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春節將至,在Omicron入侵下本土疫情不斷延燒,專家學者們紛紛出面呼籲民眾加速接種「追加劑」疫苗。可坊間卻有不少認為「Omicron變異株確診者多為輕症,與其打第三劑疫苗不如直接感染獲得抗體」的懷疑聲浪,究竟這樣的說法是否正確?又可能對國內防疫帶來哪些衝擊與隱憂呢?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內科主治醫師姜冠宇在臉書專頁
「姜冠宇醫師 Pro'spect」上分析全球疫情現況,其提到新冠疫情進入第三個年頭,但由於Omicron變異株的出現,世界各國卻面臨前所未有的病例激增,上週日全球新冠病毒確診病例數的7天平均值攀升至 242萬例,幾乎是2021年4月達到峰值的三倍。
全球病例較去年高峰暴增三倍,形成垂直「omicron wall」波峰
目前許多國家也都看到了明顯的浪湧,且這些確診波峰更像是一堵「垂直的『omicron wall』」,而不是先前統計數據中看到的波浪穩定攀升。就以美國來說,過去7天裡就有超過550萬個新病例登記在案,且7天平均新增感染人數首次突破70萬,每日確診病例首次突破100萬,遠遠超過以前的所有記錄。
Omicron多輕症沒有比較好,醫療量能恐受嚴峻挑戰
且姜冠宇也強調,第一個隱憂即是
❝「Omicron明顯是一個挑戰醫療管理的變異株,雖然目前Omicron看似較少攻擊下呼吸道造成重症、較少的加護病房重症資源,但目前感染上升的空前速度,幾乎是肯定的。」❞
從國外的經驗也發現,由於數百萬人同時感染與隔離,而佔床使衛生系統超過負荷,在資源上排擠其他重症造成整體的危險。根據美國公共衛生部,目前美國19個州的公費ICU病床容量減少到15%或更少。
截至上週四(1/13),德克薩斯州、阿拉巴馬州、羅德島州、新墨西哥州和密蘇里州五個州的平均免費容量為10%或更低。得克薩斯州的公費ICU床位最少,約為7%。從數據中可以看出,南部和中西部各州受到了不成比例的影響。
住院的人數同樣創下新高,本週超過15萬人,在許多受災嚴重的州,確診或疑似患者已佔滿可用ICU床位的1/3左右,這很可能還是染疫總人數過大造成需要重症照護者的數量提升。
華盛頓州也因此宣布停止非緊急醫療(在台灣就是降載),拜登總統宣布向另外六個州部署增援小組,1月和2月共有1,000名軍事醫務人員可能被派往全國各地分擔超載的醫院。
在Omicron變異株的助長下,澳洲也面臨最嚴重的一波COVID-19疫情,住院和住進加護病房的人數,雙雙創下疫情期間新高紀錄。根據官方數據顯示,截至18日午前,澳洲人口最多的新南威爾斯州、維多利亞州和昆士蘭州3州累計新增74人病故,創下澳洲單日染疫不治人數新高,超過13日的全國57人不治紀錄。
Omicron釀大量兒童感染難單獨隔離,台灣爆發如何因應是難題
而第二個隱憂,姜冠宇提到,「Omicron造成的大量兒童感染便是一大問題!」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全球18歲以下的確診患者大約佔2%,但目前這個數字已超過了7%。
根據美國CDC統計每 10萬名0-4歲兒童,有5.3人感染住院,是11月下旬的兩倍多,而年齡較大的孩子狀況則與2021年的Delta浪潮相似。但到目前為止,國際間尚未建議五歲以下的兒童接種冠狀病毒疫苗。
在當前的 Omicron浪潮中,美國在醫院接受治療的兒童人數一直在上升。特別是五歲以下住院人數一直在增加,住院的兒童最常見的潛在疾病是肥胖,佔1/3;其次是哮喘,約佔16%,且近一半住院的兒童沒有潛在疾病。
所以從美國的現況,我們也不難理解,台灣除了應該要準備集中檢疫所來隔離無症狀與輕症的確診患者外。由於兒童染疫者一旦爆發也變主要問題之一,也沒有成年人可以單人隔離這麼單純,故國內也應適度思考兒童染疫者的管理應對,也許要另外討論並參考別國作法了。
打完第三劑疫苗,底子夠才能談與病毒共存
至於,近期網路上熱烈討論「Omicron不是看起來都是輕症?為什麼還要害怕?還要一直呼籲打第三劑疫苗?」的疑問。姜冠宇表示,
❝「專家學者們之所以擔心疫情擴散,是我們『底子』還練得不夠!」❞
其提到,我們原本之所以會考慮春節專案7+7(+7),是評估Delta所需的足夠二劑覆蓋率達成,所以讓出一些防疫旅館量能,並且也看國際狀況做開國門的準備。但是運氣很不好,Omicron居然挑這種時間來叩門,而且還帶著打完三劑才合格、可以廣泛感染兒童的特性席捲而來。
姜冠宇強調,撇開抗重症不談,光以社區抗感染來說,台灣社區就突然面臨等級不夠無法破關的問題,所以才會出現討論要不要恢復14+7等等議題。不過,其認為基本上只要第三劑疫苗覆蓋率有到達60%以上的社區,還是可以準備與病毒共存的。
而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說法?姜冠宇也提出一套簡單好懂的觀點:
❝「簡單來說,所謂與病毒共存,用天氣來比喻,就好比是社區難免飄著微雨,當民眾有廣泛施打疫苗後,大部分人都有雨傘(疫苗),能夠保護自己也保護不能打疫苗的小孩;但是如果太少人打足夠的疫苗,導致病毒囂張起來,那等於是狂風暴雨,那該地區大家有撐雨傘也沒有用。」❞
姜冠宇舉例,從美國過去施打二劑疫苗的資料,可以看到當一二劑的人口達到一定規模的時候,是有明顯在一二劑的族群裡壓制確診率與住院率,並可以與未接種者做比較的。
與尚未接種疫苗的族群相比,從2020年12月起到2021年前六個月,在美國Delta襲來之前,並經歷4月高峰時,僅疫苗初步接種就挽救了大約 24萬797人的生命(95%信賴區間,200,665-281,230),並避免了大約 1,133,617 人住院(95%信賴區間,967,487-1,301,881),同期避免被感染的病例數量預計將超過1400萬例。
故其認為,我們可以把這現象去「臆測」為一個第三劑接種後對omicron的反應,既然omicron打三劑才合格,那也應該也能矯正為下圖中「fully vaccination」(完整接種)的曲線,讓零星案例進入社區化為零星感染。雖然還是會有感染的感染,但是病毒四處碰壁無法囂張,就是我們要追求病毒共存的未來。
所以在此時,其除了呼籲大家盡量節縮自己的社交能量外(減少外出、群聚)外,同時也提醒大家儘速把第三劑打完,那麼我們方能期待在春節後討論與病毒共存。
延伸閱讀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