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盡的碎片社會,無盡的上帝榮耀

2021/06/07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Quia tuum est regnum et potestas et Gloria in saecula
因為國度、權柄、榮耀,全是祢的,直到永遠

這段新教版本主禱文的最後一句話,很可能是個誤會,在原文中並沒有這段。根據天主教的說法,馬太福音的現存最早抄本如西奈抄本或梵諦岡抄本─兩者都屬於亞歷山卓抄本家族,並不含這些段落,許多初代教會教父們在評註馬太福音時,也沒有評註到這裡,這段天主教會稱之為光榮頌的文字,應當出自於十二使徒遺訓,而作為教會禮儀之用的頌詞。而新教則主張,屬於拜占庭抄本家族的馬太福音都擁有這段文字。因此,到現在雙方的主禱文結尾仍然有所差異。
在主禱文的拉丁文翻譯中,saeculum原意為世代,指的是人一生中在世上所活年歲的時間。原來指的是一個人能生活的最多年歲,後來變成指涉終將過去的、屬世的事物,也就是俗世,與屬神的,未來的來世加以區別。經過一番轉折,saeculum成為世俗secular這個字的起源。世俗化secularisation脫胎於歐洲宗教戰爭後的自然法與啟蒙運動,認為俗世可作為不同信仰的共同基礎,但世俗化的世界演變到現在,世俗本身竟也碎片化了。換言之,單數saeculum成為了複數saecula。
因此天主教與新教的結尾差異不單單僅是個經文批判學的問題。如果在不同異質的柱化複數俗世社會中,我們看到了上帝的榮耀,那我們應當如何回應?對於天主教來說,是讚美上帝的大能,竟能如此作用在世界當中。而對新教來說,不但這是個對上帝的讚美,而這更是耶穌所親口吩咐的「誡命」。換言之,複數的俗世正是上帝所意欲的。

「不要以為我來了,是給地上帶來和平。我來並不是帶來和平,而是刀劍」。新教倫理誡命為當代社會帶來的,不僅是預定論的鐵牢籠,而更要求一個無盡多元的社會,在其中每個人都要服膺於自己的魔神為之服務。
    潘佑達
    潘佑達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