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壽險金控以及潤泰全 三月變數與預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這篇文章的用字遣詞,個人會用的較精確,請細讀後,再決定您自己的思考方式。
關於潤泰雙雄,個人一向建議直接參考同學會板面幾位專家高手的看法即可,我說過,整個同學會唯一有參考價值,高手專家跟小主力最密集的板面就在潤泰雙雄板。
但是今年三月之後個人的看法或許會跟他們表現於外在該板面上的建議開始明顯不同。
請先再複習一次這篇文章:
然後個人部位檢討
主要為今年1月中那次網紅效應多出來的國泰金中短線對決完後,於農曆年前幾個交易日趁低開始回補的國泰金與潤泰全。
農曆年後的漲勢皆未停利,目前國泰金已回到成本均價以下小套牢,潤泰全未實現報酬率還不錯。
以下說明三月原先個人在壽險的規劃以及目前因應變數的調整,相關邏輯:
首先,用最簡略的幾點說明升息對整體壽險股的影響:
1.債券價格的變動,讓淨值明顯波動。
2.台灣與美國升息不會同步,導致的匯率變化。匯率一有單向明顯變化,海外資產的評價相對來說會較為有利,也可能會直接對每月的自結損益造成影響,出現匯兌收益。
3.升息前後股債的震盪,會讓壽險公司的操作難度升高,厲害的團隊可能賺更多,差一點的就吃損。
4.台灣升息與否先不論,壽險金控銀行的海外子行因各國的升息會有利差擴大。
5.光以上簡單幾點有利不利的交叉影響,升息對每一家壽險業綜合出來的總結影響,非內部人根本上是無法去精算的。
6.所以不只讀者,連我都一樣,要仔細去估算升息對各別業者的整體實際影響是很難的。
7.那怎辦?單純一點,不用將思考複雜化,那就是相信而已了,相信李長庚,相信韓蔚廷的說法,升息對一線業者有極大的利基。然後回到去年三月個人開始以長線角度看待壽險時就提到的重點,不只國泰金富邦金,包括南山人壽,他們就是有頂天的資金部位,頂尖的操作團隊,能確保在升息過程中這幾家業者該有的表現。
今年三月跟去年三月,整體壽險業的股價加計去年除權息的影響,基期已截然不同。
到2026年長多的時間已過去1年
去年三月開始跟今年三月開始,整體金融業立即可見的烏雲不只一片,雖然目前還不用改變長多看法,但更為謹慎的動作,持盈保泰才是上策。該獲利了結就不要捨不得賣,該忍住套牢不亂砍就捏著等。
一直強調,萬一金融市場有大狀況,整體金融股不可能是避險標的,而是首當其衝的第一排產業。
然後回到評價文的重點詳解:
1.壽險雙雄跟潤泰雙雄的股價節奏不同步,但是正相關。
一般人的股票觀念都是汰弱留強,所以去年以來在壽險雙雄強漲,潤泰雙雄死魚的時候,就會有讀者問,要不要賣掉較弱的潤泰轉為國泰富邦?我保守只能給的答覆通常是股價正相關,只是節奏不同,就別亂動去增加交易成本。反之狀況相反時,讀者提問,回答亦然。
去年三月以來,個人在積極一點操作時,甚至以這個節奏差在用長多角度進行壽險業內的持股轉換,達到最大效益。
也就是說,個人一向是在一線壽險業之間賣強轉弱。這樣做的效益有多大?各位把去年三月以來,壽險雙雄跟潤泰雙雄的線圖節奏復盤一下,應可立即明白。
2.農曆年後這波,為何潤泰雙雄先動?很簡單啊,還是前幾篇文章提醒的三月主軸,去年獲利的餘威,今年配權息的期待。
潤泰雙雄通常在三月底前就會決定除權息狀況,壽險雙雄則是四月底,時間差了一個月。
3.看到這,靈敏一點的讀者應該就能判斷個人原本的三月規劃了吧:
先等待三月初各家壽險公司公告完二月的自結獲利狀況,若確認還是長多角度不變,在月底潤泰雙雄公告除權息狀況的前後,將壽險部位潤泰全獲利暫時了結轉為相對弱勢的國泰金,繼續等四月初公告三月自結,以及四月底最重要的壽險雙雄除權息公告,再來決定今年下半年對壽險業的態度。
但是目前出現了變數,俄烏戰爭對整體金融業的影響有在擴大,除了直接的曝險金額以外,可能陸續還會有其他效應出現。例如:
還會不會有其他連鎖效應出現?目前未知。
因應變數,個人原本三月底規劃的動作會因此提前開始分批執行,原則只在一個,持盈保泰,提前動作若導致潤泰全少賺沒差,但讓自己餘裕一點是重要的。
個人判斷,潤泰雙雄既已先動,下週開始不論大盤如何震盪,基本上就算沒持續創高,在除權息公告之前,都還能維持在高檔整理。
但是面臨國外利空的疑慮,新聞直面的壽險雙雄,弱勢的狀況會持續一段時間,持股信心不足的人容易出場。
所以原先轉換的規劃提前分批執行,可以停利,同時拉低個人國泰金的平均持股成本,達到持盈保泰保有餘裕的效果。
當然啦,過一段時間事後來看,或許在壽險業這樣的轉換操作可能不是正確的,但我能肯定的是,在3-4月底這段期間,因為這樣的策略,在壽險業方面,我是不會有啥心理壓力的。
以上,寫於2022年2月28日中午12:30,在俄羅斯丟不丟毀滅武器逼談判的前夕。
題外話,到了丟不丟核武器的威脅時,做空的人也不用去開心,萬一真丟了,就不可能只有俄羅斯丟,不論做空做多,不論有無買賣股票,不論你持有股票、台幣、美金都沒有意義了,也不只俄烏,不論貧窮富有,大家都輸啦!
真開始丟了,你能做的,就是趕快去撿瓶蓋.....
備註:*瓶蓋梗與蘋概無關,請Google[核戰瓶蓋]即知。
avatar-img
23.3K會員
710內容數
格式不限 內容不限的隨意文章 純粹個人心得抒發以及自我紀錄檢討 瞬息萬變 不代表任何推薦 請以質疑的心態看待任何內容 注意風險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早上一覺醒來,看了看昨晚的美股收盤,沒啥感覺。讓我有感的,其實是該網站報價資訊中間穿插的這兩則操作文廣告。 下面那則[如果你覺得...]開頭的標題,代表的是市場常見的過度渲染恐慌。
熟悉我的讀者應該知道,只要個人在開盤前或一開盤就附上精確發文時間,不管是留言或即時發新文章,都是判斷不確定性風險極大之時,行有餘力之際想盡量避免有緣看到文章的讀者做不理性的事,今天不只連續留言,還直接臨時發提醒文。
所以,請停止任何買或賣的非理性動作,別急著下任何決定。 打開網飛,看個鬼滅之刃也好,遊廓邊的女角群有助緩和情緒。 2022年2月24日AM 11:11
個人每年第一季都會有個固定的保守型小投機,選一檔當年度有董監改選行程的個股,丟些小錢,放兩個月,不管賺賠,在停止過戶日前出清。 大家應該還有印象,去年選擇的標的是東元,在去年1月中27元上下進場,在3月30.5元左右出場,大概兩個月等待時間,拿約1成獲利。 (請勿於留言處直接點出標的,感謝!)
Hyundai Ioniq 5預告將於3月2日上市 請務必記住這個日子,這是三陽旗下南陽實業今年上半年最重要的一場發表會。 最重要的是,當日預告將會公布品牌年度展望,個人認為,會上修去年12月TucsonL上市時對今年15000台的目標,會較趨近於個人的這篇展望文提到的數字區間。
前文參考: 俄烏戰爭?股票出清?危機入市? 最近在戰爭的陰影下,盤中的國際消息面常常讓台股出現不小的即時震盪。還是會有不少讀者因為現金比例高,手會癢,提問個人在上篇文章已預先答過的應對策略,該不該危機入市投機? 但農曆年後相較於國際股市,台股目前卻顯得異常抗跌,主因為何?重點為何?說明如下:
早上一覺醒來,看了看昨晚的美股收盤,沒啥感覺。讓我有感的,其實是該網站報價資訊中間穿插的這兩則操作文廣告。 下面那則[如果你覺得...]開頭的標題,代表的是市場常見的過度渲染恐慌。
熟悉我的讀者應該知道,只要個人在開盤前或一開盤就附上精確發文時間,不管是留言或即時發新文章,都是判斷不確定性風險極大之時,行有餘力之際想盡量避免有緣看到文章的讀者做不理性的事,今天不只連續留言,還直接臨時發提醒文。
所以,請停止任何買或賣的非理性動作,別急著下任何決定。 打開網飛,看個鬼滅之刃也好,遊廓邊的女角群有助緩和情緒。 2022年2月24日AM 11:11
個人每年第一季都會有個固定的保守型小投機,選一檔當年度有董監改選行程的個股,丟些小錢,放兩個月,不管賺賠,在停止過戶日前出清。 大家應該還有印象,去年選擇的標的是東元,在去年1月中27元上下進場,在3月30.5元左右出場,大概兩個月等待時間,拿約1成獲利。 (請勿於留言處直接點出標的,感謝!)
Hyundai Ioniq 5預告將於3月2日上市 請務必記住這個日子,這是三陽旗下南陽實業今年上半年最重要的一場發表會。 最重要的是,當日預告將會公布品牌年度展望,個人認為,會上修去年12月TucsonL上市時對今年15000台的目標,會較趨近於個人的這篇展望文提到的數字區間。
前文參考: 俄烏戰爭?股票出清?危機入市? 最近在戰爭的陰影下,盤中的國際消息面常常讓台股出現不小的即時震盪。還是會有不少讀者因為現金比例高,手會癢,提問個人在上篇文章已預先答過的應對策略,該不該危機入市投機? 但農曆年後相較於國際股市,台股目前卻顯得異常抗跌,主因為何?重點為何?說明如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整理一下7月過往主力分點股票 漲幅最多的不少是月初曾提過的分點 5443均豪 +44% 4909新復興+27% 弘憶股+26% 安國+23% 給過往後面加入同學導覽 去年與今年的8月都是不祥之月 近期台股受費半牽連實在跌得有點痛 加上英美中東準備撤僑 去年這時候科技股開始回檔
Thumbnail
新光金、富邦金與國泰金,都是規模非常大的公司,保單已經累積非常的多,保險本業的經營比較不太可能僅靠短短1,2年的新契約就大幅度改變了整體保單的體質,通常要靠時間,等待一段比較長的時間後才能夠逐漸轉變,而今年度上半年台灣壽險業受惠於台灣股市大漲,因此整體壽險業都有比較漂亮的稅後損益表現。
Thumbnail
2024年六月份許多壽險型金控公司的業績特別好,這表現與台股六月衝刺情況相關。本文分析了金控自結EPS的增減幅度,以及殖利率表現。觀察顯示今年是金控的成長年,並提供對金控投資人的建議。
這幾天台股創高,開始回頭檢視資產配置,回顧了債券投資中的幾個主要風險。 利率風險是最明顯的,當聯準會升息時,債券價格會下跌;反之,當聯準會降息時,債券價格會上升。這種翹翹板效應尤其在長期債券中表現得更為明顯。 例如,我持有的元大00679B債券,它的到期殖利率為4.85%,存續期間為16年。如果
因現在利變型保單,壽險比大幅增加,所以滿期即保本,還有不輸定存利率的時代已不復存,當儲蓄險回歸到保險本質上,這商品還有什麼存在的意義? 存在的意義是肯定有的,可用來當作壽險規劃、稅源預留、資產分配等等..... 這邊只提壽險規劃,其餘稅務議題,未免我一向的用字不精確,而造成誤導社會大眾的
Thumbnail
「壽險業投資國外22兆元,投資國內公建卻僅1,300億元...金管會保險局長指出,若將國外投資總額上限降至25%,壽險會有9.26兆元要被迫移回國內,且不說國內債市無法吸納龐大的資金…現在強迫匯回,可能要實現虧損,間接導致保險公司無法提供適足的保單」 讓我們來研究一下,保險局長說的有道理嗎?
Thumbnail
筆記-財經皓角-美國銀行股財報.台股金融股獲利-24.04.15 *台灣金控1-3月獲利大幅成長,相對於美國金融股的表現強勁。 主因景氣從谷底復甦,貸款量、交易量都增加。 *壽險,富邦、國泰 去年基期低,所以今年成長年增率就較高,但獲利不會高過2021年。 壽險業在大降息之後,美債價格提高,
Thumbnail
 1、本週大事如下: a、全球主要央行都在談降息,美國聯準會21日一如市場預期決議利率不變,維持今年降息3碼預測。但台灣中央銀行意外升息半碼、調升政策利率0.125個百分點,自22日起實施。央行並上修全年經濟成長率預測值至3.22%,同時調升全年消費者物價上漲率(CPI)至2.16%。美國的這
Thumbnail
2023結束了,皆大歡喜的一年,股巿大漲,利息收益也提高,唯金控旗下的壽險部門飽受債券資產價值減損,成了金融巿場主要的苦主。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整理一下7月過往主力分點股票 漲幅最多的不少是月初曾提過的分點 5443均豪 +44% 4909新復興+27% 弘憶股+26% 安國+23% 給過往後面加入同學導覽 去年與今年的8月都是不祥之月 近期台股受費半牽連實在跌得有點痛 加上英美中東準備撤僑 去年這時候科技股開始回檔
Thumbnail
新光金、富邦金與國泰金,都是規模非常大的公司,保單已經累積非常的多,保險本業的經營比較不太可能僅靠短短1,2年的新契約就大幅度改變了整體保單的體質,通常要靠時間,等待一段比較長的時間後才能夠逐漸轉變,而今年度上半年台灣壽險業受惠於台灣股市大漲,因此整體壽險業都有比較漂亮的稅後損益表現。
Thumbnail
2024年六月份許多壽險型金控公司的業績特別好,這表現與台股六月衝刺情況相關。本文分析了金控自結EPS的增減幅度,以及殖利率表現。觀察顯示今年是金控的成長年,並提供對金控投資人的建議。
這幾天台股創高,開始回頭檢視資產配置,回顧了債券投資中的幾個主要風險。 利率風險是最明顯的,當聯準會升息時,債券價格會下跌;反之,當聯準會降息時,債券價格會上升。這種翹翹板效應尤其在長期債券中表現得更為明顯。 例如,我持有的元大00679B債券,它的到期殖利率為4.85%,存續期間為16年。如果
因現在利變型保單,壽險比大幅增加,所以滿期即保本,還有不輸定存利率的時代已不復存,當儲蓄險回歸到保險本質上,這商品還有什麼存在的意義? 存在的意義是肯定有的,可用來當作壽險規劃、稅源預留、資產分配等等..... 這邊只提壽險規劃,其餘稅務議題,未免我一向的用字不精確,而造成誤導社會大眾的
Thumbnail
「壽險業投資國外22兆元,投資國內公建卻僅1,300億元...金管會保險局長指出,若將國外投資總額上限降至25%,壽險會有9.26兆元要被迫移回國內,且不說國內債市無法吸納龐大的資金…現在強迫匯回,可能要實現虧損,間接導致保險公司無法提供適足的保單」 讓我們來研究一下,保險局長說的有道理嗎?
Thumbnail
筆記-財經皓角-美國銀行股財報.台股金融股獲利-24.04.15 *台灣金控1-3月獲利大幅成長,相對於美國金融股的表現強勁。 主因景氣從谷底復甦,貸款量、交易量都增加。 *壽險,富邦、國泰 去年基期低,所以今年成長年增率就較高,但獲利不會高過2021年。 壽險業在大降息之後,美債價格提高,
Thumbnail
 1、本週大事如下: a、全球主要央行都在談降息,美國聯準會21日一如市場預期決議利率不變,維持今年降息3碼預測。但台灣中央銀行意外升息半碼、調升政策利率0.125個百分點,自22日起實施。央行並上修全年經濟成長率預測值至3.22%,同時調升全年消費者物價上漲率(CPI)至2.16%。美國的這
Thumbnail
2023結束了,皆大歡喜的一年,股巿大漲,利息收益也提高,唯金控旗下的壽險部門飽受債券資產價值減損,成了金融巿場主要的苦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