧兩者,幫助訂閱戶們能夠更全面的掌握科技產業的商業脈動。而從持續成長的訂戶數量,我們知道,科技巨頭解碼確實的替台灣這邊想要了解全球科技脈動的人,提供了價值。
而在 2021 年的年尾,科技巨頭解碼將帶大家一起來回顧,在今年科技產業商業世界裡面,發生的最重要的五件事,以及我對這些事件的一些 extra-thoughts。
Tech in 2021
以下會依照時間軸來排列 -
事件一 - 爆紅後迅速冷卻的聲音經濟
「你上 Clubhouse 了嗎?」,你對於這句話的時間感,說不定已經感覺是好幾年前的事了,但是事實上,Clubhouse 的爆紅,其實只是今年年初的事 – 我還記得在我今年初到司馬庫斯的路程上,全程都戴著耳機聽著 Clubhouse 內的對談,而手機裡看的新聞,也都是在分析 Clubhouse 魔力的報導。
在去年 2020 年底就在美國推出測試版的Clubhouse,在今年年初開始在全球爆紅,包括了美國、歐洲、台灣、日本、甚至中國,都有大量的用戶加入。即使當時只有 iOS 平台可以執行其應用程式,仍然不減其邀請碼一碼難求的熱度。在今年一月份時,Clubhouse 的估值大概在十億美元左右,但僅僅三個月後,在今年四月的增資,Clubhouse 的估值翻了四倍,來到四十億美元。甚至連提供 Clubhouse 語音技術的 Agora,股價也在年初一口氣從 40 美元暴漲到超過 100 美元。
而各大科技巨頭在面對這個聲音經濟浪潮時,很明顯的感受到壓力,包括了 Spotify、Twitter、Facebook 等大型科技公司,都各自推出其致敬版本的語音聊天室。推特甚至想要以四十億美元併購 Clubhouse,然而最後並沒有成功。在今年第一季時,似乎沒有跟上聲音經濟的公司,就是速度緩慢跟不上時代的恐龍。
然而,這股聲音經濟的熱潮,突然在四五月份之後,嘎然而止,就像一場派對,突然在一瞬間就散場。雖然在聲音經濟的場域,還有 Podcast 撐場沒有全軍覆沒,但 Clubhouse 類型的即時線上語音聊天室,卻大幅降溫,流失了大多數的使用者。一夕之間,網路的媒體報導,主旋律從談論 Clubhouse 的成功,轉為告訴你「我早就知道 Clubhouse 會有這樣的下場。」而各大科技公司所打造的 Clubhouse 致敬版,也都隨之悄悄離場,畢竟宴會已經結束,舞台區空無一人。
Clubhouse 即使推出安卓版也無力挽回頹勢
Miula 對於「退燒的耳朵經濟」的額外想法 –
在年初 Clubhouse 爆紅時,我對於 Clubhouse 其實抱持著相當兩極的情緒。一方面,對於看過很多暴起暴落的所謂 Hype 的我來說,我的直覺是 Clubhouse 更有可能是個 Hype 而非巨大的科技變革。就我自己的體驗來說,我自己既不想長時間待在 Clubhouse 上聽,也不想在 Clubhouse 上創作。而 Clubhouse 作為一個產品的角度,也有非常多巨大的缺陷。以我自己身為一個創作者的角度,當時我選擇持續留在 Podcast 而不轉戰 Clubhouse。以後見之明看來,似乎做出了正確的選擇。
但另一方面,Clubhouse 的確降低了聲音創作的門檻,讓任何人都能夠簡單的在網路上發表幾句看法,這也是為何 Ben Thompson 當時相當看好 Clubhouse 的理由,因為這符合過往文字與影片的發展模式 – 當創作門檻降低,就能夠創造一整個全新的經濟體系。而由於 Clubhouse 的確創造了一個新的創作格式,有可能會推翻舊有的世界觀,這讓我也不敢輕易的看壞它。
而從 Clubhouse 最終的歸向沉寂,我覺得有一點是我們可以學習到的,就是同樣的模式,套用在不同的場景,真的不一會有同樣的結果。當臉書讓創作文字的門檻,比部落格時代大幅下降,的確就讓臉書取代了部落格。而 TikTok 也是以降低創作門檻走出一片天的另一個標準範例。然而,耳朵終究不同於眼睛,把聲音創作依照同樣的邏輯演出,卻沒有得到一樣的結果。我認為這中間最大的差別,在於人類使用眼睛與耳朵的預設習慣是不同的 – 眼睛是主要資訊接收裝置,但耳朵只是輔助接收裝置。回到科技巨頭解碼 48 期所講的內容,或許耳朵經濟並不是那麼適合發現模式。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6680 字、6 則留言,僅發佈於科技巨頭解碼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avatar-img
13.8K會員
269內容數
科技巨頭解碼,是一個討論科技產業趨勢與解析科技巨頭動向的付費電子報。我們將以專業的角度,來讓讀者理解,科技與商業的力量將如何改變我們所生活的世界,我們又該做些什麼,來跟上這個快速變遷的時代。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科技巨頭解碼 的其他內容
就在本月初,晶片巨人 Intel 宣布即將在明年 2022,將其自動與輔助駕駛事業Mobileye 獨立上市,目前預計上市時的估值可能高達 500 億美元。對比 2017 年 Intel 收購 Mobileye 的 153 億美元價格,可以說是增值了不少。
無論是成功跨出加密貨幣領域,讓主流世界瘋狂追逐的 NFT,又或者是在美國台灣都引起熱議,並成為炒股話題之一的元宇宙,在過去幾個月,都是熱到不能再熱的科技話題。不過,在這兩個名詞大紅之際,也同時有很多人,質疑他們其實是泡泡,是被過度追捧但是卻無法持久存在的一時泡沫而已。
自從進入後疫情時代,在疫情下發熱發光的 Zoom,就開始承受沉重的股價壓力 – 即使持續繳出不錯的業績成長,但股價卻從一年前的四百多美元,腰斬到現在的兩百多美元。基本上,這反映出了整個資本市場,對於 Zoom 成長性的疑慮......
前幾天我在我個人的頻道,做了一個調查,問大家如果只能選一家存股,大家會選 Tesla 還是 NVIDIA,結果是 NVIDIA 壓倒性的勝出,可見現在整個市場是多麼看好 NVIDIA。而就我來看,市場的看法,並非無的放矢。
在我眼中,Sea 無疑的就是騰訊與阿里巴巴合體的東南亞版本,同時兼具了中國科技巨頭的經營模式與策略,以及東南亞在地的營運能力。即使是中國的科技巨頭,在東南亞 Sea 的主場上,也打不贏它。更重要的一點是,在中國科技巨頭面臨巨大的政治風險削弱競爭力的同時,Sea 正在享受快速成長的紅利......
矽谷最知名的大數據公司 Palantir,在 11/09 發布了今年 2021 第三季的財報。很有趣的是,雖然其營收與獲利,皆打敗預期,但市場很顯然不知道該怎麼樣解讀 Palantir 的數字。
就在本月初,晶片巨人 Intel 宣布即將在明年 2022,將其自動與輔助駕駛事業Mobileye 獨立上市,目前預計上市時的估值可能高達 500 億美元。對比 2017 年 Intel 收購 Mobileye 的 153 億美元價格,可以說是增值了不少。
無論是成功跨出加密貨幣領域,讓主流世界瘋狂追逐的 NFT,又或者是在美國台灣都引起熱議,並成為炒股話題之一的元宇宙,在過去幾個月,都是熱到不能再熱的科技話題。不過,在這兩個名詞大紅之際,也同時有很多人,質疑他們其實是泡泡,是被過度追捧但是卻無法持久存在的一時泡沫而已。
自從進入後疫情時代,在疫情下發熱發光的 Zoom,就開始承受沉重的股價壓力 – 即使持續繳出不錯的業績成長,但股價卻從一年前的四百多美元,腰斬到現在的兩百多美元。基本上,這反映出了整個資本市場,對於 Zoom 成長性的疑慮......
前幾天我在我個人的頻道,做了一個調查,問大家如果只能選一家存股,大家會選 Tesla 還是 NVIDIA,結果是 NVIDIA 壓倒性的勝出,可見現在整個市場是多麼看好 NVIDIA。而就我來看,市場的看法,並非無的放矢。
在我眼中,Sea 無疑的就是騰訊與阿里巴巴合體的東南亞版本,同時兼具了中國科技巨頭的經營模式與策略,以及東南亞在地的營運能力。即使是中國的科技巨頭,在東南亞 Sea 的主場上,也打不贏它。更重要的一點是,在中國科技巨頭面臨巨大的政治風險削弱競爭力的同時,Sea 正在享受快速成長的紅利......
矽谷最知名的大數據公司 Palantir,在 11/09 發布了今年 2021 第三季的財報。很有趣的是,雖然其營收與獲利,皆打敗預期,但市場很顯然不知道該怎麼樣解讀 Palantir 的數字。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本文分享在股癌 Podcast 中獲得的投資見解,探討當前籌碼分析的誤區。儘管市場競爭加劇,籌碼分析的有效性下降,但仍有方法能提高預測準確性。特別關注任天堂與輝達的未來展望,包括遊戲機市場的成長潛力及AI市場的挑戰與機會。透過真實的旅行經歷,鼓勵讀者保持樂觀心態,並對他們的努力給予認同。
Thumbnail
深入探討了在台灣旅遊與市場觀察的經驗,從首爾的旅遊心得到市場風格的變化,以及對任天堂和輝達(NVIDIA)未來發展的展望。了解最新的投資策略和市場動向,幫助投資者在動盪的市場中保持競爭力。
Thumbnail
這個筆記整理並摘錄自 Gooaye 股癌 EP478 | 🍔,時間是 10 分 42 秒到 24 分 00 秒。文字產自 AI 與我本人的少量編修,內容相關的權利完全為癌大所有,如果癌大有提出下架的需求就會立刻下架。
Thumbnail
這個筆記整理並摘錄自 Gooaye 股癌 EP477 | 👽,時間是 01 分 30 秒到 22 分 56 秒。文字產自 AI 與我本人的少量編修,內容相關的權利完全為癌大所有,如果癌大有提出下架的需求就會立刻下架。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我分享了在股癌 Podcast 中學到的投資見解與想法。同時也介紹了群聯辦公室的參訪體驗和市場話題中群聯的 Adaptive方案。此外,也探討了 AMD 最近的財報及與輝達的競爭,以及 Apple 的財報和在 AI 領域的佈局計劃。最後,作者歡迎讀者在底下留言討論並提出建議。
Thumbnail
筆記-美投君-24.03.24-網路泡沫 對應目前的AI發展 *延續上周提到的1995年網路興起歷史。 1995年,市場開始找尋跟網路相關的投資機會。當時市場情緒很理性,投資人對網路發展是質疑大於興奮。 *1996-97年網路發展大爆發,大量網路應用公司出現,例如亞馬遜、YAHOO, N
Thumbnail
自從2001年的網路泡沫以來,似乎每隔一段時間科技產業就會有一個當紅的流行趨勢。
Thumbnail
聲音經濟 (Voice Economy) 是指以聲音為基礎的商業模式、技術與應用,用於創造價值和增加用戶體驗。藉由 AI改變聲音的創作、傳播與消費,將大幅改變人們與科技和品牌互動的方式。本文探討了AI世代包括虛擬語音助理、智慧音箱、文字生成語音和Podcast等不容忽視的市場數據和商業機會。
Thumbnail
PC時代 造就1995~2000年網路的高潮,當時的選擇比較少所以估值是比較誇張的 iPhone 造就習慣改變的手機時代,產業都是輪流高潮的2008~2018 黃金10年的過程就讓80%的散戶被市場恐懼吞噬明明知道是習慣科技的產業,但一樣量化經驗不足想在過程當股神就是要付出代價 AI的時
Thumbnail
本文分享在股癌 Podcast 中獲得的投資見解,探討當前籌碼分析的誤區。儘管市場競爭加劇,籌碼分析的有效性下降,但仍有方法能提高預測準確性。特別關注任天堂與輝達的未來展望,包括遊戲機市場的成長潛力及AI市場的挑戰與機會。透過真實的旅行經歷,鼓勵讀者保持樂觀心態,並對他們的努力給予認同。
Thumbnail
深入探討了在台灣旅遊與市場觀察的經驗,從首爾的旅遊心得到市場風格的變化,以及對任天堂和輝達(NVIDIA)未來發展的展望。了解最新的投資策略和市場動向,幫助投資者在動盪的市場中保持競爭力。
Thumbnail
這個筆記整理並摘錄自 Gooaye 股癌 EP478 | 🍔,時間是 10 分 42 秒到 24 分 00 秒。文字產自 AI 與我本人的少量編修,內容相關的權利完全為癌大所有,如果癌大有提出下架的需求就會立刻下架。
Thumbnail
這個筆記整理並摘錄自 Gooaye 股癌 EP477 | 👽,時間是 01 分 30 秒到 22 分 56 秒。文字產自 AI 與我本人的少量編修,內容相關的權利完全為癌大所有,如果癌大有提出下架的需求就會立刻下架。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我分享了在股癌 Podcast 中學到的投資見解與想法。同時也介紹了群聯辦公室的參訪體驗和市場話題中群聯的 Adaptive方案。此外,也探討了 AMD 最近的財報及與輝達的競爭,以及 Apple 的財報和在 AI 領域的佈局計劃。最後,作者歡迎讀者在底下留言討論並提出建議。
Thumbnail
筆記-美投君-24.03.24-網路泡沫 對應目前的AI發展 *延續上周提到的1995年網路興起歷史。 1995年,市場開始找尋跟網路相關的投資機會。當時市場情緒很理性,投資人對網路發展是質疑大於興奮。 *1996-97年網路發展大爆發,大量網路應用公司出現,例如亞馬遜、YAHOO, N
Thumbnail
自從2001年的網路泡沫以來,似乎每隔一段時間科技產業就會有一個當紅的流行趨勢。
Thumbnail
聲音經濟 (Voice Economy) 是指以聲音為基礎的商業模式、技術與應用,用於創造價值和增加用戶體驗。藉由 AI改變聲音的創作、傳播與消費,將大幅改變人們與科技和品牌互動的方式。本文探討了AI世代包括虛擬語音助理、智慧音箱、文字生成語音和Podcast等不容忽視的市場數據和商業機會。
Thumbnail
PC時代 造就1995~2000年網路的高潮,當時的選擇比較少所以估值是比較誇張的 iPhone 造就習慣改變的手機時代,產業都是輪流高潮的2008~2018 黃金10年的過程就讓80%的散戶被市場恐懼吞噬明明知道是習慣科技的產業,但一樣量化經驗不足想在過程當股神就是要付出代價 AI的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