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片的成形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在影像發展的十九世紀尾聲,George Eastman 為攝影帶來了開創性的變革。從早期的日光蝕刻法所使用的錫板,經由達蓋爾改良過後的銀版攝影,最後經由火綿膠而走入更輕薄且便攜的載體,玻璃板。Eastman 再度讓影像的載體變的更輕薄短小,他開創性地使用「賽璐璐」塑膠軟片作為成像的媒介。
1878年,Eastman成功發明乾式膠片,這大大改良了過往「濕濕的」攝影年代,讓成像的載體不需要在攝影前浸泡於化學藥劑中才能進行曝光;這是因為影像的感光成分使用了明膠乳劑(gelatin emulsion,其中含有微小的感光鹵化銀晶體。如果將此軟片暴露在光線下,乳劑會逐漸變暗,但這個過程太慢且不完整,沒有任何實際用途。相反地,透過機鏡頭進行非常短的曝光只會產生非常輕微的化學變化,這過程與每個鹵化銀晶體吸收的光量成正比,會在乳劑中產生一個人眼不可見的潛像(latent image),可以通過化學方法將其顯影成可見的照片。
George Eastman 使用柯達相機(來源:維基百科)
賽璐璐為塑膠軟片,相較於前幾代的影像載體,Eastman所改良的攝影軟片獲得許多使用上的靈活度,影像的載體也因而獲得彎曲的能力。為了方便攝影,Eastman將10 ~ 12張賽璐璐軟片捲成一小捆,給它起了個名字「膠捲」(film。1886年,Eastman成功研製出捲式感光膠卷,即「伊士曼膠卷」(Eastman film);同年,Eastman也推出了小型便攜式柯達相機(Kodak Camera, “Kodak” 是Eastman創的一個詞),這是第一台設計使用膠卷的便攜式相機。Eastman為這一台「盒子相機」(Box Camera)申請專利,美國專利局於1888年9月簽發給Eastman。
左:柯達相機(Kodak Camera)1888/9/4, 美國專利號 388,850. 右:用於攝影底片的捲動支架(Roll Holder for Photographic Films)1885/5/5, 美國專利號 317,049.
不過有趣的是,膠捲的支架其實並非由Eastman所發明,最早的發明者為Peter Houston,一位來自威斯康辛的農民(Cambria, Wisconsin)。身為一位農民,Houston可說是超前他那的世代的一個存在;Houston積極改良家中務農的器械,使其更容易上手耕作。他曾設計一款收割機 “Header” 用以收割小麥的稻穗,不過Houston一直不滿於手上的器具,堅持繼續改良農場的機器。
改良到最後,Houston所擁有的設備甚至可以讓他在一天內就完成小麥的收割、拋殼以及研磨。在1881年,Houston研製了軟性攝影底片的支架,並為其申請專利,同年將設計的支架授權給Eastman所研製的相機使用,也就是美國專利號388,850的那一台柯達相機。在這之後,Houston仍持續研發攝影相關的器具,在1881至1902年間,他為相機或相機的部件驚人地創造了21項專利。1912年,他的遺產將其剩餘的專利轉讓給了Eastman。有了超狂農夫Houston的慷慨激昂以及毫不吝嗇,讓Eastman在攝影的路上有了很大的協助。
Houston研發的底片用支架(Photographic Apparatus)1881/10/11, 美國專利號 248,179
有鑑於柯達相機的商業化,Eastman創造的廣告口號「您按下按鈕,剩下的交給我們」(You press the button, we do the rest),很快就在市場上流行起來。
當時柯達公司為了行銷柯達相機所製作的廣告口號:您按下按鈕,剩下的交給我們(You press the button, we do the rest)(來源:維基百科)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07會員
225內容數
從物理到電機工程再轉到資訊傳播,最後落腳在社會學。衣櫃拿來當書櫃擺的人。我常在媒介生態學、傳播理論、社會學、心理學、哲學游移;期盼有天無產階級可以推倒資本主義的高牆的兼職家教。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社會人的哲學沉思 的其他內容
縮短曝光時間一直是當時的攝影師、發明家想要克服的。有鑒於此,在同一時期的另一位法國畫師Jean-Baptiste Gustave Le Gray發明了「火棉膠法」(Collodion Process, 亦稱「濕版膠棉法」)
「攝影」一詞是從希臘詞根 φωτός ( phōtós )、φῶς ( phōs )合起來的意思是「用光繪畫」(drawing with light)。
縮短曝光時間一直是當時的攝影師、發明家想要克服的。有鑒於此,在同一時期的另一位法國畫師Jean-Baptiste Gustave Le Gray發明了「火棉膠法」(Collodion Process, 亦稱「濕版膠棉法」)
「攝影」一詞是從希臘詞根 φωτός ( phōtós )、φῶς ( phōs )合起來的意思是「用光繪畫」(drawing with light)。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期交所又來關心大家了,怕大家交易的太開心,忘記現在一口台指期契約的價值,😱已經來到了460萬元,一不小心,就跨越了自己設定的停損利門檻。 避免你over loss,😂不再進期交所交易,期交所貼心的幫你調高保證金,大家記得居高思危喔,9/27盤後生效。
Thumbnail
底片攝影生活小驚喜紀錄:身為一個小文青,想體驗底片拍出來的復古氛圍,感受洗出來的驚喜。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使用電影膠片拍攝的成品,並介紹了拍攝時的趣事和心情。
Thumbnail
瞭解相機拍照原理,是學習攝影的第一步,有助於後續正確操控相機,當我們按下快門的當下,相機究竟做了哪些事呢? 1-將觀景器或手機螢幕上的影像,也就是你想記錄的目標,包掛焦點 光線與色彩等。 2-透過鏡頭將影像傳送到感光元件,感光元件也就是早期的底片,而這個動作我們就叫做 曝光
Thumbnail
拍立得處在攝影技術發展的特殊節點上。儘管以手機就能拍照的現代來說,拍立得遠遠算不上「迅速」,但對於底片時期的攝影師來說,是一個新的突破,帶來無限可能性,儘管與數位攝影的現代相比,這些可能性早已被電腦複製並超越,但當我在展場中看著攝影師在拍立得上隨機的筆觸時,仍為類比的不可磨滅性與隨機性所感動。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舊版拍立得底片的特性,並分享了一種復古的拍立得創作方式-移膜(Polaroid Emulsion Lift)。文章內容詳細介紹了移膜的方法和步驟,並鼓勵讀者自行嘗試。如果你對拍立得攝影製作有興趣,這篇文章會給你不少啟發。
Thumbnail
在美國讀設計時,上過兩年攝影課,當年數碼相機還沒有普及,做功課是用傳統相機配上黑白底片,然後一班同學到一間伸手不見五指的房間上菲林,然後自己沖底片。底片沖好吊乾後才到黑房把菲林上的照片用放大機曬在Ilford相紙上,再過幾次藥水才能把照片顯映出來。為什麼會想起這些事?因為看了電影「四月,她將到來」。
Thumbnail
近期台北當代藝術館舉辦具有前瞻探問性的展覽《你好,人類!》(Hello, Human!)。以下分享兩個我很喜歡的作品 ▎傑森.艾倫 |《歌劇院空間》 ▎喬納斯.班迪克森 |《韋萊斯之書》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期交所又來關心大家了,怕大家交易的太開心,忘記現在一口台指期契約的價值,😱已經來到了460萬元,一不小心,就跨越了自己設定的停損利門檻。 避免你over loss,😂不再進期交所交易,期交所貼心的幫你調高保證金,大家記得居高思危喔,9/27盤後生效。
Thumbnail
底片攝影生活小驚喜紀錄:身為一個小文青,想體驗底片拍出來的復古氛圍,感受洗出來的驚喜。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使用電影膠片拍攝的成品,並介紹了拍攝時的趣事和心情。
Thumbnail
瞭解相機拍照原理,是學習攝影的第一步,有助於後續正確操控相機,當我們按下快門的當下,相機究竟做了哪些事呢? 1-將觀景器或手機螢幕上的影像,也就是你想記錄的目標,包掛焦點 光線與色彩等。 2-透過鏡頭將影像傳送到感光元件,感光元件也就是早期的底片,而這個動作我們就叫做 曝光
Thumbnail
拍立得處在攝影技術發展的特殊節點上。儘管以手機就能拍照的現代來說,拍立得遠遠算不上「迅速」,但對於底片時期的攝影師來說,是一個新的突破,帶來無限可能性,儘管與數位攝影的現代相比,這些可能性早已被電腦複製並超越,但當我在展場中看著攝影師在拍立得上隨機的筆觸時,仍為類比的不可磨滅性與隨機性所感動。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舊版拍立得底片的特性,並分享了一種復古的拍立得創作方式-移膜(Polaroid Emulsion Lift)。文章內容詳細介紹了移膜的方法和步驟,並鼓勵讀者自行嘗試。如果你對拍立得攝影製作有興趣,這篇文章會給你不少啟發。
Thumbnail
在美國讀設計時,上過兩年攝影課,當年數碼相機還沒有普及,做功課是用傳統相機配上黑白底片,然後一班同學到一間伸手不見五指的房間上菲林,然後自己沖底片。底片沖好吊乾後才到黑房把菲林上的照片用放大機曬在Ilford相紙上,再過幾次藥水才能把照片顯映出來。為什麼會想起這些事?因為看了電影「四月,她將到來」。
Thumbnail
近期台北當代藝術館舉辦具有前瞻探問性的展覽《你好,人類!》(Hello, Human!)。以下分享兩個我很喜歡的作品 ▎傑森.艾倫 |《歌劇院空間》 ▎喬納斯.班迪克森 |《韋萊斯之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