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青蛙」是「水雞」說起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寫於2018.10.4

二十多年前,我寫作歌仔戲劇本,很費心思的「思考」用字問題,設想劇本能提供一些用字方法,供他人參考。但是自從教育部公佈「台語常用字詞辭典」後,我反而情怯的不大敢寫台語文。主要原因應該是懶惰 不想翻閱、不想遵循教典的用字提示。一但用字與「教典」不合,不免有「製造污染」、妨礙語文一致的嫌疑。

前幾天在面書上, 看面友把「青蛙」寫做「水雞」,突然血壓升高, 禁不住留言寫下「水蛙」兩字——我一向不想在用字上與人爭論——這是不自禁的直覺反射行為。想不到面友回說:他是依據教典的用字標準, 叫我有意見跟洪惟仁專家說。我不知「水雞」是教育部的用詞,也不知教典與洪教授的關聯如何, 何況與洪教授久未聯繫, 覺得也沒有為「雞、蛙」大費周章。

漢字雖然學、寫有些麻煩,但有一個拼音文字沒有的優點,就是漢字大致每一個字都有音、義上的聯絡或說是系統,一個不認識的字,從它的構造和上下文的語意脈絡,大致可了解他的意思,甚至知道它的大致讀音,所謂「有邊讀邊,無邊讀中間」是有些道理的。例如「雞」字的左邊「奚」是代表「e」的音符(甲骨文上還表示是「家禽」),右邊「隹」是明指為「鳥類」。把水陸兩棲的「蛙」,硬說是飛禽「雞」,當然謬之千里。

中國方言確實有把「蛙」叫作「雞」的情形,如蘇州說是「田雞」, 揚州說為「水雞」,我戴眼鏡,常有人說我是「四眼田雞」。不過,別人「指鹿為馬」 我們沒必要跟著說「水鹿」為「水馬」吧!

其實,教典有不少用字讓我「直覺」的反彈。

例如以「這馬」作「 chit4-ma2/mai2 此時」、以「袂」作「be7」、以「欲」作「beh4」、以「予」作「hoo7 給與」、......... 類似這樣的用字,確實有粗糙之嫌,像「這馬」這兩個用字不教人嫌悪也難。

再以「予」字說。「予」 傳統有兩種用法,一讀陽平聲「i5」,是「我」的自稱,通「余」。 一讀去聲「i2/u2」,意思同「與」、「給」。

顯然教典採第二種意思,因此以「予」表台語的「hoo7」音,字義上說得通,但以之讀「hoo7」音,就太隔了。

如果「hoo7」沒有適當的字,勉強借訓「予」字倒也罷了,但是明明有一個明白、簡單、現成、適切的「互」字不用,就沒有道理啦。

對「互」字的造字原理,講解最爽心的是「象形字典」:

「兩根絞在一起的繩股,兩端接著轉柄,兩個人反向旋轉繫著麻絲的竹柄,使麻絲交錯扭結成繩索」。我小孩時,還看過父老用黃麻皮,對坐絞做繩索的情形,一如上面所記述。

象形字典的講解,雖然與其他字書一樣指紡繩的「工具」,卻明白說明了「兩端彼此的關係」,這正是「互」字最重要的引申義。「互相」、「我互你」(「我」字會省略)、「互我食,互我穿,互我欠錢不(m7-)免還」、......多美好的台語字詞!

台語存在不同腔口。例如「火雞」,我說是「hoe2-ke1」,偏偏有些腔口韻母倒過來,說為「he2-koe1」。多年前我在七堵租地種菜,頭家教我節氣口訣「清明瓜,穀豐豆」(意思是「清明時宜種瓜類,榖豐時宜種豆類」,我聽成「睛瞑雞,穀豐豆」,弄好久,才知道是「清明瓜」。頭家說的好像是「安溪腔」。

台語「oe/e」倒著唸的情形,使得幾個常用字讀音和用字變得很混亂,不少人還不知韻母倒著唸的腔口差異。

這三個字是「boe7/be7」(尚未的意思)、「be7 /boe」(不能、不會)、「beh4/boeh4」(要、欲)。我覺得這三字可能是一音之變,因此「膽大妄為」的分別用「未」、「末」、「昧」三字作分辨:

我未食=我還未吃。

我末食=我要吃。

我昧食=我吃不下。

按,我的想法得自陳冠學先生,他建議我「beh4」用「末」字。他的註解如下:

『論語子罕篇:「吾末如之何也已矣!」按「袜」唸 boeh8,則「末」唸boeh4 是一個系統的。「末」到戰國時代普遍採用「每」,還是用「末」字好。』

陳老師「beh4」用「末」的見解,我起初寫文章時決定不採用,反倒從俗寫作「卜」字。幾年後寫劇本時,才決定稍作系統化的決斷。

教典用「欲」訓讀「heh4」(本音iok8),從俗用「袂」(原意為「袖口」)作「be7」,也都有音、義上的缺點。

台語的「文字化工程」是會令「神鬼夜哭」的千秋大業,希望「教典」的編篡作更深邃、細密的思慮,兼顧音、義兩端的妥適性,乃至用「六書」的原則造新字,都是保存漢學優勢傳統的必要手法。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王振義的沙龍
4會員
38內容數
王振義倒騎驢子
王振義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2/06
寫於2020.8.25 至於訪談用什麼語言就更不用問了,邱教授應該瞭解我的「毛病」,以前即使去文建會等單位開會,一向都用台語。心中抱定,即使他用北京話發問,我照樣說我的台語。 訪談節目如何我不很關心,何時播出也不經心。倒是昨天女兒把第一單元節目內容轉寄給我,我就把它轉po出去,並寫下一些感想。
2022/02/06
寫於2020.8.25 至於訪談用什麼語言就更不用問了,邱教授應該瞭解我的「毛病」,以前即使去文建會等單位開會,一向都用台語。心中抱定,即使他用北京話發問,我照樣說我的台語。 訪談節目如何我不很關心,何時播出也不經心。倒是昨天女兒把第一單元節目內容轉寄給我,我就把它轉po出去,並寫下一些感想。
2022/02/06
寫於2020.9.4 昨天(9.3.)文章,是看臉書顯示我四年前9.2寫的「給上街的軍公教」(他們隔天9.3要上街抗議年改)後引發的感想。但原來的「給上街的軍公教」文章卻反而不見啦。失去話頭,就不知我說「愛因斯坦的年金問題」是怎麼一回事啦。 ::::::::: ::::::::::
2022/02/06
寫於2020.9.4 昨天(9.3.)文章,是看臉書顯示我四年前9.2寫的「給上街的軍公教」(他們隔天9.3要上街抗議年改)後引發的感想。但原來的「給上街的軍公教」文章卻反而不見啦。失去話頭,就不知我說「愛因斯坦的年金問題」是怎麼一回事啦。 ::::::::: ::::::::::
2022/02/06
寫於2020.10.2 阿母斯壯第一次踩上月球,說「我的一小步,人類的一大步」。不論小步、大步,都粉碎了人類對月亮的遐想。月球只是一片空漠,沒有嫦娥、廣寒宮、沒有月桂、吳剛、 蟾宮、玉兔....。阿姆斯壯這一步真是「煞風景」極了。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李白說「伐桂」是造福人類:
2022/02/06
寫於2020.10.2 阿母斯壯第一次踩上月球,說「我的一小步,人類的一大步」。不論小步、大步,都粉碎了人類對月亮的遐想。月球只是一片空漠,沒有嫦娥、廣寒宮、沒有月桂、吳剛、 蟾宮、玉兔....。阿姆斯壯這一步真是「煞風景」極了。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李白說「伐桂」是造福人類: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這裡要來講一個粵語辭,及一句 歇後語。 (一)田雞 tin4 gai1 粵語的青蛙稱呼之一為田雞,閩語則稱水雞tsui2-ke。蛙,本做鼃,《說文》:段玉裁注:「鼃者,《周禮》所謂蟈。今南人所謂水雞,亦曰田雞。」本草綱目,時珍曰︰蛙好鳴,其聲自呼。南人食之,呼為田雞,云肉味如雞也。 其實雞,蛙,在閩
Thumbnail
這裡要來講一個粵語辭,及一句 歇後語。 (一)田雞 tin4 gai1 粵語的青蛙稱呼之一為田雞,閩語則稱水雞tsui2-ke。蛙,本做鼃,《說文》:段玉裁注:「鼃者,《周禮》所謂蟈。今南人所謂水雞,亦曰田雞。」本草綱目,時珍曰︰蛙好鳴,其聲自呼。南人食之,呼為田雞,云肉味如雞也。 其實雞,蛙,在閩
Thumbnail
粵語熟語:「九唔搭八」:gau2 m4 daap3 baat3 中文的相對語,是「牛頭不對馬嘴」,其實應該是「驢頭不對馬嘴」或是「驢唇不對馬嘴」比較合理!而閩語有類似的說法:「豬舌搭馬鼻」,「豬母牽去牛墟」,客語跟粵語一樣比較粗俗:「豬哥搭狗膦」。
Thumbnail
粵語熟語:「九唔搭八」:gau2 m4 daap3 baat3 中文的相對語,是「牛頭不對馬嘴」,其實應該是「驢頭不對馬嘴」或是「驢唇不對馬嘴」比較合理!而閩語有類似的說法:「豬舌搭馬鼻」,「豬母牽去牛墟」,客語跟粵語一樣比較粗俗:「豬哥搭狗膦」。
Thumbnail
猿は何処に居ますか? 猿は山に居ます 犬は何処に居ますか? 犬は門の側に居ます 猫は何処に居ますか? 猫は家の中に居ます 馬は何処に居ますか? 馬は玄関の前に居ます あの小屋の後に何か居りますか? あの小屋の後に豚か居ります あすこの垣の外に
Thumbnail
猿は何処に居ますか? 猿は山に居ます 犬は何処に居ますか? 犬は門の側に居ます 猫は何処に居ますか? 猫は家の中に居ます 馬は何処に居ますか? 馬は玄関の前に居ます あの小屋の後に何か居りますか? あの小屋の後に豚か居ります あすこの垣の外に
Thumbnail
有人問:「狐假虎威」的閩南語如何說? 答案在此:【腳踏馬屎傍官勢】 《台日典》關於【傍png7】的釋義: 肖る(あやかる)。便る(頼る)。假る(借る)。例句: 註解:《台日典》寫【便る】,現代日語也寫【頼る】,《台日典》寫【假る】,現代日與只寫【借る】,兩者發音相同,只是採用漢字不同!「賴比便
Thumbnail
有人問:「狐假虎威」的閩南語如何說? 答案在此:【腳踏馬屎傍官勢】 《台日典》關於【傍png7】的釋義: 肖る(あやかる)。便る(頼る)。假る(借る)。例句: 註解:《台日典》寫【便る】,現代日語也寫【頼る】,《台日典》寫【假る】,現代日與只寫【借る】,兩者發音相同,只是採用漢字不同!「賴比便
Thumbnail
 〈天黑黑〉 「天黑黑,欲落雨!阿公揭(舉)鋤頭,欲掘芋,掘啊掘,掘啊掘,掘著一尾旋溜古!」   tsiann2  訓讀字「淡」,漢語正字「 飷 」, 《廣韻·上聲·馬·姐》飷:食無味也。  鰗鰡 hoo5-liu7   台日典的liu7 寫「鰍」,應該是liu7的走音! 同安腔有念「羞」
Thumbnail
 〈天黑黑〉 「天黑黑,欲落雨!阿公揭(舉)鋤頭,欲掘芋,掘啊掘,掘啊掘,掘著一尾旋溜古!」   tsiann2  訓讀字「淡」,漢語正字「 飷 」, 《廣韻·上聲·馬·姐》飷:食無味也。  鰗鰡 hoo5-liu7   台日典的liu7 寫「鰍」,應該是liu7的走音! 同安腔有念「羞」
Thumbnail
最早的中文字典,說文解字,總共約有九千三百多字。康熙字典,約有四萬七千多字。在數千年時空的淘洗下,多出來的字,除了因應語言文字精密化多元化多出來的衍生字外,有一大部分為後來音韻改變後所造的方言音字,此以形聲字的型態出現最多。 有網友提到台語的「蝌蚪」有很多地方腔口的音跟字,列表如下: 華語詞
Thumbnail
最早的中文字典,說文解字,總共約有九千三百多字。康熙字典,約有四萬七千多字。在數千年時空的淘洗下,多出來的字,除了因應語言文字精密化多元化多出來的衍生字外,有一大部分為後來音韻改變後所造的方言音字,此以形聲字的型態出現最多。 有網友提到台語的「蝌蚪」有很多地方腔口的音跟字,列表如下: 華語詞
Thumbnail
相信很多朋友都去過中國,不管是去旅遊、出差、探訪親友,多少會跟當地人有點接觸,不知有沒有在談話之中,覺得自己丈二金鋼摸不著腦袋,忽然對對方所談論的事情有點不太明白,抓不到重點,過了一下才回過神來,想到剛剛對方指的事情是什麼的情況? 這其實是因為很多字或詞,在中國跟台灣的讀音不一樣的關係,所以當對方說
Thumbnail
相信很多朋友都去過中國,不管是去旅遊、出差、探訪親友,多少會跟當地人有點接觸,不知有沒有在談話之中,覺得自己丈二金鋼摸不著腦袋,忽然對對方所談論的事情有點不太明白,抓不到重點,過了一下才回過神來,想到剛剛對方指的事情是什麼的情況? 這其實是因為很多字或詞,在中國跟台灣的讀音不一樣的關係,所以當對方說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