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不再二元論——《人慈》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人慈》這本書,我想無疑是台灣 2021 年討論熱度相當高的一本書,統統我選書的習慣一直是不去追求市場趨勢,專心看自己有興趣的書。但當我看到人類大歷史的作者對這本書也給予高度評價時,才一頭栽進去探討人性的根源。
人慈 封面
關於人性的根本,作者舉出善惡兩派的代表,對於人性較為悲觀的霍布斯,還有相信人性本為光明的盧梭。從書名我們就可以知道,當今世界較多人相信人性本自私也有著惡的本質,若沒有強而有力的約束,這個世界的犯罪會難以清數。
1
作者從心理學對於人類本性做的大大小小實驗及故事開始去舉證,像是金貝多的監獄實驗蒼蠅王的故事。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實驗為史丹利的電擊實驗。除了不斷浮現在腦中的電影畫面,也可能是因為這個實驗看似比監獄實驗更無懈可及的證明:
超過一半的人願意對人施加高達 450 伏特的電壓,而通常約 100 至 250 伏特就足以致命。再加上媒體推波渲染,使得人性的惡本源越來越站得住腳。
然而,經過作者對研究報告抽絲剝繭,發現一半的受測者知道此實驗並不會真的電擊人。受試者參加此實驗除了有報酬外,他們都相信此實驗結果會有助於人們更了解「人性」,相信自己正在為人類盡一份心力。報告的最後,也是媒體刻意忽略的部分,提到如果實驗是真的,超過一半的人表示會停手。
2
同樣的邏輯,我們可以再來看到納粹對於猶太人的屠殺。
「艾希曼」主張,他只是完全依照希特勒的命令行事。這樣的想法當然不被當代經濟學思想的追隨者所接受,他們相信每個人都是理性的,只要有充分的資訊便可以做出理智的決定。然而,作者發現德軍士兵就和各國士兵沒有兩樣,他們忠誠、重視同袍情誼、也團結一心。最重要的是,他們認為自己是站在歷史正確的一方,所以才會導致這樣重大的惡性。
可以說,最純粹的善造就了最極端的惡。
3
書中還探討了另一個真實的犯罪事件。1960 年代,凱蒂在半夜三點於自家外遭人刺傷,整整喊了 30 分鐘,總計有 37 人跑到屋外查看狀況,卻沒人伸出援手。導致凱蒂掙扎一段時間後,變當場死亡。此案作為人性本惡的最佳實例,媒體想當然不會錯過這絕佳頭條,當時沒有人懷疑人類可以做出如此冷血的犯行。
經過作者還原事件,根據當地民眾的說法,其實一開始就有人報案,但警察卻認定此案為家暴(當時的警察不會插手家務事);或有些人,其實想報案卻被家人阻止,認為警察可能已經接到幾十通電話;但其實絕大多數人認為,事發當下是晚上,可能只是喝醉發酒瘋。
媒體沒說的是,凱蒂最好的朋友得知她被刺殺時,便立即趕到現場,最終不幸在好友懷裡斷氣。這起事件的兇手,最終也是由於熱心的民眾,警方才得以破案。
本書的後半段,作者以民主制度及種族議題論證,在在證明人性最初是善良的。也提到人類文明的採集狩獵時期,遇到紛爭沒有相互猜忌,而是透過協調溝通,當時甚至還沒有法律和所謂執法者的概念。直到階級、組織和國家制度的出現,人類才被教化成經濟上的自私人。
本書對於人性的論述,就像是總體經濟學的一個學派。雖然我並不完全相信人性全然本善,但我願意重新相信,如果真誠待人,別人也會予以相同的回報。
Podcast 版本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作者養成買書的習慣,大約十年左右,類別涵蓋小說、歷史、經濟、犯罪、和理財,希望透過自身觀點加上書中內容結合成統統社畜中的特殊書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我相信大家對於李嘉圖的「比較優勢理論」不陌生。簡而言之,這個理論希望 A 可以做 A 最擅長的商品,B 也可以做自己最擅長的商品,現在貿易協定的理念很多是來自這個觀念。雖然這樣全球化浪潮,讓中國跟著富裕,消失的工作機會並沒有其他機會可立即補上,導致藍領的中產階級在歐美國家漸漸消失。
約翰跟雜誌《深褐》(Sepia)於1959年協議執行一項計畫,那就是透過後天的服用藥物及皮膚染色,將自己從白人轉化成黑人,他們希望透過此次計畫測試,究竟白人所說的一切平等是真實同樣的對待還是粉飾太平的說詞,約翰讓自己膚色從白色轉換黑色,實際感受到來自美國人的態度。
你的人生曾經也有像「多聞」這樣的一個存在嗎?他除了再次告訴我們狗不只是寵物,他更是超過人類溫暖的存在,他無條件地散發溫暖,我們能回報的卻很少,甚至來不及感謝他,他就從你身邊消失了,就算是這樣,我們也不能害怕去想起他的好,不能因為怕難過而避開想起他的好,這樣才是對他這一生陪伴的最好尊重。
這本書在我閱讀的時候,其實一直有讓我想到異鄉人的場景,從一開始法庭是由律師講述自己的故事,到為了朋友而犯下凶殺案,表面上是一個殺人案件,實際上是作者整個人生的檢視,一切事情都沒有改變,靜靜的,我們一直活在某種被設定好的世界一樣,繼續低著頭思考如何無謂的脫逃。
這次的書評很特別,首先要先感謝遠流此次搶先試讀的邀請,關於心裡剖析這類的書,一直比較少在統統的選書裡,所以很開心有此次機會讓自己跳脫舒適圈,藉由這本書開始好好的省視自己。
作者在日本的期間,發現大分縣對於二戰時期的文獻資料保留完整,除了因為有海軍航空基地、神風特攻隊訓練設施外,戰時很多軍階極高的位置也是來自這裡。從這裡我們可以嗅出,大分縣在這場戰事扮演者要角。
我相信大家對於李嘉圖的「比較優勢理論」不陌生。簡而言之,這個理論希望 A 可以做 A 最擅長的商品,B 也可以做自己最擅長的商品,現在貿易協定的理念很多是來自這個觀念。雖然這樣全球化浪潮,讓中國跟著富裕,消失的工作機會並沒有其他機會可立即補上,導致藍領的中產階級在歐美國家漸漸消失。
約翰跟雜誌《深褐》(Sepia)於1959年協議執行一項計畫,那就是透過後天的服用藥物及皮膚染色,將自己從白人轉化成黑人,他們希望透過此次計畫測試,究竟白人所說的一切平等是真實同樣的對待還是粉飾太平的說詞,約翰讓自己膚色從白色轉換黑色,實際感受到來自美國人的態度。
你的人生曾經也有像「多聞」這樣的一個存在嗎?他除了再次告訴我們狗不只是寵物,他更是超過人類溫暖的存在,他無條件地散發溫暖,我們能回報的卻很少,甚至來不及感謝他,他就從你身邊消失了,就算是這樣,我們也不能害怕去想起他的好,不能因為怕難過而避開想起他的好,這樣才是對他這一生陪伴的最好尊重。
這本書在我閱讀的時候,其實一直有讓我想到異鄉人的場景,從一開始法庭是由律師講述自己的故事,到為了朋友而犯下凶殺案,表面上是一個殺人案件,實際上是作者整個人生的檢視,一切事情都沒有改變,靜靜的,我們一直活在某種被設定好的世界一樣,繼續低著頭思考如何無謂的脫逃。
這次的書評很特別,首先要先感謝遠流此次搶先試讀的邀請,關於心裡剖析這類的書,一直比較少在統統的選書裡,所以很開心有此次機會讓自己跳脫舒適圈,藉由這本書開始好好的省視自己。
作者在日本的期間,發現大分縣對於二戰時期的文獻資料保留完整,除了因為有海軍航空基地、神風特攻隊訓練設施外,戰時很多軍階極高的位置也是來自這裡。從這裡我們可以嗅出,大分縣在這場戰事扮演者要角。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前陣子看完這本不完美的正義,作者是一位長期為了死刑、量刑過重、少年犯,特別是那些貧窮、黑人、婦女、孩童等弱勢提供法律支持的辯護律師。 這本書內容提到了許多有關美國司法體制的狀況,作者的工作內容,主要在為死刑犯辯護,對於作者來說看待的角度不是:「犯人該不該為了自己所做的事情而附上死亡的代價?」,而是
Thumbnail
擇善固執,是我一直執著想要實踐的價值觀 - 但其實我所謂的「善」是否只是我的一廂情願?我一直相信#人性本惡 , 所以認為行善是需要努力的事。 而#人慈 的作者則透過不同的數據、歷史、人類進化、科學實驗論證:人類其實比我們想像的善良。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本文探討了人性本善的觀點,並介紹了漢隆剃刀的概念。漢隆剃刀強調,應該用愚蠢、無知、可原諒的錯誤或未知原因來解釋不友善行為,而不是直接認為對方是惡意。這種思維方式能幫助人們更理性地處理日常生活中的衝突,避免不必要的對立。
Thumbnail
所有人都會認為自己是個好人,這是因為「人類自我馴化」讓自己更友善。有團隊的時候,人類也會傾向團隊合作。如果我們真的天性善良,又怎麼會同時幹出「殘忍的事?」,怎麼看就怎麼矛盾!人類雖然擅於社交、同情,甚至會害羞,但為什麼也能殘酷到極致呢?
Thumbnail
你覺得我們現在處於怎樣的世界呢? 是大家互相幫忙或是狗咬狗的世界呢? 也許我們從小就被教育「防人之心不可無」,但這本書想告訴大家,人性沒有你想的這麼壞,歷史上各種好事壞事,其實都能用「人性本善」來解釋,看過這本書或許你會對於人性會有不同的看法。
Thumbnail
長年來,人性本善或是惡一直都是值得辯論的議題。我相信人性本善,但也相信有個體差異,在閱讀完羅格.布雷格曼的《人慈》之後,這個想法也沒有太大的改變;然而我卻覺得這本書非常值得一讀,跟著作者的文字,貫通歷史脈絡,去審視每件事件—儘管殘忍—背後的善念,學著用更好的視角看待自己。  作者在文中拋出了個思考
Thumbnail
《好人總是自以為是》The Righteous Mind : Why Good People Are 作者美國社會心理學大師強納森.海德特運用了二十五年來在道德心理學領域的開創研究,證明道德判斷並非源於理性,而是源於直覺。人類的本質不僅是講道德,同時也愛說教、愛批評、愛論斷,著迷於正義,最後必然會變
Thumbnail
猶太大屠殺是世界歷史上的重大事件,但公眾對此事件的認識可能存在誤解。《血色大地》的作者史奈德,透過跨國視角的,揭示出殺戮悲劇真正的根源和原委,引領讀者重新認識曾經被德蘇極權生殺予奪的東歐,與複雜的受難者群像。
人性本善?人性本惡?   人的「本性」,到底是善良的?亦或是邪惡的?這二者都有人認同。 或許在「性善論」那一派的人,所接觸到的大多都是本性善良的人,所以他們深信「性善論」是對的。相對的,或許在「性惡論」那一派的人,所接觸到的大多都是本性邪惡的人,所以他們也深信「性惡論」是對的。既然這兩種理論,
Thumbnail
前陣子看完這本不完美的正義,作者是一位長期為了死刑、量刑過重、少年犯,特別是那些貧窮、黑人、婦女、孩童等弱勢提供法律支持的辯護律師。 這本書內容提到了許多有關美國司法體制的狀況,作者的工作內容,主要在為死刑犯辯護,對於作者來說看待的角度不是:「犯人該不該為了自己所做的事情而附上死亡的代價?」,而是
Thumbnail
擇善固執,是我一直執著想要實踐的價值觀 - 但其實我所謂的「善」是否只是我的一廂情願?我一直相信#人性本惡 , 所以認為行善是需要努力的事。 而#人慈 的作者則透過不同的數據、歷史、人類進化、科學實驗論證:人類其實比我們想像的善良。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本文探討了人性本善的觀點,並介紹了漢隆剃刀的概念。漢隆剃刀強調,應該用愚蠢、無知、可原諒的錯誤或未知原因來解釋不友善行為,而不是直接認為對方是惡意。這種思維方式能幫助人們更理性地處理日常生活中的衝突,避免不必要的對立。
Thumbnail
所有人都會認為自己是個好人,這是因為「人類自我馴化」讓自己更友善。有團隊的時候,人類也會傾向團隊合作。如果我們真的天性善良,又怎麼會同時幹出「殘忍的事?」,怎麼看就怎麼矛盾!人類雖然擅於社交、同情,甚至會害羞,但為什麼也能殘酷到極致呢?
Thumbnail
你覺得我們現在處於怎樣的世界呢? 是大家互相幫忙或是狗咬狗的世界呢? 也許我們從小就被教育「防人之心不可無」,但這本書想告訴大家,人性沒有你想的這麼壞,歷史上各種好事壞事,其實都能用「人性本善」來解釋,看過這本書或許你會對於人性會有不同的看法。
Thumbnail
長年來,人性本善或是惡一直都是值得辯論的議題。我相信人性本善,但也相信有個體差異,在閱讀完羅格.布雷格曼的《人慈》之後,這個想法也沒有太大的改變;然而我卻覺得這本書非常值得一讀,跟著作者的文字,貫通歷史脈絡,去審視每件事件—儘管殘忍—背後的善念,學著用更好的視角看待自己。  作者在文中拋出了個思考
Thumbnail
《好人總是自以為是》The Righteous Mind : Why Good People Are 作者美國社會心理學大師強納森.海德特運用了二十五年來在道德心理學領域的開創研究,證明道德判斷並非源於理性,而是源於直覺。人類的本質不僅是講道德,同時也愛說教、愛批評、愛論斷,著迷於正義,最後必然會變
Thumbnail
猶太大屠殺是世界歷史上的重大事件,但公眾對此事件的認識可能存在誤解。《血色大地》的作者史奈德,透過跨國視角的,揭示出殺戮悲劇真正的根源和原委,引領讀者重新認識曾經被德蘇極權生殺予奪的東歐,與複雜的受難者群像。
人性本善?人性本惡?   人的「本性」,到底是善良的?亦或是邪惡的?這二者都有人認同。 或許在「性善論」那一派的人,所接觸到的大多都是本性善良的人,所以他們深信「性善論」是對的。相對的,或許在「性惡論」那一派的人,所接觸到的大多都是本性邪惡的人,所以他們也深信「性惡論」是對的。既然這兩種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