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14|閱讀時間 ‧ 約 8 分鐘

【殭屍校園】-一部活生生的人性刑場

原本對於喪屍題材已有點麻痺的我,因著Netflix的排行而動了看看的念頭。
沒想到不拖泥帶水的緊湊,以及藉由殭屍為媒介,而將人性的每個細節鋪滿於各處;因著這兩點,默默完劇。
以下將直接以劇中人名進行描述
#用病毒比喻為霸凌的蔓延與無處可逃
當我們選擇漠視他人的求助,終將有可能面臨人性最深刻的反撲。
「我當時才領悟到,我們身處一個暴力體系中,像我這種普通人,無法改變整個體系,所以我決定改變我兒子。我只希望他不要死,希望他不要再試圖自殺了。…與其作為人類死去,倒不如讓他變成怪物活著。」-李炳燦
「你不知道那個怪物正要殺了所有人嗎?」-警官回應
「人們死光又怎樣?那些人也都是共犯。…這種世界是誰造成的?如果不把細微的暴力當一回事,這個世界終將被暴力主宰。」
.
.
霸凌,在各個領域中以各式各樣的狀態呈現。而學校的霸凌,為何一直是許多電影與戲劇想呈現的主場?
關鍵因素-教育。
教育,是啟蒙一個人的人格與培養看待這個世界觀點很重要的環境與地方。許多師長對於受害者的不積極處理,甚至檢討受害者的情境,是現實生活中會上演的劇情。
編劇與導演,以病毒來象徵著霸凌事件的綿延與滲透。霸凌,是如何讓一個活生生的人,演變成有生命卻不是活著的狀態。
#霸凌是一種共構
劇中的霸凌者是事件的起頭,但真正釀造成病毒擴散而成了殭屍校園的,是校長、其他教師,以及旁觀的同學們。因為後者的不積極處理與態度,讓孤立無助卻又想幫助被霸凌的孩子的父親,研究出了讓孩子變強壯的「約納斯病毒」…
#旁觀者效應究竟成就了什麼
當時為了讓兒子有力量,而將老鼠體液的某個成分注入到兒子體內,也是釀成整起殭屍事件的起源者「李炳燦」;身為父親的他,看著兒子在學校被霸凌與所有師生的態度後,聽著旁邊的人說:「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孩子們之間的相處不都這樣?」這正是在霸凌事件中,最讓人感到心酸與痛恨之處-因為事不關己,所以可以輕易說出無關痛癢,卻會在受害人身上深劃一刀的話。也因為如此,釀造了李炳燦「這些人都是共犯,死了又如何?」的想法。
#殘暴的觸發與擴張
劇中尹奎男在活人時,還只是個聽老大的跟班,但在用刀刺死了喪屍後,看著大量的血液噴出,奎男的表情有了微妙的變化,彷彿是得到了對於生命的控制感與攻擊時的快感;在那次之後,奎男殺害殭屍的手法更為俐落與殘忍,且表情呈現出的內心反映:沒有害怕他人眼光看法以及徹底喪失了「人性中最後的良知」。
這裡也帶出了霸凌者的行為意識:掌控感。霸凌者在行為過程中,有兩個很關鍵的因素:掌控與力量。
一、 自己的狀態與應付能力:劇中可以看到奎男在發現自己能在殭屍中自在走動,甚至能擁有身體更大的力量時,其暴力的程度已來到了獸性的狀態。
二、 欲施加暴力的對象:相較於「青山」的不利處境,一邊擔心會被殭屍追咬,一邊還要躲避奎男的窮追猛打,以及生理力量上的強弱。奎男的狀態處於完全優勢,這也增強了其心理對於要置對方於死地的執著。
這兩個的心態,是霸凌者在行為過程中持續評估的因子,無論是在現實生活中,或是戲劇戰場中;也就是,現實生活中,霸凌者會評估外在環境的人、事,對這件事有什麼反應?採取了什麼應對?自己手上的資源與優勢是什麼?繼而再評估與選擇,後續可以如何作為。這也是受害者會持續感到不安與害怕的原因之一,因為不曉得霸凌者究竟還會做出什麼事?或是接下來會做些什麼?
#不是不想努力,而是努力了之後呢?
李真秀曾對爸爸說:「我只想一死了之。」這是遭受長期霸凌者可能出現的心態之一,因為這樣沒有尊嚴、沒有希望的活著,比死還難受。
「不管怎麼努力、反擊,都沒用!因為他們不會停止霸凌的行為,而我也不曉得可以怎麼保護自己了?」這或許也是一心想讓孩子振作起來的父親,較難理解且難以介入的原因之一。
#意味著絕望的「明天」
當被強行拍下裸照的恩智 ,即便有秀赫的介入幫助,卻還是選擇回到霸凌現場。因為「擔心明天會更慘」,這是很多被霸凌者最深處的恐懼:「還有明天」。
「明天」對很多人來說,可能是希望,但對於長期被霸凌者,卻是意味著更遙遙無期的絕望。
於是,即便站在樓頂看著底下一個又一個變成殭屍的同學們,恩智在得知裸照時間即將被公布在網站時,害怕的不是擔心下樓後是否被咬,而是更害怕照片被看見怎麼辦?因為還是有活著的人會看到、因為還是有明天。
#受害者的反芻與反擊
當一個人在「受害者」的位置待久了,便可能認為這世界再無好人,也不曉得如何善待他人。劇中的哲洙體現了這樣的心境。在直升機救援時,當哲洙被問:「還有其他生還的同學嗎?」他堅決的說「只剩下我一個了!」而不顧另一端敲打著門的同學們,或許正如同之前被霸凌時,其他同學的不聞不問?只是當時的有利情境置換了,於是哲洙過往的心情與被形塑出來的特質也就更為彰顯了。
#當遍體麟傷的心未能痊癒而又擁有力量時
恩智的演變歷程,或許是讓我們可以清楚看到:當一個人從弱勢的位置,走到擁有力量後的心境轉換;這也體現了「人不會永遠屈於底部,而是隨時有翻身的可能。」
#過度的自我保護反而把自己推得更遠
生活中,或在劇中共同逃亡時,不免會有一、兩個自我保護感相對較濃烈的人,這是很自然的現象。劇中的娜延便是這樣的角色,因為過度害怕,反而在共同逃亡的過程中出現各種指令,甚至指責,以致衍生了其他同行的反感。只是往娜延的內心看,她其實是需要旁人更多的關心與陪伴,這點從她在看著其他同學拍攝影片後,想拿食物到頂樓給他們吃的這點可以看出來。只是因為太害怕被拒絕與受到傷害,卻讓自己的處境處在更邊緣的位置。
#執念,可正、可邪
一心只想生存下來,與不想失去身為一個人的感覺,是這樣的執念,帶領著學生們得到最終的救援。然而,也有一心想復仇、置人於死地,以致最後葬身於火窟的奎男。
執念,或許是這部戲,帶領觀眾思考「我們如何看待發生在生命中的這些事?」另一個深刻含義吧!?
#害怕與勇敢並存
一個媽媽變成了殭屍,而在街頭流浪的小女孩,因著被警察發現,而先躲到了安全處。當警察要帶著小女孩逃出門外前,小女孩雖然害怕,但仍願意面對的姿態,或許是直接告訴大人們,可以怎麼面對恐懼與如何提起勇氣吧!
#是一時的漣漪,還是能成為影響力
或許有些觀點會站在:「我跟他根本不認識,為什麼要承擔病毒發生的這些後果?」可能,這是為了提個醒,提醒我們倘若身邊有類似的事件發生時,如果同樣採取漠視的態度,可能會導致什麼樣的結果?
一個的人動心起念,往往也決定事情發展的關鍵。
------------------------------------------------------------
接下來,是身為一個心理師的小小希望,當學校師生們看到這部劇想表達的含義時,當看到校園裡有霸凌事件發生時,當看到有孩子們/其他同學求助時…
請善用自己的資源與協助,讓這個世界的某一個人,不會因為失落與悲憤,而導致整體須付出更大代價的局面。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