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實體筆記的數位延伸
自從 10 多年前智慧型手機開始暢行,加上 Google 行事曆及行事曆共享已成為我生活與工作普遍工具後,為了能乘載大量行程與細節,我漸漸捨棄「傳統的手帳工具」。而子彈筆記術是ㄧ個可以將心事放下的「空間」,回歸當下的「載具」,不受外部干擾,ㄧ個能提供「追蹤過去,釐清現在,設計未來 」屬自己的筆記系統,靠自己的力量與自己溝通。從中意識到你自己是誰,你想要的是什麼?而你又正在做什麼?哪些習慣形塑了現在的你。
如《原子習慣》作者 所言:「每個習慣都像是暗示,你是這樣的人。」「你採取的每個行動都像是一張選票,投給你想要成為的那一種人。沒有一個單一例證可以改變你的信念,但隨著票數累積,新身份的證據也聚沙成塔。」「你會發現習慣就像是通往身份認同的道路。要改變你是什麼樣的人,最實際的方法就是改變你做的事。每個習慣不只產生結果,還教你更重要的事:信任自己。你開始相信自己真的可以完成這些事。當票數累積,證據開始轉變,你對自己述說的故事也開始有所不同了。
如今是史上連結最緊密的時代,被資訊洪流淹沒,被過度刺激與訊息「提醒」搞得焦燥不安,甚至在多種通訊軟體平台間切換到不知道訊息來自何處。為此,我們都需要一個屬於自己、最了解自己的載體,能靜下心,平靜地來回顧檢視並提供繼續前進的線索。
如果對此筆記術核心工具有興趣,希望也能幫助到自己身上來改善自己的工作與生活,歡迎你參考此篇 — — — ,內有更詳細的分享說明,以及其他網上許多很棒的分享。
此篇著重在將此筆記術的核心主軸,結合在強大可自訂的 Notion 筆記軟體上,因爲它的彈性度能符合我自己常態需求所使用,可以任意調整設計成自己想要的使用模式,並結合此時代所需的數位與類比(紙筆)的不同記錄優勢,缺一不可地發揮最棒的幫助。希望讀到此內容的人能為其所用。
Notion 筆記軟體 — 提供一個能夠延伸紙本的不足,與乘載過往紀錄的大腦 我們無法避免工作上要求與同事共用的行事曆,ex. Outlook、Google Calendar 等共享軟體,但我們可以選擇集中地擺放我們「過濾」後的內容。而在此 Notion 扮演一個互補的角色。
以往工作上,因職業性質關係,不是隨時都能用紙筆或是隨時能使用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來筆記自己的想法與工作記錄。所以必須搭配兩種方式:
子彈筆記系統主要紀錄方式為:
主題與頁碼 (Index) 標記符號與客製化列點 (Task, Event, Note) 能輕鬆檢視「整體的自己」 — — 「追蹤過去,釐清現在,設計未來」 模組化的彈性
Notion 與子彈筆記有相似的特點,擁有最棒的彈性模組化結構 ,可以善用 Notion 不同的「Block」、「Page」、View Mode 等來達到不同目的所需,並輕鬆轉移、連結不同筆記想法、。
Notion 筆記軟體要上手上本身有一些使用門檻,以下連結提供參考,如何輕鬆上手開始使用。
另外,提供我的模板給大家作為設計參考。當然我認為,每個人都該客製化成屬於自己的使用模式。
這些部分我是如何利用 Notion 筆記系統來達到的? 子彈筆記的中心核心:「釐清現在你的狀態、追蹤過去形塑現在的你、設計未來的行動」並且更深的認識「你是誰?你想要什麼?」這個人生最重要的主題。
子彈筆記須包含
Index / Key 時間軸的未來誌、月誌、日誌 Collection
我如何呈現呢?架構如下:
主架構 PERSONAL 頁面 一個 Page 頁面呈現所有希望包含的個人項目,達到1. 索引 Index 功能 。
分成三大類:
舉凡信念、夢想、價值觀、工作與生活重心、 與2. 時間軸與紀錄相關的每日清單、日記、習慣追蹤,以 Key 的概念作標註目前狀態 Collection 名言語錄、學習追蹤、閱讀追蹤、電影與影片追蹤、旅行計畫、食譜、Idea 與備忘錄等等
將每個項目設成各自獨立子Page ,再於子 Page 中設計自己所需子子 Page,資料夾式地擴增 。 獨立的 Page 可以讓未來能輕易地於左方主要目錄欄快速地查閱階層位置 如索引 Index 。
歡迎參考底下連結與模板,盡可能改成自己喜歡的方式。
主架構 PERSONAL 頁面上做排版,直接如索引般列出內容項目。 我把它分成各式獨立 Pages :
我的核心理念(遵循的主軸,隨時提醒自己是否在這信念上) 過得好嗎?評分健康、愛、工作、遊戲(概念來自《做自己的人生設計師》) 人生目標 — 在個人、朋友、家人、工作、社會(涵蓋各個社群層面的意義) 核心價值觀、個性能力與定義 — 愛、金錢、成功、自由、快樂的定義 Yearly Goals 階段年度目標 (一年、三年、五年、十年後) 生活重心、學習重點、優先順序 — 正在做的事、應該做的事、想要做的事 工作重心、學習重點、優先順序 — 正在做的事、應該做的事、想要做的事 Daily List W/P 最重要也最頻繁使用。包含子彈筆記核心時間軸的未來誌、月誌、日誌
獨立於各自 Page 上達成,包含 Task、Event、Note\Feeling。將工作與生活的記錄分開但同時看得到。 W (Work): Task 分成 To Do、Doing、Done 標籤屬性表示進度,另外可加上自設的 Key 如 或 來呈現事件的處理的拖延與重新排定狀態,以及 Event、Note\Feeling 標籤屬性來表達紀錄不同形式內容,可設連結與 Journal 或 Quote collection 連結。 P (Private):Task 分成 To Do、Doing、Done,以及 Event、Note\Feeling 可設連結與 Journal 或 Quote collection 連結,如同 Work。
其他 Collection 1. Journal 📒Journal
以 Monthly View 來做為每天記錄,可以看到自己實際有日記在整月上的表現,是否持續在做。 以 Gallery 與 List View 快速瀏覽標題與內容。2. Habit Tracker Habit Tracker
2. Quote Collection
3. Tips/ Ideas
4. Learning Log
5. Book Log
6. Video Log
7. Travel Plan
8. Recipes
9. Memo
可善用 Notion 的可自由移動「page」的特性,可以快速將群組的內容快速轉移。
Habit Tracker
💡 PS. 工作項目較煩瑣複雜,獨立出 Personal 外,將專案追蹤、客服追蹤、市場開發等等集成一個獨立 Page,但設計框架思維如同此處所分享的方式,未來在成立一篇文章來分享。
未來誌、月誌、日誌 子彈筆記術主要以時間區塊方式來呈現整體時間軸,將其包裹在 Daily List W/P Page 內,Daily Task List 透過 Toggle List 功能來架構每年度的未來誌、月誌、日誌,如同每年度的 Index,各年度可展開與收合,整合在同一 Page 分類內檢視。: Daily List W/P 日誌 (最頻繁使用,下方會做較詳細說明) 以 Daily List W/P 獨立 Page 方式呈現,工作與私人分開。 以週數來做 Toggle List,展開與收合每週的每天的 To do list。 2. 月誌 (最頻繁使用,下方會做較詳細說明) 以 Work_Timeline 和 Private_Timeline 呈現,善用 Timeline View 的檢視方式一目瞭然各事項在當月的位置與進度 Timeline 隨月份移動、更新予保留 3. 未來誌 以 Work_FUTURE Log 和 Private_FUTURE Log 方式呈現。 FUTURE Log 隨年度移動、更新與保留 歡迎參考底下連結與模板,盡可能改成自己喜歡的方式 Daily List W/P Notion 提供紙本筆記無法做到的強大搜尋功能 搜尋 數位化的好處在於資料庫的概念,經過標籤化、大量的個人紀錄造就個人的大腦,並且可以快速汲取過往碎片化的構想,不用畫太多的時間回溯資訊散落在哪一本筆記上。並容易快速重新編排應用與分享 文章排版與彈性 Block 隨時調動的特性,任意模組化調整內容,段落插入與調整。 輕鬆的文字排版,讓發布文章與記錄變得輕易 跨平台使用 支援各瀏覽器上直接使用,下載 App (iOS, Android)、桌面版本使用(Windows、MacOS),甚至可利用瀏覽器頁籤功能開啟多視窗,同時使用不同筆記。 內部與外部文章連結 Link 功能讓筆記資訊間能夠有連結性。 搜集外部網站內容並同時紀錄想法 Embed 功能與網站提及,可讓搜集想法與內容連貫更容易。 後記:找到屬於你自己的使用方式沒有最好的產品,只有最適合你的,才是最好的產品。 當然,幾年下來從最早的 Evernote 筆記軟體紀錄工作的每個專案、靈感、隨手紀錄,到 Microsoft OneNote 紀錄我的所有會議筆記對(對原廠總部、對公司、對團隊、對客戶),用過 To do.app、Trello 管理所有案子的進度追蹤與細節,到後續延伸的共享協作…….只要能讓事物管理起來更順利的方式,都會一股腦兒地去嘗試看看適不適合自己。過程中一定會比較彼此的優點與缺點,Notion 有它的不足之處,但汲取它的優點特色與一套實用的筆記術系統結合,讓它變得豐富實用。 如同我們做產品業務常說的:「沒有最好的產品,只有最適合你的,才是最好的產品。」 工具不見得適合每個人,沒有一體適用的軟體。只有持續學習並保有更開放的心去嘗試、去適應才會找到更適合自己的工作與生活管理方式。 談到書籍: 《少,但是更好》 《原子習慣》