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遺忘了的 Clubhouse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在2021年1月中下旬開始在大華人圈爆紅起來的 Clubhouse,大家還在使用嗎?還是成了時代的眼淚了?
遙想剛剛火爆起來的那段時間,可以算是同事、朋友間的熱門議題。首先是因為僅開發了 iOS 版本,因此只能在 iPhone 系列手機上使用。於是也有隱隱的兩大手機作業系統間的抗爭感。使用 android 的大多覺得 Clubhouse 世界裡發生的事情跟他們沒有關連,比較激情者會向開發者疾呼快點開放該系統,但應該部分是因為開發者團隊人數有限,另一部分或許也有一定的市場宣傳效果,所以 android 版本的 Clubhouse 遲至5月份才在美國市場率先發佈,更是到了6月才推到全球市場。
可惜的是,當 android 版本推出之際,也是 Clubhouse 歷經爆紅之後的極速冷靜期。儘管新作業系統的推出又引流進平台一批用戶,但算上原本嘗鮮過後離開的用戶流失,這波看起來也僅是減緩了流失的速度罷了。
說說自己的使用習慣吧。
剛開始加入 Clubhouse 平台時,也正是大量用戶瘋狂於此之時。每天基本上不斷掛在上面聽著各種不同的房間,從早到晚,當時看過平均每日的使用時間將近12個小時。等於幾乎無時無刻有空就在聽著。在大眾運輸上的通勤時間原本會聽串流音樂的習慣,當時也都改為收聽 Clubhouse。開車時也從收聽廣播轉換到 Clubhouse 上。可以說是生活中呈現一種中毒的氛圍。
接著就是一連串的變化,先是使用中國手機註冊 Clubhouse 正式被阻擋後,少了蠻大一群的用戶,接著是原本也參與嘗鮮的名人藝人網紅也逐步遠離。許多人是無法適應這種即時語音的環境,所有發生的內容都要即時應變,對一般沒有經過訓練者並非易事。這樣的特性讓許多有經過「人設」的公眾人物一下子被迫現出原形。
慢慢的少了許多有趣的房間後,每天開啟app的時數也快速下降。
時至今日,每日就固定兩個時段會打開。一是一早起來的新聞節目,兩位主持人孜孜不倦的從二、三月開始,每週一到五都有一個小時左右的新聞性節目。會由他們與團隊選題後跟大家分享,接著利用 Clubhouse 的特性,也邀請聽眾「上台」快速分享一些不同的觀點與發現。最終請兩位「駐站專家」,一位分享全球政治觀點,另一位分享疫情相關的信息。
由於兩位主持人相互絕佳的默契搭配,其實很難想像是分隔兩地在同步直播,加上風格輕鬆且經常因為直播的特性有些臨場的有趣反應,讓一些生硬無趣的新聞消息除了得以有深度的切入分析,也更讓人願意吸收。
這個固定式專欄每天一開房就湧入兩三千人,近日還開始也在 YouTube 上同步直播,同時也發現有廠商(但數量很少)也會看重這個商機,在其節目中置入一些軟性的宣傳。或許會成為某種新的媒體發聲(發生)渠道。
另一個則是晚上時段,會有比較多種風格的房間在此時開房。輕鬆的、嚴肅的、學術的各種都有。此時大多會聽聽跟當日疫情有關的分析討論,時間可能短的話半小時,長的話一個多小時。
翻閱一下手機的各種 apps 使用時間記錄,目前每天平均打開 Clubhouse 的時數已經降到一個半小時左右了。
平台的火爆到趨於平靜,原本也是一種正常的生命週期。其實 Clubhouse 這段時間以來也是逐步在擴展使用功能,例如原本專注語音溝通交流的極致,近日也剛剛開放可以在站內使用文字信息互相溝通了。(是種進步還是妥協?)看透了許多產品的新鮮到黯然下市,其實說穿了能否吸引消費者的喜好,最終都還是要用有吸引力有價值的內容,才是決勝關鍵。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46會員
813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Jerome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線上溝通,儘管現在科技工具都提供了很多的便利,但無論如何還是難以取代實際真人面對面的溝通效率。所以實際上一場面對面的半小時溝通,可能在線上就需要被放大成1.5~2個小時的長度。
或許消費者們在此時節可以量力而為的透過消費來支撐自己喜好的店家,但杯水車薪還是頗難真正從本質上改變局勢。這一切只能盼望有關當局用正確且有智慧的方式來帶領社會走向正常的一天了。
花個幾十分鐘的時間細細研讀,在這個疫情蔓延的警戒時期,能了解一下全球各主要市場的移動互聯網市場的年度趨勢。或許因此也能找到一些發展可能,一舉數得,對吧?
疫情、疫苗、警戒、人潮、演出......等一系列需要被揉雜在一起的條件放在一個主題下,最終反而因為時間的等待後,又有了新的可能。
這場疫苗爭奪戰的想必強勢國 - 美國與英國,也紛紛在其國民疫苗接種率達到一定程度後,開始讓生活逐步復歸常態。而代表精神文化的演唱會產業,也算是真正喘了口氣,開始忙碌的重新規劃起來。
很難有絕對正確的作法,端看管理者的智慧與時刻調整,讓團隊適才適所並且精省有力的發揮各自專長,這些道理說起來很容易,真正執行起來,才是最大困難之處。
線上溝通,儘管現在科技工具都提供了很多的便利,但無論如何還是難以取代實際真人面對面的溝通效率。所以實際上一場面對面的半小時溝通,可能在線上就需要被放大成1.5~2個小時的長度。
或許消費者們在此時節可以量力而為的透過消費來支撐自己喜好的店家,但杯水車薪還是頗難真正從本質上改變局勢。這一切只能盼望有關當局用正確且有智慧的方式來帶領社會走向正常的一天了。
花個幾十分鐘的時間細細研讀,在這個疫情蔓延的警戒時期,能了解一下全球各主要市場的移動互聯網市場的年度趨勢。或許因此也能找到一些發展可能,一舉數得,對吧?
疫情、疫苗、警戒、人潮、演出......等一系列需要被揉雜在一起的條件放在一個主題下,最終反而因為時間的等待後,又有了新的可能。
這場疫苗爭奪戰的想必強勢國 - 美國與英國,也紛紛在其國民疫苗接種率達到一定程度後,開始讓生活逐步復歸常態。而代表精神文化的演唱會產業,也算是真正喘了口氣,開始忙碌的重新規劃起來。
很難有絕對正確的作法,端看管理者的智慧與時刻調整,讓團隊適才適所並且精省有力的發揮各自專長,這些道理說起來很容易,真正執行起來,才是最大困難之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一開始,邀請碼非常難以取得,一個用戶只會有兩個邀請碼。所以只有社群裡面最受歡迎的人有資格參與這些「秘密聊天俱樂部」。而且,在這些俱樂部之中,我們甚至可以直接和一些世界範圍的知名藝人、政商名流在同一個房間裡聊天。這種特殊感與稀缺性,使得Clubhouse一下成為最炙手可熱的社交app。
從高中開始,那時開始接觸社群便是無名小站!和哇咧星樂園,這開啟我逐漸習慣在於網路上有的空間,可以寫寫自己的心情,想法,或喜怒哀樂等!那是一種自我的應對的方式!無名小站的消失,哇咧星樂園漸被fb/ig等新型的社群取代!每個時代好像都有著當下被吸引的產物與留戀! 怎麼碰觸到這裡!主要是當時在網路搜
12/05/2014 網咖 2014/11/28 十多年前,在沒有智慧型手機的時代,我就買了台PDA。 在我搞懂了,當年這台高單價,有觸控功能的掌上型個人助理。 對我來說,惟一的功能就是玩小圓球遊戲後。 就被我放到櫃子裏。 我還是習慣使用舊式的筆記方式。 也因此,雖然家中已買了四台智慧
Thumbnail
這是多年前寫的一篇文章,有一點點小得意,還是貼出吧。 我去的第一個聊天室,是中華電信的「洞庭湖」。聊了一段時間後,「洞庭湖」關閉了,只好到BBS的聊天室聊天。此後,很多年再也沒到中華電信的聊天室聊天。 前段時間,在偶然機緣下,發現有「HiNet社群聊天室」,是中華電信的聊天室。
Thumbnail
前幾天發現自己已經是中華電信十幾年老客戶,意識到自己從智障型手機晉升到智慧型手機已十幾年,讓我想起以前國中小的時候,聯絡彼此除了透過書寫和家用電話,我們會去朋友家拜訪,補完習回家,建立不只是我們的關係,更是幾家人的關係。當時最Fashion的手機是掀蓋式還能編輯鈴聲的那種,只要有人手機鈴聲是流行歌曲
Thumbnail
取名為Lounge,是希望我的部落格給了一種休息並且可以與人討論的感覺。或許沒有一杯小酒,但也不需要把事情看得太認真。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首先跟大家報告,為何選擇DISCORD當作主要討論區 其實在大約 2019年的時候一開始是使用LINE當作討論區,但是LINE很麻煩,有些惡劣店家跟師父就是會故意檢舉跟翻群,所以第二階段換到微信。 換到微信之後,他的閱讀介面沒有想像中的好,很多同志朋友對於微信也是比較反感,在諸多探詢與討論後
許多人常說電腦手機發展,使人與人之間的彼此的感情變得冷漠,但事實上人們從網路千禧年爆發以來,就有不少熱門的社群軟體,主軸仍然是社交。例如:PTT、奇摩即時通、台灣論壇、無名小站等,直到現在大家熟知的FB、IG、推特,甚至最新的抖音和小紅書短影片為首的社群。這些經過好幾十年,仍然是3C發展不可或缺的一
Thumbnail
常常覺得現在這世代開直播的人自然而然的做直播這件事,從一開始不明白的這東西誰看,到現在自己只看人開直播,我分析了我這時間的轉變
Thumbnail
PC時代 造就1995~2000年網路的高潮,當時的選擇比較少所以估值是比較誇張的 iPhone 造就習慣改變的手機時代,產業都是輪流高潮的2008~2018 黃金10年的過程就讓80%的散戶被市場恐懼吞噬明明知道是習慣科技的產業,但一樣量化經驗不足想在過程當股神就是要付出代價 AI的時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一開始,邀請碼非常難以取得,一個用戶只會有兩個邀請碼。所以只有社群裡面最受歡迎的人有資格參與這些「秘密聊天俱樂部」。而且,在這些俱樂部之中,我們甚至可以直接和一些世界範圍的知名藝人、政商名流在同一個房間裡聊天。這種特殊感與稀缺性,使得Clubhouse一下成為最炙手可熱的社交app。
從高中開始,那時開始接觸社群便是無名小站!和哇咧星樂園,這開啟我逐漸習慣在於網路上有的空間,可以寫寫自己的心情,想法,或喜怒哀樂等!那是一種自我的應對的方式!無名小站的消失,哇咧星樂園漸被fb/ig等新型的社群取代!每個時代好像都有著當下被吸引的產物與留戀! 怎麼碰觸到這裡!主要是當時在網路搜
12/05/2014 網咖 2014/11/28 十多年前,在沒有智慧型手機的時代,我就買了台PDA。 在我搞懂了,當年這台高單價,有觸控功能的掌上型個人助理。 對我來說,惟一的功能就是玩小圓球遊戲後。 就被我放到櫃子裏。 我還是習慣使用舊式的筆記方式。 也因此,雖然家中已買了四台智慧
Thumbnail
這是多年前寫的一篇文章,有一點點小得意,還是貼出吧。 我去的第一個聊天室,是中華電信的「洞庭湖」。聊了一段時間後,「洞庭湖」關閉了,只好到BBS的聊天室聊天。此後,很多年再也沒到中華電信的聊天室聊天。 前段時間,在偶然機緣下,發現有「HiNet社群聊天室」,是中華電信的聊天室。
Thumbnail
前幾天發現自己已經是中華電信十幾年老客戶,意識到自己從智障型手機晉升到智慧型手機已十幾年,讓我想起以前國中小的時候,聯絡彼此除了透過書寫和家用電話,我們會去朋友家拜訪,補完習回家,建立不只是我們的關係,更是幾家人的關係。當時最Fashion的手機是掀蓋式還能編輯鈴聲的那種,只要有人手機鈴聲是流行歌曲
Thumbnail
取名為Lounge,是希望我的部落格給了一種休息並且可以與人討論的感覺。或許沒有一杯小酒,但也不需要把事情看得太認真。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首先跟大家報告,為何選擇DISCORD當作主要討論區 其實在大約 2019年的時候一開始是使用LINE當作討論區,但是LINE很麻煩,有些惡劣店家跟師父就是會故意檢舉跟翻群,所以第二階段換到微信。 換到微信之後,他的閱讀介面沒有想像中的好,很多同志朋友對於微信也是比較反感,在諸多探詢與討論後
許多人常說電腦手機發展,使人與人之間的彼此的感情變得冷漠,但事實上人們從網路千禧年爆發以來,就有不少熱門的社群軟體,主軸仍然是社交。例如:PTT、奇摩即時通、台灣論壇、無名小站等,直到現在大家熟知的FB、IG、推特,甚至最新的抖音和小紅書短影片為首的社群。這些經過好幾十年,仍然是3C發展不可或缺的一
Thumbnail
常常覺得現在這世代開直播的人自然而然的做直播這件事,從一開始不明白的這東西誰看,到現在自己只看人開直播,我分析了我這時間的轉變
Thumbnail
PC時代 造就1995~2000年網路的高潮,當時的選擇比較少所以估值是比較誇張的 iPhone 造就習慣改變的手機時代,產業都是輪流高潮的2008~2018 黃金10年的過程就讓80%的散戶被市場恐懼吞噬明明知道是習慣科技的產業,但一樣量化經驗不足想在過程當股神就是要付出代價 AI的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