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蘭電影的「結尾學」】
緩慢、莊嚴的配樂
+
警醒、啟發人心的語錄式旁白
+
各個故事線收尾的交叉蒙太奇
+
懸而未解,或標誌著另一種「開始」的開放式結局 。
克里斯多福·諾蘭 (Christopher Nolan)這套電影收尾的技巧,基本上就是融合了所有觀眾愛看的「結局模式」 :
首先,我們喜歡看到一個「圓滿」的結尾 ,所有前面的支線、小線索,在最後一刻全部匯流起來 ,觀眾會強烈地感受到一種故事的「結構美」 。
再來,大部分的人聽故事,都傾向想得到一個「結論」 、一套說法。
而這「語錄式」的說詞 ,如果夠一針見血 、夠撼動人心 ,我們除了能對前面的劇情重新梳理、反芻,同時在現實層面也有一種醍醐灌頂 、感覺學到了什麼的喜悅感、舒暢感。
【頂尖對決】(The Prestige,2006)
而「開放式結尾」 嘎然而止所帶來的錯愕、驚喜,則能最快速地營造懸疑感 ,讓觀眾感覺「意猶未盡」 ,基本上連影集、系列電影也愛用。
更不用說,諾蘭 的好搭檔漢斯·季默 (Hans Zimmer)的配樂,要懸疑有懸疑,要熱血能熱血,要悲壯給你悲壯,更是讓諾蘭 能如虎添翼地於結局時將觀眾的情緒再次推向高潮 。
【黑暗騎士:黎明昇起】(The Dark Knight Rises,2012)
這樣的模式,基本上在【頂尖對決】(The Prestige,2006)以後就大致上確立了,
以【黑暗騎士】(The Dark Knight,2008)、【黑暗騎士:黎明昇起】(The Dark Knight Rises,2012)和【星際效應】(Interstellar,2014)的結局最為典型。
【全面啟動】(Inception,2010)的「陀螺」 雖算是變體,不過大致還在這個邏輯內,而且效果顯著。
【星際效應】(Interstellar,2014)
【敦克爾克大行動】用起來則力道稍微不及其他作品,我猜是諾蘭 不願在「戰爭」 上太過煽動民族情緒吧?
而我必須說,用這套來為電影收尾,真的是十分有效!
就算本來電影普通,結局給你來著麼一下,觀眾情緒被它挑了起來,也很難不再加個十分。更何況諾蘭 的劇本通常都十分精彩。
【黑暗騎士:黎明昇起】(The Dark Knight Rises,2012)
以我的觀影經驗,雖然我確信上述的個別技巧都不是諾蘭 獨創,卻無法明確地告訴你,在諾蘭 之前,是否已經有人這麼有系統地「綜合」 了這些「結尾」的技巧 ,形成一套慣用手法、風格。
(如果有人知道諾蘭 之前已經有誰在使用了,拜託告訴我)
【超人:鋼鐵英雄】(Man of Steel,2013)
不過這麼厲害的招式,還影響了一些其他作品,包括諾蘭 他自己監製、柴克·史奈德 (Zack Snyder)執導的【超人:鋼鐵英雄】(Man of Steel,2013)以及諾蘭 他弟強納森 (Jonathan Nolan)所製作的影集【西方極樂園】(Westworld,2016)其中幾集的結尾,也都還有運用這「諾蘭style結尾」 。
【西方極樂園 第一季第一集】(Westworld S01E01,2016)
至於非諾蘭系統 的創作者,例如【超時空攔截】(Predestination,2014)的結局,亦是類似的結尾技巧的展現。
(相較之下,一直被揶揄說學諾蘭 的山姆曼德斯 ,其電影的結尾反而就沒有這樣的技法使用)
【超時空攔截】(Predestination,2014)
我們發現,這模式換了不同主創、作者來套用,其有效性依然是顯而易見的,足以讓觀眾眼睛一亮。
正如同有些人,把麥可貝 看作是動作片視覺風格的集大成者;我們也可以說,諾蘭 的「結局」公式 ,可能也是他在拍「劇情片」、「懸疑犯罪類型」時,摸索出來的一種總結式的成果。
【黑暗騎士】(The Dark Knight,2008)
簡單來說,諾蘭 是幫大家找到了一套,屢試不爽、普遍有效的「好結尾公式」 了。
大家來不妨也來猜猜,諾蘭 接下來的新作,是否也會繼續玩這一套?如果有興趣,各位也可以好好的觀察諾蘭 的電影都是怎麼做結尾的喔!
【頂尖對決】(The Prestige,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