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人類!》| 藝術創作的重生或死亡?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近期台北當代藝術館舉辦具有前瞻探問性的展覽《你好,人類!》(Hello, Human!)。圖片來源/MoCA 台北當代藝術館

近期台北當代藝術館舉辦具有前瞻探問性的展覽《你好,人類!》(Hello, Human!)。圖片來源/MoCA 台北當代藝術館


近期台北當代藝術館舉辦具有前瞻探問性的展覽

《你好,人類!》(Hello, Human!)

由策展人林欣傑、新媒體藝術創作總監蔡宏賢攜手策劃,匯聚國內外 16 組藝術家與團隊參展,以當代藝術的視角討論各類議題,包括「當 AI 取代人類?」、「AI 成為大藝術家」、「AI 黑盒子作為審查工具」,以及「AI 與生命體的互動與共生」等。

以下分享兩個我很喜歡的作品

▎傑森.艾倫 |《歌劇院空間》

▎喬納斯.班迪克森 |《韋萊斯之書》




《歌劇院空間》—— 在虛擬空間的創作也能算藝術嗎?

2022 年,藝術界發生了一場爭辯,出自機器之手的畫作也算是藝術作品嗎?

美國遊戲設計師傑森.艾倫(Jason M. Allen)利用 AI 繪圖工具 Midjouney 製作了《歌劇院空間》(Théâtre D’opéra Spatial這幅畫作並投稿參賽,最終獲得了科羅拉多州博覽會藝術比賽(Colorado State Fair Fine Arts Competition)的「數碼藝術/數碼操作攝影」組別冠軍。

究竟應該將 AI 視為工具,還是應該將其視為創作者?《歌劇院空間》 Théâtre D’opéra Spatial。圖片來源/MoCA Taipei

究竟應該將 AI 視為工具,還是應該將其視為創作者?《歌劇院空間》 Théâtre D’opéra Spatial。圖片來源/MoCA Taipei


不過,獲獎沒多久便引發了爭議,《歌劇院空間》背後大量涉及到 AI 生成內容的倫理和道德問題。雖然艾倫向美國著作權局申請擁有製作版權,但最終仍被駁回。引起了人們對於 AI 在藝術創作中的角色和人類創作的爭辯:

究竟應該將 AI 視為工具,還是應該將其視為創作者?

艾倫在公開的受訪中提到:

「如果人類的藝術創作都需要用到媒材,那麼《歌劇院空間》的創作過程不也是嗎(AI)?難道不使用顏料和畫筆,就不夠格被稱得上是藝術?

艾倫對創作媒材(工具)的看法,質疑了圖像藝術創作的信念:沒有用到顏料和畫筆的作品,會需要什麼技法?又能算是藝術嗎?

將艾倫的觀點更細緻地切分,不同創作的工具其實各有影響人類的效果,也使得創作者在創作過程中的「占比」不均

艾倫對工具的看法,質疑了圖像藝術創作的信念:沒有用到顏料的作品,會需要什麼技法?又能算是藝術嗎?來源:作者繪製

艾倫對工具的看法,質疑了圖像藝術創作的信念:沒有用到顏料的作品,會需要什麼技法?又能算是藝術嗎?來源:作者繪製


-

創作者和創作工具之間的權力鬥爭

如同,畫筆和相機一樣都能記錄眼前的田園風光,但是在「紀錄」的層級上來說,相機寫實的功力有著絕對的優勢。同樣地,畫筆跟 AI 繪圖相比,同樣都能繪製出一幅畫,但是 AI 繪圖的豐富性和速度有著絕對的優勢。

以這次的爭議來說,艾倫剛好拿到了強大的工具,再加上個人對美感的直覺和指令(prompts)的編修,造就了《歌劇院空間》的驚艷。

之所以對於《歌劇院空間》(任何 AI 繪圖皆是)會有如此劇烈的反叛,正是因為藝術界過度強調了創作者在藝術作品(創作過程)的占比,彷彿沒了創作者的字句雕琢以及一筆一畫,藝術作品就不再有了鮮活的生命。

然而,不可否認的是,藝術媒材(工具)在每一次的創作過程中有著不可忽視的貢獻,沒了相機,人像攝影只能是一旁的凝視;沒了顏料,繪製夢境只能是腦中的空想。

荷蘭沌特大學(University of Twente)科技哲學博士洪靖提倡以「科技體」的概念捕捉人類的創作。洪靖主張,藝術作品應當視為「創作者+創作工具」的協作產物。創作者不僅透過媒材(工具)形象化自己的想法,而所使用的工具也會形塑創作者的創作過程。

《歌劇院空間》本來是從虛擬空間誕生的畫作,艾倫也本來就不打算在現實生活中的場館展出「這幅」作品。

《歌劇院空間》本來是從虛擬空間誕生的畫作,艾倫也本來就不打算在現實生活中的場館展出「這幅」作品。


不過,本次展場最讓我注目的反而是《歌劇院空間》的作品說明

尺寸依場地而定

《歌劇院空間》本來是從虛擬空間誕生的畫作,艾倫也本來就不打算在現實生活中的場館展出「這幅」作品。當《歌劇院空間》放大裱框後,掛在台北當代藝術館的牆面上,反而看見了許多繪圖上的細節遺落,如:殘缺的背景、多餘的肢體、凌亂的光線......等。

「尺寸依場地而定」這句話不禁讓我好奇,原生於虛擬空間的藝術創作,再現於現實世界的必要性到底是什麼?透過《你好,人類!》的展覽,反而看見了 AI 繪圖的驚艷與不足,以及,為何必須在現實世界的美術館裱框並且展覽,才能稱得上是「一幅畫」?


《韋萊斯之書》 — — 用假新聞打擊假新聞的虛構作品

《韋萊斯之書》(The Book of Veles)是挪威攝影記者喬納斯.班迪克森(Jonas Bendiksen)的著作,探討了當代媒體環境中的假新聞議題。《韋萊斯之書》試圖記錄巴爾幹半島上的北馬其頓的城市——韋萊斯(Veles,這座城市因製作假新聞而聞名於世。

《韋萊斯之書》的所有照片都是透過電腦合成影像(Computer-generated Imagery)技術生產,連全書的簡介文字都是由 ChatGPT 2 生成。

《韋萊斯之書》的所有照片都是透過電腦合成影像(Computer-generated Imagery)技術生產,連全書的簡介文字都是由 ChatGPT 2 生成。


《韋萊斯之書》的所有照片都是透過電腦合成影像(Computer-generated Imagery)技術,全書的簡介文字也都是由 ChatGPT 2 生成。「這本書的影像只有空景(大樓、街景、辦公室、公園長椅等)是實拍,畫面的人物都是後製上去的。」班迪克森額外花了很多時間學習人物建模,試圖讓影像裡無中生有的人物看起來沒有違和感。

《韋萊斯之書》2021 年一出版,許多網友大讚《韋萊斯之書》的影像之美,也廣受業界專業攝影師好評,甚至奪得世界新聞攝影獎 2022(World Press Photo)《歐洲,開放形式》組別冠軍。班迪克森憑藉虛構照片與文字,得到新聞業界最高榮耀的獎項。


「在虛擬空間沒有道德準則,每個有電腦的人都可以來虛擬空間。」來源:《韋萊斯之書》

「在虛擬空間沒有道德準則,每個有電腦的人都可以來虛擬空間。」來源:《韋萊斯之書》


班迪克森揭穿自己的計劃後,大會後來評論《韋萊斯之書》

「攝影師使用攝影作為工具,表達對攝影業界現狀的想法,帶出我們在這個多變的行業裡,在應對虛假訊息時顯得如何脆弱。」



60 % 真/40 % 假

《韋萊斯之書》不同於《歌劇院空間》,作者班迪克森實際走訪韋萊斯這座城市,拍下每一幅影像的原料,並且對於這座城市為何淪落成製造假新聞的世界級代工廠,做了一定程度的田野調查。而《歌劇院空間》則以數據做為顏料,以指令作為畫筆,成品的創作軌跡多半發生在虛擬空間。

《你好,人類!》展覽中的許多作品都是在虛擬空間的創作,如:江戶未來世《屋台系列》、安娜.里德勒《黑色鬱金香》 、《花葉病毒》、《花的拍賣》。《韋萊斯之書》是少數有實物的展品。也是最難讓人拒絕《韋萊斯之書》的真實性。


《韋萊斯之書》是少數有實物的展品。也是最難讓人拒絕《韋萊斯之書》的真實性。圖片來源/MoCA 台北當代藝術館

《韋萊斯之書》是少數有實物的展品。也是最難讓人拒絕《韋萊斯之書》的真實性。圖片來源/MoCA 台北當代藝術館


100 % 的真實或虛假人們很容易識別,但是,隨著科技模擬人類社會的能力不斷攀升後,一段文字或一偵影像有著 60 % 真/40 % 假,對我們而言就不再有區分的必要了。當今的 AI 工具並不需要追求 100 % 的真實,只要製作出來的成品「假得很真」,人們便會煞有其事地說服自己相信:這是真的

這正是假新聞的精髓:真假參半的新聞最能被採信。

班迪克森在揭穿自己的計劃之前,其實受到了很大的阻礙,因為大眾陷入的程度遠比他想像的快且深。班迪克森在自家的媒體採訪中提到,「整個專案實際上是我試圖解決這些新技術意味著什麼以及將它們用於「邪惡」用途是多麼容易的問題。」

班迪克森將《韋萊斯之書》視為一個小型的視覺圖靈測試(Turing Test)。而毫無疑問地,這本書不僅越過了真/假的界線,也讓真/假的分野不再涇渭分明。「《韋萊斯之書》的發現和偽造的故事是真的。但所有實際內容都是假的。」班迪克森說。




《你好,人類!》(Hello, Human!)展訊資料

時間|2024/1/27(六)~2024/5/12(日)

地點|台北當代藝術館(台北市大同區長安西路 39 號)

票價|門票 100 元,簡介文宣 50 元(台北市民和學生另有優惠)

avatar-img
90會員
208內容數
從物理到電機工程再轉到資訊傳播,最後落腳在社會學。衣櫃拿來當書櫃擺的人。我常在媒介生態學、傳播理論、社會學、心理學、哲學游移;期盼有天無產階級可以推倒資本主義的高牆的兼職家教。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社會人的哲學沉思 的其他內容
霍斯一家與慘絕人寰的集中營僅一牆之隔,一家人如何對尖叫聲、槍聲、哭聲習以為常,在日常生活中以「科學的理性」實踐「邪惡的平庸」。
5/5夢想集中營
從防窺膜身上,反而看見了資訊科技「看/被看」的追逐戰:一方面偷窺著他人,一方面又想避免被他人偷窺。
兩人之間的羈絆無法輕易斷離,當我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偶然撞見你之後,那個十字路口對你我的意義就不再一樣了。即使在分離之後,我的人生裡仍舊有你的影子,而你的人生裡也必然會有我的餘溫。
煙火不像其他的畫作可以永世流傳,相反地,煙火的絢爛僅僅在夜裡持續數秒,接者便燃燒殆盡而失去光火。無論用何種方式記錄,都無法捕捉到煙火的曼妙和寬廣;畫質再高的照片無法捕捉煙火的動態舞動,貞數再高的影片無法捕捉煙火的無邊無際。
西裝外套讓我雙肩活動受限,領帶讓我難以喘氣,皮鞋讓我不良於行。種種儀態上的尷尬,是我對西裝的第一印象:看了專業,穿了不便。
霍斯一家與慘絕人寰的集中營僅一牆之隔,一家人如何對尖叫聲、槍聲、哭聲習以為常,在日常生活中以「科學的理性」實踐「邪惡的平庸」。
5/5夢想集中營
從防窺膜身上,反而看見了資訊科技「看/被看」的追逐戰:一方面偷窺著他人,一方面又想避免被他人偷窺。
兩人之間的羈絆無法輕易斷離,當我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偶然撞見你之後,那個十字路口對你我的意義就不再一樣了。即使在分離之後,我的人生裡仍舊有你的影子,而你的人生裡也必然會有我的餘溫。
煙火不像其他的畫作可以永世流傳,相反地,煙火的絢爛僅僅在夜裡持續數秒,接者便燃燒殆盡而失去光火。無論用何種方式記錄,都無法捕捉到煙火的曼妙和寬廣;畫質再高的照片無法捕捉煙火的動態舞動,貞數再高的影片無法捕捉煙火的無邊無際。
西裝外套讓我雙肩活動受限,領帶讓我難以喘氣,皮鞋讓我不良於行。種種儀態上的尷尬,是我對西裝的第一印象:看了專業,穿了不便。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在生成式AI與大型語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 LLM)蓬勃發展下,有許多工具可以幫助我們學習與撰寫程式,這篇文章提供了實作範例與一些經驗,分享如何使用ChatGPT(免費的GPT-3.5)協助程式語言的學習,並且完成屬於自己的程式。
前幾個禮拜,AWS 舉行 Startup Day Taiwan。想當然爾,最熱門的主題非生成式 AI (Generative AI) 莫屬。既然 AWS 有現成的工具,身為一名工程師,自然看看無妨,這篇文章算是新手開箱文,會說明如何部署一套基礎模型,並使用 AWS SDK 與其互動。
前言 我在工作中沒有什麼機會接觸到機器學習,學生時期也沒有學習過相關知識。 作為一個業餘小白,我對機器學習非常感興趣。在自學的過程中,我逐漸意識到利用機器學習可以做很多有趣的事情。 因此,我決定嘗試使用 AWS SageMaker JumpStart 來實驗文字生成式繪圖 AI ,以了解機
最近玩到了一個我覺得很新奇有趣的軟體,叫做SillyTavern。 SillyTavern是專用於創建虛擬角色的AI聊天軟體,SillyTavern是TavernAI的分支,但SillyTavern走上了自己的路,加進了許多額外功能,並且仍在積極的持續更新中。 然後,可以色色!
「Prompt」這個詞是提示的意思,但為什麼需要提示呢? 當AI不理解我們的時候,勢必給出的回應並非準確的為我們解答,因此一個好的提示是非常重要的,就如同我們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一樣,如何將自己心裡的疑惑轉化成好的問題來提問對方,讓對方理解,進而給出一個明確的答案,這就是提示(Prompt)的重要性,對
在生成式AI與大型語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 LLM)蓬勃發展下,有許多工具可以幫助我們學習與撰寫程式,這篇文章提供了實作範例與一些經驗,分享如何使用ChatGPT(免費的GPT-3.5)協助程式語言的學習,並且完成屬於自己的程式。
前幾個禮拜,AWS 舉行 Startup Day Taiwan。想當然爾,最熱門的主題非生成式 AI (Generative AI) 莫屬。既然 AWS 有現成的工具,身為一名工程師,自然看看無妨,這篇文章算是新手開箱文,會說明如何部署一套基礎模型,並使用 AWS SDK 與其互動。
前言 我在工作中沒有什麼機會接觸到機器學習,學生時期也沒有學習過相關知識。 作為一個業餘小白,我對機器學習非常感興趣。在自學的過程中,我逐漸意識到利用機器學習可以做很多有趣的事情。 因此,我決定嘗試使用 AWS SageMaker JumpStart 來實驗文字生成式繪圖 AI ,以了解機
最近玩到了一個我覺得很新奇有趣的軟體,叫做SillyTavern。 SillyTavern是專用於創建虛擬角色的AI聊天軟體,SillyTavern是TavernAI的分支,但SillyTavern走上了自己的路,加進了許多額外功能,並且仍在積極的持續更新中。 然後,可以色色!
「Prompt」這個詞是提示的意思,但為什麼需要提示呢? 當AI不理解我們的時候,勢必給出的回應並非準確的為我們解答,因此一個好的提示是非常重要的,就如同我們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一樣,如何將自己心裡的疑惑轉化成好的問題來提問對方,讓對方理解,進而給出一個明確的答案,這就是提示(Prompt)的重要性,對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Hi 我是 VK~ 在 8 月底寫完〈探索 AI 時代的知識革命:NotebookLM 如何顛覆學習和創作流程?〉後,有機會在 INSIDE POSSIBE 分享兩次「和 NotebookLM 協作如何改變我學習和創作」的主題,剛好最近也有在許多地方聊到關於 NotebookLM 等 AI 工具
Thumbnail
國泰CUBE App 整合外幣換匯、基金、證券等服務,提供簡便、低成本的美股定期定額投資解決方案。 5分鐘開戶、低投資門檻,幫助新手輕鬆進軍國際股市;提供人氣排行榜,讓投資人能夠掌握市場趨勢。
Thumbnail
這是張老師的第三本書,我想前二本應該也有很多朋友們都有讀過,我想絕對是受益良多,而這次在書名上就直接點出,著重在從投資的角度來切入
Thumbnail
最近偶然在NETFLIX點開一部十年前的日劇《Woman/我的超人媽媽》,主要在描述由滿島光主演的單親媽媽,如何在喪夫後拼命獨力扶養2名年幼的子女長大,可能是因為這樣,台灣才會翻譯成《我的超人媽媽》,但我覺得這部由坂元裕二所寫的戲劇不是這麼簡單,並不只是要歌頌母愛有多堅強、或是單親媽媽有多辛苦偉大;
Thumbnail
📝鋼琴課觀察筆記:專注來自於觀察 觀察就是專注最好的開始, 學會用觀察就學會「等待」👀 有了等待的心更能細細體會那些美好的事物。 分享文 不要讓生活總是處於過度活躍的狀態。 少了安靜的心, 我們便無法好好觀察孩子, 而觀察不但是了解的開始, 也是日常生活中不該中斷的關懷。-蔡穎卿
Thumbnail
📝鋼琴課觀察筆記 Carline 教授分享曾經教了一位學生, 琴藝是非常出色,程度非常高, 很可惜孩子最後不愛彈了, 不在享受音樂⋯ 老師知道對孩子最大的糾結是父母! 父母雖然一路陪伴學習, 也創造環境也不遺餘力, 是完完全全支持! 但父母總是用批判方式來激勵孩子, 雖然琴藝的確變好了, 但老師始
Thumbnail
最近和很多家長聊到孩子總是難以維持一個習慣, 為什麼有些習慣這麽難以堅持? 有些卻可以這麼自動化? 分享最近讀的「習慣力」, 作者用科學和研究統計說明習慣其實是來自大量重複行為, 而讓事情越簡單越容易發生, 當習慣慢慢養成後就會取代刻意決定, 更能簡化我們的生活和做事方式 放手給好的習慣好處就是,
Thumbnail
就像在電台播出音樂時,除了用CD播放之外,還有電腦播放,電腦播放的音樂都是從音樂伺服器裡提取,因此音樂可以快速的搜尋播放,速度飛快。
Thumbnail
不須透過實體CD或者任何錄音器材重播的音樂,而是透過網路傳輸,經由軟體播放的一種音樂重播方式。
Thumbnail
做事情總是三分鐘熱度?或者常常做事拖延到最後,甚至敷衍了事? 非常推薦閱讀《原子習慣》,讓你徹底建立屬於自己的「習慣」。 為何不是打造「好」習慣?我認為習慣是因人而異的,就像是有些人習慣早起,另一些人習慣晚睡,每個人的好習慣是不同的。 選擇最適合你的習慣,而不是最受歡迎的習慣
Thumbnail
Hi 我是 VK~ 在 8 月底寫完〈探索 AI 時代的知識革命:NotebookLM 如何顛覆學習和創作流程?〉後,有機會在 INSIDE POSSIBE 分享兩次「和 NotebookLM 協作如何改變我學習和創作」的主題,剛好最近也有在許多地方聊到關於 NotebookLM 等 AI 工具
Thumbnail
國泰CUBE App 整合外幣換匯、基金、證券等服務,提供簡便、低成本的美股定期定額投資解決方案。 5分鐘開戶、低投資門檻,幫助新手輕鬆進軍國際股市;提供人氣排行榜,讓投資人能夠掌握市場趨勢。
Thumbnail
這是張老師的第三本書,我想前二本應該也有很多朋友們都有讀過,我想絕對是受益良多,而這次在書名上就直接點出,著重在從投資的角度來切入
Thumbnail
最近偶然在NETFLIX點開一部十年前的日劇《Woman/我的超人媽媽》,主要在描述由滿島光主演的單親媽媽,如何在喪夫後拼命獨力扶養2名年幼的子女長大,可能是因為這樣,台灣才會翻譯成《我的超人媽媽》,但我覺得這部由坂元裕二所寫的戲劇不是這麼簡單,並不只是要歌頌母愛有多堅強、或是單親媽媽有多辛苦偉大;
Thumbnail
📝鋼琴課觀察筆記:專注來自於觀察 觀察就是專注最好的開始, 學會用觀察就學會「等待」👀 有了等待的心更能細細體會那些美好的事物。 分享文 不要讓生活總是處於過度活躍的狀態。 少了安靜的心, 我們便無法好好觀察孩子, 而觀察不但是了解的開始, 也是日常生活中不該中斷的關懷。-蔡穎卿
Thumbnail
📝鋼琴課觀察筆記 Carline 教授分享曾經教了一位學生, 琴藝是非常出色,程度非常高, 很可惜孩子最後不愛彈了, 不在享受音樂⋯ 老師知道對孩子最大的糾結是父母! 父母雖然一路陪伴學習, 也創造環境也不遺餘力, 是完完全全支持! 但父母總是用批判方式來激勵孩子, 雖然琴藝的確變好了, 但老師始
Thumbnail
最近和很多家長聊到孩子總是難以維持一個習慣, 為什麼有些習慣這麽難以堅持? 有些卻可以這麼自動化? 分享最近讀的「習慣力」, 作者用科學和研究統計說明習慣其實是來自大量重複行為, 而讓事情越簡單越容易發生, 當習慣慢慢養成後就會取代刻意決定, 更能簡化我們的生活和做事方式 放手給好的習慣好處就是,
Thumbnail
就像在電台播出音樂時,除了用CD播放之外,還有電腦播放,電腦播放的音樂都是從音樂伺服器裡提取,因此音樂可以快速的搜尋播放,速度飛快。
Thumbnail
不須透過實體CD或者任何錄音器材重播的音樂,而是透過網路傳輸,經由軟體播放的一種音樂重播方式。
Thumbnail
做事情總是三分鐘熱度?或者常常做事拖延到最後,甚至敷衍了事? 非常推薦閱讀《原子習慣》,讓你徹底建立屬於自己的「習慣」。 為何不是打造「好」習慣?我認為習慣是因人而異的,就像是有些人習慣早起,另一些人習慣晚睡,每個人的好習慣是不同的。 選擇最適合你的習慣,而不是最受歡迎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