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計畫 #1:轉化時間管理入口到 Taskade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本來,我以為我是一個不太愛計畫的人。
訂閱未來六米週末加餐電子報,每週由三個角度 Writing、Coding、Living 與您分享個人成長心法 🔗 https://newsletter.willliu.me
往往一年的開始我都不會特別想說要做什麼計畫,認真想想,幾次幫自己計畫,最後都是以「未完待續」收場,更加深了自己的自我催眠,認為:「我就是一個不適合計畫的人。」
然而,2022 年特別想要突破自己的舒適圈,換一種方式生活,剛好看到了一篇電腦玩物的一篇文章《2022起始:建立自己的時間管理入口,以我的 Evernote 系統為例》,讀了兩次之後,深深地有一種認同感,有一種如果有一個系統,能夠讓我開始累積的話,或許就有機會讓生活更有次序。
過去幾個月,我非常熱衷於找尋筆記軟體,但其實內心真的想要的是有次序的管理任務。羅列一些嘗試過的,UpNote、Spaces、FSNotes、Noteplan 3,到落定使用的 Taskade。看到這一篇文章,更能確認自己其實需要的是在任務管理為優先,而更底定了使用 Taskade。
於是,我重新拆解了 Esor 所建立起的系統,雖然他是架設在 Evernote 上面的系統,那如果換到 Taskade 之上的話,能否適用呢?
這一篇文章,是我這兩天的練習與分析後,把 Taskade 架構在時間管理入口的改念之上。

拆解電腦玩物時間管理入口架構

在文章中,Esor 的時間管理入口主要分成了三部分:近期重點、重要行程與臨時處理。各自在會發展出不同的內容,並透過不同的功能去完成該區塊。
電腦玩物時間管理入口架構
我大致整理了一下,大概就是一分二或一分三的架構,羅列如下層級:
  • 近期重點目標筆記
    專案分類
    情境標籤
  • 重要行程三日重點
    行事曆
    工作事項
  • 臨時處理近日修改
    便利貼

以新角度看待時間管理入口元素

認真看下去,這個裡面有兩個重要的元素「時間」以及「重要性」。我自己認為,時間是相對比較客觀的,任務需要在那個時間達成,多數會有一點外部壓力;重要性,自己能夠主導的成分比較高,要自己也覺得重要,往下坐下去才能相得益彰。
所以重新依照上列「時間」跟「重要性」元素:
  • 時間:行事曆、近日修改、便利貼
  • 重要性:目標筆記、三日重點、工作事項
  • 功能:專案分類、情境標籤
功能的項目可替代性高,且不一定真的會用到,基本上那是透過習慣的培養,而且會因為不同的工具,有所不同。但屬於系統方法與心法的,在不同的工具上,應該都是可以做到的。

植入 Taskade 時間管理入口

Taskade 是一個完全以「工作事項」為主的任務管理軟體,所有的內容基本上就是一條條的項目,每個項目都可以「被完成」,也面上會顯示一條橫線劃掉。
相較於建立一個時間管理的入口,Taskade 在左邊的工具欄之中,其實已經預設了更步不同的按鈕,分別已經可以汲取出大部分的功能。在個人首頁的左邊工具欄,前四個圖示的功能,已經可以囊括。
Taskade 內建的頁面整合時間管理入口概念
更好的事,任何一個頁面中,都可以按下左上角的圖示,直接叫出快速列,等同於這個時間管理入口的四個功能是常駐的。
整理到這邊,還有兩個尚未關注到的,一個是目標筆記、另外一個是便利貼。
我的解決方式就是成立專案,這一點對於目標筆記來說,是完全沒有疑慮的,既然設定了目標,把目標當作是一個充滿任務事項的專案,這一點 Taskade 是具有相當的優勢。
便利貼,我則是把它放在我的「每日工作主檔」之中,取名為 INBOX 也可叫做收件匣,當作是想法的速寫,每一個想法在當天都歸檔到所需要去的不同專案,或者是 HackMD 的個人知識庫之中。
每日工作主檔
拉回來看原始的時間管理入口,跟由 Taskade 架構出來的系統比較。
  • 近期重點目標筆記:直接成立專案管理。
    專案分類
    情境標籤
  • 重要行程三日重點:Star
    行事曆:Calendar
    工作事項:My Tasks
  • 臨時處理近日修改:Recent
    便利貼:在每日工作主檔設置一個區塊。
今天就先跟大家講到這邊,歡迎訂閱,下次見!
訂閱未來六米電子報【https://newsletter.willliu.me,每週由三個角度 Writing、Coding、Living 與您分享個人成長的心法。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縮短知識與實踐的距離 📪 理清人生的脈絡,過上想要的生活。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好像很多人透過 Notion 看到了我的文章,之前幾篇已經交代,我很早期就加入 Notion 得行列,但也算蠻早就決定停止使用,近兩年來許多人 Notion 創造了一個新的生態圈,也擁有龐大的社群擁戴者。這大概是我最直覺跟完整的一次整理,提供給正在思考是否加入 Notion 群體的朋友多思考。
訂閱電子報【點此 http://newsletter.willliu.me/】支持我持續創作。在電子報裡面,我將會把文章整理、重新演繹,讓您直接收到最新觀點! 電子報跟部落格停了好幾週的時間,一直都在思考該怎麼做比較好,因為做了很多新的嘗試,跟原本想要寫未來六米週末加餐的想法,都有了很大的不同。
沒來由的,自己很想要找一套「資料庫」軟體,幫助自己的生活管理。這可能也是我之前在使用 Notion 的時候,一直覺得好像離開 Notion 就無法取代的事情。訂閱電子報【點此 http://newsletter.willliu.me/】支持我持續創作。
上一篇我提到了關於建構電子報念念不忘的系統,其實我大概在這一年之中,陸續為了想要發電子報的理念,嘗試過了很不同的平台,找了很多不同的方式,直到最近才決定使用 Sendx 配合 SendFox,因為有太多經驗,今天就先整理那些我用過的平台,說一下為什麼嘗試,跟為什麼放棄。
剛好適逢我的支持圖騰藍風暴波幅的十三天,順著能量的流動,也把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慢慢收尾,然後開始啟動,本來覺得這樣的過程很膩,但後來慢慢發現,這好像比較接近我磁性黃太陽的本質。
算一算從 5 月中開始超過兩個月的日子,因為新冠疫情的關係,讓我們過上跟以前很不一樣的生活。我想,對在職場工作的每一個人來說,可能也都經歷過一段特別的時光...
好像很多人透過 Notion 看到了我的文章,之前幾篇已經交代,我很早期就加入 Notion 得行列,但也算蠻早就決定停止使用,近兩年來許多人 Notion 創造了一個新的生態圈,也擁有龐大的社群擁戴者。這大概是我最直覺跟完整的一次整理,提供給正在思考是否加入 Notion 群體的朋友多思考。
訂閱電子報【點此 http://newsletter.willliu.me/】支持我持續創作。在電子報裡面,我將會把文章整理、重新演繹,讓您直接收到最新觀點! 電子報跟部落格停了好幾週的時間,一直都在思考該怎麼做比較好,因為做了很多新的嘗試,跟原本想要寫未來六米週末加餐的想法,都有了很大的不同。
沒來由的,自己很想要找一套「資料庫」軟體,幫助自己的生活管理。這可能也是我之前在使用 Notion 的時候,一直覺得好像離開 Notion 就無法取代的事情。訂閱電子報【點此 http://newsletter.willliu.me/】支持我持續創作。
上一篇我提到了關於建構電子報念念不忘的系統,其實我大概在這一年之中,陸續為了想要發電子報的理念,嘗試過了很不同的平台,找了很多不同的方式,直到最近才決定使用 Sendx 配合 SendFox,因為有太多經驗,今天就先整理那些我用過的平台,說一下為什麼嘗試,跟為什麼放棄。
剛好適逢我的支持圖騰藍風暴波幅的十三天,順著能量的流動,也把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慢慢收尾,然後開始啟動,本來覺得這樣的過程很膩,但後來慢慢發現,這好像比較接近我磁性黃太陽的本質。
算一算從 5 月中開始超過兩個月的日子,因為新冠疫情的關係,讓我們過上跟以前很不一樣的生活。我想,對在職場工作的每一個人來說,可能也都經歷過一段特別的時光...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速記心得有相當多主觀感受,嘛~畢竟看舞就是啊捏,每個人生命經驗與解讀都是獨一而二的,有沒有會比較喜歡哪一齣,當然會囉~ 兩部作品的質地跟風格很不同,上半場《神話Mitici》由義大利編舞家Giovanni Insaudo,下半場《天穿Glanced Crack》則是賴翃中各自以家鄉神話為靈感編創。
Thumbnail
The Portrait of Terentius Neo and Wife is a notable mid-1st century CE Roman fresco from Pompeii, believed to depict a married couple. Measuring 24 ×
【碩博士生如何有效讀書與做筆記】 ── 1. 專業書籍的理解 2. 轉化為自己的知識 3. 紀錄與反思的最佳方法 作為碩博士在學學生,讀書的方式與大學階段有很大不同。讀書不再是為了應付考試,而是為了深入理解專業領域,並將知識內化為自己的學術資產。引用倉下忠憲的觀點,讀書的基本紀錄是「書籍
【碩博士生如何透過補充資料優化筆記連結】 ── 1. 符合學術需求的連結策略 2. 深化研究理解 3. 提升論文寫作效率 對於碩士和博士生而言,筆記系統的使用不僅僅是管理資訊,而是優化研究思維的工具。補充資料成為筆記連結的核心,能幫助你在進行研究時更有效地組織資料,深化主題理解,最終提升論文
Thumbnail
『居家工作者』需要的自律,與強力的時間管理 這一套方法,適合所有居家工作的人使用,尤其適合『運用零碎時間累積工作的人』,例如:家庭主婦、作家、藝術家、自由接案SOHO族……等等。 你只需要兩本記事本:一本使用你習慣的格式就好,另外一本請選把一天可使用時間都列出來的工作日誌。 我建議使用紙本筆記,
在現代學術研究中,閱讀大量文獻是一個必要且繁重的任務。然而,通過將學術閱讀流程標準化,能顯著提升效率,使閱讀變得更加有條理。最近,我實踐了兩個已經標準化的動作,每個動作都進行了50次以上的測試,效果顯著。 ▋動作一:將文獻內容轉為資訊塊 這個動作的目的是將閱讀材料中的重要內容轉換為小而具
人不容易區分理想與現實,會高估自己一天的產能,會以為事情要成靠毅力就可以。但實際有操作過的話,都會發現你其實對自己的狀況掌握沒有想像中那麼好。而計畫是用來制約你一天的行動,我也很有共感。如果一天沒有計畫,很容易不知道要做什麼,時間就消失在滑社群貼文,隨意逛影片之中了。
直到這幾年開始鍛鍊寫作能力, 我才開始有了「紀錄」的能力,也更好幫助我實踐「計畫」。 但總覺得還缺點什麼。 現在看到日本這個 TaskChute系統, 就發現我缺的就是「例行公事」這個維度!
上一篇我們有談到制定計畫(Goal Setting)在心理學裡是一項提升自我動力和行動的工具。 一個有效的好計畫能協助我們「choose the right moves, at the right time, and in the right way」,選擇對的行為、在對的時間、往正確的方向 1
每到年終或期末的時候,許多人都會開始制定新的一年計畫,或是為新的學年、工作做準備。 不管是生活上每天的代辦清單或是每個月分需處理的生活大小事情,總是需要我們費心地去計劃、去處理;區分事情的輕重緩急。 科系發達的時代,傳統的紙本逐漸被手機和電腦給取代,現在的人打開手機的行事曆就能看到一天甚至是一年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速記心得有相當多主觀感受,嘛~畢竟看舞就是啊捏,每個人生命經驗與解讀都是獨一而二的,有沒有會比較喜歡哪一齣,當然會囉~ 兩部作品的質地跟風格很不同,上半場《神話Mitici》由義大利編舞家Giovanni Insaudo,下半場《天穿Glanced Crack》則是賴翃中各自以家鄉神話為靈感編創。
Thumbnail
The Portrait of Terentius Neo and Wife is a notable mid-1st century CE Roman fresco from Pompeii, believed to depict a married couple. Measuring 24 ×
【碩博士生如何有效讀書與做筆記】 ── 1. 專業書籍的理解 2. 轉化為自己的知識 3. 紀錄與反思的最佳方法 作為碩博士在學學生,讀書的方式與大學階段有很大不同。讀書不再是為了應付考試,而是為了深入理解專業領域,並將知識內化為自己的學術資產。引用倉下忠憲的觀點,讀書的基本紀錄是「書籍
【碩博士生如何透過補充資料優化筆記連結】 ── 1. 符合學術需求的連結策略 2. 深化研究理解 3. 提升論文寫作效率 對於碩士和博士生而言,筆記系統的使用不僅僅是管理資訊,而是優化研究思維的工具。補充資料成為筆記連結的核心,能幫助你在進行研究時更有效地組織資料,深化主題理解,最終提升論文
Thumbnail
『居家工作者』需要的自律,與強力的時間管理 這一套方法,適合所有居家工作的人使用,尤其適合『運用零碎時間累積工作的人』,例如:家庭主婦、作家、藝術家、自由接案SOHO族……等等。 你只需要兩本記事本:一本使用你習慣的格式就好,另外一本請選把一天可使用時間都列出來的工作日誌。 我建議使用紙本筆記,
在現代學術研究中,閱讀大量文獻是一個必要且繁重的任務。然而,通過將學術閱讀流程標準化,能顯著提升效率,使閱讀變得更加有條理。最近,我實踐了兩個已經標準化的動作,每個動作都進行了50次以上的測試,效果顯著。 ▋動作一:將文獻內容轉為資訊塊 這個動作的目的是將閱讀材料中的重要內容轉換為小而具
人不容易區分理想與現實,會高估自己一天的產能,會以為事情要成靠毅力就可以。但實際有操作過的話,都會發現你其實對自己的狀況掌握沒有想像中那麼好。而計畫是用來制約你一天的行動,我也很有共感。如果一天沒有計畫,很容易不知道要做什麼,時間就消失在滑社群貼文,隨意逛影片之中了。
直到這幾年開始鍛鍊寫作能力, 我才開始有了「紀錄」的能力,也更好幫助我實踐「計畫」。 但總覺得還缺點什麼。 現在看到日本這個 TaskChute系統, 就發現我缺的就是「例行公事」這個維度!
上一篇我們有談到制定計畫(Goal Setting)在心理學裡是一項提升自我動力和行動的工具。 一個有效的好計畫能協助我們「choose the right moves, at the right time, and in the right way」,選擇對的行為、在對的時間、往正確的方向 1
每到年終或期末的時候,許多人都會開始制定新的一年計畫,或是為新的學年、工作做準備。 不管是生活上每天的代辦清單或是每個月分需處理的生活大小事情,總是需要我們費心地去計劃、去處理;區分事情的輕重緩急。 科系發達的時代,傳統的紙本逐漸被手機和電腦給取代,現在的人打開手機的行事曆就能看到一天甚至是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