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阿姨論德國選制歷史的一些問題商榷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https://vocus.cc/article/5f89fce6fd89780001074e3f?fbclid=IwAR3DlLRc4Q25bumPX7gWiSdpFvHGo5hYiijelbWHPAWnxOL6aJsyiwJZSoA

「劉仲敬:就是反封建。比例代表制是德意志帝國打擊反普魯士的封建各邦和普魯士保守勢力的做法」

阿姨推論過程完全搞錯,但是結論卻正確
1. 德意志帝國的國會選舉是小選區絕對多數制,意思是一人一票在一個選區選一個代表出來,一區只有絕對多數者當選,如果第一輪選區沒有絕對多數者,那就是第一二名進入第二輪選舉。
2. 威瑪共和的國會選舉是大選區比例代表制,意思是在每個選區中各政黨都提出順位名單,照比例當選,假設柏林某區應選出5人,社民黨與獨立社民黨與德國民眾黨各得60% 20% 20%,那該區的社民黨就人選名單上前3人當選,獨立社民黨1人當選,以此類推,沒有全國性的比例代表制。
3. 戰後聯邦德國的選舉是把1.跟2.結合,所以才出現了所謂的聯立制:單一選區多數+各邦比例代表制。聯邦德國並沒有像台灣那樣的全國比例代表制。
訪談中提到
「社會民主黨在名義上成為帝國的“朝敵”(這是日本人的說法,就是國家的敵人),而事實上卻以自身的存在維持和加強了國家。」
這句話卻是正確的,原因不是選制,因為德意志帝國時代的保守派是分裂的,天主教區域的保守票都投中央黨,新教區域的投保守黨,真正全國性的政黨其實是中間偏左的國家自由黨、進步黨等bürgerliche partei,他們的得票的基礎是全國中產階級,而SPD是本來就是共產黨要搞社會主義世界革命的,不分國內外,在德國當然也不分新教舊教,所以全德國的工人票都是他的訴求對象,全國工人vs.全國中產,當然普選制下工人票絕對狂勝,這也是1912年SPD可以成為帝國國會第一大黨的原因。
重點其實是社民黨在一戰的態度。一戰前第一大黨的社民黨本來可以趁宣戰的時候發動全國革命或至少不合作,卻選擇相忍為國共赴國難,在戰後本也可以發動社會主義革命,但看到布爾什維克的情形後卻反而決定要把德意志帝國整個盤下來避免革命,社民黨背叛理想後當然真正的左翼如分裂出來的獨立社民黨或是共產黨就搶佔原來的生態位,社會主義左翼從一個變成三個黨。社民黨在決定避免社會主義革命後,無可避免就只得開始往建制派慢慢滑波了,所以後世有個印象是SPD對德國民主制度貢獻非常大,反抗納粹出非常多力之類的(最近選舉也在講),其實說起來當初可能SPD捍衛民主德國只是很意外的結果。
中央黨從一個反抗新教普魯士在拿破崙戰爭後殖民天主教萊茵蘭的政黨,變成好像有一點全國性,其實是工業革命的關係,鄉村居民往都市移動成為工人,所以傳統新舊教的分界就不在那麼分明了,但是中央黨一直都是贏在天主教的領域,從來沒有打進像是東普魯士的保守黨鐵票區過。是俾士麥的文化鬥爭,反而讓不分各邦天主教有了共同利害關係,中央黨的跨(天主教)邦性是由此產生的結果而不是原因。
    avatar-img
    0會員
    4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潘佑達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2. 利未記19:34要愛的是住在鄰近的外國人,所以值得注意的是,鄰舍也包含住在境內的外國人。
    Quia tuum est regnum et potestas et Gloria in saecula 因為國度、權柄、榮耀,全是祢的,直到永遠 這段新教版本主禱文的最後一句話,很可能是個誤會,在原文中並沒有這段。根據天主教的說法,馬太福音的現存最早抄本如西奈抄本或梵諦岡抄本─兩者都屬於亞歷山
    當vita activa成為中世紀對於亞里斯多德政治生命bios politikos的標準翻譯時(Arendt, 1998: 12),它也開始漸漸脫離了其原始含有政治參與的意義。actio在拉丁文中多為指涉訴訟,政治參與活動成為了法院官司,代表的是黑格爾意義上的不同倫理實體因對抗而毀滅,一個普遍性的
    2. 利未記19:34要愛的是住在鄰近的外國人,所以值得注意的是,鄰舍也包含住在境內的外國人。
    Quia tuum est regnum et potestas et Gloria in saecula 因為國度、權柄、榮耀,全是祢的,直到永遠 這段新教版本主禱文的最後一句話,很可能是個誤會,在原文中並沒有這段。根據天主教的說法,馬太福音的現存最早抄本如西奈抄本或梵諦岡抄本─兩者都屬於亞歷山
    當vita activa成為中世紀對於亞里斯多德政治生命bios politikos的標準翻譯時(Arendt, 1998: 12),它也開始漸漸脫離了其原始含有政治參與的意義。actio在拉丁文中多為指涉訴訟,政治參與活動成為了法院官司,代表的是黑格爾意義上的不同倫理實體因對抗而毀滅,一個普遍性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德國社會民主黨創立至今已有百餘年的歷史,對德國勞工與社會具有相當程度的影響。本書概述討論它的發展歷程,包括成立背景、組織運作、黨員及群眾基礎的變化、黨的性質及其綱領路線的轉向。
    Thumbnail
    議會結構 本屆 ❙歐洲議會❙ 議員共720名,來自27個成員國。 每個 ❙歐盟❙ 成員國可選出的 ❙歐洲議會❙ 議員人數以遞減比例原則計算,即人口較大國家在 ❙歐洲議會❙ 內具較多議席,而人口較少國家所佔議席則相對較少。❙德國❙ 在 ❙歐盟❙ 成員國中人口最多,因此享有96席﹕❙法國❙ 第二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hfcM7k_-MYBBC真的是好左啊,你憑什麽代表德國民衆呢?你感到震驚就可以了,非得要寫德國民衆感到震驚,然後采訪幾個左翼人士,就論證自己的觀點了。 左派就這點不好,老想代表人批判人,還老想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綁架人。 其實這個
      只要是對民主要較深刻的認識的人,都會知道,民主絕不僅僅是每隔兩年上街投票一次。更不會是只要有人數優勢就能輾壓不同意見者。我們之所以認可民主勝過於威權獨裁,就是因為沒有人應該要被規定去「服從」另外一些人。不管對方是基於血統、基於武力還是基於人數,沒有人可以不經討論地要求另一方放棄自己的意見。
    Thumbnail
    左翼政黨在西方發生政治重組,進步主義者的論點缺乏證據與邏輯的支持,大大影響到他們在辯論中的勝率。美國的進步主義採取與歐洲不同的策略,通過意識形態綁架控制了學術界,失去中立性加速社會共識的瓦解。
    Thumbnail
    解釋台灣地方政治,我們常常利用一套理論,稱為「恩庇侍從」系統,國民黨利用政治上的權力,把一些特權與資源授與給地方一些人,國民黨是恩庇者,地方上獲得利益的這些人就成為國民黨政權的擁護者,成為侍從。不過地方政治遠比這些還複雜,它不只跟利益交換有關,也跟這個區域的歷史有關。
    Thumbnail
    民主黨的選民基本盤結構如何歷經從羅斯福開始一直到雷根時代的轉變 這本由資深政治記者和智庫政治學家合寫的好書有非常清楚的解釋與分析 本文介紹本書這部分的精華內容 讓讀者了解 為何民主黨一步步和其基本盤也就是小羅斯福總統時代的勞工大眾疏離
    Thumbnail
    資深記者John Judis 和智庫政治學者Ruy Teixeira合著的好書《民主黨人去哪兒了》 精采的回顧了小羅斯福總統在二戰前構築的新政選民聯盟如何因為政黨的另一支腳-執政聯盟和影子政黨選擇的政策路線和選民聯盟的工人階級越來越疏離而讓民主黨的支持者結構出現換血,換進來的新成員是什麽人?
    我們經常在網路上可以看到很多反綠的人都說,全民最大黨是討厭民進黨,其根據的邏輯思維是,因為支持綠的不到50%,所以100%減去支持民進黨的不就超過50%,那當然代表討厭民進黨的人數大於一半。   那麼根據這種邏輯,其實全民最大黨,我不敢說是討厭國民黨,畢竟台灣這20多年來都是藍綠兩黨互相爭奪選票
    Thumbnail
      德國社會民主黨創立至今已有百餘年的歷史,對德國勞工與社會具有相當程度的影響。本書概述討論它的發展歷程,包括成立背景、組織運作、黨員及群眾基礎的變化、黨的性質及其綱領路線的轉向。
    Thumbnail
    議會結構 本屆 ❙歐洲議會❙ 議員共720名,來自27個成員國。 每個 ❙歐盟❙ 成員國可選出的 ❙歐洲議會❙ 議員人數以遞減比例原則計算,即人口較大國家在 ❙歐洲議會❙ 內具較多議席,而人口較少國家所佔議席則相對較少。❙德國❙ 在 ❙歐盟❙ 成員國中人口最多,因此享有96席﹕❙法國❙ 第二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hfcM7k_-MYBBC真的是好左啊,你憑什麽代表德國民衆呢?你感到震驚就可以了,非得要寫德國民衆感到震驚,然後采訪幾個左翼人士,就論證自己的觀點了。 左派就這點不好,老想代表人批判人,還老想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綁架人。 其實這個
      只要是對民主要較深刻的認識的人,都會知道,民主絕不僅僅是每隔兩年上街投票一次。更不會是只要有人數優勢就能輾壓不同意見者。我們之所以認可民主勝過於威權獨裁,就是因為沒有人應該要被規定去「服從」另外一些人。不管對方是基於血統、基於武力還是基於人數,沒有人可以不經討論地要求另一方放棄自己的意見。
    Thumbnail
    左翼政黨在西方發生政治重組,進步主義者的論點缺乏證據與邏輯的支持,大大影響到他們在辯論中的勝率。美國的進步主義採取與歐洲不同的策略,通過意識形態綁架控制了學術界,失去中立性加速社會共識的瓦解。
    Thumbnail
    解釋台灣地方政治,我們常常利用一套理論,稱為「恩庇侍從」系統,國民黨利用政治上的權力,把一些特權與資源授與給地方一些人,國民黨是恩庇者,地方上獲得利益的這些人就成為國民黨政權的擁護者,成為侍從。不過地方政治遠比這些還複雜,它不只跟利益交換有關,也跟這個區域的歷史有關。
    Thumbnail
    民主黨的選民基本盤結構如何歷經從羅斯福開始一直到雷根時代的轉變 這本由資深政治記者和智庫政治學家合寫的好書有非常清楚的解釋與分析 本文介紹本書這部分的精華內容 讓讀者了解 為何民主黨一步步和其基本盤也就是小羅斯福總統時代的勞工大眾疏離
    Thumbnail
    資深記者John Judis 和智庫政治學者Ruy Teixeira合著的好書《民主黨人去哪兒了》 精采的回顧了小羅斯福總統在二戰前構築的新政選民聯盟如何因為政黨的另一支腳-執政聯盟和影子政黨選擇的政策路線和選民聯盟的工人階級越來越疏離而讓民主黨的支持者結構出現換血,換進來的新成員是什麽人?
    我們經常在網路上可以看到很多反綠的人都說,全民最大黨是討厭民進黨,其根據的邏輯思維是,因為支持綠的不到50%,所以100%減去支持民進黨的不就超過50%,那當然代表討厭民進黨的人數大於一半。   那麼根據這種邏輯,其實全民最大黨,我不敢說是討厭國民黨,畢竟台灣這20多年來都是藍綠兩黨互相爭奪選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