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點: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歌劇院
時間:2022-3-19 19:30
推薦度:★★★★☆
(圖片來源:https://www.npac-weiwuying.org/programs/61d8027414e94c00089d77ec)
這是個有關時間的故事。表演終了,連續兩次謝幕,金士傑很帥氣地揮動手背,提醒觀眾是時候該離場回家。看著一眾演員的背影,不知還有沒有下個十年?
這是個有關時間的故事。
開場時,金寶老師說:「他們相貌、身材、聲音,恐怕如今都走樣了,那很好......我是說,那更好。我想他們站在舞臺上,用另外一種生命高度說著自己的故事。用樂器來講,那是另外一種KEY。」
終場時,副導演劉若瑀的女兒小匸,開口唱出自己作詞作曲編寫的《謝飯歌》:「花椰菜的生長期是65天,紅蘿蔔的是80天,小蕃茄需要90天,黃豆的要4個月,芭樂長成樹至少1年,1粒米從稻穗長出的時間,一個人做豆腐、做泡菜的時間,做醬油、做醋需要的時間,還有煮一頓飯所花的時間,那吃一頓飯只有多少時間,讓它來承載無限的感恩、無限的尊重,與不可思議。」
全劇總長2小時,觀眾與演員、蘭陵劇坊一同經歷,時間經過。
表演訓練課程:人行道移動。
(圖片來源:https://tongqu.sjtu.edu.cn/act/19943)
演員熟成需要多少時間
一如劇名《蘭陵40-演員實驗教室》,舞臺表演區陳設如同坊間常見劇團排練教室,黑膠地板、空無一物,左、右以紗幕隔出側臺,在大部分的時間裡,側臺是演員休息、換裝、道具暫放的區域,偶爾,側臺會參與表演區的演出,或是製造人聲音效,或是輔助表演區演員的其他演員演出區域。
表演區依次呈現「信任練習」、「聽聲音做動作」、「原始吶喊」、「鏡子練習」、「魚群移動」......等表演訓練課程,這樣的安排大致上由易而難、由簡而繁、由一個人進而兩人最後多人互動。
課程與課程之間,是每位演員獨立呈現的時間,實踐the very moment技巧,取材於個自人生的某段切片。看似演員們經歷蘭陵劇坊一系列表演訓練的成果發表會,實則蘭陵劇坊早在1991年解散,每位演員的呈現,除了蘭陵劇坊的訓練,更有30寒暑的刻痕。就算呈現裡揀選的是尚未遇見蘭陵的人生片段,而呈現方式終是遭遇蘭陵之後加上30年日晒風霜。
空無一物的舞臺上,演員孤身一個人,面對自己,面對表演,面對光陰逝去與隨之遠走的青春、家人、朋友,此時此刻說出「身為一個男人、一生有許多必須面對的挫折。今天,是我的第一次。」「孤單這兩個字我懂,很多故事裡都有,可是外公講的孤單是什麼意思?」就算一字不差、速度相同,蘭陵還在的當年就是演不出,屬於「30年經過」的今日的聲音、氣味、呼吸與眨眼。
趙自強小時候「外婆外婆,我要聽故事!」,成年後以外婆為原形化身「水果奶奶」講故事。
(圖片來源:https://www.twreporter.org/a/bookreview-lan-ling-40th-experimental-actors-studio)
蘭陵作用力還有多少時間
蘭陵劇坊1980年成立,存續短短11載。然而與蘭陵有淵源的劇團,包含1980年代,賴聲川、李國修與李立群共同成立表演工作坊,而後李國修自行成立屏風表演班,劉若瑀(劉靜敏)成立優人神鼓(優劇場),1990年代王榮裕成立金枝演社,李永豐與柯一正、徐立功、羅北安成立紙風車文教基金會(紙風車劇團與綠光劇團),2000年趙自強成立如果兒童劇團,2001年邱安忱成立同黨劇團。
另一些蘭陵人投身戲劇教育,如馬汀尼、林于竝任教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系,卓明(林啟星)則在1990年代來到臺南,影響台南人劇團(華燈劇團)、那個劇團、魅登峰劇團、花痞子劇團(黑珍珠劇團)。
時光留下斧鑿刻痕,也剝落記憶,蘭陵影響力在20世紀末達高峰,進入21世紀後日漸式微。距離蘭陵劇坊成立匆匆42年,金士傑71歲,馬汀尼從教職退休,屏風表演班因李國修逝世而暫停活動,顧寶明亦於《蘭陵40-演員實驗教室》衛武營演出當日離世。如今的臺灣,高中、大學廣設表演科系,新一代劇場人多為科班出身,或由影視演藝人員轉任表演者。
鄧安寧於衛武營晚場呈現終了,忍不住加上一段話:「你問我:好朋友(顧寶明)走了,這戲還演不演呢?怎麼有心情演呢?(略頓)演。(略頓)我知道好朋友也會覺得該演。The show must go on,能夠go on,不是很好嗎?」由開枝散葉到落葉歸根。蘭陵劇坊在臺灣戲劇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但已於1991年解散。
其他演員協助鄧安寧呈現幽閉恐懼症發作的感受。
(圖片來源:https://kknews.cc/entertainment/yr5raej.html)
觀眾看一場戲需要的時間
開場時,工作人員提醒:全戲160分,中場休息20分鐘。提前到場、找到位置坐定,與結束謝幕、依序散場,220分鐘或許是一般觀眾看《蘭陵40-演員實驗教室》所花的時間。
少數觀眾因為推薦、贈票而來到現場,尤其那些年紀尚輕,未曾經歷婚姻與衰老,對演員們光怪陸離的童年也無法感同深受的觀眾,偏偏這齣戲沒有明確的故事主軸,也沒有炫麗的聲光效果,黑盒子舞臺、沒有光的觀眾席、恆定的溫溼度、還算舒適的椅子,讓人忍不住沉沉睡去。對這些觀眾而言,《蘭陵40-演員實驗教室》是睡一覺的時間。或許是睡兩覺的時間,中場休息20分鐘,鄰座難免想起身走走,上上廁所。
然而,如果是一位慕名而來的觀眾,如我,這場戲從這位觀眾第一次聽見蘭陵劇坊的名字就已拉開序幕,或許來不及親臨欣賞蘭陵劇坊仍在運作時的現場演出,或許看過表演工作坊、優人神鼓、金枝演社或同黨劇團的作品,必然讀過臺灣話劇史相關文字記載,甚至讀完了金士傑所有劇本,有幸一窺蘭陵演出的紀錄片,直到數年甚至數十年後的今天,終於可以真真正正親臨劇場看一場蘭陵的戲。數年或數十年,是這位觀眾看《蘭陵40-演員實驗教室》需要的時間。
連續兩次謝幕,金士傑很帥氣地揮動手背,提醒觀眾是時候該離場回家。看著一眾演員的背影,不知還有沒有下個十年?
----------
製作團隊
藝術總顧問:吳靜吉
製作人:陳以亨
書法提字:董陽孜
平面設計:霍榮齡
攝影:劉振祥
舞臺暨燈光設計:林克華
多媒體影像設計:王奕盛
服裝設計:黃文英
音樂統籌:陳懷恩、林慧玲
音樂設計:李承宗
舞臺監督:黃諾行
技術總監助理:應可亭
燈光技術指導:王永盛
舞臺技術指導:許安祁
音響公司:唐宋音響燈光公司
多媒體影設計助理及執行:余竑賢
執行服裝設計:林詩昌
梳化造型:周廷樺團隊
服裝管理:林冠廷、王瑞璞
演出團隊
導演暨編劇統籌:金士傑
戲劇顧問:卓明
副導演:劉若瑀、馬汀尼
現場演奏:李承宗、張寧文
演員:馬汀尼、王仁里、楊麗音、鄧安寧、趙自強、游安順、陳宥羜、柯清心、王耿瑜、賀四英、邱俊龍、黃哲斌、陳紫綸、黃懷槿、鄧雨忱
行政團隊
導演助理:黃兆嶔
排演助理:盧冠彣
執行統籌:寬宏藝術 王雅新
宣傳統籌:寬宏藝術 余亭甫
宣傳執行:寬宏藝術 蔡宛妮
宣傳設計:寬宏藝術 張心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